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奇鸟行状录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日)村上春树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主人公是一名普通的城市青年,妻子不告而辞,来信说另有新欢,但主人公经过追踪,发现事件背后隐藏着邪恶势力的巨大图谋,妻子是被邪恶势力的黑手控制了。最终主人公历经艰难,救出妻子,击毙黑手。作者多年来关注当代“日本的恶”的泛滥成灾,对其持批判态度,这部巨作是此前的批判的系统化。
作者简介
村上春树,日本作家。生于1949年。29岁开始写作,处女作《且听风吟》获日本群像新人奖。1987年出版的《挪威的森林》,日文版销量突破1000万册。2009年出版的《1Q84》被誉为“新千年日本文学的里程碑”,获每日出版文化奖、新风奖,在日本“平成时代影响力书目榜Top30”中名列首位。写作之余,热衷翻译英语文学、跑步、爵士乐等。
目录
第一部 贼喜鹊篇
1 星期二的拧发条鸟、六根手指与四个乳房
2 满月与日食、仓房中死去的马们
3 加纳马耳他的帽子、果汁冰淇淋色调与艾伦·金斯伯格与十字军
4 高塔与深井、或远离诺门坎
5 柠檬糖中毒、不能飞的鸟与干涸的井
6 冈田久美子如何生长、绵谷升如何生长
7 幸福的洗衣店、加纳克里他的出现
8 加纳克里他的长话、关于痛苦的考察
9 电气的绝对不足与暗渠、笠原May关于假发的考察
10 魔感、浴缸中的死、遗物分发者
11 间宫中尉的出现、温沼来客、香水
12 间宫中尉的长话(其一)
13 间宫中尉的长话(其二)
第二部 预言鸟篇
1 尽可能具体的事情、文学里的食欲
2 这一章里好消息一个没有
3 绵谷升的话、下流岛上的下流猴
4 失却的宠幸、意识娼妇
5 远方街市的风景、永远的弯月、固定的绳梯
6 遗产继承、关于水母的研究、近似乖戾感的感觉
7 关于妊娠的回想与对话、有关痛苦的实验性考察
8 欲望之根、208房间、破壁而过
9 井与星、绳梯是怎样消失的
10 笠原May关于人的死与进化的考察、别处制作的东西
11 作为疼痛的饥饿感、久美子的长信、预言鸟
12 刮须时发现的、醒来时发现的
13 加纳克里他未讲完的话
14 加纳克里他的新起点
15 正确的名字、夏日清晨浇以色拉油的燃烧物、不正确的隐喻
16 笠原May家发生的唯一不妙的事、笠原May关于烂泥式能源的考察
17 最简单的事、形式洗练的复仇、吉他盒里的东西
18 来自克里特岛的信、从世界边缘跌落的人、好消息是以小声告知的
第三部 捕鸟人篇
1 笠原May的视点
2 上吊宅院之谜
3 冬天里的拧发条鸟
4 冬眠醒来、另一枚名片、钱的无名性
5 深夜怪事
6 买新鞋、返回家中的
7 细想之下即可知道的地方(笠原May视点之二)
8 肉豆蔻与肉桂
9 井底
10 袭击动物园(或不得要领的杀戮)
11 那么,下一个问题(笠原May视点之三)
12 这铁锹是真铁锹吗?(深夜怪事之二)
13 M的秘密治疗
14 等待我的汉子、挥之不去的东西、人非岛屿
15 肉桂奇特的手语、音乐的奉献
16 有可能到此为止(笠原May视点之四)
17 整个世界的疲敝与重荷、神灯
18 试缝室、继任人
19 傻里傻气的雨蛙女儿(笠原May视点之五)
20 地下迷宫、肉桂的两扇门
21 肉豆蔻的话
22 上吊宅院之谜(其二)
23 世界上形形色色的水母、变形报废的人
24 数羊、位于圆圈中央的
25 信号变红、远处伸来的长手
26 损毁者、熟透的果实
27 三角形的耳朵、雪橇的铃声
28 拧发条鸟年代记#8(或第二次不得要领的杀戮)
29 肉豆蔻进化链中失却的一环
30 房子不可信赖(笠原May视点之六)
31 空屋的诞生、替换了的马
32 加纳马耳他的秃尾巴、剥皮鲍里斯
33 消失的棒球棍、回来的《贼喜鹊》
34 让别人想象(剥皮鲍里斯故事的继续)
35 危险的场所、电视机前的人们、虚幻人
36 萤火虫的光、魔法的消解、早晨闹钟响起的世界
37 普通的现实匕首、事先预言了的事情
38 鸭子人儿的故事、影与泪(笠原May视点之七)
39 两种不同的消息、杳然消失了的
40 拧发条鸟年代记#17(久美子的信)
41 再见
村上春树年谱
序言
追问暴力:从“小资”到
斗士
林少华
如果问我村上作品中最
佩服哪一部,我会毫不犹
豫地举出《奇鸟行状录》
(直译应为“拧发条鸟年代
记(编年史)”,以下简称
《鸟》)。这是一部真正
的鸿篇巨制,日文为上中
下厚厚三大卷,译成中文
都有五十万言,达650页。
时间跨越半个世纪,空间
远至蒙古沙漠和西伯利亚
荒原。出场人物众多,纷
至沓来而各具面目;情节
多头推进,山重水复,雾
锁云笼。更重要的是,在
这部作品中,村上完全走
出寂寞而温馨的心灵花园
,开始闯入波谲云诡的广
阔沙场,由孤独的“小资”或
都市隐居者成长为孤高的
斗士。在这点上,我很赞
同我几次提及的哈佛大学
教授杰·鲁宾(JayRubin)
的见解:《鸟》“很明显是
村上创作的转折点,也许
是他创作生涯中最伟大的
作品。”
这部小说是在美国创作
的。1991年初,村上应邀
赴普林斯顿大学做访问学
者(VisitingFellow)。去美
国大使馆签证时,在出租
车上听得第一次海湾战争
正式打响的消息,村上的
心情顿时黯淡下来,他觉
得这是个不好的前兆。虽
说美国成为战场的可能性
微乎其微,但遭受恐怖袭
击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作为他,当然不想去正在
打仗的“当事国”。但一来事
情已经进展到不宜后退的
地步,二来也不好给帮忙
邀请他的朋友添麻烦,只
好硬着头皮前往。到了美
国一看,发现这个国家正
处于“准战时体制”之下,即
使普林斯顿这样优雅安静
的大学城也到处飘扬着星
条旗,人们无不为开战而
欢欣鼓舞,爱国浪潮汹涌
澎湃。电视上反复播放空
袭巴格达炮火连天的场面
和英姿飒爽斗志昂扬的前
线将士形象——一场“有组
织的暴力同有组织的暴力
的正面冲撞”就这样不容分
说地开始了。
《奇鸟行状录》这部长
篇小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
中动笔的。我想,无须说
,这种“准战时体制”的紧张
空气对我写的小说有不少
影响。假如不去美国而是
在日本写这部小说,那么
很可能写成和现在多少有
所不同的东西。人生中是
没有什么“假如”的,这点我
当然清楚。尽管如此,我
还是认为这个“假如”应具有
很大的意义。
(《村上春树全作品
1990—2000》第4卷“解题”
,讲谈社2003年5月版)
至于村上不去美国而在
日本写这部小说会写成什
么样子,自是不得而知——
正如村上所说,人生中是
没有什么假如的——但有一
点是很明确的:这部小说
含有“美国”因素。
村上夫妇是1991年2月
抵达美国的。所谓访问学
者只是个虚衔,没有非做
不可的事,无须专门演讲
,无须带班上课,总之就
像是“客人”,可以自由支配
时间,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这正合村上心意,3月即
投入《鸟》的写作。每天
凌晨四点多起来,喝着咖
啡聚精会神写到九点左右
。他用来写作的房间朝北
,窗外有一棵大树。“树的
上方住着勤劳的松鼠一家
,这一家子总是急匆匆搜
集地面可吃的东西。附近
有一只大猫赶来,时不时
打松鼠的主意,但在我所
见的时间里,一次也未能
得手。青松鸦夫妇(我以
为)大声叫着飞临,在树
枝间往来飞跃,很快不知
去了哪里。随着季节的更
迭而从南向北或由北往南
迁徙的加拿大鹅,成群结
队落在院子里稍事歇息。
那艳丽的翅膀在阳光下闪
着青色的幽光……日后每当
我看见《奇鸟行状录》这
本书,脑海中就浮现出这
幅田园牧歌式的光景。”也
就是说,村上是看着这些
鸟、听着鸟的叫声写这部
长篇的。如果说第一次海
湾战争是村上写《鸟》的
大环境,院里的鸟则是其
小环境。村上是个喜欢深
度思考而又感性敏锐细腻
的作家。可以推想,如此
看鸟听鸟的时间里,难免
对鸟发生特殊兴趣,由此
形成了“拧发条鸟”的神奇想
象——作品中,每当故事出
现重大转机,都有拧发条
鸟的叫声传来,“吱吱吱吱”
不断拧紧世界的发条,于
是下一个情节很快从作者
笔下弹出。
……
授奖仪式结束后,来宾
们纷纷举杯祝酒,开始将
注意力转向车盛的佳肴。
但大江周围却被一大堆仰
慕者团团包围,都想有亲
炙大师的机缘,搞得大江
几乎无缘享用美酒佳肴。
然而大江一旦得以脱身,
就主动走向村上,他周围
那群仰慕者只得分列两旁
,让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通过。
大江满面红光,显然因
为有将自己介绍给村上的
机会而真心高兴,而村上
只回以紧张的微笑。当谈
话转向两位作家都深深热
爱的爵士乐时,紧张状态
才基本上烟消云散。大江
身着一套蓝色细条纹西装
,戴着他那招牌似的圆眼
镜,而前来受奖的村上则
足蹬一双白色网球鞋,穿
一件松松垮垮的运动外套
和一条斜纹棉布裤。大群
摄影师麇集周围捕捉这重
要的一刻。在众目睽睽下
,村上和大江几乎无法进
行任何较为私密或深入的
对话。两人热诚地交谈了
十分钟左右即友好地分手
,此后这两位作家再未谋
面。
虽然大江与村上的生活
方式和创作的小说世界迥
然相异,但这两位作家所
具有的共同点或许比双方
乐于承认的都大得多。……
这两位作家都在深入探讨
记忆与历史、传奇与故事
讲述
导语
本书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第一部正面描写日本军队在亚洲大陆暴虐罪行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95年。村上春树通过“拧发条鸟”这一隐喻式的事物将集体记忆和个人记忆紧密联系起来,又利用不断重复转换几个叙述人称和随之不断变换的叙述视角,将《奇鸟形状录》中的现实横线和历史纵线缀连起来,将历史记忆重建,向读者展示了一副完整的历史记忆。
精彩页
在厨房煮意大利面条的时候,一个电话打来。我正随着调频广播吹口哨,吹罗西尼的《贼喜鹊》。这首乐曲特别适合用来煮意式面条。
听得电话铃响,我本想不予理睬。一来面条正煮在火候上,二来克劳迪奥·阿巴多正准备将伦敦乐团驱往乐章的峰巅。但终归我还是拧小煤气,去客厅拿起听筒。说不定有朋友打电话介绍新的工作,我想。
“十分钟,我需要十分钟。”女郎劈头就是一句。
我对于音色的记忆颇具信心。这却是个陌生的声音。
“请问,您这是在打给谁?”我客客气气地询问。
“打给您呀!只需十分钟,十分钟就行。那样,就会相互明白过来的。”女郎道。声音轻柔柔、飘忽忽的。
“相互明白?”
“心情啊!”
我从门口探头看一眼厨房。面条锅白气蒸腾,克劳迪奥·阿巴多继续指挥《贼喜鹊》。
“对不起,我正在煮意大利面条,过会儿再打来可以吗?”
“意大利面条?”女郎惊愕地说,“上午十点三十分煮面条?”
“这不碍你什么事吧!什么时候吃什么是我的自由。”我有点压不住火。
“那倒是的。”女郎以没了表情的干巴巴的声音说。看来感情稍一变化即会使其声调截然不同。“也好,过会儿再打就是。”
“等等,”我慌忙道,“您要是耍什么推销员手法,再打多少次也是枉然。眼下是失业之身,根本没有购置新东西的余地。”
“知道知道,放心好了。”
“知道?知道什么?”
“不就是失业期间吗?知道的,那点事儿。还是快煮你那宝贝面条去好了。”
“喂喂,您到底……”没待我说完,对方挂断电话,挂得甚为猝然。
我一时无所适从,望着手中的听筒。良久,才想起锅里的面条,遂走人厨房。我关掉煤气,把意式面条捞进笊篱。由于电话的关系,面条多少有点儿过火,好在还不至于无可救药。
相互明白?我边吃面条边想,能够充分明白双方的心情?我可是无法理解那女郎想说什么。很可能不过是捣乱电话,或许是一种新式推销招数。反正都与我无关。
话虽这么说,折回客厅坐在沙发看小说时,仍要不时觑一眼电话机,心里嘀咕:女郎说十分钟即可相互明白指的是什么呢?十分钟到底可以明白什么呢?现在想来,十分钟是那女郎一开始便掐算好了的,对这十分钟推算似乎相当充满自信:九分钟太短,十一分钟过长。恰如煮意大利面条的标准火候。
如此思来想去之间,早已没了看书心绪,于是想熨烫衬衫。每次心慌意乱,我都要熨烫衬衫,老习惯。我熨衬衫的工序分12道,由(1)领(前领)开始,至(12)左袖(袖口)结束。我逐一数着序号,有条不紊地熨烫下去,也只有这样方觉得心应手。 熨罢三件衬衫,确认再无皱纹,挂上衣架。然后关掉熨斗,连同熨衣板放进壁橱,思绪这才有了些条理。
刚要进厨房喝水,电话铃再次响起。我略一迟疑,还是提起听筒。若是那个女郎第二次打来,只消说正在熨衣服挂断即可。
不料打电话来的是久美子。时针正指在十一点三十分。
“可好?”她问。
“还好。”我答。
“干什么呢?”
“熨衣服。”
“出什么事了?”声音里略带紧张感。她知晓我心情不佳时便要熨衣服。
“熨熨衬衫,没什么。”我坐在椅子上,把听筒从左手换到右手。“有事?”
“你会写诗吧?”
“诗?”我愕然反问。诗?诗是什么?到底?
“有熟人在的一家杂志社办了份面向年轻女孩的小说期刊,正在物色人评选和修改诗歌来稿,还要求每月写一首扉页用的短诗。事虽简单,报酬却不低。当然喽,也还超不出临时工标准。不过干得好,说不定有编辑工作落到你头上……”
“简单?”我说,“慢着,我要找的可是法律方面的工作。这诗歌修改却是从何而来?”
“你不是说高中时代修改过诗歌的吗?”
“那是小报,高中校刊!什么足球赛哪个班踢赢了,什么物理老师跌下楼梯住院了,全是些无聊透顶的玩意儿。不是诗,诗我可写不来。”
P5-7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3: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