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全情投入,所以影响力十足
相信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你兴致勃勃地和某个人说话,他却没有认真听。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就是没有把全部心思放在你们的谈话中。他一边听你说话,一边想着别的事情。他可能以为只要表现出倾听的样子就不会失礼了,但你并不这样认为,你会觉得他在敷衍你,你很不开心,甚至想发火。
这样的场景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妻子想跟丈夫讲一天的见闻,丈夫却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妻子恼羞成怒,责骂丈夫冷漠;上司和下属“谈心”,下属摆出一副认真聆听的样子,却心不在焉地左顾右盼,上司认为下属三心二意,非常恼火,于是,谈心变成了斥责与批评……
如果我们心不在焉,对方就会察觉到;我们会让对方感到很恼火,让自己看起来是那么不可靠,甚至让对方放弃与我们进一步交流的意愿。倘若一个人给他人留下不可靠、不诚恳的印象,那么这个人就很难再得到他人的信任了,他会丧失与其他人进一步交往的机会或他人的忠诚。如此一来,这样的人就不大可能对他人产生较大的影响力。
可见,要想获得影响力,在交流中保持临在感是非常有必要的。临在感指的是“感觉到此时每分每秒发生的事情”。这意味着你要全神贯注地关注当下进行的事情,而不是任由思绪随意飘动。
临在感是施展影响力的关键。但很遗憾,绝大多数人在保持临在感方面都有所欠缺,甚至那些颇具影响力的人也不可能时刻保持临在感。
倘若你对此有所怀疑,不妨来做个试验:闭上眼睛,去感受身边的声音,就像你的耳朵是卫星天线,被动且客观地接收声音。怎么样?你能够保持那种状态多久呢?是不是短暂的一秒钟或几秒钟之后,思绪就跑开了?尽管你费尽力气想要维持那种临在感,但思绪总是飘忽不定。
但这是很正常的,人类的大脑对新奇的刺激非常敏感,这是一种生存的本能。每当新的刺激出现时,人们都能马上注意到,这有助于人们发现潜在的危险。在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正是依靠这种本领才得以存活。想象一下这样的情景:两位手持石矛的男子在树林里猎寻野兔,突然间,他们身后的草丛中传来细微的声响,由此他们发现了野猪,并及时地逃开了。倘若他们没能立即注意到草丛中的动静,便可能成为野猪的大餐。
其实,社会活动对人类的分心是非常鼓励的。社会活动要求我们尽可能多地接收信息,尽可能多地处理事务。我们不断接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各样的刺激,这样一来,临在感就很难一直保持了。
这样固然有一定的好处,但也有极大的消极影响:我们极易陷入“连续性局部注意力”的处境,对什么事情都无法全神贯注,一直处于半分心的状态。
所以,如果你发现全身心地专注于当下是一件困难的事也别太过自责,毕竟这是很正常的,而能够做到全神贯注的人也少之又少。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丹尼尔·吉伯特曾以2250人为对象做调查研究,结果发现一般人多达46.9%的时间都处于心不在焉的状态。即使是那些每天练习冥想的大师也常常会思绪乱飘。
但这并不是说缺乏临在感是让人束手无策的事情。实际上,只要做一些练习,就能够有效地保持临在感。以下提供了有助于保持临在感的技巧。
保持临在感的练习
首先,你需要找一个安静的地方,空间不必太大。你在那儿站着或坐着都行,将计时器设定为1分钟。
接着,请闭上双眼,然后试着把注意力放在周围的声音、自己的呼吸或者脚趾的感受这三件事中的任何一件上。当然,在具体的做法上,有些细节需要注意。
周遭的声音——听听周围有什么动静,把耳朵当成卫星天线,被动且客观地接收声音。
自己的呼吸——专注地呼气与吸气,感受空气进出鼻腔的感觉,体会那一呼一吸间的所有变化。
脚趾的感受——全神贯注地去感受脚趾的感觉,这么做会让你不得不将心思贯穿于全身,这有助于你专注于当下的身体知觉。
常常做上面的练习,能有效地保持临在感,进而提升影响力指数。(P6-8)
顾红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北京婚姻与家庭建设协会婚姻家庭辅导员、搜狐自媒体平台认证自媒体专家。具备18年高等教育工作经验、7年心理咨询行业经验,工作领域涉及个体与团体心理咨询、心理学培训课程研发与讲授,同时从事亲子、家庭、职场等领域的心理健康普及与心理疗愈工作。
内向者VS影响力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内向和外向理论是心理学中非常有名的类型论。他认为,在这个世界上,外向的人和内向的人的比例约为3∶1,即人们生活在一个由外向的人创造的世界之中。
在大众生活中,人们更喜欢外向的人,外向的人似乎拥有更多的影响力,他们几乎一踏进房间就能将众人的目光吸引过来。而内向的人讨厌参加集体活动,讨厌在群体中发言,甚至在人数较多的房间中会冒冷汗。内向的人像一条离水之鱼,游离在人群之外,他常常认为自己与影响力无缘,并为此感到失落。
其实,心理学认为内向和外向是处于能量连续体的相反两段。处于连续体偏内向那一段的人倾向于向内获得精力,而处于连续体偏外向那一段的人倾向于向外获得精力。内向不是缺陷,更不是病态,只是获取能量的方式不同。内向的人常常需要独处以恢复精力,需要偶尔与周围的人分开休息一会儿。
近年来,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研究,证明影响力是众多非语言行为的结果,它不是天生的,也并非外向的人独有的特质。影响力由心发出,出自真诚,它是一种结合正确的心态、适当的肢体语言和行为所展现的一致性感受。换言之,性格内向的人,也可以通过塑造良好的心态、展现恰当的肢体语言和行为以获得影响力。
如果你是一位内向的职场新人,与你同进公司的其他人已经成为上司和同事眼中的“红人”,已经抓住了晋升的机会,而你却依旧一看到同事就紧张,在他们面前小心翼翼,大气都不敢出,那么你就应该阅读这本书。
如果内向的你身居高位,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方法吸引优秀的人才加入你的团队,与你同舟共济,你就应该来阅读这本书。
如果你因为内向的个性而感到羞愧,甚至绝望地以为自己就是一个没有影响力的人,那么,请来阅读这本书。
安静的人常常拥有超乎寻常的影响力。浅浅的河水奔腾不息,较深的湖水波澜不惊。
世界上70%以上的有影响力的人其实是性格内向的人,如甘地、邓小平、林肯、曼德拉、普京、爱迪生、牛顿、爱因斯坦、贝多芬、达·芬奇、比尔·盖茨、村上春树……就连曾入选CNBC“过去25年来最具影响力人物”的乔布斯,也是一个内向的人。
影响力可以通过学习获得。那些内向但拥有影响力的人都是通过努力练习、步步积累而获得的。只不过人们看到他们的时候,恰好是他们将影响力充分展现的时刻。
简单地说,只要你愿意,即使你内向,也可以具有非凡的影响力,成为像乔布斯一样有影响力的人。
本书将社会学、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转化成了实用的方法指导,只要按照书中介绍的方法去练习,内向的人也会获得非凡的影响力。
会开玩笑、能把周围的人逗得哈哈大笑的人,就具有影响力吗?在会议中喋喋不休的人,就能影响他人,使自己的想法获得认可吗?不善言辞、一说话就脸红的人,永远不会拥有影响力吗?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影响力是众多非语言行为的结果,它不是天生的,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
顾红梅著的《高手(提升影响力的10堂自我训练课)》通过10堂超有效的影响力自我训练课,帮助你认清何为影响力,明确适合自己的影响力类型,并找到提升自身影响力的捷径,从而成为人群中更有影响力的人。
在个人影响力方面,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力等待挖掘,明确适合自己的影响力类型,运用恰当的影响力提升技巧,你就能快速变身影响力大师!
如果内向的你身居高位,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方法吸引优秀的人才加入你的团队,与你同舟共济,你就应该来阅读这本书。
如果你因为内向的个性而感到羞愧,甚至绝望地以为自己就是一个没有影响力的人,那么,请来阅读这本书。
顾红梅著的《高手(提升影响力的10堂自我训练课)》将社会学、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转化成了实用的方法指导,只要按照书中介绍的方法去练习,内向的人也会获得非凡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