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华帝之道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工业经济
作者 黄启均//尹传高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华帝之道》,主要是华帝创业者自己停顿一下脚步,总结自己现阶段发展经验的书,凝结了华帝人的智慧之光和思想真谛,对于我国广大民营企业可持续成长具有启迪意义。它是一个具有广度和深度的企业文化案例,是一部优秀的企业文化教科书。从企业传记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栩栩如生地记叙了华帝不断突破自我、找到自我、持续成长的故事,反映了华帝成长的规律,表露了其动静结合中的商业奥秘,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读《华帝之道》这本书,对于华帝不是很了解的人,可以直接领悟一些企业创新的经验和规律;对华帝已有所了解的人读这本书,则可以站在更加专业的角度探讨商业规律,从中获得“攻玉之石”。

内容推荐

1992年,广东,中山,小榄镇,7个胸怀鸿鹄之志的年轻人共同创办了今天已成为中国燃气具行业巨擎的华帝公司。

有人预测先天不足的华帝不出3年就会散伙,但是华帝从没有停下超越的步伐,如今已成为领跑中国燃气具行业的先锋。今天,华帝的年销售额已高达12亿元,连续10年稳坐灶具龙头,2006年4月更签约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燃气具独家供应商。

华帝是如何缔造了这样一个关于公司治理的现代神话?在本书中你可以找到答案:

华帝人顺利地穿越了“两权分离”的荆棘之地,死生之道豁然开朗;

华帝人领略了上市后业务扩张的无限风光,尽享了规范化管理的圣果;

华帝人创造了独特的企业文化:“一把盐、一把伞、一把米理论”、“利益共同体策略模型”、“决胜终端饥饿布点法”、“均衡稳健发展”以及“诚信、责任、创新、共赢”,它们开启了华帝走向未来的大门,创造出“中国式”企业管理的神话。

一部凝结华帝人智慧之光和思想真谛的《华帝之道》,相信会给我国广大民营企业带来可持续成长的深刻启迪。

目录

推荐序1 华帝治理的标杆性研究价值 郑学益

推荐序2 民企发展新阶段反思 李国强

推荐序3 突破“诅咒”的华帝 王育琨

推荐序4 华帝告诉世界 黄文枝

前言 华帝治理的两个层面

引子 借力奥运

上篇 三种利益

第1章 华帝是怎样炼成的

第2章 华帝利益共同体之一

第3章 华帝利益共同体之二

附录一 黄启均商业思想四论

中篇 两权分离

第4章 为什么7位老板要退出来

第5章 分水岭的价值

附录二 黄启均企业管理四论

下篇 一统天下

第6章 华帝凭什么要做第

第7章 我又归来

第8章 十年壮志

第9章 华帝战略与文化的协同

第10章 责任与未来

附录三 黄启均战略和文化四论

后记一 四海之内黄启均

后记二 为商业思想的研究加温尹传高

跋 使上升期永续的组织记忆周攀峰

附录四 华帝组织思想

附录五 华帝大事记

试读章节

在华帝的创业之初,我和杨建辉再次相遇出自于机缘巧合。

当时,杨建辉一直就和我有联系,并得知我已经升任百得燃具有限公司销售经理。而且,他还打探到,在我的经营下,百得燃具销量不错,已经在业界有较大的知名度,销量排在前列。杨建辉马上眼前一亮,俗话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他就想起了我这个徒弟。

杨建辉向一同创业的李家康、黄文枝、邓新华、潘权枝谈起自己的想法,向他们郑重推荐了我。他们欣然同意请我加盟。当时,他们每个人都是工厂的股东,开厂的股本是他们的血汗钱。但他们告诉杨建辉,不但要“挖”到我,还要给予我特殊待遇。他们提出,只要我答应过来,照样给予我重要职位。另外,不要我投入一分钱,说我的思维、营销手法就是财富,这些可以折合成股份。而且给我的股份与大家一样,每人都是10股。也就是说,我的营销才能就能值他们当初的投资股本——10万元。

这个做法,在现在,在跨越2000年的21世纪非常普遍,但在当时算是个创举。用今天的时髦说法,就是“以知识入股”。不过,今天有资格以知识入股的,一般是院士和教授,或者是拥有发明专利的精英分子,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高学历人才。而我没读过多少书,原始学历只是高中毕业。我非常感激他们的知遇之恩,答应加盟。这是我人生的一次超越。

与杨建辉等人几次深谈之后,早就跃跃欲试想干一番事业的我辞职到了“九州”,而且还邀约了另一个人一同加盟,这个人是我的同学关锡源,当时已是百得燃具公司一个分厂副厂长。

“创业七雄”个个来自困难家庭,而最困难的当数关锡源。他5岁时父亲就瘫痪在床上,高中毕业就到一家土产公司当搬运工,每天4毛钱的工资。为了让家里人生活得好一些,他一人顶两班,一天工作16小时。后来他进了一家镇办印刷厂当排字员,每月有100多元工资了,光景才稍有好转……

当过统帅又在燃气具行业摸爬滚打过的关锡源也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也受到礼遇,得到一个比较大的舞台,能让他充分施展他的才华。

回过头来说,我当时为什么选择挪窝呢?

我那时决定离开自己熟悉的企业,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这不全部是30岁的热情在鼓噪着。我是一个求稳的人,一般不打无准备之仗。我仔细地想了一番,认为不论是从“进”还是从“退”的角度来说,都应该跳次槽。我爱好钓鱼,在钓鱼的时候,有一位养鱼的老人告诉我,当鱼苗长大到一定程度之后,就要把它从小塘放到中塘,再大一些时,就放到大塘。鱼不过塘长不大。这个朴素的道理坚定了我的想法,一直在一个池塘里不可能让自己壮大。我一定要试一试身手,我一定要向前进。退一万步说,即使挪窝失败了,凭着自己的技术与适应市场的能力应该不会饿着。因此,事有不逮时,不妨来个转身,抽身而“退”。这一点,也是说服家中亲人的一个极妥善的理由。同时,我告诉自己,这种情况可能性很小。

我们7个人虽然都是乡亲,是熟人,内心对他人基本上是信任的。但为了像个组织的样子,为了称呼上的方便和管理上的规范化,这个组织里必须有一个人事上的秩序。我们决定正面迎击问题,迈过那个迟早要迈的槛,以避免长久的尴尬和秩序的紊乱。

P10-11

序言

改革开放28年以来,我国经济获得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在我国经济有机体中,企业是社会的一个主要部分,是基本的社会经济细胞。企业细胞的活力,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我国企业凭借着自己的实践和努力,演绎着自己的精彩。广东小榄镇,7位老板合办一个企业的故事,曾经广为流传。这批胸有大志、满怀激情的人,时至今日将这个故事上演得越发精彩动人。

企业发展具有阶段性,一般来说,企业营业收入达到1亿元、10亿元、20亿元、50亿元、100亿元,或者创业10年、20年、50年、100年时,都会是企业发展的一个坎,迈过去就迈过去了,否则,多数会是“呼啦啦似大厦倾”。我国企业尤其是广大民营企业,如何不断顺利跨越不同的发展阶段,实现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做强做优做大.是企业家和企业管理专家着重思考的课题。从企业发展战略、组织结构、品牌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到企业文化建设以及公司治理等方面,探索和总结不同的商业模式是一件具有理论性思维的辛苦工作,它有益于企业站得更高、做得更好。

《华帝之道》,主要是华帝创业者自己停顿一下脚步,总结自己现阶段发展经验的书,凝结了华帝人的智慧之光和思想真谛,对于我国广大民营企业可持续成长具有启迪意义。它是一个具有广度和深度的企业文化案例,是一部优秀的企业文化教科书。从企业传记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栩栩如生地记叙了华帝不断突破自我、找到自我、持续成长的故事,反映了华帝成长的规律,表露了其动静结合中的商业奥秘,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华帝,自觉地走过了许多企业正在饱受煎熬的两权分离之痛苦;领略了上市后业务扩张和规范化管理之圣果;顺利地完成了使企业长寿的“继任者选择”;华帝的“一把盐、一把伞、一把米理论”、“利益共同体策略模型”、“决胜终端饥饿布点法”、“均衡稳健发展”以及“诚信、责任、创新、共赢”企业文化等,开启了华帝的春天,创造出了“中国式”企业管理的辉煌,而非“美国式”、“日本式”。华帝走在自觉之路上,可以被认为“中国式”企业管理和发展的样本企业。

“道”在中国哲学中反映的是永恒的运动。本书不只是表达了华帝一个个发展中的美丽浪花,更主要的是对在不确定商业环境下,企业生存发展规律的探索和思考。本书提到的“道”,是当前以至未来很多企业都面临的深度问题,即企业组织治理如何变得顺畅的问题。从华帝的公司治理和企业治理两个不同层面探寻这个问题,是本书的独特价值之所在。

华帝的成功实践证明,现代企业制度、公司治理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障,只有依靠科学的体制和机制,才能保障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华帝的成功实践更证明,企业文化是企业根本之魂,是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许多民营企业的发展,正处在朦胧状态之中,缺乏自觉性。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建立,一种需要从企业内部审视问题的思维应该形成,而这样的内部视角是一种真正的战略性思考。华帝的实践,为广大民营企业树立了一个标杆。本书对于那些在这个问题上理念还很模糊、行为上很不以为然的企业来说,具有一定的启迪和警示功能。

读《华帝之道》这本书,对于华帝不是很了解的人,可以直接领悟一些企业创新的经验和规律;对华帝已有所了解的人读这本书,则可以站在更加专业的角度探讨商业规律,从中获得“攻玉之石”。

华帝人“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的故事让人意犹未尽。华帝还有许多的阶段要跨越,在这漫长的学习型企业建设过程中,祝愿华帝人过关斩将,努力实现自己的使命和愿景,把华帝造就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长寿企业。

我希望,更多更好的像《华帝之道》一样的有关中国企业发展的、具有思想性的书籍不断问世,为丰富“中国式”企业数据库添砖加瓦。  (本文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企业管理研究室主任)

后记

每个人都无法置身于历史潮流之外。每一代人都必须,也只能面对自己的时代潮流。每一个个体都头顶着一颗星辰去实践他的价值使命。而对于一个个财富的制造者而言,他们则是历史、时代和个人所有思想的承载物,思想和信念决定了财富和企业的命运。

这是个关心成功、财富的时代,所以胡润中国富豪榜的出炉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说好的、说坏的都有,也引来不少的纠纷。中国人有不露富的传统,所以有上榜的富豪说要告这个所谓的排行榜。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不同看法?我们有必要对这样一个时代的各种看法做出讨论。

我们崇尚“知行合一”,但当我们对一个问题不是很清楚的时候,行动会带来很大的盲目性,财富到底是怎么来的?它未来的作用又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辛苦赚到钱后,却害怕别人知道自己这样富有?这个问题涉及到财富的本质属性问题,是善还是恶的判断直接决定人们在拥有财富后的态度。

所以,我们需要探索这个商业边界问题,到底持什么样的界限可以使财富变成善的崇拜,或者是恶的标签。

我们认为这是一个财富个体不能单独存在的时代,这是一个对富人有着特殊期待的时代。李敖说:不能做“自了汉”。所以邓小平同志说,让一小部分人先富起来之后的历史使命是要实现大多数人的共同富裕。

事实上,财富榜上的这群人需要也可以承担这样的历史使命。排名第16位的陈利华,因为家庭困难,高中辍学后,就不得不干起家具的修理工作;排名第36位的张茵,1985年辞职后来到香港,干的是废纸回收的贸易;排名第204位的梁惠英、关凛翔夫妇,丈夫17岁就在一家国营印刷企业修理机械,而妻子则负责排版方面的工作;排名第218名的陈丽芬,20岁时则是一家麻纺厂的一名普通工人,她用了14年的时间完成了从工艺员到车间主任、副厂长再到董事长的角色转变;排名第305位的史晓燕曾经是个护士,之后做过前台等工作,这些完全靠自己的努力才变得富裕的富豪们可以说是这个时代的英雄,也沉淀了许多的时代使命。

他们可以将自己的商业思想从个人经验的层面上升到社会认识的层面,也就是可以通过个人的反省、专家的提炼使之成为真正具有普遍性的商业思想。做到了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将个人的财富转化为人类的商业思想。

这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财富公益事业。大家见得最多的是将财富贡献给社会,做慈善的事业,这是我们所见到的国外的超级富豪最喜欢做的事情。有道是“财散人聚,财聚人散”,蒙牛的老板对这个道理认识得最为透彻,他41岁创办了一家企业,结果创造了一个奇迹:3年成为“速度冠军”,5年成为“牛奶大王”,6年冲刺全球第一……但他的住房不如副手的大,坐骑不如副手的贵,办公室不如副手的大,工资不如副手的高。他不恋财,奉行“财散人聚,财聚人散”的经营哲学,始终过着普通人的日子。刚刚实现“从无到有”的跨越,在财富列车风驰电掣般向他冲来的时候,他连手都没沾,就把价值数亿的股份悉数捐出,转眼间完成了“从有到无”的回归;他也不恋槽,在岗仅6年便打算辞去总裁一职,并筹划2008年在自己50岁时辞去董事长职务。他大把大把地送人钞票,但家人花钱却锱铢必较,外出旅行时,甚至摊开地图算计怎样走才省钱,因为每个家庭成员都深知,多年来的积蓄已经全部捐出;在员工食堂里,身为总裁的他,一样地排队,一样地刷卡,一样地找座位……一碗面条,一碟成菜,是他在这个食堂里最经常的“盛宴”。

这样的财富故事对我们这个全民皆商的时代有什么样的意义呢?当《蒙牛内幕》这本书出版的时候,我们很多人会对新的财富思想有更多好的解释。当我和黄启均总裁合作写完《华帝之道》这本书时,我对财富的形成和其社会的价值有了更深远的把握,也对如何将个人的财富转化为社会的一种价值方向有了更为清醒的了解,我对这个人类最应该关注的转移通道有了自己的独到的认识。  现在,中国很多财富拥有者的困惑是不知道财富到底是怎样来的,好像都是一个机遇或者是别人无法模仿的东西。在这样的困境下,很多人就不愿意告诉别人自己的财富是怎样得来的。在这一点上,中国富豪们和美国的一些富豪不同,原因是什么呢?因为他们认为财富只是个人的,还不能在思想上变成社会所拥有的东西。个人的东西永远是狭隘的,社会只记得对社会有价值的东西。

我们期待着这样的一个转变:将个人的财富上升到一般人可以学习的商业思想。这是财富的幸运,也是社会的进步。所以说,富豪榜的深层次的故事应该是:从实践到理论都面临着一个大的跨越,理论上面临着商业思想的提炼和推广,实践中面临着财富的可持续性的问题。

本书得以出版要感谢华帝股份董事长黄文枝、总裁黄启均,以及华帝《华帝世界》总编罗斌等领导。在本书的写作中,我要感谢我的助手龚琼女士,另外,在本书的出版中,我要深深地感谢中信出版社的总编辑潘岳,策划编辑蒋蕾等,是她们的热情支持和细致的修改才使本书得以问世。

在此也非常感谢国务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的李国强研究员在百忙之中写序对华帝事业做出肯定,同时我的好朋友王育锟先生也基于其在管理领域的独特理解写序。还有其他的一些专家也对本书的写作和出版提出了很多很好的评价,在此不一一列举,感谢之情,尽在一声:谢谢!

我在本书出版后的心情难以言表,不足之处还请社会各方多加指正。联系方式:yinchuanga0999@hotmail.com,网站:WWW.xiamawei.net。

书评(媒体评论)

《华帝之道》,凝结了华帝人的智慧之光和思想真谛,是一个具有广度和深度的企业文化案例,是一部优秀的企业文化教科书。

——李国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在中同公司的治理结构还懵懂混沌的今天,华帝之“诚信、负责、创新、共赢”的路线图将给业界带来一股清明的精神!

——王育琨世界银行顾问,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看惯了企业界的喧嚣与浮躁,静下心来仔细品味一下华帝的平凡与踏实。一时的英雄好做,一世的英雄太难,真诚希望中国的企业多踏实,少传奇,真心创造,用心耕耘。

——周攀峰《商界·中国商业评论》执行主编

华帝股份公司是中国民营企业的优秀代表,《华帝之道》因此可以视作中国民营企业成功经验的总结,是中国中小型企业公司治理方面的杰出标杆。在此意义上,我们应当感谢华帝的探索之功,感谢其实践之功,感谢其思考之功。

——郑学益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1:5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