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直谏佑苍生(魏徵)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李晨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本全面介绍魏徵的传奇人生的人物传记,帮助读者了解这位名相的精彩人生。魏徵,唐朝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魏徵早年参加瓦岗起义,跟随魏公李密,但不得重用。武德元年归降唐朝,并说服李密旧部李勣献地归唐。后授太子洗马,辅佐太子李建成,献策平定刘黑闼和山东地区。
作者简介
李晨,南开大学历史系硕士,大学讲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军事史研究和教学工作,同时从事历史人物传记和重大历史题材作品创作,擅长以共情的方式赋予历史人物以生命力,让一个个历史人物从枯燥的文字中走出,变得鲜活饱满,栩栩如生。已出版《中国古代北方国防研究》《彭德怀传》《南线决战:淮海战役》《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榜样》等多部作品。《戚继光传》(与他人合著)《李靖传》《郭子仪传》拟出版。
目录
第一章 世传儒业,交游纵横
第一节 忠正家风,世传儒业
第二节 生逢乱世,贫困少年
第三节 道士游学,心系天下
第二章 乱世落魄,大志难酬
第一节 中原烽烟,群雄并起
第二节 投身瓦岗,籍籍无名
第三节 初次降唐,劝降李勣
第四节 黎阳被俘,二次降唐
第三章 太子之争,玄武事变
第一节 入幕东宫
第二节 储位之争
第三节 喋血宫门
第四节 化险为夷
第四章 初入朝堂,主圣臣良
第一节 安辑河北,开启新篇
第二节 忠良之辩
第三节 君臣倾心
第五章 直谏佑苍生(上)
第一节 力阻分封
第二节 偃武兴文
第三节 倡导谏诤
第四节 选贤能,黜奸佞
第六章 直谏佑苍生(下)
第一节 阻纳郑女,规范后宫
第二节 封禅泰山
第三节 帝王亲情
第四节 十渐不克终疏
第七章 民本思想
第一节 轻徭薄赋,休养生息
第二节 明德慎罚
第三节 抑制贪腐
第四节 严防骄奢
第八章 大唐风华,贞观长歌
第一节 编纂《隋书》
第二节 安抚四夷
第三节 千古君臣,国泰民安
第九章 鞠躬尽瘁,至死不渝
第一节 储位之争
第二节 太子太师
第三节 最后岁月
第四节 溘然长逝
第五节 身后风云
序言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夫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
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
为镜,可以明得失。”而这
位千古明君口中的“人之镜”
,就是本书的主角——魏徵

魏徵以敢于犯颜直谏留
名千古。他一生刚直不阿,
效忠李世民后屡犯龙颜,他
对皇帝的逾矩之行处处约束
,对皇帝考虑不全之事处处
提醒,甚至形成了一种不可
思议的“君怕臣”的现象,他
不仅自己获得了“千秋金鉴”
的誉称,而且给李世民树立
了纳谏如流、勤俭治国的英
明帝王形象,二人成为明君
忠臣形象的代表。
魏徵虽然当过太宗的侍
中(宰相之一),但他大部分
政治生涯都是以谏臣的形象
出现。然而,正是这位“状
貌不逾中人”的谏臣,却不
畏皇权,倾其一生对皇帝起
到了约束和监督的作用。在
效忠唐太宗的十七年中,魏
徵共提了264条建议,被唐
太宗全部采纳。在皇帝的支
持下,魏徵很大程度上实现
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对实现
“贞观之治”发挥了巨大作用
。他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
谏臣的最佳代表。在中国封
建专制史上,他的种种事迹
,绝对是难得一见的。
魏徵出生于一个落魄的
士族之家,魏徵的父亲魏长
贤因为犯言直谏,触怒了皇
帝,最终黯然离开官场,他
也因此受到了魏家其他人的
排挤,不得不搬离故乡,几
年后郁郁而终,年纪尚幼的
魏徵生活顿时陷入困顿之中

此时的魏徵并没有什么
赖以为生的本领,为了活下
去,他不得已去当了道士。
常言道,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
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年少时的贫困不但磨炼了魏
徵的心志,也使得魏徵对于
民间的疾苦有了充分的了解
,这对于此后魏徵的从政生
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大业七年(最年),随
着王薄起义在山东爆发,各
地起义如星火燎原,举国鼎
沸,天下开始大乱。为了实
现自己的政治抱负,魏徵毅
然投身于这场历史洪流之中
,投靠了中原枭雄、瓦岗军
首领李密。武德元年(618
年),李密被王世充击败,
魏徵随李密归降李唐。后魏
徵毛遂自荐,请求安抚山东
,招降李勣。但是此时窦建
德击败李勣,李勣、魏徵等
人均被俘虏,魏徵不得不为
窦建德效力。
武德四年(621年),李
世民率军东征中原,在虎牢
关之战中大获全胜,擒获窦
建德和王世充,威震天下,
魏徵得以再次入唐。太子李
建成听闻魏徵的名声,请他
担任太子洗马,礼遇甚厚。
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
赫赫战功,威名满天下,他
和李建成之间的储位之争也
变得日渐白热化。任何一方
一旦失败,都将万劫不复。
但是魏徵已经顾不得这么多
了,常言道“士为知己者死”
,既然李建成对自己有知遇
之恩,自己就要为其付出一
切。
最终的结局众所周知。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诛
杀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夺
取太子之位。李世民看重魏
徵的才能和气节,便将其赦
免,招至麾下效力。李世民
和魏徵这对君臣,至此终于
相遇,他们两人将携手,开
始共同缔造大唐盛世!
从武德九年(626年)到
贞观十七年(643年),魏
徵为李世民服务了十七年。
这十七年里,魏徵先是担任
谏议大夫,后来转任尚书左
丞,这都是掌监察的官职。
贞观七年(633年),魏徵
就任门下省长官侍中,正式
成为宰相,参决朝政。贞观
十年(636年),魏徵被封
为郑国公。贞观十六年
(642年),李世民任命魏
徵为太子太师,负责辅佐太
子李承乾。
在从政过程中,魏徵多
次直言进谏,推行王道,提
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主
张“薄赋敛”“轻租税”“息末
敦本”“宽仁治天下”等,辅
佐李世民共创“贞观之治”。
贞观十七年(643年)正
月,魏徵去世,李世民亲临
其葬礼,痛哭流涕,并为魏
徵废朝五日,赐谥号“文贞”
。魏徵死后可谓备极哀荣。
其去世的次月,李世民命人
为二十四位功臣绘像于凌烟
阁,魏徵位列其中。
但是随后事情却发生剧
变。不久之后,太子李承乾
谋反案发生,已经去世的魏
徵也受到牵连,再加上其他
种种原因,李世民对魏徵心
生恨意,于是下令推倒了魏
徵的墓碑。贞观十九年
(645年),李世民亲征高
句丽无功而返,回师之后他
慨然叹息说:“魏徵若在,
吾有此行邪!”于是李世民
为魏徵恢复名誉,并重新为
魏徵立起墓碑。
魏徵光辉的一生就这样
结束了,但是他的威名并未
随着他肉体的陨灭而消失,
反倒是在千余年后的今天,
依然在世上广为流传,时至
今日,亿万中国人依然记得
魏徵这个名字。
古语有言,文死谏,武
死战。直言敢谏本来就是文
臣最基本的品格,中国古代
敢于犯颜直谏的大臣非常多
,为什么魏徵可以流芳千古
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魏徵的进谏是讲
求方法的。魏徵善用对比来
彰显道理,他曾给李世民下
了“忠臣”与“良臣”的定义,
又表明自己誓做与君双赢的
良臣,希望皇帝不要把他“
逼”成一个愚忠之臣,孰是
孰非,一目了然。魏徵的谏
言,虽激切,但从不失分寸
。在《十
导语
唐太宗的朝堂之上可谓群星闪烁,人才济济:杜如晦、房玄龄、秦叔宝……他们是李世民打下江山、登上皇位的班底。和他们相比,魏徵可谓出身低微,迫于生计,做过道士。隋末天下大乱,义军风起云涌,魏徵为了现实自己的政治抱负,先后效力于元宝藏、李密、李渊、窦建德,太子李建成,在辅佐太子李建成时,曾建议其尽早除掉李世民。“玄武门政变”后,李世民看中魏徵敢于讲真话,还是一位治世能臣,便重用了他。
魏徵刚直不阿,屡犯龙鳞,数百次直言劝谏皇帝,致使太宗以“天下为公”,以“百姓心为心”,任贤使能,偃武修文。君臣二人齐心协力,开启了“贞观之治”,助太宗缔造了大唐盛世。魏徵也获得了“千秋金鉴”的赞誉,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四位。
精彩页
第一章 世传儒业,交游纵横
第一节 忠正家风,世传儒业
关于魏徵的先祖是谁,在史书中并没有直接资料可供查找,《魏书》和《北齐书》《周书》都没有记录魏徵祖先的事迹,不过在唐代李延寿所著的《北史》中有魏徵父亲魏长贤的传,在传中称魏长贤是北魏史学家魏收的族叔。如果这个记载没有问题,那么魏收和魏徵就是同一个祖先了。根据魏收的自序,他的祖先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的高良侯魏无知,所以魏无知应该就是魏徵的先祖。
魏无知,秦末汉初时人,据记载是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魏国信陵君魏无忌的孙子。在楚汉之争中,魏无知投靠了汉王刘邦。魏无知最大的贡献就是向刘邦推荐了陈平。当时陈平逃离项羽,到修武投降汉军,通过魏无知的关系见到了刘邦,随后得到刘邦重用。
后来周勃、灌婴等人向刘邦举报陈平私通兄嫂、收受贿赂,刘邦于是责备魏无知举荐不当,魏无知回应说:“我所说的是才能,陛下所问的是品行。现在如果有人有尾生、孝己那样的品行,但对战争的胜利没有好处,那陛下要这些人又有什么用呢?楚汉对峙,我推荐善出奇谋的人,只关心他的计谋是否确实能够对国家有利。至于私通嫂嫂、接受钱财,那都是私德问题,这又和平定乱世有什么关系呢?”由此魏无知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乱世用人,应当唯才是举,至于道德品质,可以放在其次。于是刘邦并没有处罚陈平,依然对其重用有加,后来陈平立下了赫赫功勋。
楚汉之争结束后,作为胜利者的刘邦取得了天下,陈平也因功被封为户牖侯。陈平辞谢说:“这不是我的功劳。”刘邦说:“我采用了先生的计谋,克敌制胜,这不是功劳是什么呢?”陈平说:“没有魏无知,我怎么能人仕呢?”于是刘邦又赏赐了魏无知,封魏无知为高良侯。
魏无知之后,魏家虽然没有出过“三公”这样的高官,但是太守、刺史这样的中级官员还是有不少的,所以一直长盛不衰,到了后来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是如此。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门阀士族占主导的时代。门阀士族,指以宗族为纽带所形成的封建贵族特权集团,形成于魏晋之际,鼎盛于东晋,从东晋末至南朝逐渐衰落。士族享有特权,把持政权,世代为官,严格等级,标榜门第,构成了强大的社会政治势力,门阀政洽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特征。士族不仅在政治、经济上享有特权,在文化上也占据着统治地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族家学内容丰富多彩,经史子集、科技艺术无所不包,学术盛则门第昌,门第昌则家学传,家学传则学术存。这种家学具体到每个家族则各具特色,如谢氏的文学、贺氏的经学、裴氏的史学、祖氏的天文历算等等。魏徵所属的魏家最大的家学特色就是对儒学的传承,以忠孝节义的儒家处世之道作为立身之本,这在魏家历代先祖的身上都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魏徵的曾祖父是魏钊。魏钊雅性俊辩,博涉群书,文武双全,是当世奇才,在当时非常有名。拓跋焘南征刘宋政权的时候,听说了魏钊的名气,将他纳入自己麾下。
后拓跋焘进军至淮南,始终无法攻克义阳等城池,大军进军受阻,于是魏钊建议:“陛下率百万之军,风行电扫,攻城略地,所向无前,虽有智者,莫能为计。但是我军到淮南已经很长时间,义阳等城池却始终在坚守,这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怕死,也不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肯定能守住城池,而是另有原因。陛下的军队虽然作战英勇,但是杀掠甚多,淮南百姓震恐,都害怕即使投降了,自己和家人的性命依然难以保全,所以这才迟迟不肯投降。希望陛下整顿军纪,臣愿意入城,向城内守军宣布陛下仁德宽厚之心,向他们保证其生命财产的安全,他们肯定愿意投降。届时陛下再赦免他们的罪过,对他们量才任用,封官拜爵,他们必将感激不尽。其他城池听说陛下的厚恩后,肯定也会望风而降。”
听到魏钊的建议后,拓跋焘非常赞同,依魏钊所言行事。于是当天夜里,魏钊单骑入义阳城,向城内军民晓以祸福,劝说他们投降。守城军民非常高兴,第二天一早,守军就打开城门,投降了拓跋焘。此后果然如魏钊所言,附近的城池全都望风而降。拓跋焘高兴地说:“你的一句话,胜过十万雄兵。扬我信义,播于四表,都是你一人之力。”随后任命魏钊为义阳太守、陵江将军。魏钊不仅富有谋略,打起仗来也是屡战屡胜,全军上下无不钦佩。拓跋焘赞赏道:“我提拔重用了很多汉人,但是说起文武胆略,没有人能比得过魏钊。”
不过魏钊的命数着实不好,就在拓跋焘对他格外看重并准备进一步重用的时候,魏钊却不幸得了风疾,虽然有御医竭力救治,但是仍然死在征途之中,终年六十四岁。
P1-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2: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