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成语故事/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作者 张长春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成语作为古人智慧的结晶、汉语言中的精华,以其言近旨远、形象生动的独有特点,传承了中华几千年丰富的历史文化。每个成语的形成一般都有一个典故,一个生动的故事或者一段生动的历史史实,这些片段构成了一个个成语故事。本书共收录经典成语故事百余篇,分别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插图,对其来源、典故进行清晰明了地讲解。

内容推荐

成语作为语言的熏要组成部分,比起一般的词语来,具有明显的优点:言简意赅、结构严谨、凝练含蓄。因此,成语在人们的语言交往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功用。

本书中共收录经典成语故事百余篇,分别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插图,对其来源、典故进行清晰明了地讲解。相信其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浓郁的文学色彩能够帮助处于人生之始的少年儿童更好地领悟成语的内涵,从而更准确地运用成语。

同时,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成语、学习语文,本书还精心设置了以下栏目:

出处 指出成语的出处。

释义 对成语的常用意义进行解释。立足通俗易懂,便于小学生掌握。

例句 其中引用了一些经典的白话文作品中使用该成语的句子,以突出成语使用的经典性和规范性。

典故 以生动活泼的语言讲述了该成语的来历及背后的经典故事。

目录

爱屋及乌

按兵不动

按图索骥

暗度陈仓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半途而废

抱薪救火

杯弓蛇影

背水一战

鞭长莫及

闭门思过

宾至如归

不耻下问

城下之盟

乘风破浪

程门立雪

出奇制胜

唇亡齿寒

从容不迫

大器晚成

呆若木鸡

道听途说

东窗事发

对牛弹琴

对症下药

尔虞我诈

风雨同舟

负荆请罪

赴汤蹈火

改过自新

肝脑涂地

高屋建瓴

高枕无忧

刮目相看

好大喜功

鹤立鸡群

鸿鹄之志

囫囵吞枣

狐假虎威

画龙点睛

画蛇添足

黄梁一梦

嗟来之食

捷足先登

举案齐眉

刻舟求剑

口蜜腹剑

滥竽充数

狼狈为奸

老马识途

乐不思蜀

两袖清风

戮力同心

毛遂自荐

名落孙山

模棱两可

南辕北辙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弄巧成拙

呕心沥血

抛砖引玉

披荆斩棘

破釜沉舟

奇货可居

黔驴技穷

轻车熟路

趋炎附势

取长补短

如火如荼

如鱼得水

塞翁失马

三令五申

神机妙算

守株待兔

熟能生巧

水滴石穿

四面楚歌

谈笑自若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天衣无缝

同甘共苦

投笔从戎

推心置腹

完璧归赵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望尘莫及

望梅止渴

闻鸡起舞

瓮中捉鳖

卧薪尝胆

洗耳恭听

下笔成章

先发制人

先斩后奏

心悦诚服

胸有成竹

虚有其表

悬梁刺股

削足适履

雪中送炭

睚眦必报

揠苗助长

言不由衷

偃旗息鼓

掩耳盗铃

叶公好龙

夜郎自大

一箭双雕

一鸣惊人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一字千金

以貌取人

因势利导

迎刃而解

游刃有余

鱼目混珠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运筹帷幄

朝三暮四

债台高筑

招摇过市

趾高气扬

指鹿为马

纸上谈兵

众志成城

自相矛盾

走马观花

作法自毙

试读章节

抱薪救火

出处:《战国策》

释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害,结果反而使灾害扩大。薪:柴草。

例句:对侵略者妥协、退让,等于是抱薪救火,只能助长对方更大的贪欲和野心。

典故

战国时代,魏国一直受到秦国的侵略。有一年,秦国又一次加紧了进攻,魏国连连战败,因此失去了两个城镇。第二年,魏国又失去了三个城镇,而且更严重的是,秦国的军队还直逼魏国的都城。形势十分危急,魏国请求韩国派兵救援,但也被秦军打败。魏国没有办法,只得再次割让土地,才算结束了战争。可是到了第三年,秦国又发动进攻,直接强占了魏国的两个城镇,并杀死了数万人。第四年,秦国把魏、韩、赵三国联合的军队打得大败,还杀死士兵十五万人,就连魏国的大将芒卯(mao)也因此失踪。

魏国军队的接连失败,让魏王坐卧不安。此时,魏国大将段干子也十分恐惧,为了谋求暂时的和平,便向魏王建议,把南阳割让给秦国,请求罢兵议和。魏王本来就对秦军的进攻十分害怕,也以为割让土地就可以求得太平,便照着段干子的话做了。

当时,有个叫苏代的人,是一贯主张“合纵抗秦”的苏秦的弟弟。他极力主张各诸侯国联合起来抵抗秦国,在得知魏国打算割地求和的事后,就游说(shui)魏王说:“侵略者贪得无厌,你想用土地换取和平,是根本办不到的。只要你的国土还在,就永远无法满足侵略者的欲望。这就好像抱着柴草去救火,柴草一把一把地放进火中,火怎么能扑灭呢?柴草不烧完,火便不会熄灭。”

但是,魏王没有听从苏代的建议,仍然一味屈膝求和,结果,没过几年,魏国就被秦国灭掉了。

杯弓蛇影

出处:汉·应劭《风俗通·怪神》

释义:误把映入酒杯中的弓影当作蛇。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扰。

例句:这件事你总算明白了吧,以后可别再杯弓蛇影、疑神疑鬼了。

典故

晋朝有个叫乐广的人。有一次,他请朋友到家里喝酒,在客厅里摆了一大桌酒席。那位朋友吃得很高兴,可是当他端起酒杯,正准备一饮而尽的时候,忽然看见酒杯里有一条游动着的小蛇。他内心十分惊恐,不过还是勉强喝了那杯酒。喝完酒,他老觉得肚子里有一条小蛇在游动。回家后,他就病倒了。

隔了几天,乐广去看望那位朋友,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后,心想:酒杯里怎么会有蛇呢?于是,他就到当时喝酒的地方仔细察看。这下才发现,原来,在客厅的墙上挂着一张弓,弓的影子恰好落在那位朋友当时放过酒杯的地方。弄清楚原因后,他马上派人请那位朋友再来他家喝酒,并且一再保证能把他的病治好。

朋友应邀来了,乐产仍旧让他坐在上次坐过的地方。他一直感到非常不安,端起酒杯往里一看,又看见那条小蛇在酒杯里游动。他心里愈发紧张,双手发抖,浑身直冒冷汗。这时,乐广指着墙上的弓,笑着说:“你看,这哪里是什么蛇,不过是墙上挂着的那张弓的影子而已。”那位朋友弄清了事情的真相,消除了疑虑和恐惧,病很快就好了。

背水一战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

释义:在不利情况下与敌人作最后决战。比喻面临绝境,为求出路而作最后一次努力。

例句:身陷重围的我军将士都知道,只有背水一战,才能杀出重围。

典故

公元前204年10月,韩信率领一万多人马去攻打赵国。赵王歇和大将陈余急忙调集二十万军队,聚集在井陉(xing)口(今河北井陉县)。井陉是一条又险又窄的山路,骑兵无法列队通过。不用巧攻,是不可能取胜的。

这天半夜,韩信派出两千名轻骑兵,让他们每人带一面红旗,从小道悄悄上山隐蔽起来,等赵军出去时,到赵军营垒拔掉他们的旗帜,插上手中的红旗。接着,韩信又派出先头部队,开出井陉口,背靠河水,摆开阵势。赵军将士远远望见,都笑韩信不懂兵法,背水作战,把自己往绝境上逼。

天亮以后,韩信下令擂起战鼓,杀向井陉口。赵军打开营垒迎战,厮杀了半晌,韩信假装败退,奔回河边阵地。赵军蜂拥而出,追杀汉军,韩信和一万多士卒“背水一战”,拼死抗击。赵军见无法取胜,便退兵回营。可他们万万没料到,自己的营垒已被汉军战领,上面全插上红旗。赵军士卒像捅翻了巢穴的蜂,到处乱逃,最后,在汉军的前后夹击下,全军覆没。

鞭长莫及

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

释义:原指鞭子虽长,但不能够打到马腹上。后比喻力量达不到。

例句:妈妈去北京参加奥运会筹备工作,她不放心我一个人在家,但又鞭长莫及。

典故

公元前595年,楚庄王派左司马申舟到齐国办事,途经宋国,因为事先没有办理向宋国借路的手续,左司马被宋文公杀死。楚庄王知道后非常气愤,立刻下令发兵进攻宋国。

宋国被楚兵围困了半年,宋文公只好请晋国出兵帮助解围。晋景公打算出兵援救宋国,可是,晋大夫伯宗却坚决反对。他对晋景公说:“我们不能为了帮助宋国而与楚国为敌呀!古人有一句说:‘即使鞭子很长,也不能打在马肚上。’今天的楚国就好比是马肚,它的强大是老天赐予的,别人无法跟它争夺。我们晋国再强大,也不能违抗天意啊!”晋景公说:“我们怎能只顾自己的利益,而拒绝别人的请求呢?这样做,我感到耻辱呀!”

“这没有什么的。”伯宗解释道,“河流里容纳污泥浊水,山林里暗藏毒蛇猛兽,美玉上隐伏瑕斑,所以,一国的君主有时候也不免要忍受耻辱,这些都是很自然的现象。再说有点小毛病,也损害不了大德呀!”

听了伯宗的话,晋景公打消了援救宋国的念头。

P8-15

序言

小学阶段是每个人成长发育的黄金阶段。在成长的道路上,求知是我们最热切的希望,阅读是我们最快乐的体验。经典名著,以其闪烁的睿智星火及先贤思想的光芒,照亮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类的历史也就是在一部部经典名著的串联铺展中成就的。通过阅读不朽的文学作品,同学们不仅能够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还能丰富自己的思想,帮助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阅读的总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由此,我们特别邀请了国内著名的儿童文学专家、儿童教育专家和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共同编写了这套《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成语故事是历史文化的智慧凝聚,是各个历史时代的产物,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道理。阅读成语故事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有助于少年儿童良好情感的培养。

汉语是世界上古老而又发达的语言之一。汉语有丰富的词汇和各种形式的固定词组,成语就是其中一种,并长期被广泛地使用。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大都是从古代寓言、故事、俗语、古诗文、历史事件和名人名言中产生,有些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如“对牛弹琴”、“闭门思过”等;而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其中的意思,如“杯弓蛇影”、“朝三暮四”等。如果我们通过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表达一种看法、陈述一种观点,就会使孩子在读故事的过程中受到启发,从中领会出中国文化的魅力。

因此,我们从孩子的实际接受能力和认知能力出发,编纂了《成语故事》一书。本书中共收录经典成语故事百余篇,分别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插图,对其来源、典故进行清晰明了地讲解。相信其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浓郁的文学色彩能够帮助处于人生之始的少年儿童更好地领悟成语的内涵,从而更准确地运用成语。

同时,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成语、学习语文,我们精心设置了以下栏目:

出处 指出成语的出处。

释义 对成语的常用意义进行解释。立足通俗易懂,便于小学生掌握。

例句 其中引用了一些经典的白话文作品中使用该成语的句子,以突出成语使用的经典性和规范性。

典故 以生动活泼的语言讲述了该成语的来历及背后的经典故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7:4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