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知人知面知心
分类 经济金融-管理-公共关系
作者 西武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观一叶而知树之死生,观一面而知人之病否,观一言而知识之是非,观一事而知心之邪正。学会“一眼把人看透”,虽然“画龙画虎难画骨”,你却可以“知人知面也知心”。

看人之道,博大精深;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一位真正的察人高手,往往能从别人不注意或很小的事物中看出很多重要的东西来。

在知人、识人、用人方面,古人留给了我们很多智慧的例子,本书史海拾珠,把这些古代先哲的识人智慧与现在人们的事业生活相结合,是一部古人识人智慧的谋略宝典,也是一本现代人察人知人的适用指南。

内容推荐

察人、识人、知人,是古代帝王将相成就霸业的必备素质,也是当今领导者、管理者获得成功的重要手段。对于普通人来说,“一眼把人看透”、“知人知面知心”更是事业成功的助推器,是品味人性的益智游戏。

看人之道,博大精深;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一位真正的察人高手,往往能从别人不注意或很小的事物中看出很多重要的东西来。

目录

第一篇 知人、知面、知心

 第一章 百知之首,知人为上

百知之首,知人为上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把合适的人放在恰当的位置,做正确的事

防人不如识人

“察人”等于“权术”吗

 第二章 诸葛亮的知人七观

诸葛亮——个识才辨才的绝对高手

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

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第三章 孔子的识人三法

不得不佩服古人,不得不佩服孔子

视其所以

观其所由

察其所安

招聘时应注意的问题

附:南怀瑾解读——孔子也会看相

附:涩泽荣一解读——观察人物的方法

 第四章 庄子的识人九征

庄子察人的办法,巧哉!妙哉!

远使之而观其忠

近使之而观其敬

烦使之而观其能

卒然问焉而观其知

告之以危而观其节

急与之期而观其信

委之以财而观其仁

醉之以酒而观其侧

杂之以处而观其色

 第五章 李克的识人五要

李克这招真毒

平居时与谁亲近

富裕时与谁共享

达显时举用何人

困苦时何事不为

穷乏时是否苟取

 第六章 刘劭的识人八观

观其夺救,以明间杂

观其感变,以审常度

观其志质,以知其名

观其所由,以辨依似

观其爱敬,以知通塞

观其情机,以辨恕惑

观其所短,以知所长

观其聪明,以知所达

 第七章 张居正选才六原则

毋徒炫于虚名

毋尽拘于资格

毋摇之以毁誉

毋杂以爱憎

毋以一事概其生平

毋以一眚掩其大节

 第八章 《吕氏春秋·论人》——八观六验,六戚四隐

听则观其所行

止则观其所好

穷则观其所不受

贱则观其所不为

喜之以验其守

怒之以验其节

 第九章 我的知人三法

投石问路——试探法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调查法

小中见大——细节法

 第十章 走出看人的误区

识人解弊

以貌识人,但不以貌取人

柔弱之人未必君子

不以言取人,不因言废人

气度的正面和反面

不逆诈,不亿不信

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表面现象最蒙人

第二篇 一眼就把人看透

 第一章 根据外貌特征识别对方

观表情知内心

通过体型识别对方的性格

笑容演绎心灵风景

根据脸形判断人的性格

透过眼神辨人心

 第二章 根据言谈话语快速识别对方

察言是识人的关键

恭敬语的秘密

说话方式反映真实想法

口头禅识人

九大性格九种言谈,各有千秋

从幽默识别对方性情

巧言令色,鲜矣仁

喜欢揭人隐私者

如何通过谈话来知道对方是兼才还是偏才

抽烟识人

写字识人

 第四章 观其穿戴而知雅俗

穿衣与识人

从衣服的颜色识人

从衣服的选择判断人的性格

从领带识人

从提包识人

从鞋子识人

化妆识人

从帽子解读人的个性

从戴的手表看人

从香水看女人性格

 第五章 根据生活习惯快速识别对方

从饮食习惯识人

从喝咖啡的方式考察人的性格

从吃鸡蛋的方式认识对方

从挤牙膏的习惯看人

从看电视的习惯推断对方性格特点

从睡床看人

从睡眠的姿势了解对方潜意识

从打火机使用习惯看人

从使用的手机类型看性格

看花钱识人

 第六章 从工作习惯看人性格

从他的办公桌看

从处理文件的方式看

从工作责任心看

从对方的名片看

 第七章 根据兴趣爱好快速识别对方

从个人嗜好识别对方

从付款方式看对方为人

从喜欢的运动方式看人的个性

从洗澡的方式看人的个性

从对方的车子看个性

从卧室的装饰看人的个性

从阅读的喜好观察人

从喜欢的音乐判断人的心理

由喜爱的舞蹈分析对方

从旅游方式偏好了解对方

从玩偶和宠物了解对方

从选择座位观察人的个性

从喜欢的电视节目看人

从画画的行为看个性

从收藏爱好看个性

 《冰鉴》——曾国藩的识人智慧

  第一神骨

  第二刚柔

  第三容貌

  第四情态

  第五须眉

  第六声音

 《人物志》——刘劭的识人艺术

自序

九征

体别

流业

材理

材能

利害

接识

英雄

八观

七缪

效难

释争

试读章节

百直之首,知人为上

“百知之首,知人为上;百谋之尊,知时为先;预知成败,功业可立。”在事业和生活中,倘若你明白对方属于哪种类型的人,并能对症下药,见机行事,不管做什么事情,就都能游刃有余、掌控自如了。但要做到这些真的不容易。

先贤说:“人心比山川还要险恶,知人比知天还要艰难。”李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我觉得:识人难,难于上西天。这话固然有些偏颇,但它从侧面则说明了人心的隐蔽性。

事物的表面现象相似但实质不同,是很容易迷惑人的。表面看上去,每个人都好像很一般,但内心世界却包得严严实实,深藏不露。人们往往用至诚的外表和虔敬的行动,掩饰一颗魔鬼般的内心,《镜花缘》写两面之人“个个头戴浩然巾”,“和颜悦色满面谦恭”,不意浩然巾下藏着一张恶脸,满脸横肉。虚伪,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高级阶段才具有的品性。人海茫茫,世事变幻,要真正了解一个人真的不容易。所以,即便活了一辈子,即便阅人已无数,恐怕你也不敢说,你已像那孙猴子,有双火眼金睛了。

识人易吗?我说识人又很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听其言,观其行。”这些都是很有效的方法。

宋真宗想拜王钦若为相,王旦制止说:“王钦若受陛下赏识提拔,地位与待遇已相当优厚,我还是希望他能留在枢密使的位置上,这样,枢密府与相府之间也可以保持平衡。我朝从太祖开国以来,还没有任用南方人当宰相的先例,虽然古人说唯才是举,但也必须是真正的贤才才可以破例提拔。我身为宰相,不敢压抑贤才,但不同意王钦若当宰相,这是公众的意见。”由于王旦反对,真宗便暂时放弃了自己的想法。直到王旦去世后,王钦若才被放手使用,因此,王钦若逢人便说:“是王旦使我当宰相的时间延迟了十年!”

当初,王钦若与陈尧叟、马知节同在枢密院任职,因为汇报工作,他们当着皇帝的面发生了争吵。真宗把王旦叫来处理纠纷时,王钦若还在大骂不已,马知节哭着说:“我愿与王钦若一起到御史府对质,请求公正评判。”主旦怒斥王钦若退下,才平息了这场纷争。事情发生后,真宗非常愤怒,要立即下令将王钦若三人投入监狱。王旦严肃地说:“王钦若等人多年来一直得到陛下的特殊宠爱,所以才敢如此肆无忌惮。陛下要责罚他们,也应当选择公开正式的场合。今天,您暂且回宫休息,明天我再来领取圣旨。”

第二天,真宗召见王旦,问他是否安排了处罚王钦若的事情。王旦回答:“王钦若等人理当处罚,但不知陛下要冠以什么样的罪名?”真宗说:“判他们愤争无礼的罪名。”王旦说:“陛下治理着天下,却用愤争无礼的罪名将大臣入狱,如果这件事传到国外,恐怕会凶处罚失当而损害您的威信。”

真宗问:“你说该怎么办呢?”王旦说:“应该通过中书省传达您的旨意,把王钦若等叫来宣布陛下对他们宽大为怀的态度,同时对他们施以警告。等过一段时间,再将他们罢免也为时不晚。”真宗同意了王旦的处理办法,并说:“如果不是你说了话,我真是难以容忍他们这样放肆。”一个多月后,王钦若等人都受到了免职的处分。

王旦曾与杨亿在一起品评当朝人物,杨亿问:“丁谓这个人日后的前途和表现会是什么样子?”王旦评沦说:“丁谓是个有才华的人,但在品德修养上还有所欠缺,日后担任了高级职务,假使有品德高尚的人帮助他,可能会有一个好的晚节;如果是他单独掌权,一定会给晚节带来不幸。”后来,丁谓的发展果然证实了王旦的预见。

今天看来,王旦并没有什么惊人之举,也算不上千古留名,但他在处理日常事务中能够时时处处以知人为先,又能有理、有利、有节地具体安排每件事的处理方案,把事情做得既符合忠公体国之道又稳妥有条理,从中可以看出王旦的水平。这对我们来讲,也极富有借鉴意义。

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很复杂,甚至是矛盾的统一体。因此,要做到识人于内心,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把似是而非的现象辨别清楚了,才可以说知人不难。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里有这样一段著名的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这可谓是古往今来战争的总结。

“知彼”的情形十分复杂,包括对对方的将帅、士气、作战能力、所处形势等所有方面的综合了解。如果说“知彼”难的话,“知己”就更难,所谓“当局者迷”,人们往往很难对自己作出客观的了解和评价。如果既能客观地评价自我又能全面地了解对手,那么就会无往而不胜了。

但在“知彼”的诸多方面中,了解彼方主帅的性格、谋略、为人、心态、志向等因素恐怕是十分重要的,甚至是首要的。只要能吃透对手,对他的意图了然于胸,那主动权就牢牢在握了。哪怕己方不如对方,只要能把握住对方,也不至于大败,这就是所谓的“惹不起,躲得起”。

田忌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也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对敌国的战事他不仅了如指掌,而且他对敌将的脾性也是了解得很深刻的,因此在他的辅佐下,楚国屡战屡胜。

有一次楚王问田忌:“齐国和楚国交战,楚国如何才能取得胜利?”

田忌答道:“齐国如果派申孺为将,楚国就出动5万人马,派上将军率领。齐国如果派田居为将,楚国就出动20万人马,派上将军率领。齐国如果派眄子为将,楚国就应该出动全国的兵马,由大王您亲自率领,我跟随相国上将军担任左右司马。这样才能够使您幸免于难。”

没过多久,齐国和楚国爆发战争。齐国派申孺为将,率大军进攻楚国。楚国按照田忌的说法,出动5万人马,由上将军率领。战争开始不久,楚国就斩申孺首级而归,齐军大败。

齐王大怒,派眄子统率大军浩浩荡荡进攻楚国。楚国按照田忌的说法,出动全国兵马,并由楚王亲自率领,田忌跟随相国上将军担任左右司马,全力以赴,以弱势战胜来势汹汹的齐国,楚王也平安无事。

举国上下都称赞田忌英明机智,并问其中的原因。

田忌答道:“也没有什么,只是因为我十分了解齐国的将军。申孺傲慢自大,嫉贤妒能,因此必然败亡。田居尊重贤者却轻视普通人,因此与他交战可能会一胜一负。而眄子却大大不同,既尊重贤者,又爱护普通人,所以,由眄子带领的军队必然会团结一致,众志成城,这也正是我们楚国要全力以赴来对付他的原因。”

对现代的管理者来说,要想成为一个有远见的领导人,必须懂得每个人都是有个性、有特征的,只有做到既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又了解他人的个性特点,才能够真正管理好企业。

善用人才的标准有五条:

一是用其所长,避其所短。这一点是用人艺术之核心。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萧何与张良为刘邦出谋献策,打败项羽,但如果让萧何与张良横刀立马,统兵千万,冲锋陷阵,那他们就远远比不上韩信了。正所谓“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二是量才使用,才尽其用。吴子说:“短者持长戟,长者持弓弩,强者持旌旗,勇者持金鼓,弱者给厮养,智者给主谋。”饭盒的作用是用来盛饭,脸盆的作用是用来洗脸,如果把它们调过来使用,不是不行,但麻烦也会跟着出现。用人也是如此,不同的位置,对人才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人,对位置也有不同的适应性。如果说企业管理的一般法则是科学,那么对人才的细节考察就是艺术。量才用人,需要根据不同人才的素质、才智,安排相应的岗位。不仅不能出现大材小用,浪费人才的现象,也要防止小材大用,虚占其位,贻误事业。可见,“用人如器,有多大的容量就装多少水”。“好瓦匠没有用不了的砖”,一个出色的领导者,必须能量才用人,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三是明责授权,信任人才。“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就是说你认为是人才,就要明责授权,毫无顾忌地使用,不能既用又疑,授职无权。在这方面,我们要向刘备学习。他“三顾茅庐”请孔明出山后,就不顾关羽、张飞的百般刁难,将实权交给孔明。结果,因为刘备的信任,孔明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就了三国鼎立的伟业。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同样,一个领导也不可能包办一切,所以作为一个领导一定要大胆、充分地使用人才。

四是组合人才,聚放效应。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把每个人单独放在一个地方,都是人才,但如果把两个能力、经历、资历、性格、年龄相当的人放在一起工作,很容易出现“碰撞”、“不团结”的局面;但如果把一柔一刚、一老一少、一男一女加以组合,结果可能就焕然一新了。因此,一个领导者在使用人才时,对个体的素质要重视,同时对群体结构的合理化要更加重视。毕竟一个公司就是一个群体,使群体中的个体相互弥补,相得益彰,这样才能达到“1+1>2”的效果。

五是庸才、愚才及时淘汰。

总之,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如果具备了爱才之心、识才之眼、选才之德、谋才之脑、提才之能、用才之胆、容才之量、护才之魄、育才之法和集才之力,再加上天时地利,这样的公司在无形之中已经成功了。P4-7

序言

知人、识人、用人

这是在网上非常流行的关于知人识人用人的一段话,第一次看见它我就非常喜欢。后来不断地品味、咀嚼。我逐渐有了创作本书的愿望。

一本小说提到“评定一个地方的生活质量,看那里人的牙齿就知道了”。笑起来一口白而整齐的牙齿,这个地方的生活质量一定比较高;牙齿灰黄,又乱又缺,生活质量恐怕就不怎么样了。

从小处看,我们也可以有所领悟——

看一个国家的国民教育,要看它的公共厕所。

看男人的品位。要看他的袜子。

看女人是否养尊处优,要看她的手。

看一个人的血气,要看头发。

看一个人的心术,要看眼神。

看一个人的身价,要看其对手。

看一个人的底牌。要看他身边好友。

看两个人的关系,要看发生意外伤病之际,对方的紧张度。

看三个人的关系,要看落魄时。

看四个人的关糸,要看麻将台上战况牌品。

看性格,要看字的笔画。

看快乐,不要看笑容,要看清晨梦醒一刹那的表情。

看名人,要看他会不会贱卖名牌。

看胸襟,要看如何面时失败及被出卖。

百智之首在于识人。每个人的内心世界常常很复杂,甚至是矛盾的统一体,有的人外貌温厚和善。行为却骄横傲慢,非利不干;有的人貌似长者,其实是小人;有的人外貌圆滑,内心则刚直;有的人看似坚贞,实际上疲沓散漫;有的人看上去泰然自若,可他的内心却总是焦躁不安。先贤说:“人心比山川还要险恶,知人比知天还要艰难。”这话固然有些偏颇,但它从侧面说明了人心的隐蔽性。细微之处见水平。危难之中识真交。关键时刻显胆识。因此,要真正识人于内心,就必须有敏锐的洞察力!

一个人是否是人才主要取决于他的志向和行为;一个人是坏人还是好人要参考其行动效果的反响:一个人是君子还是小人要看其对每件事是肯吃亏还是喜欢占便宜。探仁人之心,必以信,勿以财;探勇士之心,必以义。勿以惧;探智者之心,必以忠,勿以欺。识人之要,在于从小处着眼,大处着手,长远着想,既听其言。又观其行。在知人、识人、用人方面,古人留给了我们太多智慧的例子,本书史海拾珠,把这些古代先哲的识人智慧与现在人们的事业生活相结合,是一部古人识人智慧的谋略宝典,也是一本现代人察人知人的适用指南。

编者  2007年11月

后记

察人、识人、知人,是古代帝王将相成就霸业的必备素质,也是当今领导者、管理者获得成功的重要手段。对于普通人来说,“一眼把人看透”、“知人知面知心”更是事业成功的助推器,也是品味人性的益智游戏。

一本好书的出版注定要熔铸很多人的努力,这本书能够顺利付梓出版,要感谢暨琴、李广宁、王晓慧、杨丹、廖生存、辛伟、康英利、徐晓莹、刘曼丽、喻磊刚等朋友在本书策划、编辑过程中的帮助。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的书籍及资料,在此对其作者表示感谢。对于本书的纰漏与不足之处,希望读者来函交流、指正,以文会友。

作者邮箱:dxjyeditior_2007@163.com

西武

2007年11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0:5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