本书在歌颂志愿军被俘人员,爱国主义精神的同时,揭露了美帝国主义,把战争强加于中、朝两国人民,公然破坏《日内瓦公约》,肆意虐杀战俘的滔天罪行。该书对受极“左”路线干扰,强加于志愿军被俘归来人员的种种不公正的“结论”和处理,以及因此造成的后果,给予了规劝和批评。肯定了有错必纠、实事求是的精神。本书的故事生动,情节感人,真实地再现了那场悲壮、惨烈斗争的状况,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大有裨益。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荣辱悲歌--一名志愿军女俘的坎坷人生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魏军 |
出版社 | 群众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在歌颂志愿军被俘人员,爱国主义精神的同时,揭露了美帝国主义,把战争强加于中、朝两国人民,公然破坏《日内瓦公约》,肆意虐杀战俘的滔天罪行。该书对受极“左”路线干扰,强加于志愿军被俘归来人员的种种不公正的“结论”和处理,以及因此造成的后果,给予了规劝和批评。肯定了有错必纠、实事求是的精神。本书的故事生动,情节感人,真实地再现了那场悲壮、惨烈斗争的状况,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大有裨益。 内容推荐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美国发动了侵朝战争,把战火燃烧到了我国鸭绿江边。中华优秀儿女积极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踊跃报名参军。年仅十六岁的卫校学生董芳,在抗美援朝运动的感召下,毅然投笔从戎,她在战场上英勇奋战,不怕牺牲,一心想杀敌立功报效祖国,因救护战友不幸负伤后,坠下山崖被俘。在战俘营里董芳和手无寸铁的难友们,为抗议美军虐杀战俘,阻挠遣返,与武装到牙齿的敌人,进行了殊死斗争,终于迎来了重返祖国的胜利。 目录 作者简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尾声 后记 试读章节 刚刚重温了久违的军号声,而随着政审的深入,人们已感到这号声失去了往日的亲切。每一次号声,都是对归来人员的一次警告。这号声终究将远离他们而去,而他们,将在这里放下包袱,背上枷锁,远离军营,从此消逝在茫茫的人海。 生活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没人知道…… 又到开饭的时候了。虽然炊事班已经把饭菜摆在了场院里,却许久不见有人打饭。怎么回事?司务长不得不吹着哨子在村里走街串巷,扯开嗓子喊:“开饭喽,猪肉炖粉条,外加西红柿炒鸡蛋……” 归管处的伙食,早饭是豆浆、油条、米粥、馒头,午餐、晚餐都是四菜一汤,甚至比中灶伙食还好。司务长围着村子喊了一圈,也没招呼出几个吃饭的人,倒是招来了不少孩子。这些孩子个个像泥猴,一双双晶亮的小眼睛盯着雪白的馒头,小黑爪子跃跃欲试。 炊事班长看着这些孩子,又看看笸箩里的馒头,不由动了恻隐之心。他把他们叫到跟前,每人给了一个馒头。孩子们拿着与他们的小手黑白分明的馒头,欢蹦乱跳地跑回家去了。 这时邓怀仁、乔二构、陈福义三个人拿着饭碗来了。 炊事班长问:“你们怎么才来呀? “这还晚吗?还有不来的呢。”邓怀仁阴阳怪气地说:“今儿个你这猪肉炖粉条可要剩下了,多给我盛点儿。” “大家为什么不来吃饭?” “为什么?问题说不清,谁还有心思吃饭啊!” “你怎么有心思吃呢?” “我怕什么,今日有酒今日醉……”邓怀仁见炊事班长勺子放在盆里,不由分说自己动起手来,大块猪肉盛了一饭盆儿。炊事班长没有制止他,任凭乔二构、陈福义效仿。 “不管今后去那儿,反正比在战俘营里强,有什么好怕的。”邓怀仁嘴里冒着油说。 金家镇的老乡们十分善良。他们对突然到来如此大批的解放大军从来没有怀疑过。尽管归来人员既不戴志愿军胸章,也不戴解放军八一帽徽,但见他们都穿着军装就认定是解放大军了。自从这些人来到这个边远小镇,每天出操、学习、开饭时总要列队、唱歌,一下子就使这个小镇沸腾了。小镇总共不过两千来户,一万多人口,现在一下子外来了六千多人,能不沸腾吗。老乡们可是开了眼,每天都感到又新鲜又兴奋。可是,他们发觉,这几天,这些人的歌声少了,说笑声也少了,好像人人都有心事似的。老乡们偷偷打听,互相传问。才听说这些穿军装不戴帽徽的人都是俘虏。他们着实吓了一跳,解放这么多年了,哪儿来的这么多国民党俘虏呢?老乡们再仔细观察,这些人个个和蔼可亲,不像是坏人呀。再打听,才知道他们是在美国集中营里,受够折磨的志愿军战俘。老乡们想,关在美国人的牢里,得受多少罪呀!不禁对他们的遭遇显出深深的同情。 P220-221 后记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的抗美援朝战争,对于新中国成立以后出生的人来说,。已经是十分遥远而又陌生的事情了。 然而对于我和我的同龄人来说,却依然像昨天发生的一样。那时,多少中华优秀儿女,在抗美援朝精神的感召下,积极报名参军。而祖国的人民,为了战争的胜利,捐献飞机大炮,支援前线,激发了多少人的革命热情。那种热烈的场面,至今仍历历在目。 那时,我也和广大青年一样,为响应党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毅然投笔从戎,成为人民军队中的一名“小鬼”。 作为人民军队中的一员,我对那场战争自然格外关注。我关心战场上的每日战况,更关心我军的每一次胜利。就在我把全部热情和欢欣,倾注在企盼我军早日取得胜利之时,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一则披露我军在一次战役中失利的消息,不仅伤亡惨重,还有不少同志被敌人俘获。此时,我想起了卓娅、赵一曼和刘胡兰……她们被俘后,无一不备受敌人摧残,继而惨死在敌人的屠刀下。因此,我为这些在朝鲜战场上被俘的战友担心,为他们的命运祈祷。此后更为他们为争取返回祖国而斗争的牺牲精神所感动。从此,我对有关志愿军被俘人员的情况更为关切。不论是一则消息,还是一篇报导,我都仔细阅读并收集、珍藏。 我收集和阅读了当年几乎所有的报刊登载的关于志愿军被俘人员的消息,同时也关注被我军俘获的美军的战俘生活。我想,同样是战俘,我方给予了美军战俘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人道主义的待遇;而美军给予我方战俘的是什么呢?是虐待、迫害和杀戮!这时我才真正认清了侵略者凶恶、残忍的本质。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因此,我产生了创作、反映志愿军被俘人员人生遭遇作品的冲动。我并不想把他们都写成英雄,因为他们当中确有极少数人苟且偷生,对祖国不忠;但他们绝不是罪人,因为他们绝大多数人,为争取返回祖国,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敌人,进行了殊死斗争。我只想客观、真实地告诉人们,他们在战俘营中所遭受到的非人待遇和残酷折磨,揭露美国侵略者在朝鲜战场失败后,肆意践踏国际公约,恬不知耻地打着人道主义幌子,阻挠战俘遣返和虐杀战俘的滔天罪行。我认为,对美军虐杀战俘的历史与根源进行追溯和揭露,对于帮助全世界人民认清美国侵略者的所谓文明和他们双重的人权政策,具有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 早在上个世纪,美国不仅虐杀过朝中战俘,还虐杀过越南战俘。到了二十一世纪,当人类进入高度文明的时代,美军不仅虐杀阿富汗战俘,还虐杀伊拉克战俘……其手段与当年德国纳粹法西斯,虐杀战俘同出一辙,这就是他们标榜的文明和人权的真相!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发生的那场战争,是世界上的头号强国与年轻的朝中国两之间的较量。这场战争,敌我双方不论在装备上还是在人员上,朝中两国明显处于劣势。但是朝中人民最终打败了头号强国美帝国主义,向全世界人民昭示了,正义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同时,我还想让人们知道,当年在战俘营,志愿军被俘人员为重返祖国,与敌人进行了常人难以想像的艰苦卓绝的殊死斗争。这正是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的体现。而对于在极左路线干扰下强加给他们的不公正的结论和处理进行改正,也正体现了我党事实求是、有错必纠的精神。 创作《荣辱悲歌》是我多年的愿望,但是由于工作繁忙和其他原因,一直延至今日才得以实现,不能不感到遗憾。 这场战争虽然不是远古历史,但毕竟过去半个多世纪了。因此这段历史在人们的头脑中也许已经模糊,留下的只是一些断碎的记忆。值得庆幸的是,多年来我已积累了大量这方面的资料,同时利用图书馆的方便条件,查阅了所有关于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报纸刊物,找到了反映我军被俘人员在美军战俘营中,进行反虐杀反控制斗争以及他们坎坷经历的相关文章。这些材料摞起来有一米多高,有多少万字已无法统计……这是一项比采访还艰辛的工程。我沿着历史的导向,探索、寻找已逝的历史足迹,虽有坐地日行八万里的感觉,但是作为塑造艺术典型的素材,还嫌凌乱、松散,也难免有挂一漏万的缺憾。为了使作品尽量完美,突破纪实文学创作的局限,开拓更大的创作空间,除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等保留原貌外,其他事件和人物,特别是对我方归来人员,在艺术上均采取虚构手法塑造典型人物。有些事件在进行艺术处理时,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以求既符合历史真实,又具有艺术感染力。 在创作中,我还参考了《志愿军战俘纪事》、《考验——志愿军战俘美军集中营亲历记》《重围——志愿军一八零师代政委吴成德与战友们》《忠诚——志愿军归来人员的坎坷经历》《见证——朝鲜战争战俘遣返解释代表的日记》等纪实作品,以为匡正。在此,对上述作者表示由衷的感谢。同时,对五十多年来所有撰写、报道过志愿军战俘生活及经历的通讯、报导、特写、摄影等作品的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部作品能与读者见面,还要特别感谢群众出版社的编辑王健椿同志、前总编辑季青同志、总编辑张续进同志的大力支持和辛勤的工作。他们不嫌拙作结构凌乱、手法笨拙、文字粗浅,对作者热情鼓励,积极扶植,对拙作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富有建设性的修改意见,使《荣辱悲歌》一书终于得以出版发行,与广大读者见面。 魏军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