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毛泽东信任的医生傅连暲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钟兆云//王盛泽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从一个虔诚的基督徒,成长为一个坚定的共产党人;从一个教会医院的医生,成长为一名人民解放军的将军,傅连暲完成了他人生中最有意义的转变。毛泽东说:他是我党“第一个红色医生”;陈毅说:他“对党是有功的”;谢觉哉说:“寿人寿国功在党,傅公名应列首榜”……本书真实客观地讲述了傅连暲为国为民的生平事迹,再现了多位领导人的保健医疗事件,同时也揭露了一些重大历史事件背后的故事。全书语言朴实,叙述公允,既可以作为一本个人传记来读,也可作为中华共和国的医疗卫生史料来参考。

内容推荐

1955年解放军第一次授军衔时,有一位被授予中将的老者,是从虔诚的基督徒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的。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从认识他起,不是直呼其名,而是亲切地叫他“傅医生”。解放战争时期,傅连暲出任了中央军委总卫生部副部长之职。全国解放后,傅连暲迎来了他一生中最为辉煌的时期。他担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第一副部长和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副部长的职务。“文化大革命”中,傅连暲受到了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迫害,于1968年3月29日含冤去世。粉碎“四人帮”后,总后勤部在北京首都体育馆召开万人大会,为傅连暲公开平反昭雪,恢复名誉。大会对傅连暲的一生给予高度评价:“傅连暲同志是我党的优秀党员,参加革命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谦虚谨慎,艰苦朴素,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我党我军的卫生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傅连暲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他的逝世是我党我军的一大损失。”

本书以平实的文字记述了傅连暲的一生,再现了一个救死扶伤、为国为民的好医生形象,表现其高尚的精神风貌。

目录

引子:神秘老人之死

一 基督徒的转变

1.福音医院挤满南昌起义军伤员

  为陈赓保全一条腿

2.巧周旋,匪首成为保护伞

  通消息,地下党员幸免难

二 红色医生

3.朱毛红军入闽,朱军长带头种牛痘

4.为红军购药品,得意学生勇捐躯

5.毛泽东养病老古井,傅连暲胜读十年书

6.基督医院变了“颜色”,傅连暲完全“共产”

7.无辜受审,张闻天出面消灾

8.毛泽东危在旦夕,傅连暲星夜驰救

三 万水千山

9.谢绝项英挽留,坚决要求长征

10.湖南境内几次险见马克思

11.红军医官面对将士们流出的血

12.生与死的嬗变

13.雪山昏迷

14.张国焘眼里的好人

四 夙愿得偿

15.同心城喜结连理

16.保安喜见毛泽东 毛泽东指示中组部“特别关照”

17.窑洞医院,革命的新起点

18.外国记者在延安对一位基督徒医生的叩访

19.张国焘的牵连.毛泽东信任傅医生

  白求恩惊讶:教徒成了共产党

五 革命圣地

20.一袭黑衣,一匹黑骡,是傅连暲的最好标志

21.未德题词相赠:模范妇孺工作者

22.毛泽东支持傅连暲:他不是走上层路线

23.群众心目中的“活菩萨”

24.王明“受迫害”风波

  中共中央为“郎中”举行五十寿庆

25.别开生面的卫生展览,老百姓看了西洋镜

六 言为心声

26.安排洛杉矶托儿所撤离延安

 “共产党不能过河拆桥”

27.一个有价值的建议和感人的“遗嘱”

  毛泽东回信

28.为新中国卫生工作做准备

七 为国为民

29.使人一百个放心的“保护神”

30.抗美援朝的另一条战线:揭露美国细菌战阴谋

31.为预防和消灭传染病尽心尽力

32.中西合璧,相得益彰

33.对外交流不是崇洋媚外

八 无情未必真豪杰

34.难以理解的事.看望罢官后的彭德怀

35.一枝一叶总关情,群众需要“养生之道”

36.故乡情深

九 连暲何罪

37.祸根种下:林彪扬言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38.毛泽东的亲笔批示,也未能使他幸免

十 青史论定

39.平反昭雪终有时

傅连暲将军年谱

试读章节

傅连暲毕竟是当时远近闻名的医生,本着人道主义和基督教的教义,他对病人是来者不拒,虽然心中对旧社会感到失望,对起义军同情并热情救助,但对于郭凤鸣这个“土霸王”也不敢得罪,并且在医治方面也是尽心尽力,所以他成为两边都可以做工作的人物。在替郭凤鸣本人及家属治病,替他的部队疗伤的过程中,郭凤鸣看傅连暲有用得着的地方,所以对他另眼相看,想拉傅连暲为自己服务。他得知傅连暲这次给起义军治过病,不免一番声色俱厉的训斥,说什么“上帝的臣民竟然给共产党看病,上当受骗了”,尔后又笼络说:“只要你今后不要再上当,你在我的手下尽管做你的汀州名医。”郭凤鸣对傅连暲表现出一种自认为的“哥们义气”,而且做出这种姿态让人看,也好让人知道自己的知人善用,为自己挣足面子。

傅连暲利用这一点,把郭凤鸣当成了自己的“保护伞”。他接受中共长汀特支的任务后,利用替郭凤鸣看病的机会,进行了艰难的说服工作。

“旅座,最近附近各县都不太安宁,还是早做准备的好。”傅连暲没有直接切入正题,他知道郭凤鸣这个“土皇帝”天性多疑,绝不能单刀直入,而要迂回侧击,才能达到目的。

“是啊,我正为此而苦思良策呢。依你之见,如何是好呢?”问题点到郭凤鸣的痛处,使他不能不重视。在万般无奈之际,竟然问起傅连暲这位医生来了。

“要成大事者,唯在善用人才。当今之际,人才难求是最大的难题,不知旅座以为然否?”傅连暲故意套郭凤鸣的话。

“是啊,人到用时方恨少呀。”郭凤鸣摸了摸自己的光脑袋,显得无可奈何。

“不,人是不少的,但好用的,真正为你所用的不多。”傅连暲慢悠悠地道。

“你这话正说到我心里了。看来傅医生也不简单哪,不知你有什么高招?”郭凤鸣眼中有所警觉。

“见笑了,我只是瞎猜而已。有一点不成熟的想法,不知当说不当说。”傅连暲小心地说。

“你尽管说来听听。”郭凤鸣确实想听。

“能不能自己训练一些人员,这不是可以为己所用了吗?”

“这个办法倒是值得考虑。让我好好想一想。”听傅连暲这么一说,郭凤鸣有所心动。

傅连障知道不能急,也就闭口不说了。

过了一段时间,傅连暲又去找郭凤鸣,装成不经意地又转到了这个事情上:“不知旅座考虑得如何?”

“这个办法好是好,但哪里去找那么现成的人员帮助办呢?”看来郭凤鸣有些动摇,只是还没有最后下定决心。

必须再加一把火,傅连障想。“这好办,本汀州不是有些年轻的知识分子,都可以利用起来。只要把这些人抓住,就不会出问题,可以为旅座所用。蒋委员长办黄埔军校也就起了这个作用。”

郭凤鸣听傅连暲把自己与蒋介石相提并论,更显得踌躇满志,摸摸光头,随即一拍大腿,瓮声道:“好,那就办吧。我叫人马上办理。”

于是,郭凤鸣指令商会出钱,选定在汀城王衙前刘家祠开办。

1928年11月,“训政人员养成所”正式开办。它向长汀、连城、上杭、宁化、清流、归化等县招收了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进步青年农民六十余人。特支派段奋夫、王仰颜、黄亚光、黄继烈等共产党员进入“养成所”工作,王仰颜任训育主任,黄继烈任事务主任,段奋夫、黄亚光等任教员。他们向学员们宣讲土地革命政策、主张,组织农会,武装暴动,建立工农政权等革命道理。

            P015-P016

序言

    引子:神秘老人之死

1968年,“文化大革命”到了第三个年头。

这年的3月29日,一个春寒料峭的清晨,首都北京的街头巷尾鲜见行人,光秃秃的树枝在风中瑟瑟发抖,鸟雀们仿佛早已被冻僵了歌喉。地处北京郊区的秦城监狱,一位面无表情的看守,嘴巴接连向紧捂着的双手呵着热气,他正在机械地执行着自己的职责。当他冷漠的眼光透过监视孔落在狱中一位老者身上时,只见老者蜷缩在角落那冰冷的水泥地上,像尊放倒的雕塑般纹丝不动。

由于死者尸身僵硬,赶来的法医费了好大一番工夫才为他除去冰冷的手铐。他吃惊地发现,死者的双腕和两肘已经被磨去了皮肤,血肉模糊成一片。他再检查死者的腹部,凭他的经验,可以判断出死者已经几天没有进食了;死者浑身上下尽是青紫色……法医断定,这完全是受饿受冻受折磨而死的。

但是,面对着看守人员那冷漠的神情、凶神恶煞般的目光,他知道结论早就已经定好了,他只是来例行公事而已。于是,他抖颤着双手,从看守手中接过笔,在死因鉴定书上战战兢兢地写上:“根据情况介绍,符合病死。”这是当时特定历史环境下的一份特殊鉴定书。

就在这位老人去世的当天,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的邱会作,却满脸谄笑,忙着给毛家湾的女主人叶群打去了长长的热线电话,邀功请赏。闻听这个人去世的“好消息”,叶群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喃喃自语:死了就好,早死一天,101早安心一天!红得发紫的“林副统帅”平时那难得一笑的瘦脸,竟也露出了一丝冷峻的笑意:他的一桩心事总算了却了。

这个人的死,为什么会受到当时正红得发紫的“林副统帅”的如此关注呢?这个人到底是谁呢?让我们重新走回历史的时空,慢慢来解开这个谜团吧。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8:4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