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本书研究近现代中日“亚洲认识”。何为亚洲?亚洲不仅是地理概念,还是文化概念。说起亚洲,人们不仅想起欧洲东边的沙漠、草原、山地与平原,同时又去思考区别于“西方”的亚洲历史、文化、政治与经济实质。本书之写作新意在于:讨论进入近代以来,逐步具备世界眼光的中日知识人,如何开展对“亚洲”历史时空的回顾、东西特征的辨认、东方道路的探寻及文明前景的展望。 作者简介 盛邦和,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首席教授。历任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导、东京大学国际关系论研究室外国人研究员等。师从著名史学家吴泽教授。新中国第一届博士,华东师范大学第一个文科博士。享受国务院突出贡献津贴专家。长期从事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东亚文化与现代化诸领域之耕耘。出版《亚洲与东方学研究》等专著多部,主编“东亚学”丛书等,于《历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 目录 绪言 一、问题意识 二、研究内容 三、关于“亚洲认识”综合研究的回顾 四、关于“亚洲认识”专题研究的回顾 1.中国鸦片战争、日本黑船事件前后的亚洲认识 2.中国洋务运动、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亚洲认识 3.对于中日国粹派亚洲观的研究 4.关于日本亚洲主义进程及“大亚细亚主义”研究 5.日本亚洲主义于中国的反响及“大亚细亚主义”批判 6.关于中国新文化运动前后亚洲观的研究 7.关于“亚细亚理论”传播中国及引发反响的研究 8.关于战后至新世纪中日亚洲认识的研究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中日早期亚洲观 一、中国亚洲认识的先河 1.关于Asia词源的思考 2.《岭外代答》等著作中的东西洋记载 3.利玛窦:“第一日亚细亚洲” 二、《海国图志》的亚洲认识 1.所据史料的丰富 2.“天下一大州也,人类肇生之地,圣贤首出之乡” 3.关注东南亚沿革,叙论“三国”社会特点,阐述“制夷”精神 4.瞩目“东南洋”情况,述说新加坡等历史沿革,主张“海国”思想 三、近世日本思潮中的“亚洲”元素 1.藤田幽谷等人的“名分”论与维新发动理论的儒学立场 2.荻生徂徕、伊藤仁斋等人的“神州”论与东亚秩序重组论 3.本多利明、林子平、佐久间象山、吉田松阴等人的“开国”论 4.会泽安、横井小楠、胜海舟等人的“日中同盟”论 5.吉田松阴、佐藤信渊等人主张“侵他国而增益于本国” 四、“千岁丸”访问上海及其中国情况报告 1.《幕末明治中国见闻录集成》与中国情况报告 2.清朝的凋敝与腐败 3.关于太平天国的观感 4.面对西洋的感慨 5.出航的影响 第二章 中日近代变革中的亚洲观 一、近代中国第一场东西文化比较 1.“农国”与“商国” 2.“私”政与“公”政 3.“虚学”与“实学” 4.“遗体求用”与“体用兼备” 5.“师夷”与“事鬼” 二、黄遵宪与《朝鲜策略》 1.中、朝、日共同敌人,唯为俄国 2.防俄之策,首选“亲中” 3.“豺虎同据肩背”,“结日”拒俄 4.“联美”,可以结援,可以纾祸,有利无害 5.“力破积习”,自强自立 …… 第三章 中日国粹主义与传统复归 第四章 日本亚洲主义的兴起与转折 第五章 “大亚细亚主义”在华反应及引起的警觉 第六章 质疑“泰西”与回归“东洋” 第七章 “亚细亚”理论及其中国反响 第八章 当代中日的亚洲认识 附录:中日亚洲认识年谱 后记
导语 中国与日本最初的“亚洲认识”是什么?此为“亚洲”地理的知晓,“华夷”论的反省与“天下”观的再释。在此基础上,又有对东西之间,败胜弱强的思考及“师夷制夷”思想的产生。 日本、中国先后出现亚洲主义,日本亚洲主义是否有它的早期表现与后期“右转”,如何最后演化为亚洲侵略主义?就中国而言,孙中山有“大亚洲主义”,李大钊有“新亚洲主义”,与日本亚洲主义区别如何?连带思考当下的亚洲认识,如何探究亚洲认识的新内容与新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