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南京云锦口述记忆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工业经济
作者
出版社 南京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南京云锦口述记忆》的价值在于,它通过37位“南京云锦人”的口述,保留了南京云锦第一手资料,是原生态资料,所以非常珍贵。这样的口述记忆,“提炼出南京云锦活的历史和制作技艺,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储存南京云锦人的口述史料,让有价值的个人记忆成为一个民族的宝藏。它赋予了未被充分代表的群体发声的机会,用普通公民的故事补充了正式书面的历史,为官方记录提供了另一种视角”。
目录
云之锦
传承篇
王道惠 复织云锦龙袍料第一人
朱守茹 推陈出新的元老匠人
张道一 周总理关心云锦的见证人
陆晔 与云锦结缘的父子两代人
文洁成 云锦困境中的扶持者
周双喜 赤诚执着的云锦工匠
郭俊 手绘传统纹样的坚守者
戴健 传统工艺极致化的追求者
王继胜 经纬浮沉交织的精通者
杨玉柱 丝织文物复织的申坚者
张洪宝 完整复织工序的掌控者
蔡向阳 高学历的云锦“织男”
邓有全 有肚账功夫的拽花工
王成 传统真全线唯一的供应者
尹燕君 推广云锦文化的法籍华人
高安宁 秦淮历史文化的守护人
王本炽 留存市井记忆的口述人
宗连保 钟情历史文化的志愿者
申遗篇
周和平 中国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创者
杨治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促进者
苏旭 助推中国非遗领先国际的外交官
韦荣慧 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的守护者
陈平 国际运作的民间使者
张连发 有云锦情结的“马路市长”
汪萍 让春晚主持人穿云锦的策划人
许慧玲 以情为云锦代言的女市长
王宝林 云锦掌门人的坚韧跋涉
张玉英 平凡又荣耀的云锦人生
庄国华 爱岗敬业的所长助理
卢海鸣 为云锦著书立说的出版人
王露明 云锦申遗成功的助推者
发展篇
劳伦斯·许 传统与时尚结合的典范
金文 传统织锦技艺的潮人
李晓伟 传统工艺效率的提升者
陈林 传承与教学相融合的新生代
杨冀元 游走在新老工艺间的新传人
吴颖 让云锦贴近大众的传播人
编著者说
后记
序言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
大精深,中华民族5000年
的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极为
丰富的文化遗产,既有物质
形态的文化遗产,又有以非
物质形态存在的非物质交化
遗产,内容车富、形式多样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
人民创造并世代相承的,与
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包括十大门类:民间交学,
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
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
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
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
“非遗”有如下特点:一是口
传心授,人际传承;二是活
态流变,因地制宜;三是与
时俱进,开放包容。几千年
来,中华民族在生产生活中
创造、传承着丰富多彩的非
物质文化遗产,滋养着中华
民族、维系着社会稳定、推
动着历史发展。
中国是丝绸的发源地。
纺织品的织染印绣等非遗技
艺更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
关。中国最早的丝织品,出
现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浙江
良渚文化遗址中。公元前1
世纪,汉武帝开通由西北通
向罗马的“丝绸之路”,中国
丝绸锦绣即源源不断输送到
西方,中国被称为“丝绸之
国”。今天,丝绸之路早已
经超越了它本身的含义,成
为文明交流互鉴的典范。
在中国古代的丝织品中
,“锦”是代表最高技术水平
的织物。南京云锦是在继承
历代织锦优秀传统的基础上
发展而来的,它用料考究,
织造精细,图案精美,锦纹
绚丽,因宛若天上的云霞而
得名。南京丝织业的发展与
北方技术工匠的南迁密切相
关,南京云锦的正式发端,
始于东晋安帝义熙十三年(
417)。东晋权臣刘裕在南
京城南秦淮河畔斗场寺附近
设置锦署,专门管理和从事
锦缎的生产,这是南京历史
上第一个官办织锦机构,从
此南京织锦业登上了历史舞
台。
南京云锦有元、明、清
三朝700多年为皇室服务的
历史,特别是明、清两代生
产的云锦衣袍官服,用料之
珍贵、织造之精美登峰造极
。南京云锦传统工艺十分独
特,它用提花木机织造,织
造时由上、下两人配合操作
,一天仅能织出五厘米左右
,故有“寸锦寸佥”之称。织
造材料由真金线、真银线、
蚕丝线及各种鸟兽羽毛线等
构成。南京云锦有“织佥”“
库锦”“库缎”“妆花”等优秀
的传世品种。其中“妆花”的
织造技艺最为复杂,是明代
织锦业中的一个重要创造。
这种妆花的织造技艺,可以
娴熟地运用在纱、罗、绸、
绢、绒等不同质地、不同组
织的织物上,将色调繁多的
妆花织物处理得繁而不乱、
统一和谐,使织物上的纹饰
获得生动而优美的艺术效果
。南京云锦花纹配色多达五
六十种,纹样层次感极强,
这种利用“通经断纬…‘挖花
妆彩”的织造工艺来完成的
品种,是一般丝织品所不能
企及的。直到现在,现代机
器仍然无法替代这种手工工
艺。南京云锦一直以其顽强
的生命力代代相传至今,其
生产工艺更是成为中国丝织
史上的“活化石”。
2009年9月,“南京云锦
织造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作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
的活态传承也被称为“活态
保护”或“动态保护”,主要
是基于对传承人的保护及非
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延续
和发展。南京云锦织造技艺
的传承人通过师承,以口耳
相承的方式将技艺传承至今
。传承人在漫长的学艺过程
中,除生产工艺不断地丰富
、技巧不断地提高外,思维
方式、精神世界也在不断地
升华,这都是南京云锦事业
传承、发展的一部分,也是
研究的视野所在。他们立足
于新时代发展的脉搏,不断
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精髓,在传承活态技艺的过
程中不断地进行创造性转化
与发展,从而推动南京云锦
事业焕发新的生命力。
2017年,“南京云锦口述
记忆”项目启动,花费了6年
多的时间搜集材料,翻阅南
京云锦研究所的档案资料:
栗访了37位南京“云锦人”(
含技艺传承人、技艺创新人
,以及参与过云锦工作的各
级领导、专家、从业人员等
),从他们的生活环境、人
生经历、学艺过程、恩想意
识等方面做了深入的口述访
谈,以期全面认识和了解南
京云锦事业在动态发展过程
中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通过访谈,收集受访者对南
京云锦事业发展的个人经验
、情感和想法,以弥补南京
云锦事业其他历史记录的空
白。历经对个体、群体,以
及两者互动性之间的关注,
进一步阐释南京云锦在现代
社会语境中的创造力、生命
力,为科学保护提供依据。
作者从民间口述记忆中
去挖掘故事,用心去倾听、
去感悟那个时代的呼吸和脉
动:收集了大量的图文资料
,又历经漫长的文案整理,
在吸收和消化的基础上,最
终将南京云锦事业发展的历
史凝聚到笔墨里。此外,也
配合时代,加入了录音与录
像的科技资料,并将收集到
的访谈录音、录像等加以录
制、保存和传播。工作量之
大,态度之认真,作风之严
谨,令人赞佩!
很高兴能见到这本书的
正式出版,深信这本书能与
其他非物质交化遗产项目在
口述历史方面有更多、更深
入的交流,并希望在后续工
作中能够进一步拓展与深化
对其他非物质文化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6:5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