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悠悠洗车河/小城故事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黄柏权等编
出版社 河北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边地小城的图文本,它将引领我们用眼用心去触摸那带着一种悠然古韵,一种人文情怀,仿佛游离于暮色霭霭的边地古镇——湖南龙山洗车河。文本设计时尚,视觉享受,但文字偏学术性一些,颇有些探古意味,它采用社会学调查的方法,深入考察了当地村落的历史沿革和文化渊源,反映当地人民的生活状态,神秘的梯玛、戏剧活化石茅谷斯、古老的摆手舞、编织艺术之花西兰卡普、古朴精美的家具、淳朴原始的风俗……一个个由古及今的生存之谜,在书中展开、明晰。当你静下心来阅读,你将会发现自己不禁着迷,学术原来并不碍于阅读感,当学术遭遇图片、遭遇文学,建筑这种集理性与感性的艺术似乎找到了它合适的表达方式。

内容推荐

湖南龙山洗车河是土家族的家园,是一座活生生的民俗生态博物馆,神秘的梯玛、戏剧活化石茅谷斯、古老的摆手舞、编织艺术之花西兰卡普、古朴精美的家具、淳朴原始的风俗……河边的古镇,青石板路洁净光亮,一座座吊脚楼倒映在清澈的河水中……曾经繁荣而又沉寂。

目录

壹 初识洗车河

贰 古镇印象

叁 吊脚楼风情

肆 西兰卡普

伍 山地生活

陆 哭嫁

柒 声声乐悠扬

捌 最后的梯玛

玖 火塘梦幽幽

试读章节

建在小河街的陈氏宗祠,宏伟气派,前有两圆门,中间一大厅,前边有戏台,雕梁画栋。每年清明会,全族聚集,商讨族内大事,旌表善举和用功者,惩罚违犯家规、族规者。因奖励苦读,陈氏家族也不乏读书人。陈宏钦,清末秀才,曾任湖南桃源县县长,为人正派,热心公益事业,其长子陈全光毕业于中央政治大学,次子陈全代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陈氏一方面注重维护家族内部秩序,续谱牒,建祠堂;另一方面陈氏与地方势力保持良好的关系,与当地大姓联姻,陈氏家族如日中天,不但成为洗车镇的首富,而且声名远扬。

陈宏舂之后,陈氏家族日渐衰败。现在陈氏家族共有四代一百多人,除少数参加工作外,大多住在洗车镇的老房子里从事小本经营,生活过得相当艰辛。尽管如此,陈氏后代仍然保持先辈勤劳、节俭、善良的秉性。从陈氏家族的兴衰,我们体会到外来移民创业的艰辛,守业的不易。事道沧桑,变化无常,每个人都能从中体味到人生的哲理。

陈氏家族不过只代表了古埠人家的一半,而另一半则是当地的土著。漫步在洗车镇街头,随便朝屋内张望,就会发现高墙深院的人家都有火房、火坑等陈设,红红的火苗无言地告诉人们,这些人家或是土著,或是土家化的外来人家。沿坡子街向上攀登三百四十多级,天街的尽头有一幢高墙深院,用石条砌成的大门相当讲究,门楣阴刻一副对联,上联为“满堂和风流市面”,下联为“四围清荫到波头”,横批是“退而宽”。房子解放前是刘家的老宅,从这门联可以想像得出当年刘氏家族崇尚自然、和气生财、谦和礼让的做人准则。P11

后记

我是喝唐崖河的水长大的,在土家山寨度过了童年和少年。在初涉民族历史文化研究时就感到了土家族文化的根源不在我的故乡,越是接触介绍土家族的文字,这种感受越深。于是,触摸鲜活的土家族文化,感受土家族文化的真实步履,成了我挥之不去的情结。

1996年冬天,终于获得了一次从书斋走向田野的机会。湖北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组织了一次赴土家族地区考察年俗的活动,我有幸忝列其中。当汽车艰难地翻过龙山洛塔界以后,出现了一条清澈的河流,它就是酉水的重要支流——洗车河。尽管寒冬使大自然失去了它应有的生机和美色,但当行至洗车河镇时,不觉眼睛一亮,真有点儿不相信在僻远的大山中竟然有如此夺目的古镇。车擦镇而过,小镇只在脑海中留下浅浅的记忆。沿洗车河南下,清清的河水转弯摸角处不断有一片片古树翠竹,在茂林修竹问,一幢幢吊脚楼错落有致地排列着,不由得使人想到沈从文先生笔下的白河风光。越往南地势越开阔,寨子也愈来愈大。我们终于在洗车河的又一古镇猫儿滩停下来,以此为据点,开始了对洗车河流域土家文化进行调查。

当我们深入到这片古老的土地,立刻被多彩多姿的古老文化所震撼。连绵不绝的早期人类遗址,古老的土家语,戏剧活化石茅古斯,反映早期土家人生产生活的摆手舞,编织艺术之花西兰卡普,古朴精美的家具和吊脚楼群,神奇的梯玛文化和众多的信仰礼仪,仿佛把人带入洪荒的远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洗车河流域就是一座上帝赐予的民俗生态博物馆。当我站在洗车河畔,伫立于洛塔山头,古老的民族文化就如洗车河边奔泻而出的温泉,汩汩地流淌。原来,土家族古老的文化步履就在洗车河的山水间。《山海经》的巫师,屈原笔下的山鬼,沈从文文章里的山水人物仍然封存在这青山绿水间。

首次田野考察,不仅圆了积藏于心中的梦,免去了剪不断的相思,领略到了一种鲜活的文化,感受到山水人文之美和放达于山野问的舒坦,同时也迷恋上了这片土地。为着这种痴迷,我一次又一次地来到洗车河,看山、看水、看人、看文化,每一次流连都多了几分感受,进了一层理解。1999年夏天,陪同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学家张良皋先生、三联书店李玉祥先生、东南大学朱馥艺博士再一次进入洗车河。看过中外许多古镇的张良皋、李玉祥二位先生见到洗车镇时,不由惊叹:“太漂亮了!”顾不上旅途劳顿,打开镜头盖,“咔嚓、咔嚓”地拍个不停。从横跨河上的凉亭桥、傲然屹立的马头墙、拾级而上的坡子街、凌空河岸的吊脚楼,能解读出更多的文化意蕴。那些遮掩于荒山野岭中的码头和青石板街,多少年来一直默默地等在这里让人发现。

20世纪的最后一个秋天,突然接到李玉祥先生从北京打来的电话,嘱我把洗车河做成一本书,介绍给海内外读者。心想,这是一次完成新的学术思维范式、全面描述洗车河的极佳机会。便不假思索就答应下来。冷静下来后想了想,觉得这次承诺有点儿不负责任,自己真正了解洗车河吗?愈想愈是惶恐,惟恐托付不效。由不得细想,春节的前五天,套上皮装,背上行囊,告别妻儿,一人匆匆赶往洗车河。车上的行人已经很少,无不例外都是赶回家过年的。双眼注目窗外,雪花似腾空弥漫的幽灵,思绪驰骋于家乡与洗车河之间,温馨的小家和古朴久远的文明,洒落在山野中散发出泥土芬芳的民间智慧和凝固于古镇的文化精神不断交替地闪现。或许,人类的延续就在这种复杂的选择和迫求中完成。

在一种淡淡的孤独和理不清的思绪中驻进了洗车镇。洗车河的博大胸怀,土家人的热情善良,让人忘记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受,很快融入土家人的生活中。我不停地穿行于小巷之间,无数次伫立于凉亭桥,看幽幽远去的洗车河,听她抒发缕缕情丝,洗车镇的一砖一瓦、历史、人物都铭记于心;一次次踏着泥泞,跋涉在洗车河的山问田野,凭吊摆手堂,顺听咚咚奎,走进吊脚楼,看土家姑娘编织西兰卡普,坐在火塘旁,听土家老人用土家语摆古、唱情歌,和土家人一起吃糍粑、品尝团馓。我甚至冒着风雪爬上洛塔界,拜谒吴著厅;登上坡脚山,亲聆土家语;走进拉西洞,拜访老梯玛。还在山坡上寻找给洗车河带来辉煌的桐林、茶林、漆树和五倍子。二十余天的调查对洗车河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她的兴衰荣辱,她的一草一木,她的过去与未来已渐渐溶入我生命的感悟中,我成了他们中的一员,真正体会到了“所有的故乡原本不都是异乡吗?”的含义。

几年来,我先后八次进入洗车河,两次在那儿过年,与土家山民同吃、同住,他们待我如弟兄,问寒问暖,关怀备至,给我的调查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我至今还留恋着在土家人的火塘边喝着大碗苞谷酒,聆听土家老人谈今论古;也永远不会忘记拉拉船上的欢声笑语、悠扬婉转的咚咚喹、粗犷豪放的摆手舞、神秘莫测的老梯玛、香气四溢的土腊肉,以及吊脚楼下织花的土家妹子和热情善良的土家人,从他们的身上获得了对生活、对人生的认识,也从他们身上感悟到了一种精神动力。《悠悠洗车河》就是他们生活和人生的如实记录,所以这本书首先是献给洗车河人的礼物。

对洗车河的观察总算完成了几个轮回,于是琢磨着起一个名字,经几番思量,最后决定就叫她《悠悠洗车河》吧!这个名字既隐含着我的心迹,也寓意着洗车河文化和自然形态流变的过程,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存,是洗车河的精髓所在,也是洗车河之美。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15:5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