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周振华学术文集”全球城市卷之一。
全球城市理论给我们提供了新历史背景下城市发展和世界经济运行的新观察,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全球城市在全球经济及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和角色,对全球城市发展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和指导性;但也存在一定的理论缺陷与不足,并滞后于全球城市发展的实践。本书即在知识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全球城市理论的创新与深化,特别是研究一系列前沿议题,力图有新的突破和发展。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精)/周振华学术文集 |
分类 | |
作者 | 周振华 |
出版社 | 格致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是“周振华学术文集”全球城市卷之一。 全球城市理论给我们提供了新历史背景下城市发展和世界经济运行的新观察,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全球城市在全球经济及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和角色,对全球城市发展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和指导性;但也存在一定的理论缺陷与不足,并滞后于全球城市发展的实践。本书即在知识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全球城市理论的创新与深化,特别是研究一系列前沿议题,力图有新的突破和发展。 作者简介 周振华,经济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经济学会会长、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院长。曾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副所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获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跨世纪人才”、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上海领军人才”等荣誉。 长期从事产业经济、宏观经济、城市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出版《现代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效应》《信息化与产业融合》《服务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大变局之趋势》《崛起中的全球城市:理论框架及中国模式研究》《全球城市:演化原理与上海2050》等专著20余部,其中三部专著翻译成英文在国外出版。主编《中国经济分析》系列、发展战略研究丛书等。在《经济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主持国家和省部级课题研究50余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20余项。 目录 上编 全球城市前沿议题 1 全球城市理论的创新与深化 2 探究全球城市之命运 3 深化全球城市功能 4 全球城市的网络形式分析 5 全球城市发展指数研究 6 全球化战略空间 7 全球化城市资产 8 全球城市数字化转型 9 基于网络的竞合关系 10 全球城市内城更新 11 全球城市郊区化及新城建设 12 全球城市大都市圈的同城化发展 中编 全球城市:国家战略与上海行动 13 导论:当今世界体系中的全球城市 14 重要前提:以国家战略展开全球城市建设 15 首要问题:明确战略目标与核心任务 16 路径选择:探索合适有效的发展模式 17 必然趋势:构建服务经济主导的产业基础 18 空间调整:向多中心城市模式转变 19 发展路径:寓于全球城市区域合作 20 地方行动:坚持转型与创新 下编 卓越的全球城市:国家使命与上海雄心 21 何谓卓越的全球城市 22 上海迈向全球城市基本逻辑何在 23 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如何破题 参考文献 附录 周振华教授学术贡献梳理 后记 序言 出版社准备编辑这套学 术文集,要我作一自序。正 好,乘此机会,对一路走来 的经历及感受作一个系统梳 理。但是,又有点犯愁。往 事久远,记忆淡去,再加上 我有一个习惯,就是只顾匆 忙前行,无暇回眸过往。学 术生涯四十载,研究成果积 三尺,却从未整理过一二。 这下可好,有点手忙脚乱, 不得不静下心来,凝思回想 :这一学术之路如何走过, 沿途又有怎样的风景?一帧 帧画面,在脑海中匆匆闪过 ,丰实多彩,却又片断杂乱 。这些画面的不规则组合、 交叉渲染,竟然变幻为一种 朦胧写意,让我突然联想到 当年独登泰山的生动场景。 两者之间,如此相似!难道 是冥冥之中的暗喻? 那还是1971年,我参加 知青下乡的第二年,回沪探 亲途中的事情。事先约定登 泰山的同伴们,或许因旅途 疲惫,快到泰安站,临时变 卦,剩我一人独行。为观日 出,我不顾舟车劳顿,半夜 三更上山。天色阴黑,万物 寂静,漫漫山道上,一道孤 影飘然而行,尤显孤单、落 寞。沿途两侧,景物模糊, 难窥秀丽之色,我不免有些 无奈,心生遗憾。更叹浑然 不知泰山典故,无以领略沧 海桑田之变,乏味、茫然之 感陡增。 到半山腰,正准备歇脚 ,突然望见,远处有黑影晃 动。哇!原来不乏夜行者。 那是两位50多岁的老人,正 慢悠悠走着,不时停下来, 指指点点,说说笑笑。原来 ,他们对泰山情有独钟,每 隔几年就登临山间,对此地 的一景一物了如指掌。见我 一人,他们便热情招呼我随 其同行。这下可好,下半程 的山路,有了另一番风景。 他们给我介绍景点,讲传闻 趣事。生动之余,阐幽明微 ,赏心悦目。周边朦胧景物 ,仿佛逐渐明朗,露出真容 仪态,并似乎鲜活起来,呈 现古往今来的流动。这才让 我慢慢感受到五岳之尊的魅 力,初识得泰山的真面目。 过了中天门向上,两边山崖 壁如削,山路陡峭乱云渡, 风啸阵阵催更急。置身其中 ,犹如逆天渡劫。我咬紧牙 关,拉着铁索,奋勇攀爬, 直至一步一喘,五步一歇。 终于,天色微亮之际,站立 于岱顶之上,脚踩云雾缭绕 中的峰峦,领略了“一览众 山小”的境界。 说来好笑。搞了一辈子 学术研究,还真不知,学术 生涯开端,以什么为标志。 有人说,是处女作。如果那 样的话,我的学术生涯开端 可追溯到1980年。当时, 我还是大学三年级的学生, 试着对外投稿。想不到,稿 件被黑龙江省委党校《理论 探讨》录用,他们让我快速 去编辑部修改定稿。为此, 我专门向学校请了假,连夜 从牡丹江乘火车赶去哈尔滨 。此番经历给我留下深刻印 象。 但我总觉得,这似乎并 不能标志学术生涯的开端。 当时发表一篇论文,只是业 余爱好而已。更主要的是, 当时压根没想过要走学术研 究之路。这主要源自69届知 青的“出身卑微”。所谓的知 青,其实没什么文化知识, 尤其是69届知青,实际上只 有小学文化程度。初中三年 ,赶上“复课闹革命”,没上 过文化课;毕业后上山下乡 “接受再教育”,整整八个年 头,实践知识大增,文化知 识却没增添多少。幸好, 1977年恢复高考,借洪荒 之力,我考上了大学,实现 了不可想象的“飞跃”。但如 此浅薄的底子,怎能去搞这 般高深的学术研究?!至今 ,回想起来,对走上这条学 术之路,我仍感不可思议。 只能说,也许是鬼使神差, 机缘巧合,勉为其难,艰辛 付出的结果吧。 应该讲,真正意义上从 事学术研究,是在攻读硕士 学位之后,是我国《资本论 》研究的权威人物陈征老师 将我带入了学术研究之门。 其实,当时报考陈征老师的 研究生,也是逼迫无奈,挣 扎奋起的结果。1978年底 ,大批知青返城,这使曾经 当过知青的我,有一种失落 感,回上海的愿望很强烈。 无奈所读学校是省属高校, 毕业后当地分配。唯一出路 ,就是报考研究生。但这种 机会,只有一次。直接报考 上海高校的研究生,风险太 大,故选择“曲线返城”,先 报考福建师大陈征老师的研 究生,等以后有机会再回上 海。为此,大学在读期间, 我足足准备了近三年。考试 下来,自我感觉也不错。但 结果如何,心里仍没底。在 焦急等待之际,意外收到陈 征老师来信,告知报考人数 多达80余人,竞争十分激烈 ,但“你考试成绩优秀,欢 迎前来深造”。这样,我开 启了新的人生,走上了学术 研究之路。 陈征老师担任中国《资 本论》研究会副会长,并率 先组建了“全国高等师范院 校资本论研究会”,担任会 长。他的5册本《<资本论 >解说》是我国第一部对《 资本论》全三卷系统解说的 著作,也是国内对《资本论 》解说得最为清晰明达、通 俗易懂的专著。在他的教诲 和指导下,我开始对《资本 论》三卷进行系统学习和研 究。一开始,我感觉这“大 部头”很难啃,读了老半天 ,像无头苍蝇似的,不得要 领,入不了门。陈征老师送 我陆九渊《读书》中的一段 话:“读书切戒在慌忙,涵 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 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于是,我调整了策略,采取 “先粗后精、步步为营”的方 法。初读时,看不懂的地方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