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20-30岁你拿青春怎么用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续文利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续文利主编的这本《20-30岁你拿青春怎么用》收集《中国青年》杂志近一年来的优秀文章,以指导年轻人拿青春怎么用为主线,细分出现实、成长、梦想、坚持、财富、幸福、未来等问题,指导年轻人该如何正确对待这些人生比较迷茫的问题,该如何使自己的青春不颓废、不虚度,并给出了正确的方法。此外,还在书后附录了一些访谈文章,如对孟非、吴秀波、徐铮、海岩、朗朗、柴静、赵薇等知名人士的访谈。在这些访谈中,或是讲述了这些成功者鲜为人知的人生经历,或是披露了他们独特的人生经历与成功方法,激励更多的青年人以奋斗实现理想。

内容推荐

你正面对着三岔路口不知该如何抉择吗?

你长久信仰的价值观历经现实冲突后已开始动摇了吗?

在无数拼金钱拼背景的故事面前,你已经无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了吗?

……

如果你也在经历着青春的阵痛、迷茫、困惑、无助时,如果你希望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时,也许续文利主编的这本《20-30岁你拿青春怎么用》中有你想要的答案。

《20-30岁你拿青春怎么用》精选《中国青年》优秀散、杂文,文章多出自名家之手,针对当下年轻人的生活状态、成长困惑、未来导向等展开讨论与探索。我们可以从文章的事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找到存在的问题,辨明未来的方向。

此外,本书还特别收录了《中国青年》与李安、李云迪、赵薇、孟非等当红社会名流的访谈对话。我们可以从他人的故事中,体味久违的奋斗精神或为人处世之道。

目录

【序】

速朽的只是伪青春(文/宋涵)/1

人生自己选择(文/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4

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文/Twitte创始人比兹·斯通)/6

读心比读书还重要(文/于丹)/10

【关于现实】你拿青春怎么用

1.你拿青春怎么用/003

2.为何不做“普通人”呢/008

3.不着急的人生/014

4.给人生做规划,靠谱吗/017

5.你的试错期有多长/020

6.怀旧替代不了明天/0257.我的助理辞职了(文/刘苏)/028

【关于成长】成长,没你想象的那么迫切

1.“我”和“你”的语境是否相同/035

2.令人纠结的上进心/041

3.青年请勿自我边缘化/045

4.成长是一瞬间的事儿(文/吴刚思汗)/0475.成为一杯沸水/050

6.找到自己的海/052

7.成功好吃吗/055

8.需要换乘的是你的“搭乘”方式/060

9.“成功”的解药是“成长”/065

10.成长,没你想象的那么迫切/070

【关于梦想】马桶要坐十年冷

1.人类最优良的基因/077

2.大师只做一件事/079

3.人生就是不停地战斗(文/九把刀)/081

4.马桶要坐十年冷/084

5.我们今天应该读什么书/086

6.坚守梦想即是最好的青春投资/089

7.凡有井水处,皆有逆袭人/093

【关于坚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1.青春里没有巅峰/101

2.一技在手/104

3.学习力比学历更重要/106

4.进步路上的意外事儿/110

5.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文/许锡良)/114

6.让世界找到你/118

【关于财富】不是每只馅饼都值得伸手接

1.一个人的真正资本/123

2.不是每只馅饼都值得伸手接/127

3.我卖“故事漂流瓶”月盈3万/130

4.我给马云做驯犬师/133

5.在屋顶上种青春/136

6.穷的时候,钱要花给别人,

富的时候,钱要花给自己/141

7.与富为邻/144

8.挣聪明钱才有意思/146

9.“两回事”(文/邓清波)/150

【关于幸福】是我们的,就十分美好

1.停下来,是为等待幸福/157

2.幸福有点儿坏脾气/159

3.是我们的就十分美好/162

4.安静的力量/165

5.孤独是一桩生意/167

6.不要以为生活错待了你/169

7.为一朵花披上袈裟/172

8.独品清欢/174

9.幸福的最低标准/176

10.让时间的风披沙拣金/178

【关于未来】静候花开

1.信自己才叫自信/183

2.静候花开/186

3.谁的都市谁的梦/188

4.人生的真相: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苇草/193

5.忘了年龄/196

《中国青年》名家访谈录

孟非:这么多年,我只是在做一件事/201

吴秀波:把演戏当作一场修行/204

学诚法师:出世是为了改造世间/206

杨锦麟:欢喜做,甘愿受/209

徐峥:《泰囧》追求的是幸福/212

海岩:作家的责任是提醒与批判/214

杨丽萍:舞蹈无处不在/218

郎朗:音乐使生活更美好/220

李云迪:三十而立/223

尚雯婕:我的奇迹刚刚开始/224

吴静钰:传递“中国风”的“快乐”跆拳道/226

李安:这不是电影,是一段旅行/228

赵薇:我想拍出一代人的成长旅程/231

试读章节

6.怀旧替代不了明天

好像人从开始慢慢成长,就会缅怀过去的一切。过去无论是失败的,还是伟大的;苍白的抑或是绚烂的,都能咀嚼出另一番滋味,甜蜜里略带些淡淡的苦涩。怀旧起源于个人的失落感,失落导致回首,从而寻找昔日的安宁与情调。

“怀旧是心理成熟的表现”,一位艺术家如是说。我们常眷恋一些卑微的物件,因为这些卑微的物件是个人成长历程中的纪念碑,我们赖此建立起人性的档案。正常的怀旧有一种寻找安静、维持心灵平和、返璞归真的积极作用。怀念那些曾经灌输进思想、深入骨髓的最根本的东西。人们具有这些至真、至善、至美的朴素情感,才能唤起那些越来越缺失的至纯、至净的自然精神家园的回归。

健康的怀旧应该深入地体味过去,再清醒地回归现实,活在当下。如果一个社会的人普遍怀旧,这个社会至少应该反省:是不是过于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忽视了整体生活质量的提高,包括精神生活方面的愉悦与享受?

任何情绪与行为,一旦过于执着,就难免走向极端病态。怀旧也如此。

有些病态怀旧者,他们生活在今天,志趣却滞留在昨日。他们大多采取回避现实的态度,认识上极端保守,怀疑、否定一切。对于他们而言,怀旧实质上是一种对现实生活的逃避的防御机制。有些人过去曾有过一段恋情,因各种原因双方未成连理,如今已届中年,旧情复燃,开始“第二次握手”,却再也找不回当年的感觉。有的人很看重过去所取得的功绩,把所获得的奖状、勋章仔细地保存,时常追忆当年辉煌的经历,如今这些荣誉的光环在逐渐消逝,心理时常有失落感。在怀旧中寻找童稚与宁静本无可厚非,但因怀旧而产生今不如昔的感受就得不偿失了。有病态怀旧行为的人很难与时代同步,会影响个体的环境适应能力,个人的交际圈会大大缩小,对社会变革也会产生阻力。

我们还在怀念些什么呢?手帕、翘着大喇叭的留声机、老字号绸缎庄、戏班子……这些全是一种虚幻的印象,而印象中的一切全是曾经那个时代的潮流时尚。我们享受着当今时代所赋予的一切便利,却把情感投入到过去的时尚中去,我们总是对当下的时代满腹牢骚,而过去在我们的眼里永远是胜景无限,回味无穷。当年流行的喧嚣、时髦的做作,已然冷却下来,凝结成岁月里那艳美而凄迷的窗花。任何东西,只要泛黄了,也就温暖了。任何风景到了最后,总会被人用镜框装裱起来的。

当我们生活在都市里的时候,我们想念乡村的恬淡宁静;当我们长大成熟后,我们又怀念童年的天真烂漫;当我们拥有现代化和高科技的时候,我们却念念不忘前代的历史。但个人的心态与之前相比,已不再处于同一个层面。希望回到过去的人,当你洗去这些年的尘埃,重新站在时间干净的起点,却不一定比现在快乐。时光倒流的前提,一定是让你保留这些年的记忆。你分享过成功的喜悦,也品尝过失败的辛酸,但是就算有再多的尘埃积累在你的肩膀,它们最后都装点了你的命运,把你的身体化做容器,封存过往的记忆,把苦涩的泪酿成甘甜的泉。

当今社会流行“厚古薄今”的论调,认为我们当下的艺术、文化比之古人相去甚远。但我们总是用古代的标准来衡量当代的事物,恐怕也非良策,即使再原汁原味的文化,如果不被当下人所理解,还有继续存在的价值吗?世界已经发展到现阶段,人们的审美习惯已经有了巨大的改变,我们为什么还要恪守陈规旧习举步不前呢?文化被淘汰并不是一件坏事,没有淘汰,哪来创新的空间呢?所有的文化艺术无时无刻不在新陈代谢,都有一个生存竞争的自然过程。

人之所以会感到害怕,是因为未知,所以相比“未知”的未来,人们喜欢重温“已知”的过去。殊不知,过去已经实实在在地过去,更加是实实在在地不可追究,过去似乎比未来更加难以预测:谁能说清楚自己到底在怀念什么?是某一个具体的地点,抑或一个难忘的时刻,还是某种不复存在的生活?我们用那么多的时间去“怀旧”,倒不如多花点儿时间,让“现在”也成为将来的“美好回忆”。

P25-27

序言

速朽的只是伪青春 文/宋涵

青春是热情,是好奇,是尝试,是不信邪,是在体内跳动的一簇小火苗, 随时有窒息死亡的可能,它需要我们的呵护,然后可以一直燃到70岁。

中国内地的大多数80后、90后,说起青春来,也就大学那几年的青春正 宗一点。大学之前,十二年教育只为了一个目的:高考。不能心猿意马,不 能谈恋爱,明明看到喜欢的男生女生心里小鹿乱撞,也要硬生生地把情愫压 下去,转移到厚厚的高考真题卷子里;老师整齐划一地说“青涩的果子是不能吃的”,多年来连修辞也不改一下。

大学过后,不,准确地说应该是从大四那年开始,残酷的就业压力如山雨欲来风满楼,大家再也无心在宿舍里煮个方便面,谈个无目的的恋爱,在 草地上拨拉点吉他,读点柏拉图哲学了。我们的国情是,房子很快就成为后 大学时代的主题。

如果青春指的是一段生理年龄上的时光,那每个人都有。但如果指的是 一种朝气蓬勃勇于尝试、有好奇心和新鲜感、敢于反叛的心态,我想我们很多人未必真的拥有青春。事实上,我们很多人的生活轨迹是“未大先衰”、“未老先衰”。为了高考,我们可以压抑爱好,全盘接受标准答案;为了赚更多钱,我们可以成为自己最痛恨的人——而这些,很有可能是我们在15岁~25岁时做的事,在我们拥有最年轻的身体的时候。

联合国将“青年”的年龄上限延至45岁。从世界人均寿命走向80岁的趋势来看,联合国的定义无疑是合理的。整体观察起来,中国人对年龄,特别是女性年龄的看法,还具有一种动物性的狭隘,仿佛还停留在过了30岁就要挂掉的原始人时代。我们在年龄上的相互胁迫和自我胁迫简直就是一种“集体犯罪”。

最可怕的一种是全社会对女人的胁迫。在社会观念上,常将28岁定义为“剩女”的门槛,可见女人们生活在多么危险的环境里。“女人三十豆腐渣” 的恐吓还无处不在,导致女人在年龄上强烈不自信。相比之下,法国女人的青春可以绵延到五六十岁,在我们这儿是老祖母级别的人,仍然可以穿得优雅美丽,谈一场浪漫的恋爱,享受男人的欣赏和赞美。

另一种非常显而易见的是长辈对年轻人的胁迫。中国的长辈也大多是一群未老先衰的人,个人生活严重匮乏,自己一辈子没啥指望,就全指望在子女身上了。对老去的恐慌更加剧了他们对年轻人的控制。典型的中国爹妈就是在孩子20岁前千叮嘱万叮嘱别谈恋爱,一到了大学毕业就开始安排各种相亲,各种唠叨,年纪大了没事做,就等着抱孙子来填充晚年。

还有一些特别喜欢自我摧残的。穿梭在80后、90后中,你会听到大量的抱怨:“我老了。”“我已经是个资深剩女了。”“再不嫁人就没人要了。”“00后都要出来了呀,岁月不饶人哪。” 我的感觉是,这群人从来就没有年轻过,接着又迅速地老去了。  我并不赞同电影《致青春》里的青春观。电影里,郑薇对死去的阮莞说:“阮莞,只有你的青春是不朽的。”如果青春就只是一段非常短的年龄区间,那所有人的青春都终将死去。相比之下,几年前的《老男孩》对青春的致敬更有诚意。青春是热情,是好奇,是勇敢,是尝试,是不信邪,是在我们体内跳动的一簇小火苗,随时有窒息死亡的可能,它需要我们的呵护,然后可以一直燃到70岁。没错,滚石乐队的老头子70岁还在舞台上玩摇滚,还唱着“我无法得到满足,我就是要不停去试……”,这应该是对“青春”更纯正的诠释。

随着身体的新陈代谢而速朽的,只是伪青春,就和一盆塑料花没两样。真的青春,是不朽的。与其缅怀它,不如保护好它,它可以在你身上存活得更久。

书评(媒体评论)

梦想常常跟青春有关,因为青春是一个多梦的时节。但当岁月流逝,我们常常会屈服于现实放弃梦想,当我们放弃梦想,也就意味着精神生命的结束。

——俞敏洪

如果青春那么顺当,没有任何的奋斗和挣扎,没有那么多的痛苦、眼泪以及理想甚至破灭,青春还能叫青春吗?如果青春不是为了让将来回忆当中,充满了各种各样跌宕起伏的色彩的话,回忆有什么意义?如果青春没有经历过绝望和希望的交织的话,青春在人生中又有什么意义呢?  

——白岩松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6: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