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媒体评论) 在我写到这里的这一刻,我仍没有办法相信父亲 从我生命里消失,我粗略地写完他的一生,一定还有 很多漏掉的细节,由于我记忆的缺失。我茫然地坐在 电脑前,小狗睡在我脚边,有那么恍惚的一瞬间,我 仿佛回到了以前,一切都是原来的样子。父亲也在。 母亲正在整理大姑从老家寄来的一只鸭子、糍粑、街 上庆林家的豆腐,她说,豆腐还是庆林家的好吃。 ——作者 在文中描述的苦难生活里我看到了生活的迷人。 不是具体的迷人,是一般意义上的,可以理解为苦难 也有迷人之处。这些文字打碎了生活表面的单一,让 生活进入到更深更广的细节里去,让生活没有了边 界,更具有延展性,这样充满细节的生活是迷人的。 ——读者 读着这本稿子,我想到了余华的《活着》。作者 袒露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让人感慨而心酸。人活 着,会经历很多很多事,可为人道的。不可对人说 的,没有坚忍,哪能“活着”?让人恍若隔世的童年 乡村记忆和沉重晦暗的城镇生活,对亲人的爱与 “憎”,细腻的笔触。我感叹于作者的回忆如此之清 晰,讲述之坦诚,情感之真挚。看似对父亲的“悼 亡”,又何尝不是众多中国城乡青年成长史的缩影? ——编辑 目录 第一章 春天的葬礼 第二章 太阳落下之前 第三章 河里的夏天 第四章 荆棘里的日子 第五章 你不能遗忘一切 第六章 遗留的梦 精彩页 第一章春天的葬礼 我不记得父亲去世那天是星期几。 记者这份工作让我不用去记今天是星期一或星期二,因为每天都在工作。但如果你在刚进人春天时收到父亲死亡的消息,你会怀疑这是一次残忍的欺骗。 从聊天记录里我看到,父亲生病第一天是2月17日,星期天。他在微信上告诉我,说感冒发烧了,一夜没睡着。我追问情况,他只说吃过药,好些了。我稍微放下心。 第二天,父亲发给我他在一家小诊所输液的视频。这是一个在我家马路对面的私人诊所,里面有两个房间,进门的两边是两排蓝色光滑的座椅,和大多数医院走廊里的椅子一样。另一个房间里放着两张病床,有一个四十岁左右的男医生和一个年轻的女护士。他倚靠在蓝色椅子上,蹙着眉,无精打采的。这是他最后一次发信息给我。诊所的医生在电话里告诉我,父亲大概患了肠胃型感冒,无大碍。 我想,父亲曾是军人,熬过那些艰难岁月,感冒难不倒他。他曾经三次面对死神,各色各样的死神,每次都安然无恙。 第三天时,父亲换到了社区医院,母亲发给我一张他躺在病床上的照片。他面色蜡黄,眼睛半阖着,盖着厚厚的白色条纹棉被,旁边立着一根输液杆,两只手露在外面,皮肤像被颜料染成黄色一样。 那天晚上七点左右,母亲电话告诉我,父亲的病比想象中严重,医生说父亲的血小板严重减少,烧还没退下去,肝功能不太正常。我要求立即换医院,医生的建议是,等详细检查结果出来,再决定是否换医院。接完母亲的电话,和友人分别,我独自走在一条僻静的街道上。夜幕笼罩京城,月色和霓虹灯交织在浑浊的夜空之中,这里最高的一栋大楼在漫无定向的雾霾中消失了。我脑子里跳出很多糟糕的想法。在北方,冬天似乎远未结束。 事实上,在父亲生命的最后一天,我还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看到他微微睁眼躺在病床上时,只是平静地对他说了声“先睡吧”。那几天,他吃了几口稀饭和青菜,已经没有任何食欲。平时,他几乎不吃稀饭。第三天,社区医院的医生已经禁止他吃米面,母亲回家做了份肉片青菜汤,他喝了几口,再没进食。 这天傍晚,他提醒母亲,回去料理完外婆后就去医院陪着他,还提醒母亲带上一粒我从英国代购那里买的护肝药。几天前他兴奋地告诉我,说护肝药很有效,他吃完后不再像以前那样闹肚子,肠胃似乎听话了,整个人感觉轻松了许多,还想再要一瓶。我正在积极联系去英国的朋友,托他们带一瓶护肝药。 在社区医院的那天晚上,父亲全身出汗发抖,医生把他转入另一间开着空调暖气的房间里。他一整夜没睡觉,嘴里渴得慌,从胃里翻涌上来的全是药水的苦味。他往嘴里灌了几口矿泉水,稍微缓解了一点,但全身还是忍不住发抖,他对自己身体的情况一无所知。同病房的一个病人说汗出完,感冒就好了。但一夜过去,父亲并未停止出汗。 这一夜,噩梦连连。我梦见一架飞机坠毁在荒野,父亲在那架飞机上。半夜醒来,我辗转难眠。噩梦发生在二月中旬的一天凌晨,也是在这个夜晚,父亲经过了十几个小时的折磨,身体严重不适,尽管白天已经有十来瓶液体药物输进他体内,但高烧不止,汗流不停,身体越来越虚弱。 第二天早上八点,一个戴眼镜的中年男医生拿着检查结果走进病房,要求父亲立即转院。 “我已经联系了120,先转到人民医院吧。” “我想直接转到市里的医院。”母亲说。 “县里和市里用的药物一样,先去县医院吧。” 医生语气急促,父亲似乎还没有察觉到死神在靠近他。他笑着和护士说,只要让他的烧退下去,他能重新工作就好。那是他开的最后一个玩笑。 也是这个早上,我接到母亲电话,她说检查结果出来了,不太好,要立即转院。后来听母亲说,那天她搀着父亲上了救护车,街坊邻居都看着,他从母亲的手中挣脱出来,自己爬上救护车,保持着最后的倔强。在车上,父亲的头一直耷拉在她肩上,他很安静,拽着拳头,尽力忍受着痛苦。 P1-3 导语 写这本书的初心,是我害怕有一天我会忘记关于父亲的事情,所以,这是一个普通人纪念父亲的方式。一个平凡人的生和死都轻于微尘,不被人看见。 写自己的故事始终是无法完全抽离的,但也正因为如此,情感才真。县城和乡村的生活内容是我乐于去回忆的,虽然有残酷的现实。看上去我写的是自己的故事,可能也是所有人的故事。这像是会发生在所有人身上的故事,生活本来就如此,不会放过每一个人。 当我努力拼凑起记忆的碎片时,生活的真相越来越清晰。我希望能够表达一种超越苦难和死亡的情感,这是我能够坦然写出一切的前提。 本书通过成熟细腻的文笔,生动展示中国城乡二元对立的状况以及乡村与城市完全不同的生存语境,从中映射出中国农村社会和城市的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人事,以及作者的成长心路,其中蕴含的对亲情、人生、生命等的描写和思考具有张力。 内容推荐 此书为澎湃新闻人物栏目调查报道记者袁璐对于自己的成长史、家庭史的记录,从父亲的突然离世开始,回溯父亲生前的经历,由此写到整个家庭的故事。写父母从农村进城打拼的生活,他们的故事是那个时代大多数农民在城市里生存的实录,是一个时代的缩影。继而叙述父亲参军、逃离家庭的尝试和一家人在乡村的早年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