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学术会议上的惨案(大众传播理论另类读本)/阿瑟·伯格学术荒诞小说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美)阿瑟·伯格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个后现代主义者的谋杀》的作者继续谋杀——又出新书啦!本书是阿瑟·阿萨·伯格最近一部滑稽凶杀推理小说,这是一部集推理、理论和讽刺于一体的作品。小说描述了五位大众传播理论教授,以特邀演讲者的身份,出席一个关于大众传播的专题研讨会。就在让-乔治·西缪尔教授结束其精彩的演讲之时,悲剧发生了,他被人从后背用刀捅死了。悲剧从此开始,五位教授在阐释了各自的传播理论之后,一个接一个神秘地走向死亡。凶杀案的谜底终于揭开……小说从头到尾颇具悬念,情节扑朔迷离,扣人心弦。更巧妙的是作者通过五个杀人嫌疑犯的叙述从五个不同角度,向读者展示关于大众传播的各种不同理论,符号学、传播过程、传播中的对话因素、重大传媒事件的用途与满足到沉默螺旋理论等。

内容推荐

  只要花十来块钱买一本书,再享受两个小时的轻松阅读,你就可以了解现代大众传播理论各流派的主要观点。

学术界的种种腐败的荒谬,也随着小说情节的展开而暴露无遗;学术会议的哗众取宠、学术出版物的苟且草率、学者的同行嫉妒和争名夺利……笼罩在学术权威身上的神圣环被无情地剥去。

目录

作者的话

人物表

第一章 以利亚·阿什杜德-斯法德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悲哀的故事”。

第二章 福音汉堡

第三章 “我是所罗门·亨特深长。”那个穿布鲁克斯史弟牌子花呢及服的人说道。

第四章 “告诉我,哈德雷-拉瑟特教授,”亨特问道,“你想起什么什么……”

第五章 米哈伊拉·布洛特尼克-基乌·沃洛西诺娃像是受到惊吓

第七章 “我能为什么你做什么呢?”丽莎·舒伯·古克问道……

第八章 “西缪尔的房间惊人的整洁,”……

第九章 “我们一向忙极了。”多米尼克·维默尔说……

第十章 “昨晚以后再没有人见过古克教授”……

第十一章 “她不在房间里,”威姆斯说……

第十二章 “这里什么也没有,”威姆斯说……

第十三章 以利亚·阿什杜德-斯法德的脑子急速地转动着。

第十四章 就在威姆斯和亨特从电梯里出来时……

讨论题

术语汇编

关于作者

试读章节

“我在问你睡眠够不够。”她重复道。

“噢……噢,是的,谢谢你。”那一刻,不知为什么,他有些沮丧。

她紧靠着他,他能闻到她身上的香水味。她俯身下去在他的耳边悄悄地说道:“我知道你是一个十足龌龊的老头!”然后,她大笑起来,在他的脸上拧了一把。

坐在他右侧的是丽莎·舒伯·古克,她正与某个观众席里的人闲聊着。她用德语跟一个身材高大的男子说着话,这位男子的胸卡表明他是德国某科技大学的一名教授。她说了些什么话,令他笑出声来。她脸色苍白,看上去很虚弱,还轻微地咳嗽着。他注意到她的眼镜上有个小小的助听器。那是才有的——他以前从未看到她用助听器。她个子矮小,憔悴,灰白的头发朝后紧梳着。她戴着长长的银耳环,还挂着一条看起来好像来自新墨西哥的一个印第安部落的项链。

“也许,她正在侮辱美国人呢,”以利亚想,“还有以色列人。一个十足的母狗。”

他看着所有坐在那张桌子后面的人。“嗯,”他想,“事实上,如果你细想一下,跟我坐在一起的多数同行都互不相容。实际上,他们可能互相憎恨。他们还极为自负,因为写了某部被过多赞扬的书或建立了某种愚蠢的理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好几年,或许是几十年都没有做出值得谈论的事了。”

“丽莎讨厌米哈伊拉,是因为米哈伊拉令人倾倒,非常讨人喜欢,米哈伊拉讨厌丽莎,是因为后者使她失去了在哈佛谋得一个报酬可观的职位的机会。当时,丽莎是评委之一,她就米哈伊拉的研究工作写了一份有害的评议书。不过,与丽莎对西缪尔的评价相比,她对米哈伊拉的评价算不了什么。丽莎极度厌恶西缪尔。对此,我感到纳闷,这是为什么呢?或许,他们之间曾经有过一段浪漫史,他抛弃了她?或许,她憎恨他的傲慢?或许,她讨厌法国男人?或许,这与他和二处①的关系有关,倘若有关他的谣传确实的话?他俩之间一定发生过什么事。鉴于我对西缪尔最近出版的那部书的消极评价,我们也更互相嫉恨。近年来,他变得极为愤怒、刻薄,怨天尤人。他可能意识到他正在走下坡路。我纳闷他的脑子是否在正常运作。”

“对不起,打扰你们相会了,”丽莎刻薄地说道,拍了拍以利亚的肩膀,“我有点不舒服,需要回房间服药。所以,请你们开始好了,不用等我。我5分钟或10分钟后回来。”

P15-16

序言

《学术会议上的惨案——大众传播理论另类读本》是阿瑟·阿萨·伯格最近一部滑稽凶杀推理小说,这是一部集推理、理论和讽刺于一体的作品。小说描述了五位大众传播理论教授,以特邀演讲者的身份,出席一个关于大众传播的专题研讨会。就在让-乔治·西缪尔教授结束其精彩的演讲之时,悲剧发生了,他被人从后背用刀捅死了。悲剧从此开始,五位教授在阐释了各自的传播理论之后,一个接一个神秘地走向死亡。凶杀案的谜底终于揭开。事实上,这一连串貌似连环凶杀案的真正凶手就是这五位德高望重的传媒理论教授。在追寻谁是凶手的过程中,所罗门·亨特探长和搭档托尔考特·威姆斯中士却又有了惊人的发现:这五位教授都是间谍,其中一位还是一名双重间谍。然而,颇具反讽的是,凶杀的起因并非源于间谍的使命感,而是出于昔日的个人怨恨和彼此间的嫉妒。小说从头到尾颇具悬念,情节扑朔迷离,扣人心弦。

然而,作者的用意并非如此单纯。尽管小说自始至终围绕追寻凶手这一主题,但小说真正的主旨是通过五个杀人嫌疑犯的叙述从五个不同角度,向读者展示关于大众传播的各种不同理论,这一点从小说的结构上足以见出。从每章开篇有关理论的引文到各篇章的主要内容:符号学、传播过程、传播中的对话因素、重大传媒事件的用途与满足到沉默螺旋理论等,都渗透着大众传播的理论。换言之,作者虽然采用了小说模式,并以破案作为故事的主线,但显然,这部小说不是我们所熟悉的传统意义上的小说或推理小说。通过形式和内容别出心裁的巧妙结合,作者将枯燥乏味的理论阐述融入通俗小说模式——推理小说,并辅之以日常生活事例或所见所闻,来达到深入浅出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将通俗小说作为阐述通俗文化理论——传播理论——的载体,既增强了趣味性和可读性,又使抽象深奥的理论阐述变得通俗易懂,从而使内容与形式得以完美地结合。

小说的另一个引人注意的特征是对多元叙述视角的运用。通过五位凶杀嫌疑犯的各自叙述,作者不仅有效地从不同的视角向读者介绍了大众传播的各种理论和研究动向,而且也从多个侧面展示了五位不同国籍的传媒教授的性格特征和价值取向。这种多元叙述视角的另一个效果是为小说制造了别具一格的悬念。通过利用警察就首起凶杀案对其余四位教授进行讯问、调查取证的机会,作者有意识地让这些传媒教授阐述各自的理论。表面上看,这种做法似乎与案情没有直接的关联,因为枯燥乏味的理论阐释本应属于专题研讨会,然而,饶有意味的是,作者不仅将研讨会的演讲搬进了临时审讯室,而且还让教授们成为主导人物,大谈各自的理论。作者就是以这种方式,来延缓情节,制造悬念,然而,作者似乎又十分懂得读者既心急如焚又欲罢不能的心态,在枯燥的理论阐述过程中,时不时点缀式地插入一些与案件相关的问答,来维持和延长读者的兴趣,同时也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之中对大众传播理论有所了解。

故事人物的构建也颇具特色。首先,作者套用了家喻户晓的侦探人物亨特探长,这不免使人联想到侦探片《神探亨特》中的那位智勇双全的亨特探长,这既令人感到亲切,又增强了读者对成功破案的信心。其次,搭档威姆斯的作用也非同寻常,作者通过这个人物之口,对目前学界的一些腐败现象进行有力的揭露和讽刺。因此,这也是一部讽刺与幽默相结合的小说。小说通过几位学者的叙述和威姆斯的点评,将学界生活——学术会议、出版物、同行嫉妒、追逐名利——的一些阴暗面暴露无遗,无情地剥去了笼罩在学术权威身上的神圣光环。小说似乎在告诉人们,学者也是普通人,是血肉之躯,不管他们的学问有多大,地位有多高,和普通人一样,他们同样经受着生活中的各种困扰和诱惑。同时,小说还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亟待我们注意的问题,即在名利面前,如何保持我们的职业道德,而大学作为学术研究的主要阵地,应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管理人员、教授和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个全球性的问题。  小说中的五位教授死了。然而,他们关于大众传播的后现代主义理论随着文本这一载体的广泛传播而得以永生。这是一部雅俗共赏的作品。不管对大众传播学感兴趣的研究人员或学生,还是普通的民众,他们都将从中获得一种知识和娱乐相结合的愉悦。它也可作为大众传播和传播理论课程的理想补充教材。

译者

2005年11月30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12: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