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恐的丹麦男孩安德烈,带着一本名为《何以为人》的手稿,开始他的欧洲火车游学之旅,这路上他一边参观各国历史遗迹,一边阅读这本《何以为人》,同时与身患绝症的奶奶安娜保持视频通话,交流彼此的思想。全书以双线结构展示,正文部分为安德烈的旅途,复线部分为手稿内容。读者将随安德烈一起了解欧洲的历史、文化、哲学,并同步阅读这本《何以为人》。
全书的核心在追寻和探讨“人”是什么,怎么样才能算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作为动物的智人、理性人、情感人、社会人、未来人、哲理人,作者从6个维度进行了探讨,这也是全书的六个章节。
如何做一个“现代人”,如何理解无穷的远方和无数的人们,本书将给孩子一个答案。
以旅途为线,串联起欧洲文化艺术史,让读者能身临其境地去理解名作,进而理解作品中展现的人性。游与学结合得天衣无缝,可以说是一堂“在路上”的西方思想、文化艺术史课堂巧妙地将较哲学性的观点,如关于观察人性的六种方法融入故事中,深入浅出地将作者的观点展示给读者,并且更易吸收理解。这也是一场“在路上”的人性思考之旅。
从一位男孩的经历出发,铺展开文化艺术、人性等更为宏大深厚的主题,由线到面,更容易让读者(尤其是和男孩年纪相仿读者)有代入感,深切体会,从中收获更多,是一本优秀的少年成长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