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面向历史文化学界、面向社会知识大众定期出版的杂志书。本书是其中的第四辑,内容涉及历史事件研究、历史人物研究等。
本书试图从思想和历史文化知识的结合中,探寻一条可读性强的办历史学的杂志的路径,为专家学者与社会知识大众搭建一个平衡的支点,贴近知识大众,服务知识大众,活跃历史文化学界,拓宽历史文化学界生存、发展的空间。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历史学家茶座(总第4辑2006.2)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史学理论 |
作者 | 王兆成 |
出版社 | 山东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是面向历史文化学界、面向社会知识大众定期出版的杂志书。本书是其中的第四辑,内容涉及历史事件研究、历史人物研究等。 本书试图从思想和历史文化知识的结合中,探寻一条可读性强的办历史学的杂志的路径,为专家学者与社会知识大众搭建一个平衡的支点,贴近知识大众,服务知识大众,活跃历史文化学界,拓宽历史文化学界生存、发展的空间。 内容推荐 这是面向历史文化学界、面向社会知识大众定期出版的杂志书。它不是纯学术的杂志,也非单一地介绍历史文化知识的书刊。本书试图从思想和历史文化知识的结合中,探寻一条可读性强的办历史学的Mook(杂志书,Magazine加Book)的路径,为专家学者与社会知识大众搭建一个平衡的支点,贴近知识大众,服务知识大众,活跃历史文化学界,拓宽历史文化学界生存、发展的空间。 目录 卷首语 孟祥才让更多的人认识历史这面镜子 史家有言 苏双碧毛泽东对吴晗《朱元璋传》评价的再思考 宋衍申温公、荆公:人品、官品之异同 任士英宫廷政治视野中的后妃群体 王子今猫的驯宠史 学界 王晴佳五四运动的朝鲜触媒 朱政惠英国的清史研究资源 张伟然湖南派头 黄留珠搭桥——历史学与管理学的交叉渗透 邸永君关于中国新史学之思考 往事 葛剑雄当年“样板” 董楚平 多情自古伤别离——20世纪80年代史学界思想解放之一页 人物 散木 曾经有过的故事——兼说“假如丁玲和彭德怀结婚” 施宣圆徐光启与西方科学 马宝珠“乱世商雄”胡雪岩 一家之言 陈梧桐《万历十五年》质疑 解读 尹韵公从记者到作家、友好人士:斯诺的角色变迁与中美关系 书札 史念海 我与《中国疆域沿革史》 名家 张克非春蚕到死丝未尽——忆李天祜教授 闻性真深深地惋惜——纪念姜纬堂先生 访谈 蒋海升历尽劫波风骨在——赵俪生先生近况 闲情偶记 商传“文革”中史林轶事二则 札记 李乔刺青:刻进肌肤的“水浒气” 王和读史的愉悦与悲凉 王曾瑜谈谈科学精神——读《海客述奇》有感 仲伟民 一百多年前的中国通——赫德和他的《中国问题论集》 试读章节 后宫生活从来就是古代政治生活的一个缩影,尤其是朝廷中枢政治运作的内容,几乎每一项都能直接或间接地在后宫生活的层面中反映出来。因此,后宫从来就是皇帝制度下皇权运作须臾不可离的重要内容。在皇权政治格局下,在宫门九重之内的后妃群体,扮演了古代政治舞台上的重要角色,她们又自觉不自觉地演绎出宫廷政治的一幕幕悲喜剧。由于这样的表演,使原本具备常人喜怒哀乐的后妃不再能够轻易按照民间生活的轨迹来安排各自的生活,她们与寻常百姓生活的场景地远天隔。就连历代皇后制度本身也随着皇帝制度的完善而不断完善,比如汉代皇后死后本来没有加谥号的制度,皆是用皇帝的谥号来称呼。如西汉高祖刘邦皇后吕氏称高皇后。从东汉以后,皇后就逐渐有了谥号,但是一直到隋唐时期,皇后也都是一字或者两字谥。到了赵宋时期,皇后的谥号就由两字谥增加到四字。明太祖朱元璋建国,“鉴前代女祸,立纲陈纪,首严内教”,皇后的谥号最初只是两字,如朱元璋皇后马氏为“孝慈”。但是在永乐元年马皇后的谥号就增加为13字,日“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嘉靖十六年时更增加到15字谥,日“孝慈贞化哲顺仁徽成天育圣至德高皇后”。满族人关以前,制度草创,宫闱未有位号,但循其旧俗称“福晋”。改国号为清以后,始建五宫,“位号既明,等威渐辨”,入关以后,也按照旧朝制度为后妃设立徽号,如清太宗皇太极的妃子孝庄在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后就被晋加“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的徽号,竟然20字之多。她死后,雍正、乾隆等朝累世加谥,号日“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是17字。到清朝末期大名鼎鼎的西太后也是16字谥,日“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以上参见《清史稿·后妃传》)“号者,功之表也。”如此冗长的名号现在看似乎毫无意义,但是在中国帝制时代,按照谥法的规定,名号不仅代表了后世对其事功行止的评价,而且反映出后妃在皇权体制中的地位。这与皇帝之有尊号、谥号、庙号如影随形,同气连枝。仅此一端,已经透露出后妃制度的功能绝不是帝王之家的家庭婚姻制度所能涵盖,它所具有的政治功能清楚可见。《清史稿·后妃传》末尾“论日”曾有“一代之兴亡,系于宫闱”之叹,虽然编纂者乃是清朝遗老,但所论其实对于洞察后妃这一群体在帝制时代宫廷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有意义的。 翻开历史的记载,人们会发现这样一个更有意思的事实,这些后妃一旦投身到宫廷政治生活的场景当中,就好似个个身不由己了。曾经是温良贤淑的闺中少女突然之间变得刚猛果敢、铁血无情,本来就暴戾妒恨者更是变本加厉。皇权政治制度的设计似乎就是这样的奇特,往往要求以“阴柔”、“坤顺”体现其存在的后妃却常常要一展雄姿,巾帼不让须眉。她们或“临朝称制”,或“垂帘听政”,无论哪一种形态,都因而从后宫走上政治的核心,由“体自坤顺”到“位居乾极”,以柔乘刚(《旧唐书·沈传师传》载其父沈既济反对唐国史为武则天立“本纪”时所言),亲掌朝政,成为左右或控制皇权的政坛至尊。 P020-021 序言 历史是一面镜子,哲人如是说,众人随着说。丢掉镜子,丧失记忆的民族是可悲的,他们前进的路肯定布满凶险,岁月蹉跎。 然而,在充斥荧屏的电视剧里,历史这面镜子却被口吐狂言、要让历史学家气得吐血的编导们变成了无数面哈哈镜,让众多的历史人物穿着古里怪气的衣服,说着前卫的话语,演出一幕幕随心所欲胡编乱造的悲喜剧。那违背历史常识的离奇情节,那满口错别字的对话,虽然没能让历史学家气得吐血,倒真真让他们笑掉了大牙! 面对荧屏上一系列的戏说、歪说、胡说、瞎说,严肃的历史学家愤然而起。与出版社联手推出了“正说”、“细说”系列与之抗衡。这些真实生动普及的历史读物一经面世,立即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看来,人们还是喜欢真实的历史镜子。哈哈镜偶尔照照,哈哈一番还可以。天天面对哈哈镜,神经就受不了。 真实的历史抒写着悲壮,昭示着豪迈,荡漾着诗情,充满着智慧。多照照这面镜子,一个人的心灵可以得到净化,思想境界可以变得崇高。多照照这面镜子,一个民族会变得更加理性,更加智慧,目光更加高远,更能规避曲折和苦难,前进的脚步更能快捷和踏实! 历史学家应该倾心普及的历史读物,因为这是送给普通百姓的一面面镜子。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