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华文脉(中国诗歌文学经典赏读共6册) |
分类 | |
作者 | 文王之子 |
出版社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文学源远流长,上自《诗经》、楚辞、汉魏乐府,下至唐诗、宋词、元散曲等,风云激荡,高潮迭起,可谓一代有一代之经典。即便在宋元杂剧、明清传奇等叙事文学中,仍然蕴含着深厚的诗歌文学传统。中华诗歌的文脉绵延千年,历经时代变迁,依然生生生不息,是中华文明代表性的文学类型。《中华文脉——中国诗歌文学经典赏读》系列图书包括《活在诗经里》《活在乐府里》《活在唐风里》《活在宋韵里》《活在元音里》《活在昆声里》六种,涵盖诗经、乐府诗、唐诗、宋词、元曲、明清传奇(如今主要表现形式为昆曲)等诗歌文学史上不同的时代经典,作者遴选其中的名篇佳作,用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结合人文历史背景来赏析和解读中国诗歌文学的经典佳作,让古人的智慧、思想、行动,都在对歌诗的赏析解读中苏醒。让读者在阅读中,真正和古人的心灵进行交流,感受历史时代,有感同身受的性情愉悦,进而获得人生经验和智慧。 目录 大雅之声 :周国筚路蓝缕的生存史诗 大雅·生民 : 周国始祖后稷的出生神话 豳风·七月 : 公刘迁豳,艰难创业的田园牧歌 大雅·緜 : 古公亶父 :岐山之畔草创周原的艰难创业歌 大雅·文王有声 : 从丰邑到镐京的迁都大业之歌 大雅·大明 : 盛赞文王明德,武王承继,开创大周王业的牧野战歌 大雅美声 :文王明德有成功 大雅·文王 : 文王继承天命纲领四方的大德之歌 大雅·思齐 : 文王“修身、持家、治国平天下”的美政之歌 大雅·棫朴 : 文王能够招纳天下贤士的美政之歌 大雅·旱麓 : 歌颂文王爱贤美政的祭歌 大雅·灵台 : 万众一心,追随文王的造台歌 大雅·卷阿 : 成王继承文王之志的有德之歌 序言 如果上古文明给我们留下了一粒文明的种子,这粒 种子一定埋在《诗经》里。 如果华夏文明的奥秘无处寻觅,请相信,密码一定 藏在《诗经》里。 华夏文明不会断绝,只要这枚种子在,中华文明的 希望就永恒在。 所以孔子说:“诗者,天地之心,君德之祖,百福 之宗,万物之户也。刻之玉版,藏之金府。” 《诗经》其实很简单。 试想,作为周代礼乐教化的宝典,“普天之下,莫 非王土”的每一隅角落,都响彻着它自然流畅的歌声, 采摘桑叶的女子,不识字的村夫,都接受它春阳一样温 柔的沐浴,顺口唱着歌——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流动了三千年,还是这么浅白通俗,它怎么可能深 奥晦涩呢? 简单的《诗经》,为什么距离我们这么远?无他, 我们失去了解读的钥匙。 这本书的用途,就是给你一把钥匙,打开《诗经》 千年尘封的大门。 《诗经》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呢? 有人告诉我们,是一部“民间爱情诗”。年轻浪漫 的男女在仲春之时相思相恋,赠芍药,送琼瑶,桑林约 会,淇水同游,甚至炽烈地在山林里野合,表达了自由 自在的原始男女爱情。这是对周代礼仪的严重隔膜,也 是对《诗经》最大的误读。 华夏文明的本原是道,六经是对道的阐释。“经, 所以载道也。”《文心雕龙·宗经》说:“经也者,恒 久之至道,不刊之鸿论。”班固《白虎通义》说:“经 ,常也。有五常之道,故曰五经。”《诗经》被列为儒 家经典,反映的是儒家伦理思想,包含着经纶天地的秩 序法则。“民间爱情诗”,怎么撑得起这么神圣又重大 的使命? 黑格尔说:“一个没有形而上学的民族就象一座没 有祭坛的神庙,其他各方面都装饰得富丽堂皇,却没有 至圣的神。”道,就是华夏民族至圣的神,是文明的本 体。《诗经》,就是阐述圣王治理之道的一本书。正是 这个意义上,孔子说《诗经》:“诗者,天地之心。” 既然《诗经》里面包含了圣王的治理之道,我们就 可以理解,《诗经》为什么是历代帝王必读之书。反对 《诗经》的秦始皇,为什么会受到后世儒家的口诛笔伐 ? 秦始皇在“焚书坑儒”的熊熊火焰中,亲手抛出的 第一部书,就是《诗经》。“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强秦不到二十年土崩瓦解; 汉高祖不喜读书,当他听到陆贾阐述《诗经》“学 之者明,失之者昏,背之者亡”的治国之道时,“莫不 称善”,满朝臣子闻之莫不欢呼。 东方朔临死,对汉武帝说:“诗云:‘营营青蝇, 止于蕃。恺悌君子,无信谗言……’”汉武帝叹息说: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青蝇》,出于《诗经》 的《小雅》。 隋炀帝时,大臣薛道衡写了篇文章,盛赞隋文帝杨 坚的赫赫功业。隋炀帝不悦对臣子说:“道衡致美先朝 ,此《鱼藻》之义也。”大怒而杀薛道衡。《鱼藻》是 《诗经》里的讽谏诗,隋炀帝似乎比谁都精熟。 唐代李世民训导群臣不要贪腐,说道:“诗云,‘ 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固非谬言也。”他题诗说,“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板荡之意,也出自《诗经 》。到了明代,帝师张居正为了给年幼的万历皇帝上课 ,特地编写了一部《诗经》的皇家读本,这个读本直到 现在还保留着。 《诗经》不仅是帝王将相的必读经典,也深深影响 着后世王朝的方方面面。汉代《未央宫》,唐代《大明 宫》、《麟趾殿》,宋代《文德殿》、明清两代的《关 雎宫》、《麟趾宫》、《朝阳殿》、《武功坊》等,殿 名全部来自《诗经》。甚至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朝鲜历 史上最宏大的宫殿《景福宫》,也出自《诗经》“君子 万年,介尔景福。” 清太宗给自己最宠爱的宸妃海兰珠居住的宫殿,取 名“关雎宫”;乾隆皇帝一生最爱富察皇后。富察皇后 早死,乾隆皇帝题诗说:“早知失子兼亡母,何必当初 盼梦熊”,这“梦熊典故”,也出自《诗经》。《诗经 》已经深入到帝王的灵魂深处。 历朝历代,兴亡盛衰,不知道更迭了多少次?不可 思议的是:一个王朝不管基于什么起点,不管来自什么 民族,一旦踏入华夏这片沃土,《诗经》就会占据他们 的灵魂。 《诗经》拥有什么神奇的魔力?让三千年至尊帝王 放弃骄横之态,为之俯首朝拜?一言以蔽之:圣王之道 。 为《诗经》顶礼膜拜的不仅是一代代帝王,还有中 华民族最稳固的中坚力量——“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 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儒家士人。 被称为“千秋帝王之师,万世人伦之表”的孔子, 周游列国不为世所用,他埋头开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 整理《诗经》。他“述而不作”,以《诗经》为圣王“ 圭臬”。历代士人,无不以孔子为师,以《诗经》为风 雅正声。 这让我们深信:《诗经》里不仅有“帝王之道”, 还有维系民族生存的“人伦之德”。 孔子似乎是衔接“至尊帝王”和“黎民百姓”的一 个千古圣人。他以一位“殉道者”的姿态,平衡地站在 历代帝王和平民百姓中间。他要求 导语 让古人的智慧、思想、行动,都在诗歌赏读中苏醒。这才是诗歌赏析的最好策略。《中华文脉——中国诗歌文学经典赏读》,带你回到诗歌产生的历史现场,领略华夏文明的盛世元音。落笔生花,诗酒趁年华。《中华文脉》,以文化的视觉,优雅的笔触,诠释流转时光里,岁月轮回中,一个民族永恒的诗意。领略华夏文明的盛世元音,为中华民族培风雅之根,铸诗歌之魂! 精彩页 公元1055年,苏轼20岁,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一起到成都拜访益州长官张方平,张方平慧眼识人,非常欣赏他们兄弟的才学,待以国士之礼。张方平写了一封推荐信,给朝中的文坛领袖欧阳修。 说起来也有点意思。张方平性格耿介,和欧阳修关系并不好。但是他却把苏轼兄弟推荐给朝廷的欧阳修。父子三人第二年到京城赴试。当时的欧阳修与梅尧臣正锐意于诗文革新,苏轼清新洒脱的文风如同春风扑面,更兼豪放进取的态度,欧阳修极为欢喜说:“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苏轼和苏辙因此名噪天下。当时的仁宗皇帝都欢欣不已,说:“吾今又为吾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 这样好的开头,似乎预示苏轼会有一个顺达昌盛的前程,可是,昙花一现而已。 苏轼不久因母丧回四川治丧,三年期满不久,妻子死去;第二年,父亲死去。等苏轼为父亲服丧三年结束,重新回到朝廷时,欣赏自己的欧阳修已经离去,遇上了王安石变法。苏轼上书论新法得失,忤怒王安石。意识到朝廷风云可能波及自身,苏轼主动辞京,担任杭州通判,这一年,苏轼三十六岁。 苏轼在杭州近四年,写了很多杭州西湖的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最为脍炙人口。 《饮湖上初晴后雨》写的是晴后又雨的西湖,呈现出来的迷濛景色。湖上饮酒的苏轼,此时的心情还不错。刚刚经历仕途的挫折,从京师来到杭州,苏轼自认为这种困境并非人生常态,在他心目里,做杭州通判,无非是白居易谪居江州司马,宦海常有之事,所以心情也悠然自得。 他自言“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显然把这种人生经历,当作“吏隐”,以“闲暇”的官职当作“隐居山林”罢了。眼前的西湖美景,让他更觉出“山林之趣”,“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可以反映出他的心态的平和恬淡。 有了这种诗意的心态,他看山看水看西湖,都是旖旎多姿的。尤其是初晴后雨,烟雨江南的模样,以空濛的姿态呈现眼前,如梦如幻,如诗如画。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空濛,烟雨迷茫的样子。水波荡漾的西湖遇上晴明,正是可爱;转而烟雨迷茫遮蔽山色,雨中也另有一番奇美生动之处。 这两句诗写出西湖天气的多变,然不管晴雨,都有一种情致,一种姿态,令人喜爱。诗人抓住了“水光”、“山色”,用这种朦胧的景物写西湖的美幻,正好取到了西湖景致的真谛。 如何描摹西湖这种独特的美丽呢?诗人以物喻人: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如果把西湖比作西子,那是最恰当不过的。因为西湖不管是下雨还是晴好都适宜,如同西子淡妆浓抹,都是合适的。 这个比喻很妙。西湖比作西子,一下子活龙活现,别有绰约美丽的风致。 苏轼笔触之妙,在于“才大气高”,“气高”才能磊落,“才大”而能奔跃。而这首诗简洁明了,似乎并没有“才气”着力之处。苏轼的诗才,不拘常法,也没有定法,却能自由挥洒,一晴一雨,一淡一浓,抓住了西湖的几个特征,就把西湖的美描写出来。尤其将西湖比作西子,比拟巧妙,最能接近景物的“真态”,写出西湖的“神韵”。 清学者王文诰赞它在所有写西湖的诗中,“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潋滟(liàn yàn):水波荡漾。 水光映波晴天好,烟雨山色景也佳。若把西湖比西施,淡妆浓抹都堪夸。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