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发现(艺术卷Ⅲ艺术的品位藏在中国艺术背后的审美情趣)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何乐为
出版社 长安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琴棋书画为什么是传统艺术的代名词?青铜器如何成为了贵族的专用礼器?《牛郎织女》故事背后有着怎样的艺术生活?喝酒怎么会与“学问”有关?茶道到底有哪些讲究?平民百姓的艺术修养从何处获得?……

“画以立意、乐以象德、文以载道、诗以言志”,《中国发现III——艺术的品位》带领读者从绘画、书法、音乐、舞蹈、戏曲、园林、建筑、雕塑、工艺美术、传统美食等传统艺术中,品味中国艺术纯粹东方式的,有文化底蕴的,含蓄的,有书卷气的,透露出来很静谧唯美、不激不历的音族气质。

内容推荐

《中国发现》,20000多卷散落世界的文献资料、300多件幸存于世的国宝文物、600余幅现场照片,中外专家以最严谨的科学态度、最现代的思维视角,一起深度探索5000年中华文明背后的秘密……

目录

第一章 琴——高山流水遇知音

中国的音乐简史/4

中国人的音乐格调/7

第二章 棋——人生的黑白沙场

最具智慧的棋类游戏/14

黑与白之间的哲学/17

第三章 书——汉字的书写艺术

汉字字体的演变史/23

书法史上的第一人——李斯/32

书法史上的丰碑——王羲之/35

草书大家的风范/57

宋朝书法的闲情逸致/40

楷书之祖——颜筋柳骨/47

第四章 画——中国画的意境

中国人的美术观念/54

纵情泼墨于山水间/56

山水画幅“春”为先——展子虔/58

画中有诗,意在笔先——王维/59

大小李将军/61

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唐寅/62

高古雄浑的荆关山水/63

雄伟壮美的董巨山水/65

云山“墨戏”写性情——米家父子/67

元代的“简单”风格/70

中国的人物画/72

一代画圣吴道子/75

清初的四画僧/77

厚积薄发的石涛/79

流传于民间的风俗画/81

西洋画的影响/85

恽南田和常州画派/88

扬州八怪/91

声名显赫的海上画派/94

第五章 中国的炼金术

中国的铸铜时代/1OO

权力的象征——鼎/104

震响九洲的编钟/106

百炼锋成的炼铁术/108

冶炼燃料的发展/110

第六章 温润的艺术

中国的玉文化/116

远古的玉石崇拜/118

玉是地位的象征/122

各个朝代的玉之精华/125

第七章 陶瓷王国的传奇

陶艺的发展/134

陶塑的成就/138

从陶到瓷的过程/141

中国的名窑名瓷/142

第八章 漆器的精彩

漆器的故乡/152

商周时代的漆器/155

荆楚一带的漆器/159

漆工艺的百家争鸣/162

盛极一时的漆艺/164

第九章 织女在中华

悠悠丝绣之国/170

中国纺织工艺的成就/174

美仑美奂的丝织艺术/176

第十章 英雄名士酒为伴

中国的酒文化/184

酒具的品位/186

雅俗共赏的酒令文化/191

国酒茅台的传奇/194

诗情画意皆因酒/196

苏东坡的写酒经/198

酒仙刘伶的故事/199

中国的葡萄美酒/199

第十一章 文人雅士的茶情趣

赏析中国的名茶/204

尽享高雅的茶文化/206

饮茶贵在品味/209

茶具的风情/210

西湖龙井与“四绝”/213

茶中之水梅上雪/215

宜兴紫砂壶美茶醇/217

斗茶文雅显学识/220

别有情趣的茶馆文化/222

文人墨客品茗赞茶/225

乾隆的品茶经/228

第十二章 民俗中的文化

一方水土一方人/236

火带来的饮食文化/237

美食在中国/239

满汉全席/242

以筷为食/243

中国的饺子文化/244

服饰的发展历程/245

身份的象征/248

绚丽的红妆/250

必不可少的鞋/252

试读章节

山水画幅“春"为先——展子虔

展子虔,山东信阳人,隋代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传为他所作的《游春图》,是我国现存著名画家作品中最古老的一件山水画卷。这件大青绿色绢本图卷,原本无款,但有宋徽宗赵佶的“展子虔游春图”六字题签。至元、明以后,历代都有著录和题咏。

《游春图》是我国早期山水画变革阶段的一幅重要作品。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绘画中的山水,是作为人物事故画的陪衬出现在画面上的,画家作画,都把人物屋宇画得很大,把山水树石点缀得很小,山水与人物之间没有自然的客观比例关系,即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所以人物虽被画得极其精妙,山水则往往粗成而已。

《游春图》一反先前山水画形态,作成以山水为主、人物为点景,配以殿阁舟桥,并开始注意客观物体之间远近、高低、大小的一般关系及深度层次等透视关系的处理,把山水画发展成为较为合乎比例关系的新格局。这与隋代以前的山水画之作相比较,当为一大进步。《游春图》在形式格局方面的这一突破,对我国山水画趋向独立画科的发展进程,无疑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它的出现,标志着前代山水画的稚拙阶段已经结束,“青绿重彩,工细巧整”的较为完整的山水画创作逐渐开始。所以,《游春图》在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具有奠基意义。

展子虔是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画家。

P58

序言

琴棋书画、金玉器帛、煮茗品酒,大俗大雅之间,中国传统艺术注重的是“神韵”。几乎所有的艺术形式都强调“意境”的表现,宁可失形,不可伤神;而精神的蕴藉又尚内省、轻外露。因此,中国艺术最大的精神内核就是“东方的贵族精神”,强调心灵的高贵。

“画以立意、乐以象德、文以载道、诗以言志”,中国传统艺术极其丰富并且辉煌。绘画、书法、音乐、舞蹈、戏曲、园林、建筑、雕塑、工艺美术、传统美食等等,都有着几千年的积累,透着五千年文明古国深厚的文化底蕴。

儒释道三家是中国艺术的三大精神支柱,是审美的人生哲学。儒释道三家都以“修己正心”为源,开始对心灵与精神的追求。这种追求体现在艺术中,便淡化了宗教的色彩:成为一种收束心性的自我修养方式,一种自然适意的生活方式,一种内在的人格理想情操,一种恬淡清幽的审美情趣与空灵澄澈的艺术境界,艺术也就有了贵族的气质。

中国艺术满实而古拙,天地之间充满生气勃勃的生命。儒家把内在的精神性的“质”放在艺术的首位,其具有的流动性、运动性和强大的气势,表现出儒家精神中的阳刚之美。

中国艺术“意境”中那种“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超旷空灵之美,又与禅宗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妙理契合。

中国艺术中“万物与我为一”的审美境界,充满了道家精神。中国艺术中“气韵生动”便是庄子“通天下一气耳”之气,于是“虚实相生”、“知白守黑”成为中国艺术创作的辩证法则。

儒家美学、道家美学和禅宗美学三者相互交融渗透,中国艺术就有了“愉悦心灵”的东方韵味:从容、平和、舒缓;而非狂肆、酣畅、躁灼,传递出艺术作品中人物精神和生活的品位。这是纯粹东方式的,有文化底蕴的,含蓄的,有书卷气的,透露出来很静谧唯美、不激不历的贵族气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9 7: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