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分子抢劫出租车,将司机枪杀碎尸并扬言要炸毁市政府、办公大楼……三个歹徒劫持了漂亮的女出租车司机,搜去身上的钱,然后将其……
本书为著名作家陈玉福作品系列之一,以现实生活中与人民群众紧密相关的事件为背景,被海内外五十多家报刊、网站连载,得到了读者的认可。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1号罪案(公安纪实文学卷)/著名作家陈玉福作品系列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陈玉福 |
出版社 | 甘肃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犯罪分子抢劫出租车,将司机枪杀碎尸并扬言要炸毁市政府、办公大楼……三个歹徒劫持了漂亮的女出租车司机,搜去身上的钱,然后将其…… 本书为著名作家陈玉福作品系列之一,以现实生活中与人民群众紧密相关的事件为背景,被海内外五十多家报刊、网站连载,得到了读者的认可。 内容推荐 陈玉福先生辛勤创作、寒暑不辍,在其二十七年的创作生涯中,发表、出版了五百万字的作品。中国作家网、搜狐、新浪及《南京日报》、《贵阳晚报》、《兰州晨报》等五十余家海内外报刊连载过他的作品,反响强烈。他写故事曲折跌宕,时有妙笔,惊心动魄,荡气回肠;塑造人物善于从侧面取势,大处着眼,细微处着墨,各色人物跃然纸上,历历如在眼前。因此,他的作品大多脍炙人口,让人爱不释卷。“1号”系列长篇中,有三部登上了全国百家书城十大畅销书排行榜。 甘肃人民出版社徇读者之要求,在陈玉福先生“1号”系列六部长篇小说中精选了四部,又在其他作品中筛选了中篇小说八部、电影文学剧本八部、短篇小说三十九篇,收入《陈玉福作品系列》,约二百四十万字,分八卷出版,以飨读者。 收入《陈玉福作品系列》中的中短篇小说和电影文学作品,都是作家二十七年来发表在《人民文学》、《小说》、《小说月报》(原创版)、《电影文学》等几十家刊物、报纸上的优秀作品。 目录 第一章 1号大案 第二章 惨无人道的轮奸 第三章 案发在亚洲第一炉 第四章 女村民被杀死在床上 第五章 午夜惊魂 第六章 四条人命 第七章 白色魔女 第八章 擒贼先擒王 第九章 一本万利 第十章 捕捉黑色幽灵 第十一章 蒙尘的月亮 第十二章 猜忌 第十三章 戈壁围猎 第十四章 长着络腮胡子的外国人 第十五章 女司机失踪之秘 第十六章 “东方塑像馆”里的魔影 试读章节 在我国甘肃河西走廊东段古丝绸之路上,有一座被人们誉为西北明珠的戈壁新城,她就是世界第二、亚洲第一大镍基地,我国镍铂族稀有金属提炼中心,著名的镍都金昌。 1996年春节前三天,二十二岁的年轻司机驾驶刚买不到十天的全新桑塔纳高级小轿车突然失踪……一时间,金昌出租车行业司机谈车色变,罪犯将司机枪杀后碎尸九段,并预谋实施爆炸公安刑侦大楼和市政府大楼。 1996年“百日严打”中,经镍都金昌公安卫士艰难侦破,终于将一伙持枪劫车杀人碎尸恶魔擒获,并冒着十级的沙尘暴到内蒙古阿拉善右旗追回了被劫走的车辆。 案破后,镍都轰动,全市震惊,人民群众拍手称快。金昌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因此荣立集体二等功,四人分别被记一、二、三等功,多人受到嘉奖。 一、祸从天降 1996年2月17日,农历腊月二十九日,明天就是大年三十,镍都金昌市区的大街小巷人头攒动,人们在匆匆忙忙置办年货。“二踢脚”和“钻天猴”炮的响声稀疏不断,年头年尾忙碌的人们,正欢天喜地张灯结彩准备过大年。 起风了,西伯利亚的寒风穿过腾格里沙漠,在广袤的大戈壁上大一阵小一阵地吹着。中午时分,从龙首山那边吹来一层黑云,天空飘飘扬扬下起了小雪。 此刻,处在市区边缘的金川区宁远乡某村一普通农家小院却被浓浓的愁云包围着,院里的人放轻脚步匆匆忙忙进进出出,或摇头叹气,或悄声议论,偶尔有小孩的嬉闹声,也被大人们蹬几眼。炕头上,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奶奶盘坐着,哽哽咽咽,抽抽搭搭,嘴里不停地叨念着什么,声音悲切,有气无力。 几天来,A的老母亲汤水未进,不停地念叨着宝贝孙子。A和他的妻子头发零乱,脸色蜡黄,眼窝下陷,一副绝望的神情。 这个平时飘荡着欢声笑语的家庭是怎么了? 七月份,A的儿子B在兰州某大学自费毕业了。日子渐渐红火富裕的A家高兴得合不拢嘴。B是老小,又是唯一的男孩。老奶奶打孙子出生那天起就视如掌上明珠。B喜欢开车,不久前在市驾校培训,考取了汽车驾驶执照,全家人更是皆大欢喜。 “爸,咱们买辆车跑出租吧!”B眉宇间透出一种兴奋。 “能行?”A看看渐渐成熟的儿子,从心眼里高兴。 “行呢!开出租车也是一种职业嘛。”B胸有成竹。 这几年的镍都金昌,工农业生产蒸蒸日上,1986年就被国务院列为全国三十六个小康城市之一,1992年7月江泽民总书记视察金昌,曾挥笔写下“腾飞的镍都”的题词。眼下,市区高楼林立,街道宽畅,省内外有“要看古迹上敦煌,要看马路上金昌”的说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出租车行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买车跑出租是B的梦想,经慎重考虑,他的父亲东挪西借,加上自己多年的积蓄,花十七万元为儿子买了一台桑塔纳高级小轿车。 B抚摸着蓝莹莹光泽如镜的小车,心醉了。他抬头望望天空,镍都的天是那样高,那样蓝,眺望市区西边的龙首山,觉得是那样的雄伟壮观,正是有了它蕴含着丰富的矿藏,才有了今天的镍都,自己才可以开着桑塔纳车往前飞。 2月15日早晨7点多,B驾驶宝石蓝全新桑塔纳车,挂甘C—0145号临时牌照外出跑出租。天渐渐黑下来,A家的饭菜凉了又热,热了又凉,单等儿子回来吃饭,时针指向11点,仍不见儿子踪影。A坐不住了,几次到大门口了望。 A母不顾年迈在儿媳的搀扶下也来到门口。 一辆辆小车亮起刺眼的大灯急驶而来,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兴奋,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这一夜,全家人都未合眼。以为B驾车可能到亲戚或同学家去玩,玩高兴了,忘记了回家。第二天,A家的亲戚朋友、乡亲邻居帮着到B有可能去的地方去找。 A清楚,儿子从不撒谎,无论有什么事,他能回来决不会在外过夜。拨打他随身带的传呼机,传呼机嘀嘀响,就是不见回话。 B是不是丢了车不敢回家?不管怎样,人,平安回来就好,全家企盼着。三天来,他们度日如年。去兰州找的人回来了。去武威找的人回来了。去张掖的人回来了。然而,人车茫茫,B如泥牛人海无消息。 一种不祥的感觉升上A的心头。报案!到公安局报案! 下午两点来钟,A这位四十多岁本来十分壮实的汉子,吃力地蹬着自行车,向坐落在市区公园东路的市公安局急行。 他面容憔悴,神情疲惫,虽是寒风刺骨的冬天,额头上却渗出一层汗珠。他把自行车匆匆忙忙斜靠在门柱上,踉踉跄跄奔进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值班室。值班室,刑警二大队大队长李占东给A倒了一杯热气腾腾的开水。 A声泪俱下地诉说后,要求刑警队帮助查找儿子的人车下落。 李占东做完笔录,眉心渐渐皱起一团疙瘩:“师傅,您别急坏了身子,我们一定会千方百计帮您查找。” 情况迅速上报支队。刑警支队长杨有清、政委郑银生、副支队长王兆福一同向市公安局局长廖原、副局长王正国作了汇报,局长们当即表示,要把查找B的人车下落,作为春节期间安全保卫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占东,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们了,要组织警力想方设法查找,不然,人心不稳哪!”杨有清递给李占东一支烟,有力的大手拍拍他的肩膀。 李占东这位三十四岁的刑二大队长,经他手上侦破的刑事案子,少说也有二百多起,这种事难度大收效少,眼下又是春节,真是大海捞针啊!他觉得身上的担子沉甸甸的。即召集副教导员冯宏庆、副大队长吕培禄研究查找方案。随后。二大队各探组侦查员刑警腰间的BP机“嘀嘀”响起。 警车发动了。摩托车发动了。市区的大街小巷,饭馆摊点,各停车场晃动着刑警们的身影。然而人海茫茫,偌大的市区。查找B人车下落谈何容易。 “发协查通报!”杨有清指示李占东。于是,市公安局通过省公安厅发出了几百份协查通报。 大年三十。黄昏。市区家家户户彩灯高悬,喜庆的爆竹不断炸响。 刑警支队二楼会议室。二大队的刑警们有的踱步,有的抽烟,会议室一片沉默。尽管家人催他们回家吃年饭的传呼不止一次地响起,谁也没有回电话。李占东把烟蒂往烟灰缸里狠狠一捻,提高声音说:“大家先回家过年,过完除夕再说。” “不吃饭不睡觉就能查到B的下落?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三天不吃饭都行。大家的心情可以理解,年还得过,事还得办。”其实,吕培禄比谁都急。 “走走走!”冯宏庆下令。 会议室大木钟的秒针“滴滴答答”地响着,每一次响声像重锤敲击着刑警们的心。谁也没有说话,谁也没有动。这个年年被评为先进的集体,每逢遇到难题,大家总是聚在一起久久不愿散去。 一阵脚步声,廖原局长、王正国副局长带杨有清、郑银生、王兆福推门进来。 “大家还没回?”廖局长披着大衣乐呵呵地说,“怎么,是不是老杨你不让回?” “我可没有啊!”杨支队长笑着说,“我们的弟兄有个贱毛病,完不成任务干啥都没心思。”然后对刑警们说:“你们回去后不怕挨媳妇子骂?”一句话逗得刑警们笑了起来,室内的气氛这才有所活跃。 廖局长让郑银生拿来两瓶酒:“正好,趁这个机会,我代表局领导给大家拜个早年,今天破个例,每人给敬两杯酒,喝完都回家吃团圆饭去。” 窗外寒气逼人,室内热气融融。直到中央电视台春节文艺联欢节目开始,刑警们才各自回家。 P2-6 序言 编者的话 陈玉福先生辛勤创作、寒暑不辍,在其二十七年的创作生涯中,发表、出版了五百万字的作品。中国作家网、搜狐、新浪及《南京日报》、《贵阳晚报》、《兰州晨报》等五十余家海内外报刊连载过他的作品,反响强烈。他写故事曲折跌宕,时有妙笔,惊心动魄,荡气回肠;塑造人物善于从侧面取势,大处着眼,细微处着墨,各色人物跃然纸上,历历如在眼前。因此,他的作品大多脍炙人口,让人爱不释卷。“1号”系列长篇中,有三部登上了全国百家书城十大畅销书排行榜。 甘肃人民出版社徇读者之要求,在陈玉福先生“1号”系列六部长篇小说中精选了四部,又在其他作品中筛选了中篇小说八部、电影文学剧本八部、短篇小说三十九篇,收入《陈玉福作品系列》,约二百四十万字,分八卷出版,以飨读者。 收入《陈玉福作品系列》中的中短篇小说和电影文学作品,都是作家二十七年来发表在《人民文学》、《小说》、《小说月报》(原创版)、《电影文学》等几十家刊物、报纸上的优秀作品。在编辑《陈玉福作品系列》的过程中,出版社坚持收录“1号”系列的全部长篇小说。然而,陈玉福先生为了向读者朋友们负责,坚持只选了其中的四部,其严谨的态度诚足可贵。 在甘肃的作家中,出文集者凤毛麟角。为什么不叫文集而称作品系列?是考虑到陈玉福先生还年轻,才四十五岁。喻意有二:一是作家创作刚刚上道,宽广的文学之路就在眼前;二是八卷之后还有十卷、二十卷,甚至更多…… 这是我们的期待,也是读者朋友们的愿望。 《陈玉福作品系列》总策划:张旭东 后记 祝福与快乐(后记) 春节到了,诚挚的祝福从四面八方汇集在我的手机里,给我带来了极大的欢乐。 南京的志军说:“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您的手机将出现鹅毛般的祝福,您的心情将以晴为主。受欢乐气氛影响,笑声将席卷您的周围。预计新的一年,您将一帆风顺,万事如意!” 北京的久辛说:“希望今天的您是快乐的,今晚的您是开心的,今夜的您是甜蜜的,今年的您是顺利的,今生的您是幸福的,今世的您是无忧的,看完信息的您是微笑的!祝春节愉快!” 上海的赵兄说:“春节到了,想想没什么礼物送您。干脆送您五千万吧。千万要努力!千万要进步!千万要健康!千万要知足!千万要记着我是您最好的朋友!贺新作《1号检察官》荣登全国百家书城十大畅销书排行榜第八位!祝新的‘1号’发射成功!” 广东的雨宝说:“每一朵雪花飘下,每一枝烟火燃起,每一秒时间流动,每一份思念传送,都代表着我对您的真挚祝福:春节快乐、佳作频出!” 冰城的高年说:“雨,给您滋润;雪,给您完美;霜,给您无瑕;冰,给您晶莹;我,给您祝福……书城排行榜上的‘1号’让朋友自豪,‘1号系列’让我们骄傲!祝春节快乐!再创佳作!” 出版社的宏发说:“我点击整个冬天,看到了您的笑颜;我复制您的笑脸粘贴在我的心间;我下载我的思念把它另存为永远;我打开我的手机给您最美好的祝愿:祝春节快乐!新的一年能收到您的新书稿!” 朋友热情而真诚的祝福,总能给人带来意外的收获,汪晓军先生给我带来了激动人心的消息:甘肃人民出版社决定给我出版文集! 我在兴奋之余更多的是诚惶诚恐,甚至有点无地自容。因为我深知自己的文字太粗陋了,怎么能以文集的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呢?在朋友们的帮助鼓励下,我最终与甘肃人民出版社签约出版这套拙作。对此,我也找了点充分的理由。我毕竟在艰难的文学之路上跋涉了二十六个年头,如果不对自己的创作过程做个总结,不向关心我的朋友们做个全面汇报的话,也确实有点说不过去。就像一位辛勤耕作的农夫,萝卜白菜、小麦谷子、土豆玉米,“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通过面朝黄土背朝天、手心里起皮眼窝里淌汗辛辛苦苦的耕作,不管长的好赖、收成高低,总要收回来装进仓里,这样也求个踏实和衣食无忧。哪块地收成不好,哪个品种产量不高,在冬闲季节找找原因,总结总结经验,保证来年有更好的收成!一年的庄稼两年苦,光吃饱肚子还不行!科学发达了,社会进步了,还要走农业产业化、农业高效益的路子。我的创作跟农夫在田里劳作一样,光把二十六年的粮食装进仓还不行,还要求得大的进展、新的突破。我怎么在文学上能有所突破?这是拙作以文集形式出版后首先考虑的问题。经过虚心地请教专家和朋友,通过总结经验,我深感自己文化基础、创作理论的不足,生活阅历和创作素材的匮乏,我决定放弃我热衷了二十六年的文学创作!做出这个决定,绝不是想给新闻界的朋友们制造一个轰动性的新闻素材:“‘1号’作家封笔不写了!”一个作家,你不写作你去干什么?尤其是你陈玉福,你是一个没有工资收入的职业撰稿人,你不写了谁来养活你同样没工作的老婆和上大学的两个儿子?我在这里郑重地宣布:我真的不写了!不是永远不写,而是暂时搁笔!我要去家乡挂个芝麻绿豆大的小职务,到最基层的老百姓中间去,去体验生活,去学习生活。同时,我准备报考兰州大学文学系的博士研究生业余班,决心系统地学习一下文艺创作理论及其他书本知识,通过读书拯救我知识的贫乏,从而使我获得继续创造和不断思索的空间,让我的明天更充实。 还有件事也值得一提,春节前我把家搬到了雁滩一处颇为安静也十分满意的新居里,并且拥有了一间书房。现在我就坐在新居的书房里,书房没有名字。不是无名可取,一帮朋友们给我“暖房”时取了不少名字,什么“1号斋”啦、“文新阁”啦等等,有位老兄则说什么斋也不要,干脆叫“1号车间”算啦,因为“1号系列”长篇小说就是从这里生产出来的。我说,我不赶这个时髦,啥名也不叫,就叫书房,因为我太喜欢书房啦!接下来,他们为我布置书房。在这个二十平方米的小天地里。他们为我摆放了三盆花一个盆景。书桌旁的花是永泽兄弟拉来的,足有两米高,宽大的碧绿的猪耳朵似的叶片密密麻麻,像个绿色的立柱。这才几天,新的叶片就长出来了。新叶片带点绛红色,大概是阳光充足的原因吧,比旧叶片圆,像芭蕉扇。书桌上的两盆君子兰是范文兄送来的,其中一盆刚到时含苞待放,今天已是繁花似锦了。还有一盆漂亮的大盆景,这是尚俊夫妇花大价钱买来的……我爱我的书房,更爱朋友们送来的这些春意盎然的花,这些花让我的书房、客厅和所有的房间里充满了勃勃生机。 搬到新居后,在甘肃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汪晓军先生和策划编辑张旭东先生的一再鼓励下,我把1978年到2004年二十六年间发表在报刊上的近百篇短篇小说、三十部中篇小说、二十部电影文学剧本翻了出来,并请人按题材打印出来交到了出版社。张旭东先生从中选了三十九个短篇、八部中篇、八部电影文,学剧本,形成了《西部狼》、《西部女神》、《人生有几搏》等精选集子。在《西部狼》中,有些短篇小说我是不满意的。尤其是二十多年前发表过的一小部分,我是不主张入选的。但是,旭东先生说,恰恰是你认为不中意的几篇,才是最有说服力的。你不是一生下来就成为作家的,作家生产作品和成长的过程就是从蹒跚学步开始的。他的这些话深深地打动了我。 我最初的想法是在“l号系列”长篇小说中选出四部就可以了,其余的如中篇小说、电影剧本、纪实文学和短篇小说就不结集出版了。尤其是短篇小说,虽全发表在不同时期的报刊上,可滥竽充数者居多。旭东先生说:“此言差矣!你的文学就是从二十六年前那篇不像样的短篇小说开始的。别好了伤疤忘了痛,别有了点所谓的名气就忘了过去。如果说文学是你的爱人的话,那么,二十年前的文字就是你的‘初恋’。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一个作家忘记‘初恋’就意味着故步自封、停滞不前。你尤其要把短篇小说整理出来,这个集子不但有现在的好作品,还要有二十多年前的差东西。你陈玉福的文学之路,就是这么一步步走过来的。” 不错,文学是我的“初恋”。我的回忆录里,生活、学习、工作都离不开文学这个恋人。二十多年前的文字,是稚嫩的是粗浅的,甚至是缺乏思想的。但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如果没有那些粗陋的文字,就不可能有我的今天,也不可能有我今天读者还喜欢的“1号系列”长篇小说。我的文学之路从十八岁开始,就是这么一步一步艰难地走过来的,很辛苦,真正走了二十六个年头。我的写作环境也一样,开始在乡下的烂泥巴房子里,在煤油灯下……现在到了繁华都市很雅致的书房里。所以,这套文集中,除《长篇小说精选》4卷(《1号通缉令》、《1号别墅区》、《1号专案组》、《1号检察官》)外,才有了《短篇小说精选卷》、《中篇小说精选卷》、《电影文学剧本精选卷》和《纪实文学精选卷》。 说几句题外话。我的朋友们中间,有不少人是我“1号”系列长篇小说的忠实读者,还有不少是我的学生。他们来信让我谈谈创作经验。我每打开一次信箱,都能看到认识的不认识的朋友们发来的热情洋溢、异彩纷呈的邮件,这都使我很感动。但是,非常抱歉,我没有一一回复这些敬爱的朋友们(包括我的学生),通过本文集,我想告诉朋友们:当一个作家并不难,难在不能坚持、没有恒心。坚持下去,持之以恒,就能成功!我把《陈玉福作品系列》八卷粗陋的文字,把这些虽发表过但还有很多不足之处的东西汇集成册,作为礼物送给你们,希望你们批评指正,并谢谢你们的关心和支持。 最后把本文开头朋友们发给我的祝福转发给大家:祝我亲爱的朋友们读者诸君们万事如意! 陈玉福于2005年春节于兰州雁滩深处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