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姜宸英研究/清代诗文研究丛书
分类
作者 杜广学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姜宸英(1628—1700),字西溟,号湛园,又号苇间,浙江慈溪(今浙江省慈溪市)人。早年,与朱舞尊、严绳孙并称为“江南三布衣”。康熙二十年(1681),被荐入史馆,参与《明史》修繁。一生艰于科考,屡试不中,康熙三十六年(1697)进士及第,时年已七十岁。康熙三十八年(1699)为顺天府乡试副考官,因科场作弊案牵连入狱,不久死于狱中。其著述较为丰富,有《美先生全集》三十三卷、《诗笺别疑》等存世。本书对现有的关于姜宸英的研究成果试作述评,并指出进一步研究的学术增长点与可能性,以期推进、深化有关姜宸英的各个方面的研究。
作者简介
杜桂萍,黑龙江伊春人。文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中文学科评审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8年、2011年两次受聘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2012年度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先后获得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二次(2009年、2013年)、黑龙江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四次(2009年、2010年、2013年、2015年)。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清代诗人别集丛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清戏曲宗元研究”、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项目“清代杂剧叙录”等。先后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学遗产》《文献》等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清初杂剧研究》《文献与文心:元明清文学论考》《清代杂剧作家论考》等,主编《明清文学与文献》《励耘学刊》等。兼任中国俗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古代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国散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近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辽金文学学会理事、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等。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姜宸英家世、生平、著述考述
第一节 家世与家风
一 家世与家庭成员述考
二 家风论略
第二节 生卒与行迹
一 生卒与字号辨讹
二 行迹述略
第三节 诗文与著述
一 诗文集考述
二 新发现之手稿本述略
三 其他著述杂考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姜宸英交游考述
第一节 姜宸英与文苑英才
一 冯宗仪、王猷定
二 计东、董以宁
三 魏禧
第二节 姜宸英与诗坛宗匠
一 王士禛
二 查慎行
第三节 姜宸英与人生挚友
一 徐乾学
二 纳兰性德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姜宸英文学思想研究
第一节 诗学思想诠说
一 诗之本:提倡“性情之正”
二 诗之用:推扬“诗可以怨”
三 诗学思想的时代价值
第二节 古文理论探赜
一 主张“以道为本,文道一体”
二 重视“自得”
三 标举“法度”
四 古文理论的现实品格
第三节 其他相关问题考释
一 通变观:“变必复古,而所变之古非即古也”
二 文体观:“文之所不能尽者,于是乎有诗
三 时文观:“以古文为时文”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姜宸英的古文创作与其人格面向的多维闸释
第一节 姜宸英古文创作的渊源与风格
一 古文创作渊源初探
二 古文风格“醇、肆之间”考辨
第二节 经世精神与姜宸英的论体文创作
一 实学思潮与经世精神
二 经世精神与论体文主题建构
三 经世精神与论体文特色生成
第三节 狷介人格与姜宸英传记文创作
一 狷介人格与坎坷遭际
二 狷介人格与传记文主题取向
三 狷介人格与传记文审美特质
第四节 文人情怀与姜宸英的题跋文创作
一 遥情远旨与题跋特色
二 清粹温润与题跋书写
三 文人情怀与题跋创作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姜宸英诗歌与清初诗坛风尚
第一节 姜宸英的题画诗与清初尚画之风
一 题画诗的主题取向
二 题画诗的文本生成
三 题画诗创作与清初尚画之风
第二节 姜宸英的行旅诗与清初游幕、处馆之风
一 行旅诗的内容
二 行旅诗的特色
三 行旅诗创作与清初游幕、处馆之风
第三节 姜宸英的唱酬诗与清初雅集之风
一 姜宸英与文人雅集
二 唱酬诗的情感取向
三 唱酬诗创作与清初雅集之风
第四节 姜宸英其他诗歌简论
一 咏怀诗
二 咏史诗
三 送别诗
本章小结
结语
序言
1999年,清代诗文研究
还是“一个期待关注的学术
领域”①,和明代诗文一样
,亟待走出“冷落寂寞”的困
境;至2011年,“明清诗文
研究由冷趋热的发展过程非
常明显”②,清代诗文研究
涉及之内容更为宽广、理解
之视域更为开放、涉及之方
法也更为多元。如今,明清
诗文研究已然成为古代文学
研究的一个新的学术生长点
,而清代诗文与明代诗文研
究在方法、内容乃至旨趣诸
方面均有所不同,独有自己
的境界、格局和热闹、繁荣
之处,取得的成绩也自不待
言。无论是用科研项目、研
究论著或从业人数等来评估
,都足以验证这个结论,而
所谓的作家、作品、地域性
、家族性乃至总集、别集的
研究等,皆有深浅不一的留
痕之著,一些可誉为翘楚之
作的学术成果则为研究者们
不断提及。这其中,爬梳文
献的工作尤其轰轰烈烈,新
著频出,引人关注。吴承学
教授说:“经过七十年的发
展,近年来的明清诗文研究
可谓跨越学科、众体兼备,
几乎是全方位、无死角地覆
盖了明清诗文的各个方面。
”③对于清代诗文的研究而
言,大体也是如此。回首百
廿年之学术演进,反观二十
年来之研究状态,促使清代
诗文学术进境进一步打开,
应是当下反思的策略性指向
,即不仅是如何理解研究现
状的问题,也关涉研究主体
知识、紧养和理念优化和建
构的问题。袁世硕先生曾就
人文学者的知识构成如是表
述:“文科各专业的知识结
构基本上是由三种性质的因
素组成的:一是理论性的,
二是专业知识性的,三是工
具手段性的。缺乏任何一种
因素都是不行的,但是,在
整个的知识结构中,理论因
素是带有方向性、最有活力
的因素。因此,我认为从事
文学、历史等社会科学研究
的人应当重视学习哲学,提
高理论素养,形成科学的思
维方法。”①以此来反思清
代诗文的研究,是一个颇为
理想的展开起点与思考路径


清代文化中的实证学风
,带给一代诗文以独特的性
征,促成其史料生成之初就
具有前代文学文献难以比拟
的完善性、丰富性和总结性
,这给当下的清代诗文整理
和研究带来难得的机遇,促
使其率先彰显出重要的文学
史、学术史价值。史料繁多
,地上、地下文物时常被发
现,公、私收藏之什不断得
到公布,让研究者常常产生
无所措手足之感,何况还有
大量的民间、海外收藏有待
于进一步确认与挖掘。这带
来了机遇和热情,也不免遭
遇困惑与焦虑。顾此而失彼
,甚至于不经意间就可能陷
入材料的裹挟中,甚而忽略
了本来处于进行中的历史梳
理,抑或文本阐释工作。史
料的堆砌和复制现象曾经饱
受诟病,目前依然构成一种
“顽疾”,误读和错判也时常
可见,甚至有过度阐释、强
制解说等现象。清代诗文研
究的展开过程中,不明所以
的问题可以找到很多原因,
来自文献的“焦虑”是其中一
个重点。这当然不是清代诗
文研究的初衷,却往往构成
了学术过程的直接结果。张
伯伟教授说:“我们的确在
材料的挖掘、整理方面取得
了很好的成绩,而且还应该
继续,但如果在学术理念上
,把文献的网罗、考据认作
学术研究的最高追求,回避
、放弃学术理念的更新和研
究方法的探索,那么,我们
的一些看似辉煌的研究业绩
,就很可能仅仅是‘没有灵
魂的卓越’。”①是的,清代
诗文研究应该追求“灵魂的
卓越”。
……

钱谦益说:“夫诗文之道
,萌折于灵心,蜇启于世运
,而茁长于学问。”①衡量
诗文创作的状况应如此,评
估当下清代诗文研究之大势
,也不能忽略世道人心之于
学术主体的重要作用。一代
又一代的学者在这样的历史
语境中开启了文化实践的过
程,让百廿年的清代诗文研
究成长为一门“学问”,如今
已经很“富有”。基本文献如
袁行云《清人诗集叙录》,
李灵年、杨忠《清人别集总
目》,柯愈春《清人诗文集
总目提要》等工程浩大,其
贡献不言而喻;而就闸释性
著述的学术影响而言,著名
学者刘世南先生、严迪昌先
生等成绩斐然,其开辟荆荒
的研究至今具有不可替代性
,正发生着范式性的影响。
朱则杰先生依然在有计划地
推出《清诗考证》系列成果
,进行甘为人梯的基础性文
献研究工作,也实践着他有
关《全清诗》编纂的执念;
蒋寅先生立足于清代诗学史
的建构,力求从理论上廓清
清代诗歌演进中的重要性问
题,也还在有条不素的探索
中。新一代学者的崛起正在
成为一种“现象”,清代诗文
研究的学者群将无比庞大而
贡献卓越。作为年富力强的
后起之秀,他们的活力不仅
体现在著述之丰富、论点之
纷纭诸方面,更重要的是让
清代诗文研究呈现出喧囂嘈
杂的声音聚合,活力、新意
和人文精神都将通过这个群
体的研究工作得以更好的表
达。
作为历史的一个部分,
我们应时刻注意自身的局限
性以及与历史呈现的关系,
研究主体与“世运”的互文从
来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
一个尊重学术的时代不需要
刻意追求主调,清代诗文研
究也应在复调中灿烂生存,
“喧器嘈杂”正可以为“主调”
的澎湃而起进行准备、给予
激发。而只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5:1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