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学习是为了掌握生存的技能,而阅读是为了“悦心”,因此如果不是以学习为目的而读书,那就读你喜欢的,能让你轻松愉快的。本书就应该是你用来“悦心”的,王禹翰编著的《一本书读懂中国史》从盘古开天辟地起到新中国建立为止,收录了我国几千年间的历史常识。这些常识大多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甚至有些成语典故是人们经常用到的,比如:许由“洗耳恭听”,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赵高“指鹿为马”,项羽“霸王别姬”,韩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桓温“不能流芳百世,就遗臭万年”,谢安“东山再起”,来俊臣“请君入瓮”……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一本书读懂中国史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王禹翰 |
出版社 | 万卷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有人说学习是为了掌握生存的技能,而阅读是为了“悦心”,因此如果不是以学习为目的而读书,那就读你喜欢的,能让你轻松愉快的。本书就应该是你用来“悦心”的,王禹翰编著的《一本书读懂中国史》从盘古开天辟地起到新中国建立为止,收录了我国几千年间的历史常识。这些常识大多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甚至有些成语典故是人们经常用到的,比如:许由“洗耳恭听”,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赵高“指鹿为马”,项羽“霸王别姬”,韩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桓温“不能流芳百世,就遗臭万年”,谢安“东山再起”,来俊臣“请君入瓮”…… 内容推荐 中国人一向有读史的传统,因此早先的读书人大多喜欢读史。很多古代明君都曾经览阅《史记》、《资治通鉴》,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不仅中国人这样认为,外国人也重视了解历史的作用,英国的文学家培根就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王禹翰编著的《一本书读懂中国史》以故事的形式娓娓道来,叙事语言生动、贴近生活,不会像史书那样冗长晦涩,让人“望而生畏”;书中配以与事件内容相呼应的图片,有情有景、通俗易懂。只要喜欢,随便翻到哪一页,都有一个情节相对完整的故事供你阅读。在忙碌的一天结束后,放松下来随手翻阅几页,藉以愉悦精神,充实生活。正所谓开卷有益,在轻松阅读的同时,也许某一个故事中的某个闪光点,会让你收获到历史的智慧,得到一些对生活有益的启迪。 为方便您条缕明晰地阅读《一本书读懂中国史》,全书以朝代为限划分章节,并选取了一百多张插图,有历史人物、古籍书影、历史典故的情节再现、历史文物以及一些历史遗迹等,有些图配有图说帮助您理解。图片可以让您更为感性地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在有限的篇幅内增加信息量,使阅读的气氛不再沉闷。 目录 神话传说时代 混沌初开 禅让时代 文明与纷乱 夏:传说中的王朝 商:青铜铸就的时代 西周:历史转折的朝代 春秋·诸侯林立的格局 战国:七国纷争的乱世 帝国建立 扫六国天下归一统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 大汉天下 功臣的命运 汉初内政 西汉皇朝的盛极而衰 匈奴:和亲或对抗 汉光武帝开创中兴局面 东汉与匈奴、西域的关系 黄巾之乱与汉室衰微 群雄并起 曹氏建魏 孙吴政权的建立与发展 三国归晋与西晋的灭亡 遭祸乱五胡十六国 南北分裂的中国 南朝:权臣夺位 北朝:王朝更替中的乱世 隋:短命的盛世王朝 隋文帝开皇之治 隋炀帝淫逸失国 风起云涌的反隋战争 唐·五代十国:从强盛到分裂 千古一帝唐太宗 女皇时代 李隆基开元兴盛世 大唐帝国的渐行渐远 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纷争频仍 北宋:外族威胁中的统一 北宋中前期政治、军事 内忧外患,北宋灭亡 孱弱偏安的南宋王朝 偏居东南 苟且终难偷生 蒙古帝国 元:疆域最大的封建王朝 混乱中帝国走末路 外强中干的明王朝 明:汉民族最后的王朝 明中期社会概况 明后期腐败亡国 最后一个帝制王朝 从关外到关内 康雍乾的繁荣 从盛世走向没落 试读章节 尧帝禅位 尧、舜以及后来的禹,都是在黄帝以后,先后涌现出的著名的部落联盟的首领。他们原先都是氏族部落的酋长,后来被推选为部落联盟的大酋长。 《尚书》有《尧典》等篇,叙述尧舜“禅让”的故事,大概是由周朝史官掇拾传闻编纂成篇的。在世袭制度实行已久的周朝,应该不容有人无端发此奇想,其为远古时代遗留下来的习俗,大致可信。 在当时,遇到重大问题,部落联盟大酋长就召集各部落酋长一起商议对策。随着年龄增长,尧逐渐接近暮年,他开始考虑由谁来继承自己的职位,于是他向四岳(炎帝族氏族部落酋长,姜姓)进行咨询。 当尧说出他的想法后,有一个叫放齐的说“你的儿子很开明,可以担当此任。”尧严肃地说:“不行,这小子道德修为太差,没有涵养,专爱与人争吵。”另一个人推荐道说:“管水利的共工不是挺好吗?”尧摇了摇头说:“共工巧言令色,表面谦和,实际上心怀叵测,我信不过。”议论了半天,也没有推出个合适的人选,只好决定待来日再选。 过了一些时日,尧又召集四岳协商此事,四岳一致推荐舜。尧点点头说:“我也听说舜挺不错,你们不妨详细介绍一下他的事迹。”于是四岳就争先恐后地叙述起舜的情况来。舜,有虞氏,东夷人。他父亲瞽瞍,是个老糊涂。他的生母早已亡故,继母相当不贤。继母生的弟弟叫象,他飞扬跋扈,骄横无礼,瞽瞍却很宠他。全家人都视舜为眼中钉,肉中剌,而舜生活在这样家庭环境中,却能孝敬父母,善待兄弟,以德报怨,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尧听完介绍后兴奋不已,便决定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派人给他修筑粮仓,分给他许多粮食和牛羊,并决定对舜进一步考察。舜的继母和弟弟象得知后,又羡慕,又忌妒,便和瞽瞍一起,千方百计地想置舜于死地。 有一次,瞽瞍让舜修补粮仓的项。当舜顺着梯子爬上仓顶时,瞽瞍就在下面放起火来,想烧死舜。舜在仓顶发现失火,急忙寻找梯子,梯子却早已不知去向。幸好舜随身带着两顶遮阳用的斗笠,他灵机一动,双手拿着笠帽像鸟展翅飞翔一样,随风飘落到地上,毫发无损。 瞽瞍和象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又让舜去淘井。当舜下到井底后,他们就把地面上的土石扔下去,将井填没。他们满以为这样舜必死无疑,父子俩可以瓜分舜的财物了,谁知机智的舜,巧妙地在井旁掘了一个孔道,安安全全地钻了出来。对于他们的种种陷害,舜从不衔怨含恨,反而泰然处之。 尧经过考察,发现舜的确是一个机敏睿智、宽宏大度、德才兼备的人才,于是便把大酋长的位子禅让给了舜。舜继位后不负众望,他勤劳俭朴,与百姓们同甘共苦,共同劳动,深受大家爱戴。几年后,尧去世了,舜曾想将位子让给尧的儿子丹朱,因大家都不赞成,只好作罢。 还有另外一种与此说法差异甚大的传说是,舜囚禁了尧,还不让他与儿子丹朱见面,然后自己做了天子,这种情节类似于后代的宫廷政变:舜篡权,夺了尧的帝位。 大禹治水 舜帝在位四十八年,在此期间,文命(即大禹)的威望不断高涨。 相传尧在位时,黄河流域就发生了特大的洪水,不少人和牲畜遭到伤害,苦不堪言。尧便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商量治水问题。大家都一致推荐了鲧去干这件事。 鲧花费了九年时间来治理洪水,他只懂得水来土掩,用筑堤围堰的方法来阻挡洪水,结果是洪水排不出去,一旦冲开一个缺口,就前功尽弃,无法收拾。水灾越闹越凶。 舜继位做了部落联盟首领后,亲自到治水现场视察。他发现鲧治水无方,就把鲧法办了,又让鲧的儿子禹来治水。 禹吸取了其父失败的教训,经过考察,他决定用“开”、“通”、“疏”、“凿”、“引”等方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他带着助手们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历尽了千难万险,探明了河道,设计治河的规划。 禹头戴着笠帽,身着粗衣,身先士卒,同百姓们一起劳动,挑土运石,开渠排水,疏通河道,引水下流……他在治水工地上奔波了十三载,长年累月泡在泥水里,脚趾甲脱落了,小腿上的汗毛也磨光了。禹公而忘私,十三年中曾三过家门而不入,成为几千年的美谈。 禹的妻子涂山氏,与禹结婚4天后,禹便离家洽水去了。禹临行前曾留言.“若生下儿子,便取名为启,以纪念我为治水离家启行。”后来妻子生下儿子启的时候,正好禹从家门前经过,他听见屋内婴儿的哭声,很想进屋看看,但一想到洪水还没有制伏,百姓们还被围在高地上,便狠下心没有进去探望。 经过十三年的艰苦努力,河道畅通了,洪水驯服地被引入了大海,人们过上了祥和安定的生活。后代人为了纪念禹治水的功绩,尊称他为“大禹”。 舜年老以后也像尧一样,选择接班人。由于禹治水有功,大家一致推荐了禹。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氏族贵族由此而生,加上禹在治水中的功绩,提高了部落联盟的威信和权力,禹实际上已从部落联盟首领变成国王了。大禹在掌握了部落的领导权后,统领众多氏族首领,对三苗进行了大规模的征伐,逐步在战争中确立了自己的最高王权,并把首都设在安邑(今山西夏县)。 为了巩固王权,大禹召集各氏族的首领,在淮水中游的涂山【今安徽蚌埠西郊怀远境内)举行大会,史称“涂山之会”。在这次大会上,大禹把中国分为了九个州:一、冀州:河北平原与山西高原。二、兖州:黄河与济水之间。三、青州:山东半岛。四、徐州:河淮平原。五、豫州:中原地区。六、雍州关中与陇西。七、凉州秦岭以南与四川盆地。八、扬州长江下游。九、荆州:长江中游。每一州都由一位氏族首领进行管理,而这些首领的管理权则归大禹所有。这是中国行政区域正式被称为“州”的开始,并一直沿用至今。原来的众多氏族首领,此时大都转化成了贵族,分别成为各个邦国的君长。 禹到了晚年,也请各部落首领推荐继承人。大家推举了伯益。禹死后,禹的儿子启却利用自己所在的夏部落的势力,赶跑了伯益,宣布自己继位称王,建立了国家政权,要各部落服从他的领导。从此以后,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我国传说中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王朝诞生了。 P8-10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