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高阳作品·清史小说系列之一,高阳的清史小说,注重历史氛围,特别取材于乾嘉年间的史实,写尽朝廷大政、南北吏治、民间风俗,兼具文学与历史的双重趣味。写人情,高阳写出了怨而不怒、冷静客观的气质;写斗争,高阳切中了权利欲望对人性的腐蚀;写风格,高阳更为读者勾勒出一幅绚丽壮阔、气质非凡的景象,堪称一部民俗变迁史。清朝中叶,穷秀才陶澍将与孙家之女巧筠完婚,不料当地富豪横刀夺爱,孙家也嫌贫爱富、顺水推舟,陶澍不得已退婚,另娶他人。后来,陶澍点中翰林,官运亨通,而当年的富豪之家却日渐败落,孙家之女也落入青灯黄卷了残生的地步……
清朝中叶,穷秀才陶澍将与孙家之女巧筠完婚,不料当地富豪横刀夺爱,孙家也嫌贫爱富、顺水推舟,陶澍不得已退婚,另娶他人。后来,陶澍点中翰林,官运亨通,而当年的富豪之家却日渐败落,孙家之女也落入青灯黄卷了残生的地步……
茶坊酒肆中有个流言在传布:陶秀才穷得娶不起亲,要将孙家的婚约退掉了。
这是孙伯葵放出去的风,作用是想另钓一个金龟婿。风声很快地传人一家大户,第二天便托人到孙家来说媒。
来的是个媒婆,姓刘,尽管她能言善道,但遇见孙太太,滴水渗不进去。“刘媒婆,你一定弄错了!”她说,“陶家并没有来退婚,就想退也不能!我家小姐已经姓了陶,决不能再姓吴。”
来求婚的大户姓吴,千顷良田,两世恶名。老子叫吴良,外号“无良”;独子叫吴少良,便唤做“小无良”。想求孙家这门亲,是吴良争面子,娶了这个全村的第一美人作儿媳妇,是多么值得夸耀的一件事!当然,吴少良更是喜心翻倒,兴奋得连觉都睡不着了。
因此,当刘媒婆回报孙太太如此峻拒时,吴少良竞承受不住这个打击而恹恹成病。这一来,逼得吴良非设法将孙家女儿变成吴家媳妇不可!
“无风不起浪!退婚的话,一定有来历的。”吴良叮嘱刘媒婆,“你再替我去打听。”
“老早打听过了,大家都说,听是听人这么说,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那么,陶秀才呢?你该托人到陶家打听打听看。”
“不用吴老爷关照,早打听过了,陶秀才说,没有这回事。”
吴良想了一会儿又问:“陶秀才说这话的时候,是怎么个样子?是气呢,还是着急?”
“也不气,也不着急。平平淡淡地,倒像没有这回事的模样。”
“噢!”吴良噗噜噜、噗噜噜地抽着水烟,沉吟了好一会儿说:“十之八九,有这回事。穷秀才死要面子,不肯明说而已。”
“吴老爷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我跟你说,不是谣言。有人造这个谣言,他要生气,更要着急,怕岳家真有这个意思,故意放出风声去。如今平平淡淡,像没有这回事,就是已经知道有这回事,自然用不着大惊小怪。”
“那么,”刘媒婆又起劲了,“吴老爷,你看我该怎么办呢?”
“你后天来听回音,我会告诉你该怎么办。”
等到媒婆一走,吴良随即发帖子,请孙伯葵吃饭,其实是吃花酒——安化县城有个私娼,外号“张小脚”,原是贩卖水银、朱砂的大商人张老四的下堂妾,貌仅中姿,而且年纪三十开外,即使是美人,亦已迟暮,可是身价极高。因为张小脚工于应酬,善于词令;看客人的身份、性情,有各种不同的谈吐。住处本是人家荒废的花园,用围墙割取一角,借它高槐老柳的清苍之气,却不见残垣颓屋的荒凉之迹;围墙里面原为五楹敞轩,她鸠工重修,隔成三间,由西而东,第一间是大厅,第二间起坐,第三间便是她的香巢。布置得精雅宜人,不带丝豪风尘气息。能在此飞觞醉月的,不是达官,就是巨贾。不过安化到底是小地方,除了外县慕名而来的访客以外,本地人在这里设席请客,一个月不过五六次,其中一半是吴良做主人。P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