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想了解中国的思想,多少知道一些老庄时代,中国学术发展的背景,和杂学的兴起是非常有益的。庄子以才华横溢的手笔、简洁深刻的思想,写《天下》一文,为当时思想潮流的主要学派勾画出一个有价值的轮廓。本书一、二、六段描写的是墨家,其中一、六两段并提到别墨,三、四、五段叙述的则是道家的思想。是非常值得阅读及借鉴的。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老子的智慧/林语堂文集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林语堂著//黄嘉德译 |
出版社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若想了解中国的思想,多少知道一些老庄时代,中国学术发展的背景,和杂学的兴起是非常有益的。庄子以才华横溢的手笔、简洁深刻的思想,写《天下》一文,为当时思想潮流的主要学派勾画出一个有价值的轮廓。本书一、二、六段描写的是墨家,其中一、六两段并提到别墨,三、四、五段叙述的则是道家的思想。是非常值得阅读及借鉴的。 目录 绪论 序文 第一篇 道之德 第一章 论常道 一、道不可名,不可言,不可谈 二、区别 三、万物皆一:意识和精神之眼 四、众妙之门 第二章 相对论 一、相对论:万物均归为一 二、本体论:依赖主观 三、言之无益:论不言以教 四、辩之无益 第三章 无为而治 一、不尚贤:无善的世界 二、“智”是争辩的器具 三、求智、学道毁损了本性 四、论无为 第四章 道之德 道似海 第五章 天地 一、天地不仁,圣人不仁 二、道往下 第六章 谷神 天地有大美:万物之源 第二篇 道之训 第七章 无私 一、道无私:无为的另一个成因 二、天无私覆 三、圣人无私 第八章 水 一、水乃天德之象 二、天道和人道 第九章 自满的危险 一、自鸣得意,偷安和驼背 二、积财之险 三、儒教不足学 四、谦卑 五、屠羊说的故事 第十章 抱一 一、保全本性的常道 二、天徒与人徒 第十一章 “无”的用处 一、 “无”的用处 二、 “无用”的用处 三、不知的安慰 第十二章 感官 一、感官减损了人性 二、河风的行为 三、外物改变了本性 第十三章 荣辱 一、荣、辱的定义 二、主权 三、至入无我 四、藏天下于天下 第三篇 道之体 第十四 章太初之道 一、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 二、动物、风、和心的寓言 第十五 章 古之善为士者 一、真人的举止 二、孔子论水 第十六章 知常道 一、至人的用心像明镜 二、心情宁静可以治疗紧张 三、复根 四、天地开始与回返大道 第十七章 太上 一、尧的老师 二、尧的天下 三、道德的衰废 四、老子和阳子论明王 第十八章 道废 一、大道废,仁义兴 二、虚伪的起源 第十九章 知所属 一、 《?箧》 二、小心不要伤害到人的本心 第二十章 天与我 一、德人的举止 二、世俗的人 第二十一章 道的显现 一、天无为才能够清澈 二、至道的精气 三、道之德 第二十二章 争之无益 一、“无用”之有用 二、形体不全的疏 三、无用的树 四、随俗 第二十三章 同于道 暴风是大地的音乐 第二十四章 余食赘行 一、对自夸的忠告 二、双妾 三、自显不是显: “好”的定义 四、自夸的不会成功 第二十五章 四大法 一、宇宙的神秘 二、道名为“大”:不朽的循环 三、周、遍、咸 第四篇 力量之源 第二十六章 轻与重 一、不从事俗务 二、放纵形体的本性 第二十七章 袭明 圣人不弃人 第二十八章 守其雌 一、驯马师伯乐 二、返璞归真 第二十九章 戒干涉 一、有土地就有大物 二、孔子的趣闻 第三十章 戒用兵 持武力的危险 第三十一章 不祥之器 一、战胜的空虚 二、战争的困境与和平 第三十二章 道似海 一、寻找不可知的境界而停止 二、庄子论“不知”的名言:知止 第三十三章 自知 一、论财富与贫穷 二、骷髅 三、庄子妻死 四、庄子将死 五、老子死 六、四友谈生死 七、三友谈生死 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滥 一、道的内涵 二、道无所不在 第三十五章 道之平 一、执守大道的太平 二、用恬静来培养智慧 三、用之不尽 第三十六章 生命的步骤 一、复归为始说 二、有会合就有分离 三、失败和成功的征候 第三十七章 天下自定 一、无为寂静说 二、天下将自定:合于自然 第三十八章 堕落 一、道的堕落 二、合其位的制度 三、孔教何以乱天下 四、无意的善 第三十九章 全道 一、道的力量 二、春秋两季因得道而有力 三、圣人如何处于世 第四十章 反的原则 一、“反”是道的运用 二、万物的起源:由无至有的演变 第五篇 生活的准则 第四十一章 道家的特性 “大白若辱,盛德若不足” 第四十二章 强梁者 “道生一” 第四十三章 至柔 屠夫的寓言: “无有入无间” 第四十四章 知足 一、庄子游于果园 二、论丧失本性 三、孔子接受道家的忠告 四、了解性命之情的人 五、庄子拒收官职 第四十五章 清正 第四十六章 走马 山雀 第四十七章 求知 孔子论“心斋” 第四十八章 以无为取天下 第四十九章 民心 一、圣人接受百姓的意见并据为己有 二、随民 第五十章 养生 一、生是死的结束,死是生的开始 二、人类灵魂的颤动 三、梦见饮酒作乐的人,醒后反遇悲伤的事 四、人生短促 五、孟孙的死:本身就是一场梦 六、庄子梦为蝴蝶 七、广成子论不朽 八、至道的人不会受到伤害 第五十一章 玄德 第五十二章 袭常道 一、论“万物为一”的知与不知 二、道通 三、圣人随物而安 第五十三章 盗夸 一、为猪设想 二、论至乐 第五十四章 身与邦 孔子观人的九种特征 第五十五章 赤子之德 一、全才:哀骀它 二、全德 三、新生的小牛:专一的秘诀 四、影子、形体、精神 五、论“不增益自然的本性” 第五十六章 无荣辱 一、知道的人不谈道,好谈道的人不知道 二、“不谈道”是很困难的事 三、“知”的相对论 四、玄德 五、爱憎不至,得失不临 第六篇 政治论 第五十七章 治术 一、机械的坏影响 二、犯罪的原因 第五十八章 政闷 第五十九章 如啬 一、养神术 二、才全 三、见道 四、忘却心灵与形体 第六十章 治大国 一、圣人不伤人 二、其神不伤人 第六十一章 大国和小国 第六十二章 善人之宝 何弃人? 第六十三章 难易 以德报怨 第六十四章 终始 一、慎终如始 二、学众人之所过 第六十五章 大顺 一、天下大乱之始 二、“圣人”伤人性 三、吃人的言:儒家“解决困难之愚行” 四、回返本性:海鸟的寓言 第六十六章 百谷王 如下人 第六十七章 三宝 第六十八章 不争之德 第六十九章掩饰 论不战 第七十章 不我知 第七十一章病 第七十二章 论罚 第七十三章 论罚 第七十四章 论罚 第七十五章 论罚 重视养生之道 第七篇箴言 第七十六章 强弱 第七十七章 张弓 足就是福 第七十八章 莫柔于水 第七十九章 平治 一、盟约的无益 二、天子 第八十章 理想国 至德的时代 第八十一章 天之道 一、信言不美 二、既以与人 三、哪里去找忘言的人 想像的孔老会谈 试读章节 一、战胜的空虚 武侯对徐无鬼说: “我老早就想见你,向你请教:为了爱人民和讲道义而停止战争。可以吗?” 徐无鬼说: “不可以。爱民是害民的开始;为道义停止战争,是促成战争的本源。你由这方面着手,恐怕不会成功。美其名为爱,事实上就是为恶的工具,即使你行仁行义,恐怕也成虚伪了。 凡是有形的东西必会造成另一个形迹,譬如,有成功就有失败,改变常道会招来战争。切记:不要把兵器陈列在丽谯的高塔前,不要集合兵士在锱坛的宫廷里,不要以不正当的手段求取,不要用巧诈、计谋、战争来得胜。借着杀害别国的百姓,吞并别国的土地,来满足私欲,对谁会有益?而其胜利的价值又何在? 你最好还是停止战争,修身养性,让万物各随本性发展,百姓自然就可避免死亡的灾害。又何必劳神谈什么停战不停战?”(《庄子》杂篇第二十四章《徐无鬼》) 庄子反对停战的论点,表面上对野心家来说,似乎非常荒谬,但是他的出发点相当正确。好像现在人们体会到的:一谈到停战,所有停战的策略都会失败。庄子的论点主要还是在谈精神方面的整装。 下面这篇精选,把战争的窘境和“和平”的进退两难,描写得极为透彻。当然,在历史的陈迹中,二千年前,漠视备战和不备战的局面,只给今日的人们造成了一些闲谈的资料。P99-100 序言 主要的思想潮流 若想了解中国的思想,多少知道一些老庄时代,中国学术发展的背景,和杂学的兴起是非常有益的。但是,由于很少入将中国的思想介绍给西方,因此我认为“详释老子”这桩有意义的工作,借庄子的说明,比经由近代作家之手,更易受到人们的重视。 庄子以才华横溢的手笔、简洁深刻的思想,写《天下》一文,为当时思想潮流的主要学派勾画出一个有价值的轮廓。 为这篇摘要加附注是件很有趣的工作,因为孔子的弟子和杨朱学派皆跃然纸上,而以神奇姿态出现的例子,却未以道家身分出现在本丈。我将此文分成几个段落,为便于读者阅读起见,并加添了标题。 尤其在第三段,读者将可看到许多出于老、庄的道家思想,如天道、弃智、顺其自然等,为集于齐地的“稷下派”所适用。 以庄子的列名及其自我评价看来,若读者深知庄子的个性,当不致怀疑这篇文章是不是他亲笔所写。 简单地说,本文一、二、六段描写的是墨家,其中一、六两段并提到别墨,三、四、五段叙述的则是道家的思想。 天下研究方术的人非常多,都认为自己的学说是最好的。那么古代所称的道术,究竟在什么地方呢?答案是: “无所不在。”既然是无所不在,那么神圣是从何而降?明王又是从何出现的呢?答: “圣有其降生的缘由,王有其成功的因素,来源都是出于纯一的道体。”……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