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李德裕(大唐最后的贤相)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刘万里 |
出版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讲述了晚唐重臣李德裕跌宕起伏的一生。从门荫入仕到被贬海南崖州,浮沉于政坛四十余载,五次进京为官,两次拜相,四次被贬被排挤离开京城。他受命于危难之际,以过人的勇气与智谋,施展文韬武略,征讨藩镇叛乱,抑制宦官专权,巩固边防军政,清廉正直,光明磊落,表现了一代卓越政治家、军事家的杰出才干与风范,赢得了后人的高度赞誉。 作者简介 刘万里,陕西汉阴人,供职西安某媒体。已在《四川文学》《广西文学》《延河》《红豆》等报刊发表中短篇小说、小小说八百余篇。作品被《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读者》《小小说选刊》等几十家报刊转载,文章入书三百多本及多次入选中考高考语文试题。出版有长篇小说和小说集《藏宝图》《甄洛传》《宣太后传奇》《Q星球的最后一个人》《考试天才的梦》《寻找阳光的孩子》《长在心上的树》《古典女孩》等十三部,其中六部再版。小说集《永不凋谢的玫瑰》入选《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出版;小说集《长在心上的树》获安康市第五届文学成果优秀奖;小说集《那年冬天的雪花》获“冰心儿童图书奖”、上海市教委中小学幼儿园优秀图书评选一等奖等。 目录 第一章 父与子 第二章 青年时期 第三章 排挤离京 第四章 浙西观察使 第五章 圣水事件 第六章 希望破灭 第七章 滑州施惠政 第八章 西川节度使 第九章 担任宰相 第十章 遭遇诬陷 第十一章 宫廷政变 第十二章 暗流涌动 第十三章 恢复相位 第十四章 铲除宦官 第十五章 斗智斗勇 第十六章 平定叛乱 第十七章 会昌法难 第十八章 爱茶宰相 第十九章 朋党之事 第二十章 一贬再贬 第二十一章 遐荒天涯 附录一 李德裕大事记 附录二 李德裕诗词精选 导语 外攘回鹘、内平泽潞、削弱藩镇、制驭宦官……他辅佐唐武宗开创了“会昌中兴”,最终却身逝崖州。 风起云涌的晚唐乱世,跌宕起伏的个人命运以史料为依据,再现大唐帝国下半场的动荡与悲凉。 本书作者不仅关注李德裕一生的事迹,更能深切体会他的思想感情,立足史实,叙述繁简得当,语言流畅。 书评(媒体评论) 成万古之良相,为一代 之高士。 ——李商隐 李遇武宗,独立不惧, 经制四方,有相之功,虽奸 党营陷,而义不朽矣。 ——范仲淹 李德裕以杰才为武宗经 纶夷夏,屡成大功。振举法 令,致朝廷之治。诚贤相矣 ! ——孙甫 赞皇文辞甚可爱也。其 所及祸,或责其不能自免, 然古今聪明贤智之士不能免 者多矣,岂独斯人也欤! ——欧阳修 精彩页 曾经辉煌一时的开元盛世,历经八年的“安史之乱”,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八年战争使人民的生命财产蒙受了重大损失,经济遭到极大破坏。统治阶级的腐朽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促使社会矛盾不断加剧。藩镇势力乘机发展,外族经常骚扰边境,内忧外患接踵而至,社会动荡不安,到唐玄宗后期盛世大唐已经走向末路了。 唐代赵郡赞皇县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出了不少贤相、名臣、诗人、文学家等等。其中便有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晚唐名相李德裕。 李德裕,字文饶,赵郡赞皇县(即今河北省赞皇县)人,唐德宗贞元三年(787年)出生于祖上两代为官的官宦世家。祖父李栖筠,唐朝中期名臣,在代宗朝担任御史大夫,当时颇有声望。唐史上有他的传记。李栖筠自幼丧亲,气度高远,为人庄重寡言,体态轩昂,样貌卓异。他喜爱读书,知识渊博,文思敏捷且简扼,又不随意交游。李栖筠的族子李华每每称其有王佐之才,士人也很仰慕他。李栖筠最初住在汲县的共城山下,李华坚持请求他参加科举考试。在唐玄宗天宝七年(748年),李栖筠以高第中进士。之后被调授为冠氏县主簿,郡守李岘视他为布衣之交。后来,李栖筠远赴安西都护府,进入安西节度使封常清的幕府,担任节度判官。天宝十四年(755年),封常清被召回。临行前,封常清表请李栖筠暂摄监察御史,兼行军司马。代宗常想召李栖筠入朝为相,因忌惮元载而作罢。但每有对朝臣的除授,都暗中询问他的意见,对朝政多有补益。李栖筠眼见代宗犹疑不决,心中也忧愤不已,于大历十一年(776年)三月辛亥日病逝,享年五十八岁。临终前,李栖筠自撰了墓志铭。代宗闻讯,追赠他为吏部尚书,赐谥号“文献”。李栖筠喜欢奖励善行,并不介意他人攻击自己的短处,为天下士人所推重。人们不敢直呼他的名讳,尊称其为赞皇公。 李德裕的父亲李吉甫(758-814年),字弘宪,出身于赵郡李氏西祖房,年轻时好学,能够写文章,所以早年便门荫人仕,历任左司御率府仓曹参军、太常博士、屯田员外郎、明州长史、忠州刺史、柳州刺史、考功郎中、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年间,李吉甫两次被拜为宰相,其间一度出掌淮南藩镇,爵封赵国公。他策划讨平西川、镇海,削弱藩镇势力,还裁汰冗官、巩固边防,辅佐宪宗开创“元和中兴”。元和八年(813年),李吉甫编写了《元和郡县图志》一书,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地理总志。另著有《六代略》《国计簿》《百司举要》等。元和九年(814年),李-吉甫去世,追赠司空,谥号忠懿。 李德裕兄弟三人,其排行为二,庶出。哥哥李德修在唐敬宗宝历年间为上部员外郎,历任舒、湖、楚三州刺史,以长子身份继承父亲李吉甫的爵位做了赵国公。李德修卒年不可确知,约文宗时,宣宗初加赠礼部尚书。 李德裕天资机敏,才智过人,学识渊博,特达不群,从小就有治国平天下的远大志向。尽管李德裕家境优越,父亲又身居高位,但他从小就有理想和抱负,不是贪恋荣华富贵之人,更无纨绔之气。他一直都是积极进取的,以父亲为榜样,不断学习,努力做人。当同龄人都在玩耍时,他已经在苦读诗书。当别人早早入睡,他还在挑灯夜读,小小年纪,便被人们称为神童。 有则典故叫“语惭武相”,说的就是神童李德裕的故事。 李德裕幼年时便资质不凡,才智出众,皇帝唐宪宗很喜欢他,对他非常赞赏,常把他抱坐在膝上。李德裕的父亲李吉甫,生了这样一个神童儿子,自然是非常骄傲,常在同僚面前称赞儿子的敏辩。大家看在宰相大人的面子上,都夸赞李德裕为神童,何况他的确优秀。当李吉甫跑到宰相武元衡面前吹嘘自己的孩子时,武元衡表示不屑一顾,不就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有必要说得那么神奇吗? 李吉甫不高兴了,人人都夸他的孩子,武元衡却不屑一顾,这让李吉甫心中不是滋味。于是,李吉甫特地把李德裕从家里带到尚书省,让李德裕去拜见武元衡,让武元衡亲眼见识一下自己的孩子是多么地优秀。到了尚书省,恰好有人找李吉甫,李吉甫就让儿子李德裕自己看书打发时间,他自己转身出门办事去了。 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