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原上原下樱桃红(陈忠实经典散文)(精)/大家经典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陈忠实
出版社 山东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为陈忠实经典散文集,属于“大家经典”书系,收录陈忠实经典散文。作者以深沉淳厚、澄明质朴的文字坦露自己的心扉与体会,表达了对家乡的回忆与热爱,对朋友、家人的感激与关怀,对生命的敬畏以及对文学、文字深深的眷恋之情。
作者简介
陈忠实,1942年生于西安市灞桥区,1965年初发表散文处女作,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已出版《陈忠实小说自选集》三卷、《陈忠实文集》七卷及散文集《告别白鸽》等40余种作品。《信任》获1979年全国短篇小说奖,《渭北高原,关于一个人的记忆》获1990-1991全国报告文学奖,长篇小说《白鹿原》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1998),在日本、韩国、越南翻译出版。曾十余次获得《当代》、《人民文学》、《长城》、《求是》、《长江文艺》等各大刊物奖。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目录
辑一 儿时的原
麦饭
——关中民间食谱之一
原下的日子
在河之洲
父亲的树
排山倒海的炮声
我的秦腔记忆
原上原下樱桃红
愿白鹿长驻此原
儿时的原
辑二 旦旦记趣
第一次投稿
晶莹的泪珠
旦旦记趣
陪一个人上原
何谓良师
——我的责任编辑吕震岳
我看话剧《白鹿原》
回家折枣
毛乌素沙漠的月亮
辑三 年年柳色
又见鹭鸶
拥有一方绿荫
——《我的树》之一
绿风
——《我的树》之三
告别白鸽
火晶柿子
遇合燕子,还有麻雀
两株玉兰树
年年柳色
辑四 白墙无字
生命之雨
五十开始
再说死亡
缺失斋号
六十岁说
舒悦里的亲情和友谊
老陈与陈老
白墙无字
回家 回家
辑五 文学无封闭
收获与耕耘
别路遥
文学无封闭
兴趣与体验
心灵独白
家之脉
文学的信念与理想
《白鹿原》创作散谈
导语
《原上原下樱桃红)是陈忠实经典散文集,分为五辑,第一辑描写作者关于家乡的的回忆与热爱,第二辑表达了作者对朋友、家人的感激与热爱,第三、四辑描绘了作者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对生活的热爱,第五辑表达了作者对文学、文字深深的眷恋之情。陈忠实的简约质朴,充满了浓浓的乡土气息,能够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感悟人生、荡涤心灵。
书评(媒体评论)
陈忠实的散文,大多属
于叙事性散文,他无论描写
什么,叙说什么,都有自己
的大致路数,这就是不事雕
饰,直抒胸臆,本色为文,
披心相付。因此,质朴与清
奇相兼备、澄明与醇厚徊融
汇,就构成他散文写作从叙
事到语言的鲜明特色。
陈忠实在他的散文写作
中,以袒露本真的心境和持
守本色的追求,营造出了自
己的一方天地。
白烨
精彩页
麦 饭
——关中民间食谱之一
按照当今已经注意营养分析的人们的观点,麦饭属于真正的绿色食物。
我自小就有幸享用这种绿色食物。不过不是具备科学的超前消费的意识,恰恰是贫穷导致的以野菜代粮食的饱腹本能。
早春里,山坡背阴处的积雪尚未退尽消去,向阳坡地上的苜蓿已经从地皮上努出嫩芽来。我掐苜蓿,常和同龄的男女孩子结伙,从山坡上的这一块苜蓿地奔到另一块苜蓿地,这是幼年记忆里最愉快的劳动。
苜蓿芽儿用水淘了,拌上面粉,揉、搅、搓、抖均匀,摊在木屉上,放在锅里蒸熟。出锅后,用熟油拌了,便用碗盛着,整碗整碗地吃,拌着一碗玉米糁子熬煮的稀饭,可以省下一个两个馍来。母亲似乎从我有记忆能力时就擅长麦饭技艺。她做得从容不迫,干、湿、软、硬总是恰到好处。我最关心的是,拌到苜蓿里的面粉是麦子面还是玉米面。麦子面俗称白面,拌就的麦饭软绵可口,玉米面拌成的麦饭就相去甚远了。母亲往往会说,白面断顿了,得用玉米面拌;你甭不高兴,我会多浇点熟油。我从解知人言便开始习惯粗茶淡饭,从来不敢也不会有奢望寄予;从来不会要吃什么或想吃什么,而是习惯于母亲做什么就吃什么。没有道理也没有解释,贫穷造就的吃食的贫乏和单调是不容选择或挑剔的,也不宽容娇气和任性。
麦子面拌就的头茬苜蓿蒸成的麦饭,再拌进熟油,那种绵长的香味的记忆是无法泯灭的。
按照家乡的风俗禁忌,清明是掐摘苜蓿的终结之日。清明之前,任何人家种植的苜蓿,尽可以由人去掐去摘,主人均是一种宽容和大度。清明一过,便不能再去任何人家的苜蓿地采掐了,苜蓿要作为饲草生长了。
苜蓿之后,我们便盼着槐花。山坡和场边的槐花放白的时候,我便用早已备齐的木钩挑着竹笼去采捋槐花了。
槐花开放的时候,村巷屋院都是香气充溢着。
槐花蒸成的麦饭,另有一番香味,似乎比苜蓿麦饭更可口。这个季节往往很短暂,家家男女端到街巷里来的饭碗里,多是槐花麦饭。
按照今天已经开始青睐绿色食品的先行者们的现代营养意识,我便可以耍一把阿Q式的骄傲,我们祖宗比你阔多了,他们早早都以苜蓿槐花为食了。
到了难忘的六十年代,被史称“三年困难”的六十年代初,家乡的原坡和河川里一切不含毒汁的野菜和野草,包括某些树叶,统统都被大人小孩挖、掐、拔、摘、捋回家去,拌以少许面粉或麸皮,蒸了,食了,已经无油可拌。这样的麦饭已成为主食,成为填充肚腹的坐庄食物。男人女人老人小孩都别无选择,漂亮的脸蛋儿和丑陋的黑脸也无法挑剔,都只能赖此物充饥,延续生命。老人脸黄了肿了,年轻人也黄了肿了,小孩子黄了肿了,漂亮的脸蛋儿黄了肿了时尤为令人叹惋。看来,这种纯粹以绿色野菜野草为食物的实践,却显示出残酷的结果,提醒今天那些以绿色食物为时尚为时髦的先生太太们切勿矫枉过正,以免损害贵体。
近日和朋友到西安大雁塔下的一家陕北风味饭馆就餐,一道名为“洋芋叉叉”的菜令人费解。吃了一口便尝出味来,便大胆探问,可是洋芋麦饭?延安籍的女老板笑答,对。关中叫麦饭,陕北叫洋芋叉叉。把洋芋擦成丝,拌以上等白面,蒸熟,拌油,仍然沿袭民间如我母亲一样的农家主妇的操作规程。陕北盛产洋芋,用洋芋做成麦饭,原也是以菜代粮,变换一种花样,和关中的麦饭无本质差别。不过,现在由服务生用瓷盘端到餐桌上来的洋芋叉叉或者说洋芋麦饭,却是一道菜,一种商品,一种卖价不低的绿色食品,一种城里人乐于掏腰包并赞赏不绝的超前保健食品了。
家乡的原野上,苜蓿种植已经大大减少。已经稀罕的苜蓿地,不容许任何人涉足动手掐采。传统的乡俗已经断止。主人一茬接着一茬掐采下苜蓿芽来,用袋装了,用车载了,送到城里的蔬菜市场,卖一把好钱。乡俗断止了,日子好过了,这是现代生活法则。
母亲的苜蓿麦饭槐花麦饭已经成为遥远而又温馨的记忆。
2001年7月
P3-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2: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