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红军经过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攻占过62个县,举世为之惊叹!本书以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以及各级指挥员、英雄模范人物等100位亲历长征的典型人物为经,以长征中的典型事件为纬,结合史学界关于长征的最新研究成果,配以500多幅图片,并通过大量亲历长征的将军、战士及外国朋友等的口述,多角度、全方位,生动形象地再现了70年前的英雄史诗。对深入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大力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亲历长征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黄宏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红军经过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攻占过62个县,举世为之惊叹!本书以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以及各级指挥员、英雄模范人物等100位亲历长征的典型人物为经,以长征中的典型事件为纬,结合史学界关于长征的最新研究成果,配以500多幅图片,并通过大量亲历长征的将军、战士及外国朋友等的口述,多角度、全方位,生动形象地再现了70年前的英雄史诗。对深入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大力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内容推荐 长征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本书试图从尽可能多的视角,用当事人第一手的材料,通过他们的观察和叙述来还原长征,获得尽可能多的历史感和真实感。在这100人中,既有长征这一伟大壮举的组织者、领导者,我党我军的领袖和统帅,也有我军的各级指挥员、英雄模范人物,是他们攻下了腊子口,抢渡了大渡河;既有红军三大主力第一、二、四方面军的指战员,也有创建陕北和陕甘根据地的西北红军以及先期到达陕北的红二十五军的代表性人物,还有留在长江南北坚持游击战争的红军队伍的成员;从叱咤风云、能文能武的妇女干部,到学识渊博、年近花甲、坚持走完长征全程的红军“四老”;从曾跟随红军长征走了一段的外国传教士薄复礼,到第一个向世界报道红军长征的美国记者斯诺;从近年来重走长征路的外国留学生,到我党著名的党史专家……我们都能听到他们用身体力行对长征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及其精神作出的阐释和解读。 为了适应看图时代的要求,还原历史的场景,给人以现场感,书中选用了500多帧历史照片,这样一种图文并茂的形式,相信一定会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目录 前言 1.佛祖赐给红军队伍的宝贝——天宝的长征 2.创造人间奇迹的舵手——毛泽东的长征 3.拄着棍子丈量长征的含义——王建安的长征 4.“我是王诤,奉命与你们联络,请队长上机”——王诤的长征 5.“你回来就是胜利。西路军失败你没有责任!”——王树声的长征 6.跟着真理走——王稼祥的长征 7.将长征精神熔入家规——王震的长征 8.跟着走——邓小平的长征 9.“遵义城下洒热血,三军征途哭奇男”——邓萍的长征 10.“不是红军”的红军女战士——邓颖超的长征 11.“吕端大事不糊涂”——叶剑英的长征 12.长征路上当先锋——左权的长征 13.“蕨薇救饥饿,为复我山河”——左齐的长征 14.冒险尝野菜——甘泗淇的长征 15.年逾花甲走党史——石仲泉的长征 16.“野草甜,野草香,越吃越健康”——任弼时的长征 17.遵义会议的见证者——伍修权的长征 18.“不愿意费时间来讲他自己的事”——关向应的长征 19.“大家能熬,我也能熬”——刘少奇的长征 20.又“吹牛”又唱歌的师长——刘亚楼的长征 21.毛泽东说:“他是一条龙下凡,江水怎会挡往住龙呢?”——刘伯承的长征 22.在长征途中没被大风刮走——刘英的长征 23.“作为军人,我一直在冲锋陷阵”——刘华清的长征 24.“二万五千如昨事,惟余斑白舞秋风”——成仿吾的长征 25.“就像他熟悉的大小火炮一样,党指向哪里,他就打向哪里”——朱瑞的长征 26.“三万五千里”的长征——朱德的长征 27.三次过草地的骑兵司令——许世友的长征 28.“小老九挺厉害”——何长工的长征 29.以断臂之躯走完长征——余秋里的长征 30.曾被毛泽东、谢觉哉挽救过生命——吴吉清的长征 31.“在天亮以前一定要把浮桥架好”——宋任穷的长征 32.“我们没有退路,要拼死冲上去”——张云逸的长征 33.坚持分裂错误,反对北上方针——张国焘的长征 34.“洛甫这个贱卖是不争权的”——张闻天的长征 35.“不怕打、不怕走、不怕饿、不怕累”——张爱萍的长征 36.“如果要我留下我就自杀!”——张震的长征 37.“我们不能把他丢下,一定要把他带出草地” ——李先念的长征 38.“你名下的马只是编制上的马、纸上的玛”——李贞的长征 39.刘伯承称他为“活地图”——李达的长征 40.三次过草地的“美人”——李伯钊的长征 41.重走长征路的“洋小伙儿”——李爱德、马普安的长征 42.长征是有准备的吗——李维汉的长征 43.火线传达毛泽东的指示——李富春的长征 44.长征路上急先锋——李聚奎的长征 45.神农尝百草,红军官兵就算是神农了——李一氓的长征 46.彭德怀说:“你这次表现很好,站在正确的方面” ——李德的长征 47.“列宁服,列宁服,列宁穿的衣服啊”——杨成武的长征 48.要当“牛皮糖”,不要当“玻璃”——杨尚昆的长征 49.红军姓“红”小姓“石”——杨得志的长征 50.创造“红军万里长征”——陆定一的长征 51.最早全面系统地向中外宣传长征——陈云的长征 52.腊子口攻坚——陈光的长征 5.两年长征,读书颇丰——陈伯钧的长征 54.长征中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陈昌浩的长征 55.长征路一路上干部团团长——陈赓的长征 56.“三亲”老红军——陈靖的长征 57.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的长征 58.“谁反对毛泽东,我就反对谁!”——凯丰的长征 59.弥留之际想听《长征组歌》——周恩来的长征 60.坐着滑竿长征的绅士——周素园的长征 61.长征路险筹粮难,尽职尽责保后勤——林伯渠的长征 62.“中央的领导是正确的,要相信,不能有丝毫的怀疑和动摇” ——林彪的长征 63.用“脚”长途采访的记者—一罗开富的长征 64.“战略奇兵”不虚传——罗炳辉的长征 65.他在草地艰苫奋斗的情景长期保存在毛泽东的记忆之中 ——罗荣桓的长征 66.每个经过的红军战上,都向他行一个注目礼——罗瑞卿的长征 67.敌旅长连裤子没穿上就被活捉了——洪学智的长征 68.三个神来之笔——贺龙的长征 69.陈毅挥泪写下《哭阮、贺》——贺昌的长征 70.神奇的三炮——赵章成的长征 71.为掩护、策应红军主力长征做出突出贡献——项英的长征 72.战斗是生命的一部分——倪志亮的长征 73.有错就改的政治部主任——夏曦的长征 74.战胜张国焘的分裂阴谋——徐向前的长征 75.“对中国革命有人功的人”——徐海东的长征 76.你是一个“老怪物”一一徐特立的长征 77.两次为他开追悼会——晏福生的长征 78.“一定要实现斯诺的遗愿”——索尔兹伯里的长征 79.“每分钟都得用血换啊”——耿飚的长征 80.为全军开路打先锋——聂荣臻的长征 81.“罪犯”当上了千队长——萧劲光的长征 82.揭开长征序幕的人——萧克的长征 83.长征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萧华的长征 84.“你立即指挥部队撤离,一切由我负责”——黄克诚的长征 85.用画笔记录长征的“美术家”——黄镇的长征 86.“‘左’倾恶果,我来负责”一博古的长征 87.只要是干革命,什么工作都行——彭绍辉的长征 88.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彭德怀的长征 89.“敌人好像竹竿之下的鸭子,呼哈呼哈地滚下去了” ——彭雪枫的长征 90.以脑袋为筹码,为世界换来一双看中国的眼睛——斯诺与长征 91.率先长征,最先到达陕北——程子华的长征 92.步枪不离身的军长——程世才的长征 93.男妇女队长——董必武的长征 94.“铁流后卫——董振常的长征 95.唯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内务部”的印章,他始终随身携带——谢觉哉的长征 96.独特的三万里长征——蔡树藩的长征 97.“大将很有书生气”——谭政的长征 98.《神灵之手》弥足珍贵——薄复礼的长征 99.“没有曾希圣,长征是很难想象的”——曾希圣的长征 100.戴着手铐长征——廖承志的长征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毛泽东:中国各族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后身历农、兵学三界。少年读私塾,16岁入新式的东山学堂。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入湖南新军当兵,退伍后入长沙师范学校。1918年毕业后进京,曾在北京大学工作,后返湘,于1920年秋在长沙创建共产主义组织。1921年7月赴上海参加中共一大,为12名代表之一。1923年在中共三大上,毛泽东又担任中央执行委员,并任中央局委员、中央局秘书。1936年至1976年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43年至1945年任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1945年至1976年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1949年至1954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54年至1959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老红军回忆创造入间奇迹的舵手 作为人类活动史上的一座丰碑,70年前的长征,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骄傲。今天,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回首生命长河中这段最难忘却的历程,首先想到的,便是率领他们创造这一人间奇迹的舵手毛泽东。他们说,如果没有毛泽东在革命危急关头力挽狂澜,没有毛泽东无私无畏坚定地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没有毛泽东运筹帷幄的高超指挥艺术,就没有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辉煌胜利。 老红军们回忆说,二万五千里艰难远征显示了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其中动人心魄的一幕就是四渡赤水。 一渡赤水时,中央红军拟于川南横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蒋介石慌忙调40万大军封锁长江。毛泽东当机立断,率军回师贵州,于1935年2月18日至21日二渡赤水,重占娄山关,再取遵义城,歼灭和击溃敌人两个师又八个团,赢得长征以来的第一个大胜利。3月中旬,红军三渡赤水,再入川南;下旬四渡赤水,进逼贵阳。蒋介石急调滇军入黔,红军却穿过滇黔公路,直插云南,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 娄山关战斗中担任主力红十一团政委的张爱萍将军回。回忆说,就在二占遵义的进军号中,毛泽东登上千古天险娄山关,豪情满怀地吟出“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不朽词章。 参加过长征的老将军们在接受采访时都兴奋地说,遵义会议后,红军牵着敌人鼻子走。毛泽东以一连串中外军事史上罕见的大手笔,指挥红军以声东击西、影南实北的高度灵活机动,纵横驰骋于万水千山之间:兵临贵阳、虚指昆明、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待蒋介石如梦初醒,数万红军早已无影无踪。 “战士双脚走天下,毛泽东用兵真如神”,一段《长征组歌》歌词,道出了红军将士对毛泽东指挥艺术的赞叹。15岁就参加“朱毛”红军、长征中一路跟着毛泽东打胜仗的杨成武将军回忆起飞夺泸定桥的奇迹,动情地说:“有了毛泽东的英明领导,我们每天都有使不完的劲。” 滔滔大渡河,古今竞风流。1863年,在这里,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军被洪流所阻,7000大军惨死于清军刀下。1935年5月,当蒋介石做着“红军将蹈石达开覆辙”美梦的时候,毛泽东手下的骁勇战将杨得志率领红一团从数百里之外突然出现在安顺场渡口。枪林弹雨中,十七勇士驾一只从敌人手中夺回的小船成功渡过大渡河。安顺场船少人多,几万人马无法迅速过江,毛泽东果断命令兵分两路,循河而上,夺取泸定桥。沿着河岸陡峭的山路,杨成武率领的红四团将士用双脚创造了日行120公里的神话,在敌人未及毁桥时,指挥突击队员冒死攀上了艰险异常的铁索,夺取了泸定桥。 杨成武将军说,大渡河战斗的胜利,是毛泽东导演的又一幕威武雄壮的活剧。长途尾追红军的国民党军薛岳部被完全甩掉,蒋介石将红军围歼于大渡河的计划宣告破产。忍受侮辱为求全 1935年6月,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9币于懋功。为了商定会师后全军的行动计划,中央于20日致电远在茂县的张国焘,请张国焘“立即赶来懋功,以便商决一切”。 24日,毛泽东一行为了同张国焘会面,来到两河口,这里是梦笔河与虹桥河交汇的地方。红军总政治部在镇外朝向虹桥山方向的一块草坪上搭起了一个欢迎会场。墙上写着口号,街上贴着标语。在离镇子3里多路的抚边村旁的路上搭了一个油布帐篷。25日那天,天公不作美,大雨滂沱。为了表示尊重,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博古、刘伯承等中央领导人冒着瓢泼大雨,来到抚边村的帐篷里等候张国焘的“大驾”光临。 因天雨路滑,张国焘姗姗来迟,直到下午5点,才骑着一匹白色快马,在30余名警卫员的护卫下,来到两河口。听到由远而近的马蹄声,毛泽东等人急忙从帐篷中走出来,近50人列队恭候。张国焘策马来到,直冲毛泽东等人跟前。张国焘受到如此隆重的欢迎,自尊心获得了极大的满足。他于是翻身下马,同迎上来的毛泽东等人热烈握手、拥抱。在场的红军战士欢呼起来,口号声震天响。 毛泽东与张国焘是老相识了,他们曾一起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在1923年广州举行的党的三大之后,12年期间,两人不曾有过谋面。尽管过去并无深交,但毕竟是久别重逢,他们表面上有说有笑,显得十分亲热。但是好景不长。张国焘发现中央领导人个个都不是他想象中的派头,毛泽东面黄肌瘦,长发披肩,衣衫褴褛,哪像个红军最高统帅。朱德满脸皱纹,活脱一个老农民。周恩来胡子拉碴,一脸病容,完全没有在黄埔军校当政治部主任和领导南昌起义时的英俊潇洒。至于博古、张闻天等人也差不多。而张国焘身材魁梧,满面红光;红四方面军队伍整齐,威风凛凛。于是,张国焘心中动起了叵测之心。 欢迎张国焘的宴会在喇嘛庙举行。饭菜在当时那种条件下应该说是相当不错的,但心里有事的张国焘并无胃口。席间,毛泽东又开起了不吃辣椒就不是革命者的玩笑,引起了博古这个不吃辣椒的江苏人的不悦和反驳。缺乏幽默感的张国焘对此感到“无聊”。他希望人们提起红四方面军的话题,以便向人们宣扬一番自己的功绩,可是偏偏没有人提及。张国焘觉得受到冷落,心中闷闷不乐。 晚宴后,周恩来亲自把张国焘送到住处。张国焘试图从周恩来嘴里打听到遵义会议和会理会议的内幕,却一无所获,于是直接向周恩来发问:“红一方面军还有多少兵力?”周恩来机智地反问:“现在红四方面军还有多少人马?”张国焘得意地说:“我们还有10万人。你们呢?”周恩来说:“红一方面军伤亡很大,恐怕不到3万人了。” 其实两人都有夸大。此时红四方面军的作战部队约有8万人,红一方面军只有l万多人。周恩来告辞后,朱德又来看望张国焘。 据张国焘回忆,他们谈了一个通宵。朱德没有想到此时的张国焘自觉兵强马壮,个人野心这么重,就对张国焘说了一些情况。张国焘在《我的回忆》中说道:“朱德说了实话,现在一方面军是不能打仗了,他过去是个巨人,现在身上的肉都掉光了,只剩下一副骨头了。” 张国焘听后更加感到底气足了,于是在第二天的两河口会议上开始发难。会上,就红军今后的前进方向进行了激烈的辩论,有时,争论双方还进行了人身攻击。博古讽刺张国焘南下西进是“麻雀钻阴沟”,张国焘大为不满。会后,毛泽东劝说博古不要讲这样的刺激话。 倒是张国焘不把毛泽东放在眼里。他把毛泽东鄙视为“乡下佬”,对毛泽东在遵义会议后取得的领导地位不服气,不承认,说毛泽东“他算老几”,意欲取而代之。 韩素音的《在周恩来和他的世纪》里讲了这样一个细节:“张国焘从来不喜欢这个长得笨手笨脚、长头发、闪烁幻想的眼神而又机敏辛辣的人(指毛泽东)。他喜欢周恩来,他弄不懂为什么周恩来对毛泽东那么顺从,那么尊重,总是面向毛泽东,请他首先发言。张国焘自言自语地说:‘那个乡下佬,他算老几?’声音大得让他的部下都听到了。” 毛泽东为了党和红军的安危与前途,忍受了张国焘的侮辱,亲自与张国焘通宵谈话。但最终没有换来张国焘的回心转意,张国焘终于上演了一场分裂的闹剧。P9-14 序言 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它已经穿越时空,成为永恒。已故美国著名作家和记者索尔兹伯里,曾经把长征比做犹太人出埃及、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但后来,他又统统否定了。他说,长征是无可比拟的,长征是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令人振奋的大无畏事迹,是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是的,长征不仅是人类战争史上绝无仅有的英雄壮举,而且是人类挑战自身极限的典范。它留下的巨大而丰富的精神财富,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人类精神史上的绝唱。 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为了纪念这个光辉的日子,我们编写了这本《亲历长征》。我们知道,要想全景式地反映这一震撼世界的伟大历史性事件几乎是不可能的。一个拿破仑,就出了上千种的传记。而我们上千的开国将军和部长们,哪一个不是本厚厚的书?数以万计的长征亲历者,他们哪一个不都有着写不完的长征故事?我们只能选其典型,试图从尽可能多的视角,用当事人第一手的材料,通过他们的观察和叙述来还原长征,获得尽可能多的历史感和真实感。在这100人中,既有长征这一伟大壮举的组织者、领导者,我党我军的领袖和统帅,也有我军的各级指挥员、英雄模范人物,是他们攻下了腊子口,抢渡了大渡河;既有红军三大主力第一、二、四方面军的指战员,也有创建陕北和陕甘根据地的西北红军以及先期到达陕北的红二十五军的代表性人物,还有留在长江南北坚持游击战争的红军队伍的成员;从叱咤风云、能文能武的妇女干部,到学识渊博、年近花甲、坚持走完长征全程的红军“四老”;从曾跟随红军长征走了一段的外国传教士薄复礼,到第一个向世界报道红军长征的美国记者斯诺;从近年来重走长征路的外国留学生,到我党著名的党史专家……我们都能听到他们用身体力行对长征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及其精神作出的阐释和解读。 为了适应看图时代的要求,还原历史的场景,给人以现场感,我们从收集到的700多幅历史照片中,选用了500多帧。想来,这样一种图文并茂的形式,一定会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本书从最初选定200多人的名单到一次次忍痛割爱,最后压缩到lOO人,实在是留下了太多的遗憾。但即使是保留200人的名单,就没有遗憾了吗?显然不是的。取其一百,仅仅是个多的象征。我们只能说长征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这座蕴涵着无数精神宝藏的金山,需要一代代人不断地挖掘和开发,它将永远闪烁着时代的光辉。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众多出版物中,希望我们这本《亲历长征》成为百花园中绚丽的一朵,并把这束鲜花献给创造了长征奇迹、为共和国奠定了千秋基业的英雄们。 本书编写组 二○○六年九月 后记 为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全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组织编写了((亲历长征》一书。本书由黄宏任主编,马祥林、杨永利、方永刚任副主编。参加本书撰稿的同志有(按编写顺序):杨永利、刘光明、周波、张丽双、康素芳、王敬胜、王永强、尹中奇、左晓冬、李晓玲、刘刚、孙洪霞、马祥林、方永刚、董宁、曹宇、田甜、徐喜全、肖晓平、高启范、王海江、安振波、王福新、罗树平、高力克、杨春贤、李贺娟、李明芳、张波、冷洁、程建波、赵希亮。全书的图片由马祥林组织编辑,杨永利协助主编负责统稿工作。 在本书编写和出版过程中,我们借鉴和吸收了众多红军长征人物的传记、年谱和回忆录以及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在此对其作者与整理者致以诚挚的谢意。同时,本书得到了人民出版社领导的大力支持和责任编辑的热情指导,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编写组 二○○六年九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