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加纳/列国志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国外游
作者 任泉//顾章义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一 民俗

加纳的风土人情丰富多彩,很有特色。

1.服饰

加纳气候炎热,除了政府官员、高级职员、层次较高的企业家、教授、学者等上层人物在上班和正式场合等穿西装外,更多的男士平时着装比较随意。为数不少的男士喜欢穿着一件无领无袖的长袍。长袍的颜色有白色、绿色、红色、蓝色,有各种印花图案,其式样宽松肥大,穿在身上凉爽,自然潇洒。

男士穿的民族长袍通常用当地的“肯梯”(Kente)土布缝制。不同场合穿的长袍颜色不同。

王室宗亲穿的长袍配有最漂亮、最典雅的饰品,而且穿法与众不同。按照习惯,酋长要在长袍的外面缠裹上肯梯布,通常是搭左肩袒右臂,有时不穿长袍直接用肯梯布缠裹全身,通常也是搭左肩袒右臂。王后也可以直接缠裹上身,也可以搭左肩。节日穿彩色长袍,丧葬时穿紫红色的丧服。

男士穿西服要穿皮鞋,穿长袍时可以穿皮鞋,也可以穿拖鞋。加纳酋长穿长袍一般都穿拖鞋,当然是非同一般的拖鞋。让酋长脱下拖鞋是对他的严重侮辱。从政的酋长在正式场合也有穿西服的。

加纳从政的妇女也有穿西服的,不过多数妇女喜欢穿长裙,上身再加一件色彩艳丽的罩衫,头上戴上五颜六色的包头。有的长裙印有田园风光或动物图案,看上去很雅致,别具风格。许多年轻妇女喜欢穿大蓝、大绿或大红的连衣裙,袒露双肩,头上缠一条同连衣裙相配套的头巾,披上颜色艳丽的轻纱。

2.饮食

加纳人以玉米、薯类和大蕉为主要食粮。加纳人吃玉米的方法通常是把玉米放在水中浸泡至发酵以后,晒干磨成粉,用水和后蒸熟,再用荷叶包成团存放,吃一团剥开一团,可以存放数日不会变质。这样的主食叫做“康吉”(Kanki)。

薯类有三种:椰薯、木薯和薯蓣。加纳吃薯类的方法跟中国人不同。比如椰薯,加纳是将其煮熟后晒干磨成粉保存。吃的时候用生水调匀就可以当粥喝,也可以放些青菜,加上鱼汁、辣椒汁食用。

加纳人逢年过节或招待客人吃“福福”。“福福”的做法是把木薯煮熟后切成薄片,放在臼中,用杵杵成很有黏性的薯泥,再用锅蒸,然后把一大团放入汤盆,再把煮好的肉汁和在陶盆中碾碎的红辣椒、葱头、番茄加上棕榈油一起浇上。吃的方法是用右手的食指、拇指、中指和无名指反复地在肉汁中把食物捏成小团,用食指把小团勾着放进口中,不用牙嚼,而是直接吞咽下去。

加纳有一种大蕉,比香蕉大三四倍。大蕉必须做熟才能食用。做熟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方法是剥皮切成小块或小片用油锅炸熟,吃起来清新爽口,别有风味;另一种方法是剥皮后直接在烧烤炉上用木炭烤熟食用,这种方法既简单又经济,味道清淡不油腻。

加纳人吃饭用手抓。吃饭时全家坐在一个大饭盆和一个汤菜盆周围。他们用右手食指将食物勾入口中。像阿拉伯人一样,他们认为左手不洁,所以都用右手到汤菜盆中勾食物。汤菜的水平不一样。普通人的汤菜多数是辣椒、黏椒和食盐。小康水平以上的汤菜是用辣椒、香料和肉熬的辣肉汁。两者的共同特点是味道都极辣。加纳人一日早、晚两餐。工薪人员已改成一日三餐。

加纳人饭后喜欢嚼可拉果。可拉果像荸荠大小,皮薄,呈浅红色,肉质像栗子,味微苦。可拉果含有咖啡因和可可碱,有醒脑提神功效。平时还有嚼口嚼签(Chewing sticks)的习惯。据说口嚼签有清洁口腔、保护牙齿的作用。还有人嚼海绵纤维(Chewing Sponges),就是把树皮在水中浸泡后放在口里嚼,用其产生的泡沫洁齿。

3.居住

在加纳广大农村,人们是以村社形式分别聚居。每个村社由数个家族组成。每个家族各自拥有固定的房子及院落。村社的中央有一个巨大的建筑物,是集会的场所。现在,这种传统的村社已经越来越少,但在偏远地区和森林地区还能看到。不过,房子的式样也发生了变化。过去是用木材建造的圆形小屋,现在是屋顶呈下垂状的长方形的房子。

分布在北部热带稀树干草原南部的人们有三种聚居的形式:沿海和泻湖的渔村,林区附近的农村,猎人小屋。

酋长的房屋和经常举行宗教仪式的地点常常形成居民中心,居民房屋围绕这个中心建造起来。有些村庄的布局是一条直线,中间是一条大路,房屋排列在这条大路的两边。有的村庄是长方形的,房屋和小巷的排列像棋盘一样。

最初,大部分房屋是用枝条、涂料、木头或完全用泥土搭建的,用大蕉叶、棕榈叶或茅草来铺盖屋顶。现在,森林里偏远农村的房屋或沿海渔村的临时茅舍还用这些材料建造。大部分林区和沿海地带房屋常用的建筑材料是坚固的土墙、土砖或混凝土块,屋顶用白铁板或石棉瓦作材料。而且,房间比以前简陋的房屋要大得多。城市居民区的房屋和街道的布局有现代化的设计特征,建筑物比较坚固和多样化。

在北部热带稀树干草原地区,居民区的变化比较慢。在森林和沿海地带,居民区比较集中,而在北部地区,居民区是集中和分散兼而有之。还有,更南部的房屋通常是长方形的布局,而在北部的房屋通常是圆的,并且用泥土建筑,用草盖屋顶。

为了防御狮子,家畜在夜间要拦在院内。院内有一些用泥土建造的圆锥形谷物贮藏仓。有些屋顶是用泥做的平屋顶,有些是用草做的圆锥屋顶。

目前,在阿散蒂和其他地方建设了大居民区,其建筑物叫做“宗戈”(Zongos)。在那里住着从加纳北部和尼日利亚、布基纳法索等西非国家迁徙来的北方人。

民居差别很大。城市许多住房是砖房、简易楼房,富人独门独院,有的住宅很大、很气派。城市贫民的住房非常简陋,多数是土坯垒的或泥土墙,屋顶是马口铁瓦楞板。农村多数是土墙草顶的茅屋,以圆锥形屋顶的茅屋最为普遍。

加纳独立以后,政府和国营企业为机关公务员和职工建造了一些职工宿舍,有的是简易楼房,有的是平房。这个阶层的住房条件已属于小康水平。

居民住房无论农村或城镇,几乎都没有门牌号码,信件报刊难以邮递。收信只能租用设在邮局里的信箱。报纸多数从大街或路口的报童处购买。到报社订阅报纸,只能由报社投递员直接送到用户手中。外交使团也得到邮局信箱去取信。

4.婚姻

婚姻因民族而异。有的实行一夫一妻制,有的实行一夫多妻制,例如埃维族就实行一夫多妻制。但一夫多妻并不是一夫养活着多妻。妻子基本上是自己养活自己,住在自己的房里,自己做饭自己吃。

阿肯人传统婚姻奉行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决定男女青年终身大事的是父母。现在青年男女可以自由恋爱,但举行订婚仪式和婚礼得先听父母意见,而且大多数家庭由_父母操办。

小伙子喜欢某位姑娘,或自己出面,或委托兄长、亲朋好友出面,向姑娘求婚。如果姑娘应允,二人便可以时常约会。在感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小伙子便禀告父母,由父母或叔伯带上可拉果去拜访姑娘的父母。姑娘的父母向来人详细打听小伙子的相貌、为人爱好和职业收入等情况,倘若觉得满意便收下可拉果,表示女方父母原则上同意这门婚事。然后,小伙子的父母便带上可拉果去拜访自己的亲朋好友,通报自己的儿子已有了意中人。于是,亲朋好友便慷慨解囊,帮助筹备彩礼和举办婚礼。

一周后,小伙子父母带上可拉果和其他礼品去拜访姑娘的父母。如无异议,双方父母便具体协商彩礼的数量和婚礼的日期。加纳人的彩礼包括现金、布料和衣服,凳子和首饰更不可缺少。

彩礼送金首饰已成为传统婚俗。作为彩礼或亲朋好友馈赠的凳子,必须精心收藏和保护,没人敢坐,因为在加纳凳子是王权的象征。

婚礼进行两天。第一天举行结婚典礼,第二天进行庆祝活动。基督教徒和天主教徒在教堂举行结婚典礼,仪式由牧师主持,新郎和新娘同时出席。穆斯林在清真寺举行结婚典礼,仪式由阿訇主持,新郎出席,新娘则在家里等候。拜物教信徒结婚典礼在男方家里举行,由家族长老或村中德高望重者主持,新郎和新娘要当众发誓:永远忠于纯洁的爱情。城镇青年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和经济条件较好的青年,多喜欢在饭店或宾馆举行婚礼并聚餐。开始先举行婚礼,仪式由身份显赫、同新郎关系最亲密的亲朋好友主持。新婚夫妇分别介绍恋爱经过和今后生活打算。新郎还要逐个回答新娘的亲朋好友提出的问题,并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作出承诺。婚礼有专业照相师和摄像师,记录下隆重欢乐的场面,供新婚夫妇留作永久的纪念。婚礼结束之后,开始聚餐。

结婚送的凳子是最贵重的礼物。新娘离开父母去参加婚礼时,父母要送给她一只凳子作为嫁妆,由送亲的人带到男方家。婚礼上新郎的父母要送给新婚夫妇一只凳子作为纪念品。亲朋好友也要把自己带来的凳子亲手送给新婚夫妇,表示美好的祝福。

婚礼的第二天,主要是唱歌跳舞。大型高级音响设备现在还不可能进入普通市民家庭,农村家庭更达不到这样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档次。但是,不少市民办喜事时,可以租用大型高级音响设备,为唱歌跳舞伴奏助兴。其间,可以相互点歌,进行“卡拉OK”表演。唱歌跳舞通宵达旦,尽情欢庆。婚礼舞蹈种类很多,但主要是方腾弗罗姆舞和海莱夫舞。加纳少女婚前都要学会跳这两种舞蹈,以便在自己的婚礼上纵情地表示自己最快乐的心情和向亲朋好友展示自己优美的舞姿。

庆祝活动结束客人们散去后,新婚夫妇回到洞房,并肩端坐,海誓山盟。丈夫发誓对妻子忠诚,同甘共苦。妻子发誓甘心伺候丈夫,勤俭持家。海誓山盟之后,婚礼才算最后结束。

在阿肯族的观念中,结婚是家族的问题,除了男女二人结为夫妇外,也是结合两个血族的契约,性生活的目的就是生育。一定要完成结婚仪式,二人才能结合。在阿散蒂族中,年轻男女若决定结婚,男方必须首先向女方的亲族宣布结婚之意,并给未来的岳父母送去礼物。过去是以食物和食盐作为礼物,现在金钱则更受欢迎。决定结婚后,男方开始召集好友帮女方做农活,并拉拢与其亲族间的关系。

为节省结婚花费,有人采取同居方式。加纳法律是认可同居的。这种公然成立的永久同居生活,在阿散蒂族之内特别普遍

P29-34

目录

序一/1

序二/1

第一章 国土与人民/1

 第一节 自然地理/1

一 地理位置/1

二 行政区划/2

三 地形特点/4

四 河流与湖泊/7

五 气候/9

 第二节 自然资源/11

一 矿物和地质构造/11

二 植被/15

 第三节 居民与宗教/19

一 人口/19

二 民族/20

三 语言/21

四 宗教/22

五 社会结构和制度/23

 第四节 民俗与节日/29

一 民俗/29

二 节日/39

第二章 历史/42

 第一节 早期居民与史前遗迹/42

一 早期居民/42

二 史前遗迹/43

 第二节 外来移民与阿散蒂王国/44

一 外来移民/44

二 阿散蒂王国/45

 第三节 西方列强对加纳的侵略和阿散蒂王国的抗英战争/49

一 西方列强对加纳的侵略/49

二 阿散蒂王国的抗英战争/51

三 黄金海岸殖民地的建立/55

 第四节 英国对加纳的占领和殖民统治/55

一 英国对加纳的占领/55

二 英国对加纳的殖民统治/60

 第五节 加纳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64

一 早期反殖斗争/65

二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反殖斗争/66

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加纳走向独立的契机/68

四 宪法改革/71

五 恩克鲁玛与人民大会党的创建/72

六 从自治到独立/77

 第六节 独立后的加纳/80

一 第一共和国时期/81

二 第一军政府时期/84

三 第二共和国时期/86

四 第二军政府时期/88

五 第三共和国时期/93

六 向第四共和国过渡时期/96

七 第四共和国时期/100

 第七节 著名历史人物和当代政治人物/104

一 克瓦米·恩克鲁玛/104

二 科菲·布西亚/107

三 伊格纳修斯·库图·阿昌庞/108

四 希拉·利曼/109

五 杰里·约翰·罗林斯/109

六 约翰·阿吉耶库姆·库福尔/111

七 约翰·伊文斯·阿塔·米尔斯/112

第三章 政治/113

 第一节 国体与政体/113

一 国体的演变/113

二 宪法更替与政体演变/114

 第二节 2008年总统选举与米尔斯政府/118

— 2008年总统竞选与议会/118

二 米尔斯内阁/119

 第三节 司法机构/120

一 司法系统/120

二 公共法庭系统/121

三 传统法庭/121

四 司法制度的特点/122

 第四节 政党团体/123

一 恩克鲁玛统治时期的政党/123

二 实行多党制后出现的政党/125

三 罗林斯执政时期的群众团体/128

第四章 经济/131

 第一节 概况/131

一 概述/131

二 2009年经济形势/134

三 经济前景预测/137

 第二节 农业/138

一 概况/138

二 农耕作物/139

三 畜牧业/144

四 林业/146

五 渔业/148

六 水利建设/149

 第三节 工矿业/150

一 采矿业/151

二 制造业/155

三 电力工业/156

四 石油与天然气/157

五 建筑业/159

 第四节 服务业/160

一 服务业政策目标/160

二 服务业的业绩/160

 第五节 交通运输/164

一 铁路运输/165

二 公路运输/166

三 内河运输/167

四 空中运输/168

五 海上运输与海港/170

 第六节 财政/172

一 税收/173

二 汇率/174

三 预算与执行结果/175

四 内债与外债/176

 第七节 金融/176

一 概况/176

二 货币金融政策/177

三 货币供应/178

四 通货膨胀/178

五 利率/180

六 国内储蓄/181

七 国内信贷/181

八 金融机构/182

 第八节 改革开放/183

一 概况/183

二 改革开放的一些具体措施/184

 第九节 对外贸易与国际收支/188

一 对外贸易相关政策和规定/188

二 进出口商品结构和贸易对象/190

三 进出口贸易额变化情况/192

四 国际收支/192

五 外汇管理和外汇储备/196

 第十节 国民生活/197

一 物价/197

二 就业/197

三 工资/198

四 居住条件/201

五 缩小贫富差距/201

第五章 军事/202

 第一节 概况/202

一 建军简史/202

二 国防体制/204

三 国防预算/204

 第二节 军种和兵种/206

一 陆军/206

二 海军/207

三 空军/207

 第三节 军事训练和兵役制度/208

一 军事训练/208

二 兵役制度/209

 第四节 对外军事关系/209

一 双边关系/209

二 武器来源/210

三 外国军事援助/210

四 军事条约/210

五 维和行动/210

第六章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212

 第一节 教育/212

一 教育发展简史/212

二 独立初期政府采取的措施/213

三 重视基础教育/215

四 高等教育的发展/217

五 基础教育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218

六 教育工作的新发展/220

 第二节 科学技术/221

一 一般情况/221

二 科研机构/222

三 社会科学专业学术团体/223

四 科研活动/223

 第三节 文化艺术/225

一 政策法规/225

二 文化机构/225

三 文学/226

四 戏剧电影/228

五 音乐舞蹈/229

六 工艺美术/231

七 文化设施/232

八 艺术节/233

 第四节 医疗卫生/233

一 独立前简况/233

二 独立初期医疗卫生状况和措施/234

三 罗林斯政府的政策法规/235

四 医疗卫生的预算开支/236

五 婴儿疾病的防治/236

六 河盲症的控制方案/237

七 医疗卫生事业的新发展/237

 第五节 体育/239

一 体育领导机构和体制/239

二 体育项目/240

三 国际交流/242

四 体育设施/242

 第六节 新闻/242

一 报纸与通讯社/242

二 广播与电视/243

第七章 外交/245

 第一节 外交政策/245

一 冷战时期的外交政策/245

二 冷战结束后的外交政策/246

 第二节 对外关系/248

一 概况/248

二 同中国的关系/249

三 同主要西方大国的关系/256

四 同尼日利亚的关系/260

五 同邻国的关系/261

主要参考文献/264

 一 英文部分/264

 二 中文部分/267

序言

自1840年前后中国被迫开关、步入世界以来,对外国舆地政情的了解即应时而起。还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受林则徐之托,1842年魏源编辑刊刻了近代中国首部介绍当时世界主要国家舆地政情的大型志书《海国图志》。林、魏之目的是为长期生活在闭关锁国之中、对外部世界知之甚少的国人“睁眼看世界”,提供一部基本的参考资料,尤其是让当时中国的各级统治者知道“天朝上国”之外的天地,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这部著作,在当时乃至其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产生过巨大影响,对国人了解外部世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自那时起中国认识世界、融入世界的步伐就再也没有停止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尤其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更以主动的自信自强的积极姿态,加速融入世界的步伐。与之相适应,不同时期先后出版过相当数量的不同层次的有关国际问题、列国政情、异域风俗等方面的著作,数量之多,可谓汗牛充栋。它们对时人了解外部世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当今世界,资本与现代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广度在国际间流动和传播,“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各地,极大地影响着世界历史进程,对中国的发展也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面临不同以往的“大变局”,中国已经并将继续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快的步伐全面步入世界,迎接时代的挑战。不同的是,我们所面临的已不是林则徐、魏源时代要不要“睁眼看世界”、要不要“开放”问题,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新的世界发展大势下,如何更好地步入世界,如何在融入世界的进程中更好地维护民族国家的主权与独立,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与人类共同发展做出贡献。这就要求我们对外部世界有比以往更深切、全面的了解,我们只有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世界,才能在更高的层次上融入世界,也才能在融入世界的进程中不迷失方向,保持自我。

与此时代要求相比,已有的种种有关介绍、论述各国史地政情的著述,无论就规模还是内容来看,已远远不能适应我们了解外部世界的要求。人们期盼有更新、更系统、更权威的著作问世。

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的最高研究机构和国际问题综合研究中心,有11个专门研究国际问题和外国问题的研究所,学科门类齐全,研究力量雄厚,有能力也有责任担当这一重任。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领导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就提出编撰“简明国际百科全书”的设想。1993年3月11日,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的胡绳先生在科研局的一份报告上批示:“我想,国际片各所可考虑出一套列国志,体例类似几年前出的《简明中国百科全书》,以一国(美、日、英、法等)或几个国家(北欧各国、印支各国)为一册,请考虑可行否。”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根据胡绳院长的批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1994年2月28日发出《关于编纂〈简明国际百科全书〉和〈列国志〉立项的通报》。《列国志》和《简明国际百科全书》一起被列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按照当时的计划,首先编写《简明国际百科全书》,待这一项目完成后,再着手编写《列国志》。

1998年,率先完成《简明国际百科全书》有关卷编写任务的研究所开始了《列国志》的编写工作。随后,其他研究所也陆续启动这一项目。为了保证《列国志》这套大型丛书的高质量,科研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1999年1月27日召开国际学科片各研究所及世界历-史研究所负责人会议,讨论了这套大型丛书的编写大纲及基本要求。根据会议精神,科研局随后印发了《关于〈列国志〉编写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陆续为启动项目拨付研究经费。

为了加强对《列国志》项目编撰出版工作的组织协调,根据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的李铁映同志的提议,2002年8月,成立了由分管国际学科片的陈佳贵副院长为主任的《列国志》编辑委员会。编委会成员包括国际片各研究所、科研局、研究生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部门的主要领导及有关同志。科研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组成《列国志》项目工作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成立了《列国志》工作室。同年,《列国志》项目被批准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将《列国志》项目列入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计划。

在《列国志》编辑委员会的领导下,《列国志》各承担单位尤其是各位学者加快了编撰进度。作为一项大型研究项目和大型丛书,编委会对《列国志》提出的基本要求是:资料翔实、准确、最新,文笔流畅,学术性和可读性兼备。《列国志》之所以强调学术性,是因为这套丛书不是一般的“手册”、“概览”,而是在尽可能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体现专家学者们的研究所得和个人见解。正因为如此,《列国志》在强调基本要求的同时,本着文责自负的原则,没有对各卷的具体内容及学术观点强行统一。应当指出,参加这一浩繁工程的,除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业科研人员以外,还有院外的一些在该领域颇有研究的专家学者。

现在凝聚着数百位专家学者心血、约计150卷的《列国志》丛书,将陆续出版与广大读者见面。我们希望这样一套大型丛书,能为各级干部了解、认识当代世界各国及主要国际组织的情况,了解世界发展趋势,把握时代发展脉络,提供有益的帮助;希望它能成为我国外交外事工作者、国际经贸企业及日渐增多的广大出国公民和旅游者走向世界的忠实“向导”,引领其步入更广阔的世界;希望它在帮助中国人民认识世界的同时,也能够架起世界各国人民认识中国的一座“桥梁”,一座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的“桥梁”。

《列国志》编辑委员会

2003年6月

内容推荐

加纳是一个盛产黄金和可可,战略物资锰矿和工业钻石矿蕴藏量非常丰富的西非国家。从1992年起,加纳走上政治上实行宪政和多党制的民主化道路,经济上实行改革开放,外国直接投资受法律保护,先后被国际社会誉为非洲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样板”,被联合国取消“最不发达国家”的称谓。近28年里,加纳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GDP年均增长率达到5%,业已成为外国直接投资的理想对象国之一。

编辑推荐

本书是“列国志”之《加纳》,该书凝聚着数百位专家学者心血。它的出版旨在为各级干部了解、认识当代世界各国及主要国际组织的情况,了解世界发展趋势,把握时代发展脉络,提供有益的帮助;希望它能成为我国外交外事工作者、国际经贸企业及日渐增多的广大出国公民和旅游者走向世界的忠实“向导”,引领其步入更广阔的世界;希望它在帮助中国人民认识世界的同时,也能够架起世界各国人民认识中国的一座“桥梁”,一座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的“桥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4: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