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李林译文集(共2册)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俄罗斯)冈察洛夫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李林原名李尧林,是巴金(李尧棠)的三哥。巴金称赞李林翻译的《悬崖》是名作名译。在《月球旅行·后记》中巴金说:“现在我编印这本小书,一是为了纪念林兄,二是因为我喜欢他的译文。单为纪念,我用不着花费读者的时间,必须文章有意义,对读者有益处,才值得被印出来。而这些短文确实是值得一读的。”今年是李林逝世六十周年,这本《李林译文集》就是我们对他最好的纪念。

内容推荐

李林原名李尧林,是巴金(李尧棠)的三哥。

巴金在《纪念我的哥哥》一文中对李林说:“你做过十年的中学教员,不少的学生得过你的益处,他们常常带着敬爱谈起你,但是你自己却喜欢谦逊的平凡生活,始终不让人把你看作青年的导师。你象一根火柴,给一些人带来光与热,自己却卑微地毁去。你虽然默默无闻地过了一生,可是你并没有白活。你悄悄地来到这个世界,又悄悄地走了。你不愿意惊动别人,但是你却播下了爱的种子。再过四十年你的纪念也不会死的。”

巴金称赞李林翻译的《悬崖》是名作名译。在《月球旅行·后记》中巴金说:“现在我编印这本小书,一是为了纪念林兄,二是因为我喜欢他的译文。单为纪念,我用不着花费读者的时间,必须文章有意义,对读者有益处,才值得被印出来。而这些短文确实是值得一读的。”今年是李林逝世六十周年,我社特出版李林译著《李林译文集》以资纪念。(同期出版(《巴金的两个哥哥》)

目录

第一卷

悬崖

第二卷

莫洛博士岛

无名岛

阿列霞

战争

月球旅行

伊达

《李林译文集》后记

试读章节

播利司·帕伏罗维其·莱司基有一副生动的、非常善于改变的面容。乍看起来,他比他的实在岁数显得年轻。他那高而白的前额给人一种印象,让人觉得他是年富力强。有时他的眼睛射出智慧、情感或愉快的光辉,过一会儿,它们就带出沉思不定的表情,再过一会儿,它们又显得年轻,甚至于带出幼稚的神气了;但在另外的时候,它们会显示出生活的经验,它们的非常疲倦的表情会把它们的主人的真实年纪指示出来;在这样的时候,在它们中间有三条皱纹出现,这些皱纹自然是时间和生活经验的表现。光滑的黑头发垂在他的颈上,把他的耳朵遮了一半,只在两鬓边夹杂着一些白发。除了两鬓旁和下巴的皮肤是棕黄色外,他的面貌仍然保持着青春的色彩。

从他的相貌很容易看出来青春与成熟期间的冲突已经过去,他已经经过了生命的初期旅程,而且忧愁和疾病也会在他身上留下痕迹。只有他的嘴依旧带着的优美的条纹和那天真而近于孩子气的微笑,未被年岁改变。

在孩童时代他就成了一个孤儿。他那独身的漠不关心他的保护人把他交给他的祖姨,让她去教育他。

这位女士具有天赋的优美资质,然而她的认识、经验和兴趣的界限却没有伸出她自己的家庭以外。就在这林园的平静氛围里,就在这门阀和阶级的环境里,播利司度过了几年的光阴。等到他逐渐长成,他的保护人把他送进中学。在学校里他渐次忘却了从前豪华的习惯,并且也不和其他的世家交往了。

后来的职业和志愿使他和他孩童时代的生活离开更远。他在圣彼得堡住了将近十年;那就是说,他从一个德国房东那里租了三问舒适的房间,虽然他在抛弃了文官职务以后很少在首都一次连续住上两个半年,但他仍然把这几间房间租下。

他舍弃他的职务和他担任这职务都是一样的偶然,因为,当他有机会考虑他的地位时,他得到的结论是:职务本身并不是目的,它只是一种把一大群人聚在一起的方法。要不如此,这群人就没有理由存在。假使没有这些人,他们占有的位置根本就不必设立。

如今他已经过了三十岁了,他既未曾努力,也无所成就。他没有学其他从俄国内地出来的人的榜样,因为他既不是武官,也不就文职,也没有努力工作或利用势力来替他自己找一种事业。在警察署的记录里,他的姓名下注的是部员。P8-9

序言

李林先生本名李尧林,祖籍浙江嘉兴,一九O三年生于四川成都。李林先生先后就读于东吴大学和燕京大学,其后在南开中学长期执教英文。日寇侵占天津后,李林先生来到上海,开始了他的外国文学翻译生涯。关于李林先生的生平事迹,几十年来有不少精彩回忆;对于李林先生翻译的外国文学著作,也有不少名家评论。这些都被收入了人民文学出版社最近出版的《巴金的两个哥哥》一书,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李林先生在上海的短短几年中翻译了不少外国文学作品。可是经过几十年来的时代变迁,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流传于世间的李林译著已经非常罕见了。不少李林先生的朋友、学生、晚辈以及老读者们都先后表示希望能够有机会读到李林先生的译著。为此,李林先生当年的好友杨苡老人捐出了她自己精心保存多年的《悬崖》、《莫洛博士岛》、《无名岛》、《战争》和《月球旅行》五本译著,出版准备工作就以此为基础从今年初开始了;在这一过程中,编者喜出望外地在网上发现并且买到了李林先生的译著《阿列霞》,而后又再次在网上意外地发现了另一译著《伊达》。承上海巴金文学研究会周立民先生的鼎力相助,从上海市图书馆借到了《伊达》一书。于是这七部译著就构成了《李林译文集》(第一卷和第二卷)。

据巴金先生当年回忆,李林先生还“留下两部未完成的译稿(冈察洛夫的名著《奥布诺莫夫》和威尔斯的长篇小说《莫洛博士岛》),一部已译完待整理的中篇小说《女巫》(亚·库普林著)”。三部译稿中的《莫洛博士岛》后来由李林先生的学生和好友黄裳先生译完,为两人合译;《女巫》后更名为《阿列霞》出版。《奥布诺莫夫》的译稿可能已流失,如果这部译稿将来能够有幸重见天日,可作为《李林译文集》第三卷整理出版。

出版《李林译文集》,既是几代人的长期夙愿,也凝聚着不少人的共同心血。在这里就不一一鸣谢了。今年是李林先生英年早逝的六十周年,我们谨以这部译文集来缅怀他、纪念他。

李 斧

二00五年六月八日于美国

后记

六十年前,十一月二十二日,在上海虹桥疗养院,李先生再也无力挣脱死亡的罗网,终于罗网落下,一片无尽的黑暗,淡泊一生的李先生永远闭上了他闪着睿智的眼睛!……

没有留下半句遗言,只丢下一声轻微的叹息便离开了这冰冷冰冷的人世间!谁也不知道他最后想些什么,是想着他还没有译完的《莫洛博士岛》?是想着他那早已弃世的大哥所留下的一家老小?是想起他一生最看重的学生情谊,和无奈舍去的短暂爱情?还是思念着他最心爱的四弟好不容易从千里迢迢的重庆赶来照顾他,却只相聚不到一个月!他曾在病床上对四弟感叹着:有多少话要说,却来不及了!

那天清晨,他的四弟巴金接到通知病危的电话,匆匆赶到医院却只看到白床单已完全盖上了他的全身,四弟不愿接受这残酷的事实,掀开了盖在脸上的白布,却没想到仅仅分别一夜,他最敬爱的三哥的脸却变得毫无血色,三哥的眼睛再也不会充满爱怜地望着他那久别重逢的亲人了!巴金这一生每想起他的三哥,总要责备自己,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些年的战乱和不安定的困顿生活早已经把三哥的健康完全拖垮了!

这是一件十分残酷的事,也是六十年来埋在他所有的亲友们的心里一个永远的痛!他不是死于绝症,而是死于原本可以医治的结核病,但由于长期缺医少药,营养不足,漫长的岁月在“孤岛”上在紧张不安中度过,再加上四弟和朋友苦心经营,全心投入的文化生活出版社被封门,留守的四弟的好友、散文家陆蠡突然被日本鬼子抓去,下落不明,对待这场搜捕,他只能沉默,忍受着,盼望着,等待着,总算等到抗日战争胜利的日子到来时,弟弟打来电报问他“安否”,他回电说:“大病初愈,速回!”那时他以为他会活下来的,而且和四弟在一起,一定会活得很长!……

六十年后,李致,李斧和汪致正策划了为李林先生出一部译文全集,也收集了所有纪念他的文章,只是想纪念他逝世六十周年,也是纪念他一百零二岁诞辰。我们大家想说明的是:李林先生淡泊一生,决不想成名成家,用他自己的话说:“一向不喜欢舞文弄墨”,但当他在上海不能教书时,他也就心甘情愿地埋头译书了,因为他不想浪费时光,他不习惯终日无所事事,他们兄弟三人总想着如何奉献自己。他也从来没忘记过他手中那只金钥匙,那是他在就读燕京大学时,校方由于他学习上的优良成绩而奖励他的最好的奖品!

因此即使他弃教从译,他也是勤勤恳恳,认认真真地一字一句推敲,一定要做到文字流畅,不拗口,但要忠实于原著。我们认为在翻译工作上应该达到“信、达、雅”,这一点李林先生是做到了的。

李林先生当年的墓地是他四弟巴金先生亲自设计的:一本大理石制的大书,上面镌刻着他的译著《悬崖》中莱司基的话:“我的心在这里找到了真正的家”,大书前的墓碑写着他的名字,书下面起初铺着碎石,两旁栽上小树,后来又铺上白水泥,更显得洁白肃穆,但这一切都在十年浩劫前期被毁,所谓“破四旧”。一个很大的十分清静的墓园沦为一片瓦砾场,而后据说又变成一片菜地!

那场灾难已过去三四十年,李先生最后的一点心血结晶也将问世,我作为他往昔的学生和小友,却不能不幻想着,如果人死后会有灵魂,六十年后李先生若看到这部书的出版,他会不会用他细长的手指抚摸着这书,微笑地说:我不喜欢舞文弄墨,但是我在这里找到了真正的家。

杨 苡

二00五年三月 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9: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