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全面论述了特应性皮炎的热点问题,对特应性皮炎的概念、分类、流行病学、病因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严重程度评价、诊断、鉴别诊断、实验室检查、预后和预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其中,针对特应性皮炎的特殊性,本书还重点阐述了特应性皮炎与变态反应的区别、过敏在特应性皮炎发病中的作用和处理、微生物(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特应性皮炎的关系及其治疗对策、特应性皮炎的共病和并发症、特应性皮炎的免疫学异常及其治疗意义、特应性皮炎与环境的关系、特应性皮炎的各种诊断标准和指南,以及特应性皮炎的治疗药物。 本书适合各级皮肤科医师、变态反应工作者、全科医师及社区医疗卫生工作人员阅读,也可作为患者参考书。 作者简介 李邻峰(曾用名:李林峰),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北京友谊医院过敏与临床免疫诊治中心主任。1982-1988年在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获医学学士学位,1988-1992年在北京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92-2014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历任副教授、教授、科主任,皮肤性病学研究室主任,北京大学皮肤性病中心副主任。1995-1998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皮肤病学系及遗传学系任客座副教授。临床专业特长:皮肤性病,尤其是特应性皮炎、湿疹、接触性皮炎、皮肤过敏的临床诊治及科学研究。曾获美国芝加哥皮肤病协会研究基金奖。目前已主编著作11部,参编多部。发表中英文论文250余篇,医学科普文章数十篇。自1994年起,一直担任全国湿疹皮炎与皮肤变态反应学习班主讲。 目录 第1章 特应性皮炎的概念和分类 第1节 基本概念 第2节 特应性皮炎与湿疹皮炎类疾病 第3节 特应性皮炎的分类 第2章 特应性皮炎的流行病学 第1节 流行病学基本概念及注意事项 第2节 特应性皮炎的流行病学 第3节 特应性皮炎的风险因素 第3章 特应性皮炎的病因学 第1节 病因学概述 第2节 可能的外部因素或诱发因素 第3节 可能的内部病因 第4章 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机制 第1节 免疫反应分型及炎症分型概述 第2节 特应性皮炎的炎症启动因子 第3节 警报素等中间反应因子 第4节 2型炎症及混合性炎症连续体 第5节 重要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 第6节 自身致敏与自身免疫 第7节 特应性皮炎瘙痒相关因子 第8节 特应性皮炎的恶性循环 第5章 特应性皮炎与过敏 第1节 过敏在特应性皮炎发病中的重要性 第2节 尘螨过敏 第3节 花粉过敏 第4节 食物过敏 第5节 宠物相关过敏 第6节 微生物相关过敏 第7节 衣物过敏 第8节 化妆品过敏 第6章 微生物与特应性皮炎 第1节 皮肤正常微生物群 第2节 金黄色葡萄球菌 第3节 单纯疱疹病毒 第4节 其他病毒 第5节 皮肤真菌多样性 第6节 马拉色菌 第7节 白念珠菌 第8节 皮肤癣菌 第9节 气源性霉菌 第7章 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表现 第1节 总体特征 第2节 自觉症状 第3节 损害分期 第4节 不同年龄阶段的皮肤表现 第5节 不同部位的皮肤表现 第6节 相关皮肤表现 第7节 皮肤外表现 第8章 特应性皮炎病情严重程度评价 第1节 常用评估方法概述 第2节 特应性皮炎严重程度评分(SCORAD) 第3节 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EASI) 第4节 研究者整体评价(IGA) 第5节 六区六征特应性皮炎评分(SASSAD) 第6节 三项严重程度量表(TISS) 第7节 源自患者的湿疹评价(POEM) 第8节 皮损面积严重指数积分法(ADASIS) 第9节 其他评估方法 第10节 评估方法的选择及注意事项 第11节 生活质量评价工具 第12节 特应性皮炎严重程度分级 第13节 中重度特应性皮炎临床判断方法 第9章 特应性皮炎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 第1节 概述 第2节 血常规检查 第3节 血清总IgE检测 第4节 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检测 第5节 检测速发型超敏反应的皮肤试验 第6节 组织病理学检查 第7节 微生物学检查 第8节 激发试验 第10章 特应性皮炎的诊断标准 第1节 概述 第2节 Hanifin和Rajka标准 第3节 康-田标准 第4节 Williams诊断标准 第5节 Lillehammer诊断标准 第6节 儿童哮喘与过敏国际研究协作组标准 第7节 Diepgen标准 第8节 Bos等的千禧年标准 第9节 日本皮肤病学会标准 第10节 美国皮肤病学会标准 第11节 丹麦变态反应研究中心标准 第12节 中国张氏标准 第13节 中国姚氏标准 第11章 特应性皮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第1节 诊断流程与建议 第2节 需要鉴别的常见皮肤病 第3节 需要鉴别的少见皮肤病 第12章 特应性皮炎的共病 第1节 概述 第2节 特应性共病 第3节 非特应性共病 第13章 特应性皮炎的治疗 第1节 治疗目的 第2节 治疗前需要考虑的因素 第3节 分级治疗及阶梯治疗 第4节 外用药物治疗 第5节 湿包治疗 第6节 光疗 第7节 传统系统治疗药物 第8节 生物制剂 第9节 小分子药物 第10节 其他药物 第11节 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 第12节 特应性皮炎的治疗目标 第14章 特应性皮炎抗微生物治疗 第1节 治疗目的 第2节 含微生物保湿剂 第3节 抗菌织物 第4节 防腐抗菌剂 第5节 抗细菌药物 第6节 抗病毒药物 第7节 抗真菌药物 第15章 特应性皮炎的预后 第1节 预后的概念及判断标准 第2节 特应性皮炎的预后 第3节 影响特应性皮炎预后的因素 第4节 改善特应性皮炎预后的建议 第16章 特应性皮炎的预防 第1节 三级预防概念 第2节 第一级预防 第3节 第二级预防 第4节 第三级预防 第5节 疫苗接种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