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克尔凯郭尔传/大师传记馆/明德书系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
作者 | (英)阿拉斯泰尔·汉内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这本由世界上克尔凯郭尔研究权威之一撰写的传记,是第一部揭示克氏生平与思想间微妙联系的著作。为了能够让在丹麦本土之外的读者理解克尔凯郭尔思想的重要性及影响,就必须追溯导致这个天才的但(正如他的校长所说)“极其幼稚”的青年以被后人视作哲学革命的方式探讨传统的哲学问题和宗教主题的诸因素。 作者简介 阿拉斯泰尔·汉内,挪威奥斯陆大学哲学系荣休教授,国际知名克尔凯郭尔研究专家和编译者。曾任职于挪威皇家科学与文学学会(1976)、挪威科学与文学院(1991)以及爱丁堡皇家学会(1998)。哥本哈根大学克尔凯郭尔研究中心国际研究委员会委员(1993-1998)及顾问委员会委员(2000-2004),克尔凯郭尔日记和札记新英语考据版翻译与编辑委员会委员(2007-2020)。《剑桥哲学研究指南·克尔凯郭尔卷》的主编之一(与戈登.D.马里奥合作)。主要著作有《克尔凯郭尔传》(Kierhegaard:A Biography)、《克尔凯郭尔:哲学家们的论证》(Kierkegaard:The Arguments of the Philosophers),《克尔凯郭尔与哲学:论文选集》(Kierkegaard and Philosophy:Selected Essays)《人类意识》(Human Consciousness)等。 目录 序言 致谢 第一章 从街道到沙龙:第一滴血 第二章 索伦怎么了? 第三章 浮士德时期 第四章 大雁飞 第五章 逝者和生者:处女作 第六章 严肃地对待反讽:学位论文 第七章 悔婚和柏林:《非此即彼》 第八章 信仰与悲剧英雄主义 第九章 更多地关于存在 第十章 诺塔本的沉思 第十一章 完成诸阶段 第十二章 结束工作 第十三章 评论时代 第十四章 改变外表 第十五章 爱的作为 第十六章 定义行为 第十七章 做恶作剧的殉道者 第十八章 “可怜的克尔凯郭尔?” 索引 译后记 序言 在欧洲小国城墙包围的 城里度过一生的人,只去过 柏林几次,以开阔视野。他 的人生能够带给读者什么样 的教益呢?通过追问另一个 问题可能会有线索:是什么 使被校长形容为“极其幼稚 、缺乏严肃性”的小男孩成 长为文学和文化名人?这又 会引出其他问题:是什么驱 使一位年轻人在10年的时间 里写了28部作品,以及足够 写满12卷厚的笔记和日记? 为什么他那么年轻就去世了 ? 仅仅有一部分答案存在 于他之所写(what)之中 。从促使他写作它们的原因 、动机和冲动中,我们同样 可以受益良多。克尔凯郭尔 开始亲眼看到了它们所扮演 的角色,以及它们如何 (how)塑造了他的职业生 涯。①如此之多,以至于他 预言:“不仅是我的作品, 事实上,我的生活,整个机 制的有趣秘密有一天[将会] 被研究……” 也许比克尔凯郭尔的大 多数生活记录更多的是,这 本书并不指向文学论战、假 名和高谈阔论的建设性讲演 背后的遥远形象,而是关注 一个在多样化话题和风格中 展现的、自我教育的个体( individual)。这本传记认 真地对待克尔凯郭尔的说法 ,即他的著作就是他自己的 发展。 但是,这为什么会引起 我们、你或任何人的兴趣呢 ?也许主要的原因,也是一 个足够好的原因是,这种发 展属于一个不合群的人,或 一个局外人,一位社会批评 家。他甚至把自己置于自己 族群的自我放逐中。按照克 尔凯郭尔自己的描述,这是 一种内心痛苦的生活。在其 中,他声称能够比同时代的 人更清楚地看到习惯和习俗 在精神上的麻醉作用。在克 尔凯郭尔的著作中展现的个 体,并不是在探求独立或者 在群体中能够实现什么的过 程中发现自我的西方式理想 型,而是从生存的“不在家” 感中被看到的、基于人性理 想型的孤独自我。从生存中 ,宗教的诉求获得了更加深 刻、更加个体人格化的 (personal)意义。克尔凯 郭尔相信,他看到了基督教 的真正意味之所在——它的 真理。这种相信断定,个体 的自我不应该通过自我反省 而应该通过诚实的自我评估 来把握,并在足够深的层次 上面对生存性的“不在家”选 项本身。 我个人对克尔凯郭尔的 兴趣开始于我作为一名学生 听现代西方哲学课的时候, 他的名字在与黑格尔和卡尔 ?马克思的关联中被引入。 这三位都被归类为“辩证法 的”思想家。这是对克尔凯 郭尔仅仅作为文学创新者的 认识的转变。马克思和克尔 凯郭尔被呈现为黑格尔辩证 法观念论截然相反的批判者 。主要区别在于,虽然马克 思主义的转向是从理论到实 践,但其对阶级的关注使他 仍然与黑格尔保持了一致; 而克尔凯郭尔在普遍性和特 殊性的辩证法中倾向于个体 的人的思考成果,则使他成 为激进的反对者。这足以让 我开始思考,并进一步唤起 我对这位作家的兴趣。我认 为,他与其说是现代存在主 义的先驱,不如说是一位对 个人,尤其是道德心理学有 着深刻见解的作家。 克尔凯郭尔的同胞、文 学评论家、历史学家格奥尔 格·勃兰兑斯 (GeorgBrandes)给尼采 写信说,在克尔凯郭尔身上 ,他发现了世界上最深刻的 心理学家之一。这一点,再 加上著名哲学家路德维希· 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将克尔凯郭 尔描述为19世纪最具穿透力 的思想家,都为人们期待在 这种不同寻常人的生活中发 现一些有趣的东西提供了很 好的理由。 阿拉斯泰尔·汉内 导语 本书作者用充满活力的小说笔法将传主的生平、创作、思想和情感天衣无缝地糅合在一起,在所有已经付诸笔墨的关于这位高深莫测的丹麦哲人的作品中,这部传记是全面而通透的克尔凯郭尔生平描述。 本书讲述叙事性强,对于哲学家、文学理论家、历史学家及宗教研究者以及任何正在寻找关于这个西方哲学中最有原创性、最具魅力人物的生平和思想的权威指南的非专业人士,都会大有裨益。 后记 终于写到了“后记”部分 。对于一本经典的克尔凯郭 尔思想传记本身,我没有资 格也不应该再“置喙”,所以 只想借此机会做最为必要的 说明并表达我的谢意。 首先要感谢汉内先生写 作了这一部引人入胜的克尔 凯郭尔传记。它不仅能扩展 和加深对于克尔凯郭尔生平 及时代的了解,而且能够作 为理解克氏思想的钥匙和指 引。我有幸成为译者,通过 翻译,我不仅拓展了自己对 于克氏思想的认识,也提升 了翻译和中文语言表达能力 。因而,我也要感谢剑桥大 学出版社,将这部书呈现给 世人。 同样要感谢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的信任和支持,感 谢杨宗元老师、张杰老师、 凌金良老师以及崔毅老师, 特别感谢吴冰华老师。可以 说,没有人大社的努力争取 、辛勤工作和坚持不懈,大 部分中文读者可能还要等待 不知多长时间才能读到这部 传记。 尤其要感谢中国社会科 学院哲学所的王齐教授,感 谢她的信任并推荐我翻译此 书,也感谢她一直以来的鼓 励和建议以及不厌其烦地释 疑和讨论。 在本书翻译过程中,我 也得到了南开大学哲学院同 学们的启发和帮助。感谢 2014级以来上“专业英语”讨 论课的硕士研究生同学们, 真正让我体会到了“教学相 长”。2012级本科生万明雪 同学做了第一至四章第一次 修改,并做了第十八章的译 稿初稿;2015级硕士生赵 桂梅同学做了第十、十七章 的译稿初稿;2014级博士 生沈敏一同学做了第十四、 十五章译稿初稿,并对多处 翻译给出中肯而有效的建议 。但译稿所有文责由本人承 担。 为了便于读者阅读,我 尽量采用已有克尔凯郭尔著 作、传记中译本对于重要概 念、人名、地名等的译法, 但同时也基于自己的理解提 出了一些新译法。尽管我自 认为已经尽了全力,但是译 本总有完善的可能,我期待 各位师长、同道以及同学们 提出批评和意见。 本书的翻译工作得到国 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克尔凯郭尔主体性真理观研 究”(15CZX031)的支持。 刘子桢 2022年11月7日(立冬) 精彩页 第一章从街道到沙龙:第一滴血 19世纪早期欧洲居民所熟悉的世界与我们今天所知的大不相同,这一点很容易为人所忽略。毕竟街道和很多建筑的名称都一成不变,但是,我们不要忘记,在克尔凯郭尔的时代,全世界只有巴黎、伦敦和柏林人口超过百万。[1]相形之下,哥本哈根当时还是一座人口不到十五万的小城市。而丹麦,或者至少以丹麦语为母语的那部分地区,人口也不到一百万。[2]在犹他南边还有讲丹麦语和讲德语人混居的石勒苏益格(Schleswig)地区,而荷尔斯泰因(Holstein)则都是讲德语的人。接近19世纪中叶,这两处“领地”将引发严重的政治问题和动乱。 早前,经济几乎完全以农业为主,不属于专制君主的权力都掌握在地主手中。18世纪,丹麦才作为贸易国家繁荣发展起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与俄罗斯、与瑞典以及后来与普鲁士结成的“军事中立”同盟。此类同盟为这样一个地理位置优越的海上国家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在欧洲中部国家长期处于战乱的时候,丹麦却不间断地与各交战国进行贸易。除此之外,丹麦还取得了对印度和西印度群岛的殖民统治。尽管它是第一个废除奴隶贸易的国家,但它在加纳的一个基地其实是它新的繁荣的诸多来源之一。[3]如今,财富向城市集中,哥本哈根尽管小,却迅速成为一个高度繁荣的商业中心。它的建筑至今依然保留着扩张和财富时期的印记。财富也使得它迅速扩张,早已背叛了它名字(“贸易港口”①)的商业起源。 财富在城市的集中为独立于商业利益的文化生活的繁荣提供了背景。在19世纪最初的四分之一时间中,丹麦产生了一批引人瞩目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和科学家。科学家中最为著名的是奥斯特(Hans Christian Orsted),他在1820年7月公布了一份描述电磁工作原理的四页拉丁文报告,轰动了整个欧洲科学界。电报、马拉式公交车①以及液压机等发端于欧洲其他地区的技术创新也最终传人丹麦。工业得益于对科学研究的依托,科学本身在一定程度上也依赖于经济生活的持续成功。但是,这些积累起来的财富使一种日益科学化的文化繁荣起来,也产生了有水准的讨论和辩论。这些讨论和辩论对传统悠久的国家来说是值得的,它们使这种文化能够在商业灾难和其他剧变中存活下来。在这样一个典型的动荡时代,以上辩论为人们从不同视角看待曲折进程提供了空间。临近德意志诸侯国的地理位置以及基尔大学作为说德语的丹麦大学的地位,使得丹麦学者和文人能够充分接触到欧洲主流地区的最新政治、思想和艺术的发展。人们甚至可以在丹麦的基本建制中看到与德意志的联系,其中国家头衔与部队军衔名称就从南边和东边的邻国借用。②艺术家和作家旅行到意大利南部甚至当时很远的希腊,旅居德累斯顿、巴黎和罗马,对欧洲了如指掌。对于一位有抱负的学者而言,拜谒国外名人是对哥本哈根或基尔大学教育的自然延伸。丹麦作家与歌德交谈,哲学家们不仅阅读而且拜访了费希特、施莱尔马赫、谢林甚至黑格尔,并将一种源于与活生生的传奇建立直接联系的热情带回祖国。不过,交流并非单向度的。19世纪30年代初,施莱尔马赫在其逝世前一年访问了哥本哈根,而且一些柏林的教授也旅行到此。丹麦哲学家、神学家通常用德语写作,也密切关注着在柏林、杜宾根、耶拿或哥延根的教职。挪威出生的自然哲学家亨里希·斯蒂芬斯(Henrich Steffens,1773-1845)(也称亨利克或者海因里希),在基尔学习时受费希特、赫尔德尤其谢林的影响,后来进人耶拿成为施莱格尔的助手,并最终在柏林成为一名教授。[4] 1807年,经济危机袭来。拿破仑?波拿巴曾对英国实施贸易禁运,关闭了法国控制下的所有港口(包括欧洲大部分大西洋海岸)对英国的航运。既担心法国和英国都对丹麦可用的海军力量虎视眈眈,又面对英国回应拿破仑封锁而禁止与敌国港口进行贸易的情况,国王弗里德里克六世(起初是一位思想相当开明的君主,从1802年起直至他1839年逝世时,甚至在摄政时期就接受了重要的农民改革措施)决定加人法国一方。1807年8月,一支英国海军中队抵达哥本哈根城外索要丹麦舰队。该中队在海军历史上首次装备了火炮发射弹,由其发明者威廉?康格里夫(Wil-liam Congreve)监督。火炮在当时的射程为三千码。[5]因为没有收到任何确定的答复(国王早已离开了首都),英国人于8月16日开始炮击哥本哈根,造成十分惨重的破坏和伤亡。城市很快被包围和占领,9月6日,丹麦君主签字放弃他仅剩的海军力量。然而,这仅仅是开始。攻击本身及其导致的损失本已代价高昂,但是接下来继续与拿破仑结盟被证明也是如此。接下来的几年里,通货膨胀加剧,导致丹麦国有银行(state bank)在1813年1月宣布破产。丹麦花了五年的时间建立国家银行(national bank)并稳定经济,直到30年代初才开始显示出复苏迹象。[6] 然而,到那个时候,其他事情正在酝酿者。1830年7月巴黎爆发了另一场革命,激荡了整个欧洲。1830年这场起义的诱因是查理十世的法令。他下令于7月26日解散代理内阁,加强对媒体和大学的控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