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t哈佛燕京学社副社长、藏学家李若虹讲述哈佛汉学史话,葛兆光作序。 ★\t每一篇都缘起于作者的求学经历、研读兴趣和工作所在的便利,且是面对广大的读者而写。没有晦涩的学术用语和枯燥的证述,以学者个人经历为主线,努力展现前辈人文学者对学问的孜孜求索和待人的诚挚温馨。 内容推荐 二十世纪前期,对中亚的关注和研究对汉学至关重要,而汉学中心从欧洲转往美国时,哈佛燕京学社对哈佛和北美汉学的发展举足轻重,这为作者提供了挖掘哈佛燕京学社与欧美国汉学家密不可分的历史渊源的契机,也构成了这部学术随笔的中心线索。集中内容涉及哈佛燕京学早年的历史、中亚学和汉学学术史研究、二十世纪前期人文学术的开放和交流带来的东西学者何处不相逢的际遇与学术史的佳话。 目录 序 / 葛兆光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马继业在喀什 从中亚古道到新大陆——斯坦因初行美国 哈佛的梵文课和世纪疫情——蓝曼与陈寅恪 心理东西本自同——杨联陞与柯立夫 卜居和飘零——胡适在哈佛 重识约瑟夫?洛克 记者和博物学家——斯诺与洛克 游牧学者欧文?拉铁摩尔 丹尼尔?艾伦与钱锺书的一段书缘 史学文人的领衔者——怀念孔飞力教授 陈庆英老师,从德令哈来…… 布拉特尔书店 狱中阅读记 从哈佛园到神学街——哈佛燕京学社迁址忆述 后记 书评(媒体评论) 1993年李若虹从牛津到哈佛,迄今,她已在哈佛待了三十年。三十年里,她不仅在哈佛读了博士学位,还在哈佛燕京学社任职好多年。她不仅可以看到蓝曼和杨联陞留下来的日记,而且可以去哈佛档案馆、哈佛燕京图书馆、霍顿图书馆翻阅授予胡适荣誉博士的文件、柯立夫给叶理绥的长信,拉铁摩尔给华尔纳的函件,以及艾伦教授1980年访问中国的笔记。就在哈佛燕京学社她自己的办公室里,居然也“整整齐齐地存放有一套洛克的档案资料”。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外人无法企及的。 她的这本书,让我似乎重返哈佛,再一次站在哈佛广场上。恍惚之间,真的看到各路学人匆匆走过,在他们交错的身影和无声的步履中,再一次经历百年学术史的风云变迁。 如果你想感受二十世纪有关东方学的国际学术史,也许,这本书会告诉你一些活生生的历史。 ——葛兆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