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郁症是现在的文明病,大部分人常常低估此一精神疾病的严重性。忧郁症所呈现的临床症状是复杂且多面向的,包括情绪、思考、身体功能、动机企图、人际关系等。在情绪上,患者会有沮丧、焦虑、害怕、不安、心神不宁、负面及恶劣情绪。在思考方面,常会有自责、害怕、罪恶感、虑病、无助、绝望、无价值感等负面思考及自杀意念。本书作者将此书定位为患者及家属的自助手册,以一百个实际案例举证,并附有简洁明了的疗癒提示,相当实用。这100个来自医疗现场的实际案例以及简洁、明确的治疗提示。
远离忧郁症的袭击!大家都可以做得到。让我们一起来对抗、打赢「心灵感冒」!
这是一本教你救人、自救的书!
整日长吁短叹;睡眠质量低;觉得好像自己被人遗弃;害怕与人群接触;无法摆脱自责的想法;……这些都是抑郁症的前兆。
抑郁症初期往往以身体不适的方式出现,但身体检查却无异常发现,故难以诊断。
这本书能帮助我们轻松检验自己的身心状况,及早发现抑郁症,及早治疗,同时也让周围旁人理解患者的心情。
1 表情变化方面的抑郁征兆
征兆1 动辄流泪/2
征兆2 完全忘了化妆/4
征兆3 整日长吁短叹/6
2 身体状况方面的抑郁 征兆
征兆4 食欲不振/10
征兆5 忽瘦忽胖/12
征兆6 睡眠质量低/14
征兆7 无法从睡眠状态清醒过来/16
征兆8 颈肩僵硬酸痛/18
征兆9 持续头痛/20
征兆10 轻微发热/22
征兆11 无法用言语表达/24
征兆12 食不下咽/26
征兆13 口渴/28
征兆14 反胃/30
征兆15 容易便秘或腹泻/32
征兆16 味觉变得异常/34
征兆17 容易掉发/36
征兆18 阴部刺痛发热/38
征兆19 无法行房/40
3 情绪状态方面的抑郁 征兆
征兆20 心情沮丧/44
征兆21 焦虑暴躁,心神不宁/46
征兆22 脑中充塞负面想法/48
征兆23 沉浸于无力感中/50
征兆24 每逢季节转换之际,就会病恹恹的、萎靡不振/52
征兆25 上午的情绪特别糟糕/54
征兆26 不祥的预感/56
4 思考混乱方面的抑郁 征兆
征兆27 逐渐丧失思考能力/60
征兆28 逐渐丧失注意,J3/62
征兆29 思考完全停止/64
征兆30 犹豫不前,难以抉择/66
征兆31 容易健忘/68
征兆32 满脑子只有寻死的念头/70
征兆33 对自己是否得病疑神疑鬼/72
征兆34 觉得未来毫无希望/74
征兆35 不达完美绝不罢休/76
征兆36 惶惶不可终日/78
征兆37 觉得自己好像不是自己/80
征兆38 觉得体内某处长癌/82
征兆39 深信全都是自己的错/84
5 思考模式方面的抑郁 征兆
征兆40 讨厌明亮的场所/88
征兆41 认为怎么试都不会有好结果/90
征兆42 认为自己最差劲/92
征兆43 陷入自责的情绪中/94
征兆44 觉得自己遭受报应/96
征兆45 觉得都是自己不好/98
征兆46 觉得好像自己被众人遗弃/100
征兆47 觉得像在戕害自己的身体/102
征兆48 攻击某人/104
征兆49 觉得像是会发生什么坏事/106
征兆50 害怕与人接触/108
征兆51 觉得反正一定会那样/110
征兆52 义务感过于强烈/112
征兆53 消极地认为全都完蛋了/114
征兆54 认为一定会失败/116
征兆55 变得爱负面思考/118
征兆56 觉得自己是个废物/120
征兆57 觉得世界一片黑暗/122
征兆58 觉得大家都把我想得很糟/124
征兆59 觉得任何事都是自己的责任/126
征兆60 总认为应该如此/128
征兆61 认为自己才没生什么病/130
征兆62 觉得自己是被害者/132
征兆63 无法摆脱对死亡的恐惧/134
6 进取心或举止方面的抑郁 征兆
征兆64 缺乏活力与进取心/138
征兆65 早上欲振乏力/140
征兆66 总是焦虑不安/142
征兆67 在房里老静不下来/144
征兆68 似乎有某种催促的力量在推自己/146
征兆69 整个人变得紧张兮兮/148
征兆70 觉得移动身躯是件苦差事/150
征兆71 应答特别花时间/152
征兆72 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劲儿/154
征兆73 对任何事都漠不关心/156
征兆74 希望有人陪在身旁/158
征兆75 对于性事不再感兴趣/160
征兆76 依赖酒精或药物/162
征兆77 无法信守约定/164
征兆78 觉得亲朋好友冷若冰霜/166
征兆79 莫名其妙地对家人乱发脾气/168
征兆80 对上司极度谄媚/170
征兆81 驾车的危险性大增/172
征兆82 忍不住顺手牵羊/174
7 人际关系方面的抑郁 征兆
征兆83 不想和他人交谈/178
征兆84 对方会让自己感到火冒三丈/1踟
征兆85 避免和他人接触/182
征兆86 动不动就抓狂/184
征兆87 欺负弱者/186
征兆88 总把自己的问题归咎于他人/188
征兆89 过度依赖某人/190
征兆90 无法获得满足/192
征兆91 觉得自己失去了重要的东西/194
征兆92 无法信任亲朋好友/196
征兆93 不想参加任何活动/198
征兆94 与大伙儿格格不入/200
征兆95 无法跟上大伙儿的节奏/202
8 个性方面的抑郁 征兆
征兆96 不达完美便耿耿于怀/206
征兆97 责任感变强/208
征兆98 常为小事动怒/210
征兆99 无法表达自身情绪/212
征兆100 眼里只有“出人头地”/214
结语/217
征兆1 动辄流泪
病例扫描 患者一口气哭个痛快,觉得痛快多了
病例1 34岁·女性·百货公司从业人员
“愈来愈提不起劲儿去上班了”,这位女装部负责人如此陈述。“你目前应该很辛苦吧?”闻言,她随即泪如泉涌。笔者递给她诊问常备的面纸,让她一口气哭个痛快。她不论在工作、家庭、恋情各方面,应该都遭遇到了各种问题,不过笔者什么都没问,只是说“这样啊,辛苦你了”,然后静静地听她哭泣。这位患者也只是不断发出啜泣声。约20分钟后,她说了句“痛快多了”,便告辞离去。
病例2 33岁·家庭主妇
这位主妇10天前才刚生完孩子。在所谓的“奉子成婚”之后,她和丈夫的双亲共同生活才刚满四个月。据说,周遭亲友都为,卜宝宝的诞生而雀跃不已,只有她整日以泪洗面。她对于养儿育女毫无信心,还说“果然还是不生的好”。笔者告诉她,“这是生理对于环境骤然变化所产生的反应,任何人都有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况”,尽力帮助她认同、理解。
怎么回事 自我评价日益低落
一般人都认为在人前流泪很丢脸,所以若无法控制自己这样的行为,很可能是因为平时始终压抑着痛苦的情绪所致。
此外,也可能是因为身陷自我评价日益低落的情境所致。
女性动辄流泪的情况比男性更为常见,大概过了15岁之后,这样的倾向便会渐趋明显。
生产后的女性由于荷尔蒙不稳定而产生的情绪反应,更常常动辄以泪洗面。
据说20%~30%的日本女性都曾经历“产后抑郁”,不过,约两周左右便会自然痊愈。但是,症状若持续未获改善,病情将恶化成产后抑郁症。
近年来也有愈来愈多的人患上产后抑郁症。
治疗提示 想哭的时候就哭吧
治疗过程中患者常在大哭一场后,才能够自然地表现自我,表达痛苦的情绪;也有为数不少的患者因此觉得心情轻松许多。
患者哭泣流泪时,咨询师通常不会太多话,只在一旁静静守候。有时还会受其情绪感染而热泪盈眶。
患者借此过程将咨询师视为亲近贴心的人,常常会开始倾诉自己的苦恼。不需刻意诱导,那些难以启齿的痛苦体验此刻都能自然地脱口而出。
眼泪已被证实具有疏压、治疗的效果。
哭泣后,被称为肾上腺皮质醇(cortisol)的压力荷尔蒙减少的同时,一种能够抵御身体外敌,被称为N K细胞(nature killer cell)的免疫细胞也会随之活化。眼泪据说也具有恢复免疫、神经、内分泌平衡的功能。总之,想哭的时候就尽情大哭一场吧。
征兆2 完全忘了化妆
病例扫描 满脸痕痘的脸庞重现光彩
病例 31岁·女性·保姆
一位女士顶着长满痘痘粉刺、完全没上妆的脸庞,到保健管理中心来初诊。她骨瘦如柴,苍老的脸庞让人无法联想到她的实际年龄。她已经暂停工作一个月了。
“你之前大概是太勉强自己了吧”、“你为孩子们付出过多精力了”。在笔者的引导之下,她开始慢慢倾诉心事。
大约三个月后,听说她心情逐渐好转,回到了工作岗位,在不知不觉中也开始上淡妆了。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她的妆容也日显自然,脸庞开始散发光彩,愈变愈美丽了。
怎么回事 丧失注重仪容的余裕与精神
女性一陷人抑郁,会慢慢因为嫌麻烦而不想上妆,男性也会忘记刮胡须或整理头发,甚至把洗澡视为苦差事。“希望大家看到的我,是漂亮整洁的”,有这样的念头代表心存余裕;然而,抑郁时便会逐渐失去那颗余裕之心。要注意自身仪容、维持身体整洁,本来就得花不少工夫。抑郁时,这方面的精力也会随之消逝。
另一方面,抑郁很容易对容貌造成不良影响。曾有研究,以录像机记录下抑郁症患者的表情,分析其面对各种不同事物时的表情变化。结果显示,他们心情愉快时,表情会跟着变好;心情低落时,表情也会跟着变糟。抑郁症是让人的心情常陷入低潮的疾病,所以病患也会时常带着阴暗僵硬的表情。
反之,当包含表情在内的第一印象好转时,便可视其为抑郁症改善的征兆。
治疗提示 无须勉强,静待患者走上痊愈之途
让一般人感到轻松愉快的打扮与人浴,实际上对抑郁症患者而言,可能是一大折磨。
举例而言,家人或许都会苦口婆心地劝这些患者“洗个澡就会舒服多了”。但是,大家都忽略了一个人身体健康才能从洗澡中感受到惬意畅快。
叫抑郁症患者洗澡,或许就像是劝高烧四十度的病患洗澡一样。
对于抑郁症患者而言,鼓励他们静静躺着、好好休息,才称得上是体贴的表现。
等他们心情好转,自然而然就能够洗洗澡、化化妆、剃剃胡子了。之后,随着情绪从内心深处获得改善,控制脸部表情的神经运作也逐渐恢复,笑容一点一滴增加,种种表情变化都代表着患者已踏上痊愈之途。
征兆3 整日长吁短叹
病例扫描 言谈充满怨恨、消极、后悔的情绪
病例1 中学男生
这位患者除了频频叹气之外,没多久便开始啜泣,言谈间对于学校、家庭各方面的抱怨逐渐增加。他总把“反正我就是这副德行”、“好孤单”之类的话挂在嘴边,常对母亲说他头痛或肚子痛,也老喊着“睡不好”、“没食欲”。生活上的变化则包括成绩忽然一落千丈、不再和朋友出去玩、愈来愈不想出门、不想上学等问题行为。
病例2 57岁·男性高级管理职位
这位患者工作了30年,个性非常认真踏实O三个月前才升官,整个人却精神萎靡、心事重重、郁郁寡欢,还对妻子说丧气话:“我已经不行了。这工作我根本就做不来。”
“你整天只会对着桌子叹气,跟你说话的时候,回答也咿咿啊啊、不清不楚的。”妻子这么指责他,他便来求诊。
怎么回事 身体以过度呼吸来应对压力
报告指出,抑郁症初期的症状便是叹气次数增加。
情况不如预期的顺利,因此陷入不安与紧张,又或是工作堆积如山等等,诸如此类的压力都会使交感神经兴奋,进入备战状态。
也就是说,身体为了缓解压力所引起的“呼吸困难”之感,呼吸便会出现异常。
除了叹气,也可能出现大口喘息、呼吸困难、胸口一阵疼痛等症状。相信每个人至少有过一两次类似的经验。但是,只要一陷人抑郁,叹气的频率便会随之攀升。然而,很多人自己都没有察觉到这样的情况。 治疗提示 以深呼吸取代叹气
听到有人叹气,能够认真看待,而非等闲视之,是很重
有句谚语是这么说的,“每叹一口气,溜掉一幸福”。或许每个人都曾叹过气,不过整天不停叹气的话,心灵能量也会随之消耗殆尽。
以罹患抑郁症的孩子为例,其中有些就是从动不动就哭哭啼啼、频频叹气开始的。这些人对学校、家庭的抱怨与H俱增,还会出现头痛、腹痛、睡眠障碍、食欲不振等症状。叹气次数的增加,可说是抑郁症初期的重要征兆。
这时候,可以试着建议当事人,想叹气的话就深呼吸吧。请他们双脚张开、与肩同宽,双手向左右大大张开,尽量大El呼吸,让胸部充满空气。
如果能够通过深呼吸调节紊乱的呼吸,进而改善叹气的习惯,应该就能一点一滴找回流失的心灵能量。
P2-7
抑郁症是需要时间的疾病,静心疗养对于抑郁症的治疗十分重要。
如果有一天,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突然消失在眼前,那将会是什么样的光景?
长久以来都在那条清晰铺陈于眼前的人生道路上,毫不懈怠地奋力前行,然而,那条路却逐渐模糊,缓缓消失于视野之中……各位读者是否也曾有过相同的体验呢?
为抑郁症所苦的患者常吐露类似的心声,所谓的抑郁症的确就是这种可怕的疾病。一直以来稳扎稳打,已经建构成型的自我主体,曾几何时,开始一点一滴消逝,对于该如何踏出下一步毫无头绪,一切变得完全无法掌控。
这些人唯一能做的就只有茫然地过一天算一天。上班族可能会对桌上愈堆愈高的文件不知所措,只能一味佯装泰然,若无其事地熬过一天又一天。当事人周围的亲友多半会察觉事情不对劲,却不知道该如何协助。由于没有倾诉的对象,等到事态日趋严重,开始饱受周围人的批评责难时,这些人才被送到医院来。
抑郁症患者由于注意力与集中力会下降,进取心当然随之大幅滑落,也因此,他们度过生活中的每一天都需要消耗大量精力。
他们总认为没有人能够帮助自己,甚至有很多人时常将周围的人视为自己的敌人;或者一看到精神百倍的人,就更将自己的存在视为如沧海一粟般微不足道,死亡国度亦随之隐约浮现。
如今,即便能察觉到他们的病况,能够积极伸出援手的人也愈来愈少。直到经诊断确定罹患抑郁症、正式离开职场为止,始终孤立无援的病患更是屡见不鲜。
虽然,如今算是人人自顾不暇的“歹年冬”,笔者仍期盼大家对于抑郁症所带来的痛苦多少有所认识。当然,不曾亲身经历,自然难以体会个中苦痛,但是为了略尽绵薄之力,以降低自杀人数,笔者期盼通过持续的教育推广,大众对于这种疾病的认识能像了解“流行感冒”般普及。
话说回来,罹患抑郁症的各位病友,请放心休养!那条消失的人生道路必定会再度浮现于眼前。然而,病友必须要有心理准备,这是一种需要一年左右才能痊愈的疾病。人生之路很长,请耐心等待。
就在某个时间点,想再度开始做些什么的情绪便会从心头一一涌现。刚开始,当然不会突然就对工作或学习产生兴趣,不过在不知不觉中,自己的身体就会慢慢动起来。有一天你就会想着“走走看吧”、“运动运动吧”,这些平凡微小的心境变化将会慢慢产生。
耐心等待是非常重要的。随着时间的流逝,自己应该遵循的人生目标及道路也将逐渐清晰。
本书也尽可能忠实地汇整了抑郁症患者所分享的一字一句。
迷路的时候该怎么办才好呢?最好的方法就是暂时按兵不动,待在原地等待救援。有疑问时,放心向引路人寻求解答是很重要的。而在听从那人的指示,慢慢绕道找回原路之前,耐心等待也是很重要的。
或许有很多读者看完书中提及的各种征兆后,会觉得其中好几个说的不就是自己吗。此外,虽然笔者试着列举100种抑郁状态及抑郁症征兆,却有好几项都是针对同样的征兆重复说明,在此也要特别向读者致歉。
现今社会中,个人的多样性、个性化及自由度都比以往流失得更快。人们愈来愈不认同个人与生俱来的差异。特别是日本,常会让人觉得一切都被硬套上同样的思考模式、同样的行动以及同样的价值观。抑郁症多发人群对于事物的看法,感觉上似乎都相当僵硬。其实,选项并非只有一个而已。能够扩大自身自由度,不论发生任何问题,都能以柔软的身段去面对,拥有这样的余裕,是相当重要的。
在日本,一年就会出现三万起以上自杀惨剧,这不由得让人思考,日本人早已丧失对于多样化柔软度以及个人差异的认同,而这是否也成为抑郁症增加的原因之一呢?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预防自杀事件发生呢?首要之务应该是要了解,那些曾被逼得走上绝路的人,后来如何走过那段时期。
笔者在书中已经反复说明处于抑郁状态的身心状态,与外在环境、人际环境之间的关系,那些内容可说是环环相扣、紧密相连。只要以之为基础,在各种情况下与精神状态被视为健康的人一比较,何者是在任何人身上都很常见的、何者是明显异于常人的征兆,应该便能一目了然。
陷入抑郁状态的人,对于外界的刺激会变得极端敏感。即便是健康的人根本不视为“刺激”的芝麻绿豆般小事,对于抑郁者而言,都可能成为重大刺激。其中,尤以人际关系的影响特别大,因为能唤起人类各种情绪的几乎都是人。同理,人际关系常被视为引发抑郁的原因,或许也就很自然了。
笔者在此想再次强调书中提及的部分内容。想要成功地从抑郁症中脱身,“人”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人的确可能造成莫大刺激,然而每个人原本就具备的那股温暖,也能够引领患者走向恢复之路。人一旦陷入抑郁,为了保护自己,会躲进“壳”里,完全被黑暗包围。为了将当事人拖出黑暗,让他们在外界倾泻而进的温暖光芒的引导之下慢慢走出来,应该是最自然的形式。
因此,和这些患者交流几乎不需要什么特殊技巧。笔者觉得所谓“对于他人的言行举止变得敏感”,并不全然意味着会把接收到的任何信息都敏感地往坏的方面解读。虽然,患者有时可能会连身旁有人在都觉得烦,但是,与他人进行心灵交流,又或者有人陪伴共度一段时光,其中所蕴含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如果满脑子只想着该如何对待患者,处处小心谨慎的话,处于抑郁状态的人必定会自责,“都是因为自己的病情才让人家这么拘谨”,心理负担反而会变得更为沉重。他们即便明白旁人全是出于关心,却很难将这种言行举止视为体贴关心的表现。从这层意义而言,与完全搞不清楚状况的人的交流或许也是很重要的。
如同笔者数次强调的一样,一旦陷入抑郁、身心皆疲惫不堪时,最需要充分休养以及能使人安心的环境。但是,通过接触形形色色的人,也能从中实际体会,获得很多东西。
在抑郁症康复之前,不仅本人,包括家人在内的周围旁人,也会一同经历各种事情。但是,请别忘记抑郁状态只是暂时的,一定能够痊愈。慢慢全盘接受事实,或许也很重要。
身处抑郁状态的人若能树立正确态度,借助旁人之力,灵活调整自我以适应环境,慢慢度过生活中的每一天,某天一回神才发现自己原来早已痊愈的话,不是很好吗?在此过程中,或许还能发掘预防再度发病的线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