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语文影及其他(精)/朱自清自编文集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朱自清 |
出版社 | 广陵书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语文影及其他》是朱自清先生的一部杂文集。在这部杂文集里,主要谈论了日常用语的运用和日常伦理规范两个方面的问题,作者用流畅风趣的文笔,勾勒出这些生活现象所体现出的普通百姓的思维习惯和行为准则,读之令人会心一笑。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教育家、批评家。曾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 朱自清的散文素朴缜密、隽永深刻、沉郁顿挫,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思想沉厚著称,极富真情实感和感染力,他的散文作品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家庭小品,如《背影》《给亡妇》等;二是海外游记,如《欧游杂记》《伦敦杂记》;三是写景美文,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春》等。 目录 序 语文影之辑 说话 沉默 撩天儿 如面谈 人话 论废话 很好 是喽嘛 不知道 话中有鬼 人生的一角之辑 正义 论自己 论别人 论诚意 论做作 论青年 论轰炸 论东西 关于《语文影及其他》 序言 大概因为做了多年国文教师,后来又读了瑞恰慈 先生的一些书,自己对于语言文字的意义发生了浓厚 的兴味。十几二十年前曾经写过一篇《说话》,又写 过一篇《沉默》,都可以说是关于意义的。还有两三 篇发表在天津《大公报》的文艺副刊上,七七事变后 离开北平,将稿子留在家里,不知道怎样丢了,现在 连题目都记不起了。这两三篇东西,有一位先生曾经 当面向我说:“好像都不大好了,”我自己也觉得吃 力不讨好,因此丢就丢了,也懒得托人向报馆或自己 去图书馆在旧报里查一下。抗战后又试写这一类题目 ,第一篇是《是喽嘛》,原题《是勒吗》,还写了一 个副题《语文影》之一。《语文影》是自己拟的一个 书名,打算写得多了,集成这么一本书。 这篇文章却挨了云南人的骂,因为里面说“是勒 吗”这句话是强调,有些不客气。那时云南人和外省 人间的了解不够,所以我会觉得这句话本质上有些不 客气,后来才知道这句话已经不是强调,平常说着并 不带着不客气。当时云南人却觉着我不客气,纷纷的 骂我;有些位读过我的文章来骂我,有些位似乎并没 有读到我的文章,只是响应骂我的文章来骂我,这种 骂更骂得厉害些。我却感谢一位署名“西”字的先生 的一篇短短的平心静气的讨论,我不知道他是哪里人 。他指出了我的错误,说这句话应该写成“是喽嘛” 才对,他是对的。这回我编辑书本,参照他的意见和 材料将这篇文改写了一部分,题目里跟本文里的“勒 吗”也都改过了。 《是喽嘛》之后,我又陆续的写了一些。曾经打 算写得很多,《语文影》之外,还要出《语文续影》 、《语文三影》。但是这些文章里不免夹带着玩世的 气氛,后来渐渐不喜欢这种气氛了,就搁了笔。后来 却又想写些只关于日常的说话的短文,用比较严肃的 态度写出,书名也拟了一个,叫做“话的话”。但是 也只写出《人话》和《论废话》两篇,觉得不满意, 就没有写下去,当时拟的一些题目里有一个是昆明骂 人的话,“老鸦啄的!”念作“老哇抓的!”比“杀 千刀的!”有意思得多,我现在还感着趣味。《人话 》的稿子在复员中丢了,最近承萧望卿同学托熊剑英 先生辗转抄来,极为感谢!现在将这仅有的两篇跟《 说话》等篇合在一起,按性质排比,就成了本书《语 文影之辑》,《语文影》也就成了书名的一半儿。 书名的另一半《及其他》,指的是《人生的一角 之辑》,《人生的一角》也是计划了而没完成的一部 书。我没有发表过这个书名,只跟一两位朋友谈起过 。这一类文章应该说是从《论诚意》起头,本来打算 叫做《世情书》,“世情”是“世故人情”的意思。 后来恐怕有人误解“世情”为“炎凉”的“世态”, 而且“世情书”的名字也似乎太大,自己配不上,就 改了《人生的一角》。“一角”就是“一斑”,我说 的种种话只算是“管见”;一方面我只是站在“一角 ”上冷眼看人生,并不曾跑到人生的中心去。这个冷 眼,又玩世的味儿。《正义》一篇,写在二十五年前 ,也沾着这个味儿,是这回编书,忽然想到,就将它 一起排比进去。 这个世纪的二十年代,承接着第一次世界大战, 正是玩世主义盛行的时候,也正是作者的青年时代, 作者大概很受了些《语丝》的影响。但是三十年代渐 渐的变了,四十年代更大变了,时代越来越沉重,简 直压得人喘不过气,哪里还会再有什么闲情逸致呢! 我计划的两部书终于都在半路上“打住”了。这儿这 本拼凑起来的小书,只算是留下的一段“路影子”罢 了。 1948年3月,北平清华园。 导语 朱自清(1898.11.22-194808.12),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浙江绍兴人,北京大学毕业,曾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中国现代诗人、散文作家。文笔清新,所著合编为朱自清全集。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主要作品有《雪朝》、《踪迹》、《背影》、《春》、《欧游杂记》、《你我》、《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等。《语文影及其他(精)》主要谈论了日常用语的运用和日常伦理规范两个方面的问题。 精彩页 说话 谁能不说话,除了哑子?有人这个时候说,那个时候不说。有人这个地方说,那个地方不说。有人跟这些人说,不跟那些人说。有人多说,有人少说。有人爱说,有人不爱说。哑子虽然不说,却也有那伊伊呀呀的声音,指指点点的手势。 说话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天天说话,不见得就会说话;许多人说了一辈子话,没有说好过几句话。所谓“辩士的舌锋”、“三寸不烂之舌”等赞词,正是物稀为贵的证据;文人们讲究“吐属”,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并不想做辩士,说客,文人,但是人生不外言动,除了动就只有言,所谓人情世故,一半儿是在说话里。古文《尚书》里说,“唯口,出好兴戎,”一句话的影响有时是你料不到的,历史和小说上有的是例子。 说话即使不比作文难,也绝不比作文容易。有些人会说话不会作文,但也有些人会作文不会说话。说话像行云流水,不能够一个字一个字推敲,因而不免有疏漏散漫的地方,不如作文的谨严。但那些行云流水般的自然,却决非一般文章所及。——文章有能到这样境界的,简直当以说话论,不再是文章了。但是这是怎样一个不易到的境界!我们的文章哲学里虽有“用笔如舌”一个标准,古今有几个人真能“用笔如舌”呢?不过文章不甚自然,还可成为功力一派,说话是不行的;说话若也有功力派,你想,那怕真够瞧的! 说话到底有多少种,我说不上。约略分别:向大家演说,讲解,乃至说书等是一种,会议是一种,公私谈判是一种,法庭受审是一种,向新闻记者谈话是一种;——这些可称为正式的。朋友们的闲谈也是一种,可称为非正式的。正式的并不一定全要拉长了面孑L,但是拉长了的时候多。这种话都是成片断的,有时竟是先期预备好的。只有闲谈,可以上下古今,来一个杂拌儿;说是杂拌儿,自然零零碎碎,成片段的是例外。闲谈说不上预备,满是将话搭话,随机应变。说预备好了再去“闲”谈,那岂不是个大笑话?这种种说话,大约都有一些公式,就是闲谈也有——“天气”常是闲谈的发端,就是一例。但是公式是死的,不够用的,神而明之还在乎人。会说的教你眉飞色舞,不会说的教你昏头搭脑,即使是同一个意思,甚至同一句话。 中国人很早就讲究说话。《左传》,《国策》,《世说》是我们的三部说话的经典。一是外交辞令,一是纵横家言,一是清谈。你看他们的话多么婉转如意,句句字字打进人心坎里。还有一部《红楼梦》,里面的对话也极轻松,漂亮。此外汉代贾君房号为“语妙天下”,可惜留给我们的只有这一句赞词;明代柳敬亭的说书极有大名,可惜我们也无从领略。近年来的新文学,将白话文欧化,从外国文中借用了许多活泼的,精细的表现,同时暗示我们将旧来有些表现重新咬嚼一番。这却给我们的语言一种新风味,新力量。加以这些年说话的艰难,使一般报纸都变乖巧了,他们知道用侧面的,反面的,夹缝里的表现了。这对于读者是一种不容避免的好训练;他们渐渐敏感起来了,只有敏感的人,才能体会那微妙的咬嚼的味儿。这时期说话的艺术确有了相当的进步。论说话艺术的文字,从前著名的似乎只有韩非的《说难》,那是一篇剖析人微的文字。现在我们却已有了不少的精警之作,鲁迅先生的《立论》就是的。这可以证明我所说的相当的进步了。 中国人对于说话的态度,最高的是忘言,但如禅宗“教”人“将嘴挂在墙上”,也还是免不了说话。其次是慎言,寡言,讷于言。这三样又有分别:慎言是小心说话,小心说话自然就少说话,少说话少出错儿。寡言是说话少,是一种深沉或贞静的性格或品德。讷于言是说不出话,是一种浑厚诚实的性格或品德。这两种多半是生成的。第三是修辞或辞令。至诚的君子,人格的力量照彻一切的阴暗,用不着多说话,说话也无须乎修饰。只知讲究修饰,嘴边天花乱坠,腹中矛戟森然,那是所谓小人;他太会修饰了,倒教人不信了。他的戏法总有让人揭穿的一日。我们是介在两者之间的平凡的人,没有那伟大的魄力,可也不至于忘掉自己。只是不能无视世故人情,我们看时候,看地方,看人,在礼貌与趣味两个条件之下,修饰我们的说话。这儿没有力,只有机智;真正的力不是修饰所可得的。我们所能希望的只是:说得少,说得好。P3-6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