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结合小学数学、语文课程改革试验,采用鲜活的学科评价案例和点评,以及教师切身的体会和家长朴素的对话等形式,探索性地研究、分析、介绍了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手段。按照“问题、对策、案例、反思”四个方面进行具体的阐述和分析,系统总结了课题组成员的教学实验,以及在实践探索中积累的丰富经验,而且把理论结合于实践,积累了大量的评价案例。对小学教师等实际工作者,以及相关研究者具有非常强的操作性和借鉴意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走向多样化的评价--小学生学习能力评价的理念方法与实践 |
分类 | |
作者 | 张春莉 |
出版社 | 上海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结合小学数学、语文课程改革试验,采用鲜活的学科评价案例和点评,以及教师切身的体会和家长朴素的对话等形式,探索性地研究、分析、介绍了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手段。按照“问题、对策、案例、反思”四个方面进行具体的阐述和分析,系统总结了课题组成员的教学实验,以及在实践探索中积累的丰富经验,而且把理论结合于实践,积累了大量的评价案例。对小学教师等实际工作者,以及相关研究者具有非常强的操作性和借鉴意义。 目录 绪论:走向多样化的评价/1 第一篇 从点点滴滴抓起——如何实施并记录日常观察/33 第二篇 围绕能力立意的命题——如何出好纸笔测试题/77 第三篇 一张浓缩儿童成长特点的照片——评语制的建立与完善/132 第四篇 纸笔测试发现不了的问题——数学表现性任务的开发与评价/172 第五篇 纸笔测试发现不了的问题——语文表现性任务的开发与评价/208 第六篇 孩子们成长的故事——成长记录袋的建立与评价/244 第七篇 给孩子多一次成功的机会——“二次评价”的可行性研究/289 第八篇 家校通力合作,师生共同参与——家校合作多元化评价平台的建设/343 第九篇 两个成功范例/366 结束语——总结与展望/407 主要参考文献/412 试读章节 三、如何收集学生学习进步的证据 收集学生学习进步的证据是评价的第一步,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是为了收集而收集,评价是与教学整合在一起的。这意味着评价是为了反馈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是否有进步,反过来,教学也要为学生提供创造这些学习进步证据的机会。 将评价与教学整合在一起是未来评价改革的发展趋势,因为与教学整合在一起的适当的评价方法将为我们的教学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并反过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传统的考试更多地注重学生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而在促进学生获得对知识更多的认识和理解、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探索和创新的意识等方面作用很小。现代的评价理念强调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追求在传统的考试之外拓展出更多的评价方法和工具,通过这些新的评价方法和工具,使学生和教师都更多地关注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强调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且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考评的工具涉及评价学生的进步,调节教师的教学,为家长们提供孩子在校学习的情况,以及评价整个课程的成功性等几个方面。考评学生学习的方式一般有日常检查、纸笔测验和表现性评价。日常检查是指通过口头提问、板演、作业、课堂练习或检查、课堂观察等形式,了解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情况,下面将着重阐述课堂观察。纸笔测验是传统上常用的评价方式,就是通过呈现有关学科学习结果的试题,要求学生按题意用笔作答的测试形式。让学生通过实际任务来表现知识和技能成就的评价称为表现性评价。它是一种基于表现性任务的评价,其目的在于提供一些对学生真实行为的认识,或者说力图提供一些与学生真实情况更接近的信息,要求学生完成的表现性任务更像是学生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实际会遇到的真实任务,或者与学生以后的课程学习中的重要的思维更能保持一致,因此它也被称为“真实评价”。这种评价既能反映学生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又能揭示其非认知“行为”,如学习的态度、责任心、合作精神等。由于它将评价的内容和过程自然地融为一体,所以它是学生学习成效评价的一个重要选择。表现性评价是评价内容中较新的一个概念,代表着今后评价改革的主要方向,下面将着重阐述表现性评价中的学科日记、调查与实验以及成长记录袋等。P10-11 序言 教学要改革,教育要发展,就必须加强教学评价。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什么样的评价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过程。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中,评价是人们十分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当今,如果评价制度的方法、工具还不作出相应的改革,仍停留在“一试定终身”、“只见结果,不重视过程”,必然还会把学生拉回到读死书、死读书的窄胡同中去。因此,研究如何科学地进行评价已是迫在眉睫的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 张春莉副教授及其同仁共同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新课程小学数学、语文学科能力评价研究》项目已经历三年,他们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编著出版本书。书中结合小学数学、语文两门课程的改革试验,对评价方式、工具的多样化方面开展探索实践,进行了具体、翔实的分析和研究。其成果尽管是初步的,但是确确实实地迈出了十分重要的成功一步,成绩十分喜人。 评价有明确的目的性。评价是与理想的教学目标进行比较的过程。评价不仅是为了了解教育对象的变化情况一“怎么样”,还要分析其变化的原因——“为什么”,而最根本的目的在于“改进”。正如评价专家所说:“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现状。”通过评价,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了解自己的进步与不足,从而调整学习进程,形成正确的学习预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对学生来说,评价可以作为进一步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在一定的教学目的下共同活动的可控过程。教师可以根据从对学生评价中获取的资料,有的放矢地改进教学,使教与学始终处在良性循环的动态发展之中,有效地逼近教学目标。 评价具有连续性。评价是一个连续性的活动,它关注的是教育对象学习发展的全部过程,贯穿教学全过程。因此,不仅要有总结性评价,更要有形成性评价。尤其在日常教学的形成性评价中,只要教师有意识,就可以通过观察、交流、作业、实验等多种活动,及时获得一些有价值的反馈信息,发现哪些学生在某些方面出现的错误、困惑或缺失,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找出解决困惑的症结所在。在错误尚未发展成习惯之前就及时地予以弥补,这就是实施有效教学的秘诀之一。而这方面,恰恰是过去教学中注意得不够的。 评价具有系统性和综合性。评价从确定评价目标开始,经过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形成判断,最后作出决策,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常言道:没有评价就没有决策。通过教育评价,可以对课程改革的方向、目标以及实施策略的可行性,提供科学的决策信息,使课程改革日趋完善。教育评价又具有综合性,人的行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对人的行为作出的评价自然也应是综合的。例如,数学、语文学科的能力评价,应包括有关的知识、技能及具体的能力(如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听说读写的能力,概括表述、运用语言的能力等)。此外,能力评价还应关注学生兴趣、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方面的发展。显然,对这些因素的综合评价,决不能只用一种形式、一种工具来进行。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必须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这是国际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 在本书中,作者结合小学数学和语文课程改革的过程,采用了鲜活的案例和点评、教师切身的体会和家长朴素的对话等形式,对多种评价手段一一作了介绍。例如,怎样实施并记录日常观察,如何设计和编制好的纸笔测试题,评语制的建立和完善,成长记录袋的建立和分析,直到家校合作、师生共同参与评价、主体的多样化,等等,而且每一部分都从“问题、对策、案例、反思”四个方面进行具体的阐述和分析。可以看出,这三年来,课题组成员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学实验,他们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研究,他们积累的经验是新颖的、丰富的,这种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科研方向给人们很大的启发。 下面不妨举一两例加以说明。纸笔测试是人们普遍运用的传统评价工具,就如何使它能符合“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新理念,课题组实验设计时提出了如下原则:既重视基础知识,又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联系实际,缩短试题与学生生活的距离,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设开放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发展空间。凡此种种,使原有的纸笔测试题焕发青春,呈现新的生命力,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又如,新课程提倡的“成长记录袋”,更是人们关注的新评价工具。实施中由于缺乏经验,不少教师产生一些困惑:究竟“成长记录袋”的作用何在?袋中可放些什么?数学和语文这两门不同学科之间有什么不同的要求?实施中应注意哪些问题?诸如此类的问题,通过实验,该书作了贴切的回答。在语文学科的成长手册中,根据不同年级可开辟“识字加油站”、“我们拼音学得真棒”、“词语天地”、“畅游书海”、“文海拾贝”、“我当小记者”等栏目;在数学学科中设置“图形天地”、“瞧我算得又准又快”、“学习趣记”、“生活中的数学”、“我的新发现”等栏目。这些栏目记录了不同年级的孩子们,在不同学科中获取知识、发展学科能力所表现的全过程和体验,并且让所有的孩子都可以采用直观的、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展示,以凸显每个人的个性。正如课题组所说:这种“袋’’是家校联系的纽带,学生进步的见证,是一部浓缩的以学生成长历程为题材的“记录片”。它大大提高了形成性评价的有效性,在激励学生发展的实践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值得一提、也是我最赞赏的是,本书在介绍每一种评价工具和手段之后,都写有“反思”一节,实事求是地把实践中遇到的一些困难以及尚未解决的问题明确地提供给读者,供大家思考,也作为他们下一步工作的起点。“这才是脚踏实地的教育实验”,我深深地思考着……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相信课题组的全体成员,一定能在此基础上大胆探索,继续实验,使“多样化的评价,,更上一个台阶,为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作出更大的贡献。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周玉仁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