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十年前,刚步入二十岁的程浩,离开了我们。 程浩自称是“职业病人”,出生后便没下地走过路,医生曾断言他活不过五岁。收到过的病危通知单厚厚一沓,被妈妈用十厘米长的钉子钉在墙上。他坦然、阳光地面对命运的不公。他在知乎对“你觉得自己牛在哪儿”的回答,曾直抵无数网友的内心——“真正牛的,不是那些可以随口拿来夸耀的事迹,而是那些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微笑的凡人。”这条回答的赞同数,至今在知乎仍无人超越。 程浩热爱阅读和写作。他无法去上学,妈妈便教他读书认字。读书十年,他建立起了强大的精神世界。对于写作,他曾说:“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改变自己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写下的这些文字,则是时间的凝固,是生命的延续,也是我们的精神唯一的永存方式。” 十年后,我们将程浩这位把活着当作一种事业的“生命歌者”短暂且璀璨的一生,集中呈现出来,有专栏文字,有知乎问答,有书信和短小说、诗歌创作,也有记录生命最后四年光影的日记,让曾经知道他的人,再次回忆他;让不曾知道他的人,有机会了解他。 欢迎你走进程浩的世界。 目录 写在阅读之前 纪念程浩 李哲 序 看世间 你觉得自己牛在哪儿?为什么会这样觉得? 程浩是谁? 昂着头的艺术 失败之书 我和老妈那些事儿 绝路上的桥 每个人都有自己难以启齿的一面 村上春树是严重的“梦游病人” 人终有一死,现在的奔波劳累有什么意义? 改变世界,需要切口 一觉醒来的幸福 地狱在身后 谈读书 你为什么读书? 当我们谈论读书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看《百家讲坛》和看书,哪个好一点? 读书越多会越孤独吗? 读书有哪些“危害”? 读张爱玲是否要比读张小娴“高档”? 看书可以丰富一个人的社会阅历吗? 没时间读书怎么办? 读书笔记:如何阅读一本书? 如何利用互联网自学? 写书信 致妹妹源源 伯爵写给女巫的一封信 致某人 求职信 致七堇年 致小熊姐姐 致远方的你 作小说 唯酒无量 紫色洋娃娃 阁楼中的宝藏 烧红的月亮 原谅我,不能再带你一起飞翔 记日记 吟诗歌 在知乎 附录一 伯爵在城堡的思考 附录二 程浩背后的母亲/ 妈妈再爱你一次 附录三 程浩,最后的问答 序言 比起QQ、微博这种机械式的交流工具,我的确更喜 欢写邮件。不仅因为邮件看起来更正式、更具有保留价 值,最重要的是邮件的篇幅更长,写的字也更多,可以 充分满足我表达的欲望。世界在我的眼中如同一台巨大 的、飞速运转的计算机,各种音乐、图像、语言就像不 同的代码,文字也是其中一种。我希望自己是一个合格 的程序员,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能给这个世界输入足够多 的信息,让你们看见更有趣的内容。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感觉自己和别人似乎不太 一样。但是那点不一样在一个孩子的心里就像一颗长了 黑点的杨桃,完全没意识到自己和那些光鲜、饱满的同 类有什么区别。所以我拼尽全力,试图抹去身上那一点 点的不同,希望自己能和别人一样。为此我盲目地模仿 周围那些哥哥姐姐,模仿他们的行为,模仿他们的喜好 ,模仿他们说话时的语气,模仿他们对生活的态度。直 到有一天,我坐在窗边望着外面的雪景,看见一对恋人 路过楼下,女孩手里捧着一个蓝色保温杯,在寒冷的冬 天里冒着氤氲的热气,男孩紧紧搂着她的肩膀,两个人 你一口我一口地分享同一杯热水,身影慢慢走远。 那一刻,我终于明白,无论我怎么做、怎么模仿, 自己永远都不可能像他们一样。我不可能在这么冷的天 气出门,也不可能跟一个女孩肩并肩地散步,更不可能 用一双有力的臂膀紧紧搂住她。 老妈总说我可怜,可我从不这么觉得。但是那一次 ,我觉得自己真可怜。 所以我的童年是站在世界的边缘,我渴望自己能融 入人群,做一个凡夫俗子。可是我却从没真正走进过这 个世界,一次都没有。我永远站在世界的边缘。后来我 在世界的不远处建立了另一个世界,属于我的世界。这 里的规则由我定,我是这个世界的主宰。十年了,没有 几个人能走进这个世界,曾经走进的也陆陆续续离开了 。可我并不感到难过,一点也不难过。我仍然喜欢交朋 友,尤其是漂亮的姑娘,因为跟她们在一起我很快乐。 虽然我已经有了自己的新世界,可是我依然怀念那 个熙熙攘攘的世界。如果有一天,我出书了,我会取名 叫《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 欢迎你走进我的世界,认识你真好。 导语 ★ “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知乎著名ID程浩生命之作,曾获首届“中国好书” ★ 去世十周年纪念版,呈现感动世人的程浩短暂且璀璨的一生 ★ 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程浩身上所体现出的积极生命观 ★ 创知乎回答赞同数纪录,至今无人超越 程浩在知乎对“你觉得自己牛在哪儿”的回答,当年曾感动无数网友,如今仍鼓舞着众人——“真正牛的,不是那些可以随口拿来夸耀的事迹,而是那些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微笑的凡人。”该条回答的赞同数,至今仍为知乎最高,无人超越。 ★ 通透、深刻的金句,直面人生、青春、理想 从小直面生死的经历,加上十年阅读、写作,让程浩的文字富有通透的哲理性,读起来温暖、洁净,不乏莞尔幽默,形成别具一格的程氏金句,或思索人生,或领悟生命,或自省内心,或冷观世态。 书评(媒体评论) 东东枪:那个叫程浩的小伙子过世了。就是在 知乎回答“你觉得自己牛在哪儿?”被六千多人点 “赞”的那个。他的那篇回答曾震撼我。觉得跟他 相比,我们大多数人活得都太轻薄了。 傅盛(原金山网络CEO):看了这些文字,才 理解生命的厚度各有不同。程浩的生命只有二十年 ,但对生命的理解,完胜我已有的三十五年。 李哲(程浩母亲):程浩,我这辈子最幸运的 事情就是当了你的妈妈。谢谢你来过,虽然时间短 暂,但你教会了妈妈生活的态度,未来的十年、二 十年,妈妈也会努力以最美好的姿态去迎接生活, 但唯一改变不了的事情就是对你的思念!未来还有 无数个漫漫长夜,只希望一觉醒来,窗外的阳光依 然灿烂。 熊文婷(生前好友):直到他去世后,我才知 道他的身体已经差成了那样。因为他从来没有和我 提过那些疾病痛苦,他说过,我讨厌诉苦的男人。 所以除了那次感冒后他说难受,其余的痛苦他根本 一概不提。在我的记忆里,他“病人”的标签十分 淡,他认真,豁达,纯净,温柔,幽默,沉静。 精彩页 地狱在身后 前几日,意外感冒。今早起床,头痛欲裂。两次测量体温,第一次三十六度八,以我多年生病之经验判断,这个体温一定不准。果然,第二次换了一根体温计,三十七度四,升了零点六度,低烧。回想昨夜,突然醒来,胸口仿佛压了一块巨石,每次呼吸,如同千万枚钢针在肺叶间穿梭,当真应了那句话:呼吸都是一种奢侈。 几天以前,小熊给我写了一封信。她问我,一个人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我们为什么要忍受那么多痛苦? 我没有回复她。因为我无法解答她的问题。换作过去,我会告诉她:“活着什么也不为,就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这是余华在《活着》一书中的观点。可是,并非所有人都能如我一般,将“活着”作为一项伟大的事业。更何况现在,连我都对这个观点产生了质疑。正如书中描述的,亲人会死去,朋友会背叛,梦想会破灭,信仰会崩塌,将“活着”的希望寄予其中任何一个,都是靠不住的。然而,生命终究不是一粒尘埃,不可能在真空的世界里随意漂浮。它是一粒沙子,在汹涌的海浪中挣扎,在愤怒的烈火中灼烧。它无能为力,却不是无所作为。我们被一种无形的力量牵引,带着迷茫和麻木,奋力向前。 但是,这种力量究竟是什么? 昨天夜里,在我痛苦万分的时候,我又开始重新思考这个问题。我想起老妈曾经说过一句话:“你咽下的药,扎过的针,吃过的苦,受过的罪,不都是为了活着吗?你若是畏缩了,胆怯了,不想活了,那从前吃过的苦就白吃了,受过的罪就白受了,所有付出的代价,都变得毫无意义了。你甘心吗?” 是的,我不甘心。这种感觉就像你问我为什么要写作一样。我会挽起袖子给你看,手臂上有长时间写作压出的、无法消散的淤青。我未必能成为一个作家,未必能写出让自己满意的作品,但是我必须坚持写作这个行为,因为我不想让自己身上的伤痕变得毫无意义。看着这些淤青,我就能想起曾经的日日夜夜,想起曾经的自己。若放弃写作,则是对之前付出的一切表示否定。 也许,人们的坚持,往往不是因为相信未来,而是他们不想背叛过去。 梦想如此,活着亦是如此。 我总是幻想,人间就是一条长长的大路,每个人都是一只背着重壳的蜗牛,壳里装着理想、誓言,以及所有关于过去的执念。我们在路上爬行,寻找传说中的天堂。能够坚持到底的人,很少;半途而废的人,很多。但无论是坚持,还是放弃,这两种人活得都不轻松。那些坚持的人,哀叹希望的渺茫;那些放弃的人,却已经失去了希望。 那时我们有梦, 关于文学,关于爱情, 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 如今我们深夜饮酒, 杯子碰到一起, 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 北岛 也许我们无法明白“活着”的意义,但是我们已经为“活着”付出了太多代价;也许我们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我们已经为梦想流下了太多泪水。我们能做的,仅仅是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绝不能回头。天堂未必在前方,但地狱一定在身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