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塞纳河畔的无名少女/中国现代文学百家沉钟书系
分类
作者 冯至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冯至,现代诗人、作家、学者、翻译家。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他利用十四行结构上的特点保持语调的自然”(《诗文自选琐记》)诗人把时代、生命、自然的界限拆除通融,达到生命与艺术、体验与哲思的沉醉式观照,使中国新诗第一次具有了形而上的品格,取得了思想和艺术高度统一的杰出成就。本书收录他的代表作品,包括诗歌44篇,小说1篇,散文25篇,10篇回忆录。

内容推荐

冯至,现代诗人、作家、学者、翻译家。原名冯承植,字君培。1905年9月17日生于河北涿县。幼年在家乡读小学,12岁时考入北京第四中学,接受了新思想和新文学的启蒙。1921年,进入北京大学预科,并尝试新诗写作。1923年进入德文系本科学习,同年暑假参加创立于上海的文学团体浅草社,在《浅草季刊》发表诗和散文。随着浅草社解散,1925年与杨晦、陈翔鹤、陈炜谟在北京另成立沉钟社,出版《沉钟》周刊、半月刊与《沉钟丛刊》。1927年春,冯至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出版。同年秋北大毕业后赴哈尔滨第一中学任教,创作了长诗《北游》。同年返回北平,在孔德学校教国文。1929年8月,第二部诗集《(北游)及其他》出版。1930年10月至1935年6月,冯至先后于德国柏林、海岱山学习文学和哲学,接近基尔凯戈尔、尼采以及雅斯丕斯的存在主义哲学,欣赏梵诃和高更的绘画,以极大的兴趣深入到里尔克的诗歌中去。1935年9月回国,后任教于上海同济大学附设高中。1937年7月抗战爆发后,辗转浙赣桂,于1939年初到了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德语教授。1942年5月,诗集《十四行集》由桂林明日社出版;散文集《山水》也于1943年9月由重庆国民出版社出版。抗战胜利后,返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1947年,小说《伍子胥》出版。建国后任北京大学西语系主任,1964年9月,调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现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1983年任名誉所长,1993年2月22日去世。陆续出版有散文集、传记、诗集译著多部,其中《杜甫传》、论文集《诗与遗产》、《论歌德》为学术领域的代表作。

冯至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其早期结集《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中的作品真实传达了“五四”以后知识青年渴望光明和爱情,却无法冲破眼前黑暗的苦闷心声。除了抒情短诗,《昨日之歌》中的《帷幔》、《蚕马》等叙事长诗将故事的传奇性、诗歌的韵律感、浪漫诚挚的抒情态度熔于一炉,为20世纪20年代新诗的重要收获。《十四行集》被称为“沉思的诗”,虽采用西方十四行体,却“并没有严格遵守这种诗体的传统格律,而是在里尔克的影响下采用变体,利用十四行结构上的特点保持语调的自然”(《诗文自选琐记》)诗人把时代、生命、自然的界限拆除通融,达到生命与艺术、体验与哲思的沉醉式观照,使中国新诗第一次具有了形而上的品格,取得了思想和艺术高度统一的杰出成就。散文集《山水》注重描摹山水,折射世态人情,用疏朗、清澈、富有情致的文字,揭示自然的哲理,多数篇章可视为《十四行集》的姊妹篇。中篇小说《伍子胥》被誉为“中国的奥德赛”,作者利用抗战时的经验,把一个古代的逃亡故事与真实的时代的生命体验合二为一了。小说散文诗式的片断既描写诸种人事、风物,更注重它们在一路漂泊的伍子胥内心引发的对生命意义的沉思和反省。小说最终“存在主义化”了,复仇的主题最终转化为一个选择的问题,在平静的诗意画面中提升了现代小说的品格。

建国后冯至虽结集不少创作,但囿于条件成就平平,其主要贡献在学术和翻译方面。其关于杜甫、海涅、歌德的研究颇具高度,1983年3月曾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慕尼黑歌德学院颁发的歌德奖章。

目录

冯至小传

诗歌

 绿衣人

 不能容忍了

 小艇

 狂风中

 别K.

 春的歌

 绿树外

 孤云

 在海水浴场

 雨夜

 我是一条小河

 怀Y.兄

 在郊原

 蛇

 风夜

 最后之歌

 帷幔

 蚕马

 无花果

 湖滨

 迟迟

 我只能

 什么能够使你欢喜

 遇

 饥兽

 北游

 思量

 听——

 夜半

 月下欢歌

 暮春的花园

 南方的夜

 等待

 歌

 无眠的夜半

 十四行二十七首

 歧路

 我们的时代

 煤矿区

 梦中闹剧

 给亡友

 雾中花语

 在病院里之一

 在病院里之二

小说

 伍子胥

散文 杂文

 《北游及其他》序

 里尔克《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译序

 蒙古的歌

 赤塔以西

 赛纳河畔的无名少女

 两句诗

 怀爱西卡卜

 罗迦诺的乡村

 在赣江上

 一棵老树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人的高歌

 山村的墓碣

 动物园

 忆平乐

 《山水》后记

 忘形

 书店所见

 小学教科书

 诗与事实

 阿果尼

 教育

 沙龙

 《十四行集》序

 重印《山水》前言

回忆录

 致臧克家信《这损失是无法补偿的》

 忆朱自清先生

 从癸亥年到癸亥年

 谈梁遇春

 相濡与相忘

 仲平同志早期的歌唱

 昆明往事

 我在四中学习的时候

 海德贝格记事

 “但开风气不为师”

冯至主要著译书目

试读章节

在长途跋涉中,子胥无时不感到身后有许多的事物要抛弃,面前有个绝大的无名的力量在吸引。只有林泽中的茅屋,江上的晚渡,溧水的一饭,对于子胥是一个反省,一个停留,一个休息。这些地方使他觉得宇宙不完全是城父和昭关那样沉闷、荒凉,人间也绝不都是太子建家里和宛丘下那样地卑污、凶险。虽然寥若晨星,到底还是有几个可爱的人在这茫茫的人海里生存着。

如今他走入延陵的境内——他在子产的墓旁,落日的江边怀念过的那个人人称誉的贤人不是正在这里任何一所房子里起居,正在这里任何一块田上耕作吗?他想到这里,胸怀忽然敞亮,眼前的一水一木也更为清秀了。假如季札是古人,他不定多么惆怅,他会这样想,如果季札与我同时,我路过这里,我一定把无论多么重要的事都暂时放在一边,要直接面对面向这个人叙一叙我倾慕的情愫。但季札并不是古人,他正生存在这地方的方圆数十里内,路上的行人随时都可以叩一叩他的门,表达景仰的心意。可是子胥却有几分踌躇了。他觉得,现在不是拜见季札的时刻,将来也未必有适宜的时刻。若说适宜,也许在过去吧。——在以前,在他没有被牵扯在这幕悲剧里以前,那时他还住在郢城里,父亲无恙,长兄无恙,在简单的环境中,一个青年的心像纸鸢似的升入春日的天空,只追求纯洁而高贵的事物。那时,他也许会为了季札的行径,起了感应,愿意离开家人,离开故乡,离开一切身边熟悉的事物,走遍天涯,去亲一亲这超越了一切的贤人的颜色。可是,现在已经不是那个时候了。他虽然还有向着高处的、向着纯洁的纸鸢似的心,但是许多沉重的事物把他拖住了,不容许他的生命像水那样清,像树那样秀。他一路上已经在些最丑陋、最卑污的人群里打过滚,不像季札在二十年前周游列国时听的是各国的音乐,结交的是子产、晏平仲那样的人物,就是一座友人的坟墓,他也会用一只宝剑把它点缀得那样美。走过了许多名山大川,一旦归来,把王位看得比什么都轻,不理会一切的纠葛,回到延陵耕田去了。这个生命是多么可爱!而子胥却把父兄的仇恨看得比什么都重,宁愿为它舍弃了家乡,舍弃了朋友,甚至舍弃了生命。他在路上被人看作乞丐,被人看作贩夫,走路时与牛马同群,坐下休息时与虫豸为邻,这样忍辱含垢,只为的是将来有回到楚国的那一天。到那时,并没有青青的田野留着给他耕种,却只有父亲的血、长兄的血,等待他亲手去洗。渔夫的白发、少女的红颜,只不过使子胥的精神得到暂时的休息,是他视界里的一道彩虹,并不能减轻一些他沉重的负担……

这时,迎面跑来十几个青年男女,穿着色彩协调的衣裳,每个人的手里都举着一束雪白的羽毛,他们的语声和笑声在晴朗的秋阳中显得格外清脆。有的说,今天的舞蹈真是快乐;有的说,那新建筑的雩坛有多么宽广;有的说,我们这里沟渠这样多,雨水也调和,要雩坛作什么呢,不过只供我们舞蹈罢了;有的说,四围的柳树多么柔美,我们舞的时候,那些长的柳条也随着我们舞呢;最后一个女孩子说,我们真荣幸,今天季札看我们的舞蹈,从头看到尾。、子胥听着这些话,好像走人一个快乐而新鲜的世界,一个经过宛丘、经过昭关的人,望着这一群活泼的青年,他深深地觉得,他在这样的世界里已经没有一点份,心里感到难言的痛苦。等到他们连跑带跳地走远了,子胥的精神恍惚了许久,最后又回到他自己考虑着的问题:他想,这时的季札一定是刚刚看完了这一群青年的舞蹈回来,正在家里休息。

“往前走呢?还是登门拜访?”

往前走,他知道往前走的终点是吴国的国都,在那里他要设法拜谒吴王,要以动听的言词感动吴王的心,早日实现大规模的西征。假如季札不那样轻视王位,他接受了余味的王位,那么他在吴市所要拜谒的和这里所要拜访的就是一个人,也就不会有这番心理的冲突了。偏偏季札又看不起他所要拜谒的王位。他这时若要拜访季札,不会因之减少他所要拜谒的那个王位的价值吗?假如他扣开了季札的门,一个将近老年的贤者含着笑迎接他,说出这样客气的话——

“先生远远地从西方来,将何以见教?”他要用什么样的话回答呢?是说他复仇的志愿,还是叙述他一向仰慕的心?若是说他复仇的志愿,又何必到季札这里来?若是叙述他仰慕的心,走出季札的门,又何必还往东去呢?

小路上的桥渐渐多起来了。这都是季札率领着这一带的农夫所挖的沟渠。大地上布着水网,在绿野里闪烁着交错的银光。面前许多农夫农妇来来往往地工作着。他的身边有两个老人一边走着,一边说着:

“令孙今天也加入舞蹈了吗?”

“小孩子们谁不愿意加入呢。”

“听说下月还要在雩坛上演奏中原的音乐呢。”

“如今年轻的人们真是快乐,我们从前没有享受过——”

“这要感谢季札。”

子胥心里想:我本来也应该有这样一片地,率领着一些农人做些这样的工作,并且建筑一座宽广的雩坛,让青年们受些舞蹈与音乐的熏陶。但是如今不可能,将来也不可能了。是怎样一个可怕的运命驱使我像丧家之犬似的到处奔驰,就是最庸俗最卑污的人都有权利看我比他还庸俗还卑污。其实我所钦佩的,正是那个连王位都不置一顾的季札。

季札的门并不是宫门那样森严,随时都可以扣得开,子胥的心也不住地向那边向往。但是不同的运命把他们隔开了,他的心无论怎样往那里去,他的身体却不能向那里走近一步。水里有鱼,空中有鸟,鱼望着鸟自由地飞翔,无论怎样羡慕,愿意化身为鸟,运命却把它永久规定在水里,并且发不出一点声音。——子胥想到这里时,对于登门拜访季札的心完全断念了。同时也仿佛是对于他生命里一件最宝贵的事物的断念。正如掘发宝石的人分明知道什么地方有宝石,掘发泉水的人分明知道什么地方有泉水,但是限于时间,限于能力,不能不忍着痛苦把那地方放弃。

这时他觉得,他是被一个气氛围绕着,他走到哪里,那气氛跟到哪里,在他没有洗净了他的仇恨之先,那气氛不会散开,也不容他去嘹望旁的事物。但是生命有限,一旦他真能达到目的,从这气氛跳出来,他该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无从预想,他也不敢预想,延陵的山水虽然使他留恋难舍,可是他知道他眼前的事是报仇雪恨,他也许要为它用尽他一生的生命。他眼前的事是一块血也好,是一块泥也好,但是他要用全力来拥抱它。

延陵,是一段清新的歌曲,他在这里穿行,像是在这歌曲里插进一些粗重的嗓音。最后他加紧脚步,忍着痛苦离开延陵,归终没有去扣季札的门。P138-140

序言

中国现代文学,一般指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至1949年新中国建立这一阶段的文学,其间跨度有30年左右。30年在一个国家文学发展的历史上不过忽然而已,然而这30年的文学史却是不可忽视的。在惊天动地的时代巨变、中西文明的碰撞与交融、寻觅人生的辛苦遭逢中,不仅产生了许多伟大的作家和传世之作,而且其文学主潮,从那时起,就为今天的中国文学积攒着激情和趋向,成为了今天中国文学的前奏。最早,五四新文学运动成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先声。这一时期的文学,不仅以白话文的倡导推进了文学向人民群众和现实生活的回归,而且在作品内容上,也和旧民主主义文学风貌迥异,即高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大旗。其中尤以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鲁迅的创作影响巨大,一批优秀作家以其丰厚的创作实绩,推动了写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创作流派的形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了伟大的奠基与开创。随着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作为口号提出并形成运动,特别是随着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中国现代文学的主潮,越来越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许多作家直接间接地受到革命思想的洗礼,开始自觉地把文学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武器。“左联”以外的进步作家,亦因其坚持人民的立场和现实主义创作道路,同样成就斐然,融会成进步的文学洪流,推动中国现代文学进入成熟阶段,使那时的文学皇现出繁荣、复杂、丰沛的格局。“七七”事变以后,家国危殆的局面更加激发了作家感时忧国的情怀。随着解放区的创立和发展,解放区文艺运动也蓬勃高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制定了革命文艺运动的路线和政策,深刻回答了“五四”以来革命文学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贯彻毛泽东文艺路线的结果,使解放区文学艺术的各个方面都呈现出一片崭新的气象。与此同时,“国统区”的文学,虽然环境和条件均和解放区不同,但进步文艺界在鞭挞黑暗呼唤光明方面同样高潮迭起,奔涌着走向新中国,走向人民文艺的伟大会师。

每一个选家的心中,都有一部自己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见仁见智,可以阐释、讨论、争论,甚至势不两立。其实,或许正因为选家迭出、见解纷纭,才给读者一个判断、选择、最终形成自己独立见解的机会。因此我以为,绝不可自诩本丛书如何高超于别人之上。不过,由于中国现代文学馆自身的一些优势以及本书编选过程的一些特色,我以为,这次我们编选的“中国现代文学百家”丛书还是有以下优长:

其一,编选者具有相当的权威性。本丛书由中国现代文学馆直接出面,组织全国最权威的研究专家参与编选,这样就保证了本丛书的学术质量。

其二,规模最宏大。本丛书在品种数量上是目前为止最为宏大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书系。这次所选的108位作者,都是经过专家学者一再筛选分析然后才确定下来的,除了我们过去一直注重的主流作家之外,还兼顾了很多过去曾经被忽视却成就较高、自成特色的非主流作家的作品。我们认为,这有利于广大读者更客观、更全面地了解中国现代文学。

其三,版本最原始。本丛书所选作品,基本上都以该作品初版版本为依据。众所周知,有不少知名作家在政治运动的风浪中曾对自己的代表作进行了违心的修改。恢复这些代表作的原貌,是对文学史原始资料的保存,将为研究作家的思想和创作道路,提供有力的帮助。

其四,编校较严谨。本丛书此次出版,不论是在装帧形式上,还是在文字编校上,都本着一丝不苟的原则,从严把关,以保证送到读者手中的图书是合格的、值得珍藏的图书。

相信这套“中国现代文学百家”丛书不会使读者失望。

是为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3:5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