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把桅杆吹断了,船斜得厉害,船上的人像豆子一样稀里哗啦地滚进海里……(彭学军《汉木古琴》)开始训练了,他让鸽子盯着爸爸的照片,鸽子的头一直不固定,探来探去的,就像个上课不好好听讲的孩子。(李申申《第二十四只信鸽》)
李秋沅、庞婕蕾、翌平、格日勒其木格·黑鹤、胡丽娜、杨笛野、高洪波、汤素兰……44位儿童文学作家的新作佳作,有离奇的想象、绝妙的构思、稚趣的语言与动人的情节,风格各异,题材多样。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虫声在野(2023中国年度儿童文学)/漓江年选大系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
出版社 | 漓江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风把桅杆吹断了,船斜得厉害,船上的人像豆子一样稀里哗啦地滚进海里……(彭学军《汉木古琴》)开始训练了,他让鸽子盯着爸爸的照片,鸽子的头一直不固定,探来探去的,就像个上课不好好听讲的孩子。(李申申《第二十四只信鸽》) 李秋沅、庞婕蕾、翌平、格日勒其木格·黑鹤、胡丽娜、杨笛野、高洪波、汤素兰……44位儿童文学作家的新作佳作,有离奇的想象、绝妙的构思、稚趣的语言与动人的情节,风格各异,题材多样。 目录 小说 汉木古琴 彭学军 鹭姬传——厦门的传说 李秋沅 女木匠 付小方 王秋芝赶走了喷火龙 李作媛 我不是故意特立独行 庞婕蕾 告别 蒋双超 爷爷的井 许廷旺 第二十四只信鸽 李申申 霸道女孩 王小民 失眠症 余杭 撞拐 王倩 早安,儿子 翌平 帕格尼尼犬——一头蒙古牧羊犬的故事 格日勒其木格·黑鹤 漂泊信天翁 曾志宏 儿童诗 旷野辽阔着童年(组诗) 薛卫民 把自己的花,高高举起 王立春 爱 蓝蓝 九岁男孩的步数 孙君飞 男孩想要个裤兜 石帆 怎么跟她说呢? 金本 好朋友(外二首) 陈晓安 戈壁滩上有个国王(组诗) 马行 瓦楞是一亩方田 盘晓昱 有多远(外一首) 胡丽娜 水族馆里的大鲸 杨笛野 大鲸鱼(外三首) 晴朗李寒 散文 花名册 高洪波 我的一个奇迹 冯骥才 花间认药 金曾豪 越窑青瓷:夺得千峰翠色来 赵畅 我的城堡、护卫和神灯 汤素兰 毛衣奶奶(外一篇) 徐鲁 童年的味道 殷健灵 虫声在野 赵霞 爸爸的砖窑厂 郝周 长安路上无穷树 雁阵 雪域天使 毛芦芦 幼儿文学 从前,有一锅星星粥 陈诗哥 河里有一只兽(外一篇) 廖小琴 寻找山大王(外一篇) 肖定丽 阿土旅行记 朱永官 风的样子 迟竹清 南飞的旅程 秋爽 卖云 郑媛 编后记 导语 小说、诗歌、散文,满足你对不同体裁的偏爱;幼儿、儿童、少年,兼顾不同年龄段的阅读需求;亲情友情人间真情,总有一种感情让人心生爱意,周身温暖。 或叙事,或抒情,或描写,或吟诵,引人入胜的同时,无不充满了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代表了2023年中国儿童文学的创作新高度。 后记 《虫声在野:2023中国 年度儿童文学》《遥远国: 2023中国年度童话》由中 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 选编,在儿童文学委员会主 任曹文轩指导下,由中国作 家协会创作研究部纳杨、聂 梦、贺嘉钰、贾晓萌承担具 体编选工作。 编选团队乘承两个选本 的一贯风格和原则,在广泛 阅读少儿类期刊、报纸,文 学期刊、综合类报纸中的儿 童文学作品,以及年度内儿 童文学图书的基础上,关注 短篇儿童文学,包括小说、 诗歌、散文和童话的创作, 兼顾幼儿、儿童、少年不同 年龄段的阅读,覆盖多种内 容题材、艺术风格,注重创 新,力求较为全面地反映当 年度创作面貌和创作水平, 向读者推荐一批优秀的儿童 文学作品,也为儿童文学研 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当然,由于可以想见的 原因,缺漏和遗憾仍然是难 以避免的。我们期待着读者 朋友们的批评和指教。 两个选本编选过程得到 了儿童文学委员会原主任高 洪波、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 任方卫平及其他委员的大力 支持,还得到了各少儿类报 刊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谨表 达我们真诚的敬意和感谢! 还要特别感谢漓江出版社的 辛勤工作,谢谢你们一如既 往的坚持和努力! 编者 2023年12月1日 精彩页 汉木古琴 彭学军 一 这是一家说不清有多古老的宅子,大门的门匾上写着几个灰黑色的大字:高山流水琴行。字像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拍了一下,扁扁的。 “认识吗?”妈妈问。 “高山流水琴行。”嘎木大声说。 妈妈满意地点点头。这几个字一年级的孩子都认得,嘎木四年级了,可他是嘎木呀——“嘎”是当地的方言,强调程度很深,如:嘎漂亮,嘎厉害,嘎坏。“木”等同笨、呆、傻。 其实,嘎木也并不十分木,字认得,高山流水的意思他也懂。他四处看看,几幢青砖黑瓦的农舍,菜园、果树,没有高山,也不见流水。这里是城乡接合部,顺着不远处的那条公路再往前走十几里地,就能看见高楼大厦。至于“琴行”,待了几天后,他自然对里面的布局也了解了。 进了大门是厅堂,厅堂连着天井,穿过天井又是一进院子,两边的厢房传来阵阵琴声,琴声嘎木就不懂了,只觉得没鸟叫好听,但比知了的吱吱声要强些。再往里一进院子,就是斫琴的地方。来这里学琴的人,也可以自己斫一张琴来弹,不过得有耐心,要两三年时间才斫得好一张琴。 老宅子最里的一角是厨房,那里才是妈妈和嘎木的“地盘”。 爸爸在外务工,妈妈在家照顾嘎木,做地里的活儿,还养了些鸡鸭。老宅子离得不远,他们也不止一次路过,但那天嘎木妈站下了,打量着,好像第一次发现这里大不一样了。老宅子以前是属于当地一户大户人家的,大户人家的后人多半在城里,也有的在国外。几年前,宅子里的最后一位老人去世后,就再没人住,宅子也更加破旧,可袁师傅一眼就看中了,租了下来,将它修旧如新,做了琴行。 见门口有人张望,里面出来一个人,面容端庄和善。她打量了妈妈和嘎木一眼,问愿不愿意来这里做饭。妈妈一脸惊喜,太愿意了!后来才知道,她是袁师母——袁师傅、袁师母,宅子里的人都这样叫,妈妈和嘎木也跟着这样叫。 一早来,晚饭后回,除了三餐饭还要兼做卫生,早出晚归的妈妈得带上嘎木,不能把他一个人留在家里——过两天就放暑假了。妈妈说嘎木很乖的,不捣乱,她也不在意减些工钱。袁师母同意了,工钱也没减。 嘎木不仅乖,还会做事,帮妈妈择菜、剥豆子、洗碗,没事可做的时候他就在宅子里溜达。先到琴室门口站一会儿,他只能在门口,不进去,妈妈交代了的。大约有五六个人在练琴。古琴,七根弦,手指在弦间拨、捻、挑、弹……就会有一种没鸟叫好听,比知了叫要强些的声音出来。嘎木听了一会儿,觉得无趣,就来到斫琴的厢房,在门口站着,站很久,有时妈妈来叫才会离开。 厢房里也只三四个人,袁师傅收学员不会超过十个,有人离开了才会增补。这里有很多木板,厚实,颜色深浅不一,有的靠在墙边,有的挂在墙上,挂在墙上的已经有古琴的雏形了,原木架起的巨大的工作台上也横了几块,学员们在做的事就是在木板上锉出水瓢一般的凹槽来。这个要很有耐心,一刃下去,不能深了,只花瓣一样薄薄的一片,也如花瓣一样翻卷上来,屋子里飘散着幽幽的木香味。在嘎木看来,这是世界上最让人放松、舒服、亲近的气味,闻着就会觉得四周安宁,不需要担心什么,一切都妥妥的,可以放心睡觉。 有一回,嘎木真的睡着了。 二 天热,午饭过后大家都倦倦的,每个人都会寻一处阴凉的地方打盹儿。厨房门口的屋檐下有穿堂风,也不会有谁来,妈妈就铺了一张竹席在那里午睡。嘎木睡不着,只睁眼躺着,见妈妈睡着了,就爬起来,猫一样悄无声息地在四处溜达。花窗、卷棚、照屏、天井里盛开的紫蓝色的绣球花,嘎木兴趣都不大,他径直来到斫琴的厢房,站在门口。里面空无一人,只有木头。他在门口站了一会儿,四周看看,依旧空无一人,就走了进去。 工作台上放着古琴的木坏,有的在做造型,有的在挖槽腹,嘎木这个拍拍,那个摸摸,他的动作十分轻柔,仿佛它们是正在午睡的婴孩。靠窗的地方也横摆了一张工作台,没有那么巨大,上面散乱地放着不同型号的铅笔、尺子和锉刀,还有一块木坏,那块木坯似乎是刚刚放上去的,还没来得及做什么。嘎木看着,用手在上面来回轻轻地抚着,他饭后没洗手,有点儿脏,好在木坯是深色的。抚着抚着,他把头靠过去,用脸贴着粗糙的木面,他闻到了一缕似曾相识的气息,这气息令他放松、安静,甚至昏昏欲睡。他爬上桌子,躺下,紧贴着木坯。那桌子的大小和他的小床差不多,和木坯躺在一起并不显得拥挤。 窗外的风吹过来,难得在盛夏的午后透着些凉意,适意极了。知了的叫声也似乎轻柔了一些,像是在说,睡吧睡吧,于是,嘎木真就睡着了。 P2-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