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除绪论外,共分为七章。其中,第一章至第四章属于基本伦理理论问题的审视,第五章和第六章属于现实伦理问题的观照,第七章是结论与建议。 本书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隐蔽观察法、归纳与演绎等研究方法,审视学校体育伦理研究相关的基本理论问题,论证学校体育的应然伦理追求及应遵循的伦理原则,探究学校体育伦理的结构并厘清学校体育伦理各结构要素之间的关系,为从伦理维度考量学校体育提供必要的理论凭借。本书还观照当代中国学校体育中存在的现实伦理问题,探寻这些伦理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当代中国学校体育现实伦理问题消解的应然路向,并提出建议。 作者简介 汪全先,1979年12月8日出生,河南信阳籍,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具备高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及A级气排球裁判员资质。现任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院专任教师,并担任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成员。同时,作为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2018年)成员及武汉体育学院“东湖学者计划”东湖学子,专注于排球教学及体育科研工作,深入研究学校体育、排球运动文化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等领域。 目录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现实诉求 (二)理论诉求 二、国内外研究述评 (一)国内研究述评 (二)国外研究述评 (三)国内外学校体育伦理相关研究的归纳与比较 (四)国内外学校体育伦理相关研究的主要缺憾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四、研究对象 五、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范式 (二)研究方法 六、研究的逻辑构架 (一)研究的思路 (二)研究的总体框架 (三)主要研究内容 七、可能的创新之处与研究不足 (一)可能的创新之处 (二)研究不足 第一章 学校体育伦理相关概念澄明 一、伦理 二、教育伦理 三、体育伦理 四、学校体育伦理 (一)道德责任是学校体育伦理的基石与保障 (二)缔造幸福是学校体育伦理的归宿 (三)和谐与平衡是学校体育伦理的理想 小结 第二章 学校体育的伦理基础 一、学校体育以伦理介入的可能性 (一)人性假设: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的逻辑前提 (二)探问:人性内在是否具有伦理属性 (三)探问之追问:伦理属性在学校体育认识形态中有何体现 二、学校体育以伦理介入的必要性 (一)伦理之于学校体育的价值 (二)伦理之于学校体育的功能 小结 第三章 学校体育伦理的立论基础 一、伦理的两大流派解读 (一)道义论 (二)功利论 (三)道义论与功利论的分歧与联系 二、学校体育伦理立场的选择 (一)学校体育伦理立场选择的依据——马克思主义伦理观 (二)学校体育伦理立场的确立——道义与功利的和谐统一 三、学校体育应然伦理追求的确认——学生身心归合发展 四、学校体育伦理原则的确立 (一)秉持人道 (二)崇尚公正 (三)依循理性 (四)恪守诚信 (五)追求幸福 小结 第四章 学校体育伦理的结构分析 一、学校体育伦理的结构系统模型勾勒 (一)整体性原则 (二)层次性原则 (三)全面性原则 (四)动态性原则 (五)可操作性原则 二、学校体育伦理的时间维度 (一)学校体育伦理的形成 (二)学校体育伦理的演化 (三)学校体育伦理的重构 三、学校体育伦理的空间维度 (一)学校体育内部伦理关系 (二)学校体育外部伦理环境 四、学校体育伦理的层次维度 (一)底线伦理 (二)均衡伦理 (三)圣德伦理 小结 第五章 当代中国学校体育的现实伦理问题观照及其根源探寻 一、当代中国学校体育的现实伦理问题观照 (一)基本问题:事实偏离应然伦理追求,学生身心割裂发展 (二)人道问题:人道本位放逐,权利侵蚀凸现 (三)公正问题:发展公正缺失,资源获取不公 (四)理性问题:工具理性越位,价值理性失位 (五)诚信问题:诚信道德遗失,信用规制阙如 (六)幸福问题:生命价值失落,幸福获得缺失 (七)性别问题:性别平等欠缺,女性处身弱势 (八)道德责任问题:教育道德失范,责任应诺消隐 二、当代中国学校体育现实伦理问题产生的根源探寻 (一)经济之因:经济功利主义主导,资源配置失衡 (二)社会之源:社会对体育存在偏见,国民对体育认知不足 (三)文化之失:文化导向偏失,价值取向偏斜 (四)教育之殇:教育物化倾向过度,主体走向失落 (五)实践之弊:政策执行与监管脱节,学校落实流于形式 (六)主体之困:体育教师主体处身窘境,学生主体理解局限 小结 第六章 当代中国学校体育现实伦理问题消解的应然路向 一、基本问题之消解:皈归应然伦理追求,弥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割裂 二、人道问题之消解:回归教育的人道本真,摆脱教育爱的过度投射 三、公正问题之消解:强化发展公正与教育正义,促进资源分配公平与均衡 四、理性问题之消解:以价值理性引领工具理性,以合理理性指引决策理性 五、诚信问题之消解:促进诚信自觉与道德觉醒,规约道德选择的自由与尺度 六、幸福问题之消解:尊重人的生命价值,追求幸福的实现 七、性别问题之消解:构建先进学校体育性别文化,强力推进性别平等教育 八、道德责任问题之消解:落实主体责任与制度安排,阶段性消解偏失与失衡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访谈提纲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