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好的亲子关系成就孩子的未来
分类
作者 姜囡囡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什么样的亲子关系才是最好的亲子关系?家庭氛围如何构建?父母角色如何定位?亲子之间如何沟通?多孩家庭亲子关系如何平衡?如何正确看待孩子的学业?破裂的亲子关系该如何修复?本书帮助我们直面并解决和孩子之间存在的问题,构建好的亲子关系。希望这本书让我们找到和孩子之间最理想的相处模式,陪伴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作者简介
姜囡囡,心理学博士,动力学社创始人,水木幸福社联合发起人,双动力系统开创者,郑州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国幸福家庭教育促进会副秘书长,专攻北大课题组北京燕园双成教育特聘研究员及特聘讲师,帮助众多家庭提升孩子学习力。
目录
第1章 决定孩子未来:亲子关系
1.1 中国式亲子关系图鉴
1.1.1 我很爱你,但我不说
1.1.2 我是为你好,你得听我的
1.1.3 我可以平凡,你必须完美
1.1.4 你要什么,我都给你
1.2 亲子关系重要,还是教育重要
1.2.1 亲子关系先于教育
1.2.2 亲子关系包含教育
1.2.3 亲子关系大于教育
1.3 什么是好的亲子关系
1.3.1 亲密,但不依赖
1.3.2 独立,但不疏离
1.3.3 期待,但不强求
1.3.4 尊重,但不放纵
1.4 构建好的亲子关系“六边形”
1.4.1 好的亲子关系“六边形”
1.4.2 爱是中心
第2章 树立一等家风:“三法则”
2.1 幸福的家庭里夫妻关系高于亲子关系
2.1.1 夫妻关系,才是一个家庭的核心
2.1.2 教你三大招,维护好夫妻关系
2.2 情绪管理是为人父母的一门必修课
2.2.1 在亲子关系中,爱也会伤人
2.2.2 做积极的父母:情绪管理“五步法”
2.3 仪式感是幸福家庭的顶配
2.3.1 有仪式感和没仪式感的家庭,差别究竟有多大
2.3.2 学会三种方法,轻松营造家庭仪式感
第3章 定位父母角色:“三不当”
3.1 不当“驯兽师”,学做“观众”
3.1.1 越“驯”孩子越差劲
3.1.2 做“观众”,欣赏孩子的表演
3.2 不当“法官”,学做“医生”
3.2.1 家庭不是“法庭”,父母不是“法官”
3.2.2 做“医生”,了解孩子的内心
3.3 不当“超人”,学做“真人”
3.3.1 父母不是“超人”,而是普通人
3.3.2 做“真人”,呈现真实的自己
第4章 学会亲子沟通:“三多”
4.1 沟通前,多倾听
4.1.1 倾听“三误”:听不全、听不见、不愿听
4.1.2 有效倾听的三大原则,让关系更亲近
4.1.3 “望闻问切”,高质量地倾听孩子
4.2 沟通时,多共情
4.2.1 杜绝虚假共情,真正懂得孩子
4.2.2 认可+强化+反馈=强共情
4.3 沟通后,多接纳
4.3.1 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
4.3.2 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
第5章 化解最大亲子矛盾:“一力”
5.1 提升自驱力,动力为先
5.1.1 三个维度,让孩子明白为谁而学
5.1.2 “三感”,让孩子爱上学习
5.2 提升自驱力,习惯为链
5.2.1 好习惯>天赋+努力
5.2.2 三大策略,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5.3 提升自驱力,方法为要
5.3.1 “学习金字塔”,多感官一起学
5.3.2 思维导图复习法,让学习事半功倍
第6章 平衡多孩关系:“三驾马车”
6.1 多孩家庭中最伤人的三句话
6.1.1 “你是哥哥/姐姐,必须让着弟弟/妹妹”
6.1.2 “照顾弟弟/妹妹已经很辛苦了,你别来添乱”
6.1.3 “谁听话我就喜欢谁”
6.2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是专属的爱
6.2.1 孩子要的不是公平,而是偏爱
6.2.2 给每个孩子设定专属“特别时间”
6.2.3 关注每个孩子的个体需求
6.3 手足感情,需要“刻意”培养
6.3.1 教孩子互相照顾,打好感情基础
6.3.2 孩子犯错,父母要一视同仁
6.3.3 避免竞争和比较,弱化冲突
6.3.4 抓住冲突契机,深化手足情谊
第7章 修复亲子关系:“四原则”
7.1 原则一:身教
7.1.1 你是什么样,你的孩子就是什么样
7.1.2 “计划+沟通”,让身教落地生根
7.2 原则二:信任
7.2.1 不信任孩子的三大表现,你中招了吗
7.2.2 尊重+鼓励+依赖,迅速建立信任关系
7.3 原则三:欣赏
7.3.1 欣赏孩子,你真的做对了吗
7.3.2 欣赏孩子的“三原则”:具、细、全
7.4 原则四:感谢
7.4.1 再亲密的关系,也要表达感谢
7.4.2 感谢孩子,你应该做这三件事
后记
序言
亲子关系是一切教育的
基础
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都有
着天然的期待,希望孩子长
大以后乖巧懂事、活泼聪明
、成绩优异、人见人爱……
这些期待在孩子尚未出生时
就已经存在了。
为了培养出一个事事“完
美”、时时“完美”的孩子,
满足自己内心的期待,父母
开始学习各种育儿方法,为
自己也为孩子制定各种关于
未来的规划,在心中不断幻
想着未来可能出现的美好画
面。
从事家庭教育这一行业
十多年,我见过许多自认为
非常精通亲子教育的父母。
有的父母从来不打骂孩子,
因为教育专家说“好的教育
不能打骂”;有的父母掷重
金送孩子上早教班,因为“
孩子启蒙要趁早”;还有的
父母为了孩子放弃、牺牲自
己的一切,不分昼夜地守着
孩子,因为“陪伴是教育的
基础”。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
这些父母发现,事情的发展
远远偏离了自己的期待,甚
至很多方面与自己原先设想
的完全背道而驰。从不打骂
孩子,可孩子却一次次顶撞
父母;送孩子上了无数个兴
趣班、辅导班,孩子依然没
有在自驱力、能力等方面展
现出过人之处;贴身陪伴在
孩子身边,孩子却万分抵触
,大喊着让父母走远一点。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
父母一次次失望,孩子一次
次崩溃,为什么?因为在各
种所谓“教育真理”的裹挟下
,父母肩上扛着的巨大压力
和责任,以及对孩子抱有过
高的、不符合他们年龄的期
待,让父母忘记了亲子关系
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这一事实

在一切教育之前,亲子
关系是最为关键的、能使教
育水到渠成的重要因素。也
就是说,要想取得教育的成
功,父母在教育之前就要考
虑到好的亲子关系对亲子教
育的重要意义。
没有好的亲子关系,父
母无论说什么、做什么,孩
子都会选择置若罔闻、视而
不见。就像孩子在上学时,
如果喜欢某一位老师,就会
更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在这
位老师所教授的学科上;反
之,孩子就会连带着厌恶这
位老师所教授的学科。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父
母心中的焦虑又不由自主地
涌现出来。我想给这些父母
“松松绑”,缓解一下他们的
教育焦虑。因为教育这件事
情,其实不需要太刻意,它
是在良好氛围下悄然发生的
,是父母对孩子潜移默化的
影响。正如毕加索所说:“
在和谐中一切都是可能的。

那么,什么样的亲子关
系才是好的亲子关系呢?
根据我多年来帮助数万
个家庭解决亲子矛盾的经验
来看,我认为好的亲子关系
需要满足四个条件:亲密,
但不依赖;独立,但不疏离
;期待,但不强求;尊重,
但不放纵。
为了让父母进一步了解
如何达成这四个条件,构建
好的亲子关系,我撰写了本
书。
初读本书,你可能会觉
得其中的内容极具颠覆性和
挑战性,仔细阅读过本书的
内容之后,你还会发现其中
的理念,包括一些和孩子相
处的建议并非源于传统的教
育方式,甚至有一些观念还
和你原先所熟知的方法背道
而驰。此时,请不要急着质
疑,你可以先尝试着按照书
中所提到的方法做一做,或
许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另外,如果你想找到一
本书,可以马上让你和孩子
之间的关系变得亲密、和谐
,这绝不可能。事实上,没
有任何人敢向你保证这一点

任何关系的构建都是一
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父母需
要通过生活中的点滴小事,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和接
纳,从而逐渐建立起彼此之
间的信任关系,回归爱与血
缘的自然延续,只有这样才
能构建好的亲子关系。
以上便是本书要阐述的
主要内容。通过阅读本书,
你会知道什么样的亲子关系
才是最好的亲子关系。同时
本书将针对影响亲子关系构
建的几大因素进行详细介绍
,包括家庭氛围如何构建,
父母角色如何定位,亲子之
间如何沟通,多孩家庭亲子
关系如何平衡,如何正确看
待孩子的学业,以及破裂的
亲子关系如何修复。具体问
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地帮
助你解决目前和孩子之间存
在的问题,随后釜底抽薪,
从根本上构建你与孩子之间
的良好关系。
作家毕淑敏女士曾经说
过:“好的关系,像是一罐
新鲜的牛奶,芳香醇厚,极
富营养,可以滋养生命从幼
小走到壮健。”不同的父母
有不同的教养方式,这也就
使得每一个家庭的亲子关系
都有所不同。纵使亲子关系
的模式千千万,其中可以探
讨的内容也十分纷繁复杂,
但父母和孩子追求的只不过
是一个“好”字。
希望通过阅读本书,你
能找到和孩子之间最“好”的
相处模式,让亲子关系更加
良性地发展下去。
姜囡囡
2023年春
导语
教育其实不需要太刻意。
亲密,但不依赖。
独立,但不疏离。
期待,但不强求。
尊重,但不放纵。
初读本书,你可能会觉得其中的内容极具颠覆性和挑战性,仔细阅读过本书的内容之后,你还会发现其中的理念,包括一些和孩子相处的建议并非源于传统的教育方式,甚至有一些观念还和你原先所熟知的方法背道而驰。
后记
敲下本书的最后一个字
,我的内心很久都无法平静
下来。回首这一路走来的历
程,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这十多年我经历过无数的
辛酸与坎坷,放弃的念头在
我的脑海中闪现过一次又一
次。很多时候,我都在心里
想,要不算了,干脆回归自
己的老本行,安心做一位别
人眼中吃穿不愁、受人尊敬
的人民教师。
但是,当我看到父母们
那一双双炽热无比、交织着
无奈和期待的眼睛时,我深
知肩上的担子还很重。此时
此刻,我正走在一条任重道
远的路上,我必须履行我的
职责和使命。
事实上,提笔创作本书
还有另一个更为直接的原因
。前不久,由我撰写的《亲
子关系中的高效学习法》在
出版之后受到了诸多关注。
许多父母对我说,那本书中
所提及的教育方法实操性非
常高,不仅帮助他们有效提
高了孩子的学习成绩,还帮
助他们解决了很多之前不管
用什么方法都解决不了的问
题。
他们的肯定给予了我莫
大的鼓舞,也让我的内心越
发笃定。但与此同时,也有
一些父母向我提出了新的问
题。
有父母向我提出,目前
他们比较在意的除了孩子的
学业问题,还有和孩子之间
的关系。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的是一位父亲,他说:“想
要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并
不难,只要父母肯在这件事
上多花费时间和精力即可。
但是想要建立好的亲子关系
却并非一件易事。当前的社
会充满了复杂性和多样性,
孩子可接受到的事物实在太
多,很多事情根本不受我们
的控制。再加上现在的成长
环境让每个孩子都具有足够
的自主性,只要父母的哪一
句话、哪一件事没有让孩子
满意,孩子就会对父母心生
不满甚至怨恨。孩子和父母
关系不好,纵使父母把孩子
教育得再优秀,又有什么用
呢?”
事实上,从我个人的经
验来看,没有好的亲子关系
,亲子教育根本不可能成功
,因为孩子从来都只会听他
喜欢的人说的话,向他喜欢
的人学习。
换言之,对于每一个家
庭而言,构建好的亲子关系
都是一件重中之重的事情,
它是亲子教育的基石,在亲
子相处的过程中,要想所有
的问题得到圆满地解决,必
须依托好的亲子关系。
在和一些父母进行过深
度的交流之后,我决定动笔
撰写本书,对影响好的亲子
关系构建的几大主要因素进
行更有深度的剖析,帮助更
多的父母解决亲子关系问题
,建立好的亲子关系。
事实上,我研究亲子关
系已经多年,此前也独创性
地提出过“双动力学习系统”
,从幸福自动力和幸福家动
力这两个角度诠释了父母如
何做才能在保证孩子学习成
绩优异,让孩子茁壮成长的
同时,还不会影响到家庭和
谐。如果有对这部分内容感
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我的
另一本书《亲子关系中的高
效学习法》,里面有关于“
双动力学习系统”的详细说
明。
尽管我对这个行业如此
熟悉,之前也撰写、出版过
多本和家庭教育相关的书籍
。但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
我还是遇到了一些困难,也
有搁置不前的时候。是我周
围的人给予我鼓励和帮助,
在这里我要对他们一并表示
由衷的感谢。感谢他们的一
路陪伴,给予我源源不断的
动力和勇气,让我坚定地走
下去。
另外,我要谢谢此刻正
在阅读本书的你,感谢你选
择了这本书,感谢你读到了
这里,倾听我在写作本书时
的心路历程。希望本书没有
让你失望!
最后,惟愿每一个家庭
都能充满欢声与笑语!
姜囡囡
2023年春
书评(媒体评论)
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
最有效手段就是“爱的教育”

——陶行知
好的关系,像是一罐新
鲜的牛奶,芳香醇厚,极富
营养,可以滋养生命从幼小
走到壮健。
——毕淑敏
精彩页
1.1 中国式亲子关系图鉴
家庭是每个社会都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一个国家的家庭氛围不仅能体现其社会文明程度,还能投射出国家文化形态。中国与西方国家在传统思想、经济形态、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双方家庭观念的不同,进而导致了双方对亲子关系的看法意见不一。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对外国父母和一对中国父母带着各自的孩子在公园里散步,孩子摔倒后,外国父母会站在一旁等着孩子自己爬起来,而中国父母则会马上把孩子抱起来安慰。中国父母的做法遭到外国父母的质疑,许多外国父母表示这样的做法只会让孩子对周围人产生依赖,无法快速成长;而中国父母则认为外国父母的做法对孩子来说过于冷漠,会让孩子心灵受伤。
在这个故事中,两对父母的育儿观念产生了冲突。外国父母在孩子受伤时教会孩子勇敢、独立,中国父母在孩子受伤时选择以满满的爱包裹孩子。这种中西方父母育儿观念的不同,在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有所体现。
1.1.1 我很爱你,但我不说
和西方的父母把“我爱你”挂在嘴边不同,大部分中国父母在和孩子聊天时,极少说“我爱你”。中国父母总是习惯性地叮嘱孩子“天冷了,要多加一件衣服”“注意饮食健康,平时要少吃外卖,多运动”“出门在外,注意安全”等,但是却几乎不会直白地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与之相对应,大部分孩子也很少直接对父母表达爱意。
这是中国式亲子关系的一个典型表现——“我很爱你,但我不说”。心理学家称之为“示爱尴尬症”,并不是不爱,只是不擅长表达。
湖南卫视有一档青少年健康成长心理释放表述的真人秀节目,名叫《少年说》,节目主要通过天台喊话的形式倾听少年们的心声。某一期中有一位小女孩令我印象非常深刻,她站上告白天台后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冲着台下抱怨自己从小到大都没有感受过爸爸的爱和陪伴,她说:“都说父爱如山,但是我不懂。他们说父爱需要很长时间去理解,但是我从来都没有感受过爸爸的爱。”
镜头转到台下,仍然不见爸爸的身影。妈妈替爸爸解释:“因为出差,爸爸还是没有能够来到现场。但是爸爸很爱你,只是他不会表达。”妈妈说,爸爸曾因为女儿喜欢漫威的电影,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上网查一下漫威的人物图谱,还恶补了很多系列电影,就是为了和女儿有更多的共同语言。爸爸还在女儿12岁生日时,抽出被繁忙工作侵占得所剩无几的时间,熬了整整两个通宵,从1万多张照片里面选了800多张做成了一本成长纪念册。
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式父母的爱,即使对孩子的爱满得都要溢出来,仍然讲究“含而不露”“润物无声”,羞于向孩子表达哪怕一丝一毫的爱意,他们表露出来的爱往往是沉默的、含蓄的、深沉的。
可转念一想,当下的中国文化明明正在发生改变,在很多场合,我们并不再羞于向他人表达感情,对朋友、对爱人、对偶像,都能非常自然且大声地喊出“我爱你”。可是当对象变成了自己的孩子时,这句“我爱你”却怎么也说不出口。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在很多父母的观念里,自己和孩子之间的爱是自然而然的,即便自己不说,孩子也会懂。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对于爱,孩子的感知是不够全面的,定义也非常简单,尤其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他认为只有所有的事情都依着他、顺着他才是爱他,反之就是不爱。所以,如果爱不大声说出来,孩子又怎么会理解呢?
若父母不懂得表达爱意,孩子也会羞于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情。因此,作为父母,我们要学会打破原有的认知局限,敢于对孩子表达自己的爱意,为构建好的亲子关系创造良好的感情基础。
P2-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3: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