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母亲(青少版)/世界文学名著宝库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作者 亦点编
出版社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马克西姆·高尔基是俄国近代著名作家,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的第一个伟大代表。《母亲》是高尔基的代表作,它描叙了俄国十月革命前工人运动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觉醒过程,曾得到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的高度评价。

内容推荐

《母亲》是高尔基的代表作,它描叙了俄国十月革命前工人运动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觉醒过程,曾得到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的高度评价。

《母亲》的主人公之一巴威尔是一个由普通工人成长起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作者在他身上倾注了自己的革命理想和热情,并通过他反映了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小说的另一个主人公是母亲,通过她的一步步觉醒,直至在儿子的感召下投入革命,从一个封建时代逆来顺受的被压迫者变成一个热情坚定的革命战士,作者揭示了当时深广的社会生活背景。

试读章节

在郊外的工人区,工人们住在简陋矮小的灰色房子里,他们每天都要沿着泥泞的小路到那一座座高大的鸟笼般的工厂中,在机器笨重的轰隆声和蒸气的怒吼中度过劳动繁重的一整天。

太阳落山后,工人们好像无用的废矿渣一样被工厂抛出来,为了刺激胃口,他们便拼命地喝烈酒伏特加。晚饭后,他们懒洋洋地到街上闲逛,回到家里就跟老婆吵闹,常常是拳打脚踢。在这枯燥的千篇一律的日子里,年轻人则下酒馆,或者轮流在各家举行晚会,他们拉起手风琴,唱着淫荡放肆的小曲儿,跳舞、喝酒,喝醉了之后就会打架,往往打得头破血流。他们代代都是这样生活,年轻的时候酗酒和打架,并受父母的殴打。他们的全部生活被那年深日久牢不可破的习惯所束缚,没有人想改变眼前这种生活。

钳工米哈依尔·符拉素夫,也是这样生活着。他在工厂里技术数一数二,但是由于他性格暴躁,对上司态度粗暴,所以得到的工钱很少。每逢休息的日子,他总要打人。大伙儿都不喜欢他,也怕他。他那张长满黑胡须的嘴脸和毛乎乎的双手,使大伙儿感到可怕。尤其是他的眼睛,使人望而生畏——细小而尖锐的眼睛,好像钢锥一般地刺人,凡是碰到他目光的人,都会感到他那无所畏惧、毫不留情的野兽般的劲头儿。

“给我滚开!孬种!”他低声怒骂。从他满脸的胡须里面,露出又大又黄的牙齿。

他的话不多,“孬种”是他喜欢常用的字眼。他用这两字呼喊厂主、警察,也用来叫唤老婆。

当他的儿子巴成尔十四岁时,符拉素夫有一回想抓住儿子的头发揍他,但是他的儿子却拿起一把很重的铁锤,斩钉截铁地说:

“受够了!我再也不受了……”一边说一边举起了铁锤。

“好吧!……”做父亲的重重地吐了口气,放开儿子,补充说:“唉,你这个孬种!……”

这事发生之后直到他死,几乎两年光景,他再也没有去管教儿子,也没向他开口。

他养着一条和他自己一样高大而多毛的狗。每天进厂的时候,那条狗总要送他到工厂门口,到傍晚时,再到工厂门口去等他回来。休息日符拉索夫到酒馆里去的时候,那条狗拖着毛茸茸的大尾巴跟在他身后。他喝醉了之后就回家,吃晚饭时,就用自己的饭碗喂狗,但从来不抚弄它。晚饭后,一旦老婆不及时过来收拾,他就会把碗碟摔在地上,把酒瓶摆在自己面前,背靠着墙,张大嘴巴,闭上眼睛,用凄惨难听的声音自顾自哼唱,一直唱到酒瓶喝空为止。他横转身子瘫倒在长凳子上,或者把头埋在桌子上,直至昏睡到第二天工厂汽笛拉响的时候。

他是得疝气病死的,死的时候非常痛苦。只有他的老婆、儿子、狗,以及几个工人区的乞丐,参加了他的葬礼。几乎没有人为他的死感到悲伤,相反人们都为他的老婆感到庆幸。只有那条狗坐在新坟上面,默不作声地嗅了许久。又过了几天,那条狗不知被谁打死了。

父亲死后不久的一个周末,巴威尔·符拉素夫第一次学着大人的样酗酒了。伏特加使他全身疲软无力,母亲的爱抚使他感到羞愧。母亲眼睛里充满着悲哀,使他想哭。

母亲抚摸着他那被汗水湿透的蓬乱的头发,轻轻地说:

“这种事不是你应该做的……”

他呕吐起来。母亲把他扶到床上躺下,把一条湿毛巾敷在他苍白的额头上。他眼皮觉得很重,嘴里有一种苦味。他从睫毛之间望着母亲的面容,胡乱地想着:

“看来,对我还太早了点。别人喝了都没啥,我却觉得恶心……”

仿佛从很远很远的地方,传来了母亲温柔的声音:“你要是喝起酒来,那还能养活妈妈吗?”  他紧闭着眼睛说:“大家都喝酒……”

母亲一声长叹,他说得不错,除了去酒店之外,人们再没有别的玩的地方了。

年轻人所需要的一切,巴威尔都有了:手风琴、有胸甲的衬衫、漂亮的领带、套鞋、手杖,一切他都买了。他变得和同龄人一样了,也出席晚会,也学会了加特里尔舞和波里卡舞。每逢假日,他总是喝醉了才回家。早上醒来的时候,觉得头痛、胃痛,脸色苍白,没有精神。

这种生活没有给巴威尔带来快乐,反而使他感到沉闷无聊。渐渐地,母亲发现他不常去参加晚会了,休息日虽然常常外出,可是回家时并没有喝醉。母亲觉得,儿子浅黑色的面孔渐渐地变瘦了,眼神也越来越严厉,嘴唇总是紧闭着。从前,常有伙伴来找他,但由于总是碰不上他,大家也就不来了。

母亲看到儿子和别的青年工人不同,觉得很高兴,但她能看出,他是专心致志地从生活的暗流中朝一旁的什么地方游去——这在她心中又引起了一种莫名的忧虑。

“巴甫鲁沙!你身体不舒服吗?”她有时问他。

“不,我很好!”他回答说。

“瘦多了!”她叹息似的说。

他开始拿些书回来,悄悄用功,读过的书,立即藏起来。有时候,他从那些小册子里面摘录些什么,写在单页纸上,写好之后,也藏起来……

这样一天天地过去了,母亲感到儿子的话愈来愈少了,而他的话里,也添了许多她听不懂的新字眼,并且说起话来很有礼貌。同时,他不再追求外表的漂亮,却更加注重清洁,他的一举一动,变得更加洒脱,外表也更加朴实、柔和了。他有空就扫房间地板,每逢假日亲手整顿自己的床铺,总之,他是在努力地减轻母亲的负担。在工人区谁也不会这样做……

这一切都引起了他母亲的不安。

有一次,他拿回了一幅画,把它挂在了墙上。画上有三个人,他们正一边谈话,一边轻快而勇敢地向前行进。

“这是复活的基督到哀玛乌司去。”巴威尔这样介绍说。

母亲很喜欢这幅画,可是她心想:“一方面尊敬基督,另一方面却不到教堂里去……”

有一天吃过晚饭后,巴威尔放下了窗帷,开始看书。母亲收拾好碗碟,走出厨房,小心翼翼地走近他的身边。他抬起头,疑惑不解地望了望母亲的脸。

“没什么,巴沙!”她难为情地走了出去。但是,在厨房里呆了一会儿之后,她忍不住又走近儿子的身边。

“我想问你一句话,”她说,“你总是看些什么书?”

巴威尔低声又严肃地说道:“我在看禁书。因为在这些书里有生活的真理告诉我们,所以禁止我们看……这些书都是偷着出版的,如果别人知道我有这种禁书,那我非坐牢不可。因为我要知道真理,就得让我坐牢。你懂了吗?”

母亲睁大了双眼望着她的儿子,觉得他好像是另外一个陌生的人。她替儿子害怕,担忧。

“你为什么干这种事呢,巴沙?”她说。

他瞅着母亲,眼里放射出执拗的光芒,低声却很坚定地回答:

“我要知道真理。”

母亲心里明白了她的儿子已经永远地献身给一种秘密而又可怕的东西了。她早已惯于不加思索地顺从生活中的一切遭遇,现在,她只有静静地哭泣。

巴威尔温和地低声说道:“请你想一想,咱们过的是什么日子?妈妈你已经四十岁了——有过一天好日子吗?爸爸经常打你一我现在才明白,爸爸是在你身上发泄他的痛苦,他生活中的痛苦。这种痛苦压在他的背上,可爸爸却不知道,这种痛苦到底是从什么地方来的。爸爸做了三十年的工,从工厂只有两栋厂房的时候就进厂干活了,现在,都已经有七栋厂房了!”

“妈妈记得有过什么高兴的事吗?”他问,“在过去的生活中,有没有值得妈妈纪念的事情呢?”

她悲伤地摇着头,这还是第一次听到别人谈她自身,谈她的个人生活呢。这些话在她心里唤起了早已淡忘的模糊的思想,和对生活茫然不满的感情一这是早年青春的思想和感情。那时她和女伴们曾经聊过人生,‘但除了埋怨,她们谁也说不清楚人生为什么如此艰难困苦。而现在,她的儿子正坐在她的面前,他所讲的一切都在触动自己的心灵,她的心中,充满了对儿子的自豪,因为儿子能够正确地理解母亲的生活,说出她的苦恼,疼爱她,怜惜她。

她的心灵轻轻颤动起来,心里感到一种未曾有过的既悲且喜的新鲜感情。

“那么,你打算怎样呢?”母亲问道。

“我得学习,然后我再教别人。我们工人非学习不可,我们必须明白,必须懂得,我们的生活到底为什么这样痛苦。”

母亲的心在矛盾着,一方面,她为儿子能够把人生的悲苦看得如此清楚透彻而自豪;但是另一方面,她想到儿子是在一个人站起来反抗大家(连她也在内)所习惯了的生活。她很想对他说:

“孩子!你能干出什么名堂来呢?”

但是,她没敢说出口,只是呆呆地继续听儿子给她讲那些她所不了解的事情和道理。

巴威尔继续向母亲谈起了那些在民众中撒播真理种子的人们,可是敌人却把这些人当做野兽似的捕捉、监禁、充当苦役……

“我见过这样的人!”他热诚地慨叹道,“他们是世界上最好的人!”

他站起来,在屋里踱来踱去,过了一会儿,说道:

“这样,妈妈,现在你总算知道了我在做些什么事情,到什么地方去,我全对你说了!即使你爱我,我也请求你不要妨碍我……”

“我的宝贝儿子呀!”她叫了出来,“还不如让我什么都不知道的好!”

他握住了她的手,紧紧地把它攥在自己的两手中。

“我什么也不妨碍你!”她断断续续地说,“只要你当心自己,千万要当心!”

序言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是俄国近代著名作家,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的第一个伟大代表。《母亲》是高尔基的代表作,它描叙了俄国十月革命前工人运动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觉醒过程,曾得到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的高度评价。

《母亲》的主人公之一巴威尔是一个由普通工人成长起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作者在他身上倾注了自己的革命理想和热情,并通过他反映了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小说的另一个主人公是母亲,通过她的一步步觉醒,直至在儿子的感召下投入革命,从一个封建时代逆来顺受的被压迫者变成一个热情坚定的革命战士,作者揭示了当时深广的社会生活背景。

编者

2005年1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6: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