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2021-2022年中国工业技术创新发展及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蓝皮书/2021-2022年中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系列蓝皮书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工业经济 |
作者 | |
出版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2022年,数字经济、信息技术将赋能工业经济加快转型升级,工业技术创新领域不断出新出彩,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逐步深入推进,这将助力我国实现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本书详细客观地分析了我国工业技术创新的最新进展、动向和未来趋势,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建设背景、建设要求和建设进展。希冀通过本书,读者可以了解我国工业技术创新发展及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的基本概貌、取得的成效及美好前景。 作者简介 乔标,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1978年11月生,毕业于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历任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规划所所长、《工业经济论坛》杂志总编辑、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主要从事工业经济和产业规划研究工作,现任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目录 上部:《中国工业技术创新发展》 综合篇 第一章 2021年世界工业技术创新发展状况 第一节 世界工业技术创新情况 第二节 世界工业质量发展情况 第三节 世界工业品牌发展情况 第二章 2021年中国工业技术创新进展情况 第一节 中国工业技术创新情况 第二节 中国工业质量发展情况 第三节 中国工业品牌发展情况 第三章 中国工业技术创新重点政策 第一节 政策环境分析 第二节 主要政策分析 第三节 主要特点分析 行业篇 第四章 装备行业 第一节 总体情况 第二节 主要问题 第三节 对策建议 第五章 原材料行业 第一节 总体情况 第二节 主要问题 第三节 对策建议 第六章 消费品行业 第一节 总体情况 第二节 主要问题 第三节 对策建议 第七章 电子信息行业 第一节 总体情况 第二节 主要问题 第三节 对策建议 地方篇 第八章 北京市工业技术创新发展状况 第一节 发展回顾 第二节 重点领域 第三节 典型案例 第九章 广东省工业技术创新发展状况 第一节 发展回顾 第二节 重点领域 第三节 典型案例 第十章 江苏省工业技术创新发展状况 第一节 发展回顾 第二节 重点领域 第三节 典型案例 第十一章 浙江省工业技术创新发展状况 第一节 发展回顾 第二节 重点领域 第三节 典型案例 展望篇 第十二章 2022年中国工业技术创新发展形势展望 第一节 形势判断 第二节 对策建议 第十三章 2022年中国工业质量发展形势展望 第一节 形势判断 第二节 对策建议 第十四章 2022年中国工业品牌发展形势展望 第一节 形势判断 第二节 对策建议 下部:《中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 综述篇 第十五章 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总体进展 第一节 建设背景 第二节 布局特征 第十六章 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总体进展 第一节 区域布局 第二节 领域布局 第十七章 热点事件 热点1: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发布《智能网联汽车信息物理系统参考架构2.0》 热点2: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为2022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提供温暖保障服务 热点3: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承担工业和信息化部揭榜挂帅 “体外膜肺氧合机ECMO”专项取得突破 热点4: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两项成果获得湖北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技术发明一等奖 热点5:国家轻量化材料成形技术及装备创新中心和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多项成果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热点6: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研制完成国内首款1.6Tb/s硅光互连芯片 进展篇 第十八章 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第一节 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 第二节 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 第三节 国家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 第四节 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 第五节 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 第六节 国家集成电路创新中心 第七节 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 第八节 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 第九节 国家轻量化材料成形技术及装备创新中心 第十节 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 第十一节 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 第十二节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 第十三节 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 第十四节 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 第十五节 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 第十六节 国家集成电路特色工艺及封装测试创新中心 第十七节 国家先进印染技术创新中心 第十八节 国家智能语音创新中心 第十九节 国家玻璃新材料创新中心 第二十节 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 第二十一节 国家5G中高频器件创新中心 第十九章 国家地方共建创新中心 第一节 国家地方共建现代中药创新中心 第二节 国家地方共建硅基混合集成创新中心 区域篇 第二十章 东部地区 第一节 北京市 第二节 天津市 第三节 上海市 第四节 江苏省 第五节 福建省 第六节 山东省 第七节 广东省 第二十一章 中部地区 第一节 安徽省 第二节 江西省 第三节 河南省 第四节 湖南省 第二十二章 西部地区 第一节 内蒙古自治区 第二节 重庆市 第三节 四川省 第四节 云南省 第五节 宁夏回族自治区 后记 序言 2021年,随着世入后疫 情时代,全球产业链供应 链价值链加速重构,世界 各国高度关注面向未来的 科技创新,前沿布局人工 智能、清洁能源、生物科 学、量子科技等战略新兴 领域,加大基础科学研究 投入力度,加快工业质量 提质升级,强化工业品牌 体系建设,把握国际竞争 话语权,打造国际竞争新 优势。2022年,在“十四五 ”规划和深入实施创新驱动 发展战略的政策指导下, 以及在数字经济、低碳生 产、绿色消费的驱动下, 我国工业技术创新将向纵 深,助力制造强国、质量 强国建设。 一 2021年,世界各国高度 重视面向未来的科技创新 ,在工业技术创新领域出 台众多行动计划和政策措 施。美国发布《2021年美 国创新与竞争法案》《确 保美国科学技术全球法案 (2021年)》《美国国家 科学会未来法案》《能源 部未来科学法案》,人工 智能、5G、半导体等面向 未来的技步,加强在基础 研究方面的投资力度,确 保未来美国科学技术在全 球地位。德国与达成欧洲 工业战略的共同立场文件 ,强调加强“欧洲制造”领域 未来技术创新,加速向数 字经济和碳中和经济转型 ,加快技术创新方面的全 联盟合作,同时发布《德 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继 续前行21》与《量子系统 30议程》,大力支持云计 算、量子技术、人工智能 等面向未来的技术创新。 韩国发布《碳中和技术创 新战略》《K-半导体战略 》和《碳中和产业·能源研 发战略》,加快攻坚碳中 和技术、半导体技术、生 物技术等前沿技术领域。 日本发布《2021科技创新 白皮书》《第6期科技创新 基本计划》《科学技术指 标21》,加强基础研究能 力,人工智能、计算机、 量子技术等核心技术研究 ,科学规划创新路径以更 好地面对未来重大问题, 推动日本实现数字化、无 碳化社会。俄罗斯出台《 俄罗斯联邦长期基础科学 研究计划(2021-2030) 》,目标是建立有效的科 学研究管理系统,发展纳 米技术、计算机技术、临 床等基础科学研究。 2021年,我国在工业技 术创新领域坚持创新驱动 发展战略,强化企业创新 主体地位,稳步创新中心 建设,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发展,提升数字化、智能 化水平,保持工业技术创 新要素投入增加,实现工 业技术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在工业质量发展方面, 我国一贯重视工业质量发 展,有关部门陆续发布质 量提升相关文件,提质增 效活动有序开展,中国质 量奖、全国质量奖、全国 质量标杆等发挥示范作用 ,工业质量发展环境得到 持续优化。在工业品牌发 展方面,我国不断工业品 牌培育工作,营造工业品 牌发展良好环境,推动中 国品牌价值与影响力稳步 攀升,中国品牌发展国际 论坛、中国品牌论坛、中 国食品博览会等品牌建设 活动热点纷呈,地方区域 品牌发展各具,有效带动 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 制造业是工业技术创新 的主要阵地和重要载体。 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 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不断 ,全入的技术创新密集期 ,世界各国正加速重构制 造业创新体系,各类新型 创新载体纷纷落地建设, 试图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 力,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 。信息技术、人工智能、 区块链、网络、高端装备 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 前沿技术是工业技术创新 密集的领域,工业技术创 新与制造业发展的交织互 促日趋显著,单个企业难 以单点突破,群体性创新 逐渐态势,围绕制造业创 新的全球角逐正愈演愈烈 。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 的追赶,我国与世界先进 国家在制造业创新上的落 差已经大大缩小,在部分 领域逐渐实现了从过去的“ 追随、跟跑”向“并跑、领跑 ”的历史性转变,甚至某些 领域的技术已经进入“无人 区”。同时,西方国家也意 识到追赶者的威胁,逐步 减少、控制甚至掐断向我 国的技术转移。制造业创 新已经处于学无可学、跟 无可跟的阶段,支撑实现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技术来 源和供给面临巨大挑战, 只有依靠内生创新能力才 能突破这一困局。 制造业创新中心作为新 型创新载体,自2016年启 动建设以来、截至2021年 底,已在全国范围内建设 21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 心、2家国家地方共建制造 业创新中心,且各地省级 制造业创新中心已认定200 余家。建设制造业创新中 心旨在聚集产业创新资源 ,统筹协调技术、人才、 资本、管理等各方资源, 破除各方樊篱壁垒,推动 模式创新、组织创新和管 理创新,解决制造业创新 链技术链供应链的突出问 题,推动技术创新成果的 转移转化和产业应用。 三 我们认识到,我国工业 技术创新领域存在以下几 个问题。 一是外部环境复杂多变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遭 遇逆流,各国之间技术合 作有减弱趋势,核心技术 与关键产品趋于“封锁化”。 在此国际大背景下,各国 工业技术创新与发展必将 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导致 技术与产业竞争日益加剧 。当前,我国工业发展同 时面临发达国家和新兴国 家双重竞争压力,我国在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 值链的地位遭受冲击。面 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 快推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