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新思想的黎明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作者 许晟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用全新的视角谈论过去与现在的思想,不是为了传授知识或观点,而是为了提供一种发现:人在认识世界的时候,也在认识自己。
梳理现有的思想则是认识世界的实践之一,它与每个人有关……在拥有丰富的经验后,人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究竟是宇宙何种奇妙的造化。
作者简介
许晟,独立学者,艺术批评家,策展人,宋瓷收藏家;中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在“伊拉斯谟世界计划”(Erasmus Mundus)中游学于英国圣安德鲁大学、法国佩皮尼昂大学和意大利贝尔加莫大学,获欧洲人文硕士。
研究领域包括中欧思想、中欧美学、当代艺术、高古瓷器等。曾翻译并免费发布六十万字的欧美艺术文献。
著有《遇见宋瓷》。
目录
1 哲学的起源———从神话到理性
2 形而上学的起源———哲学的新神话
3 孤独的思想者———中世纪之前的智慧火花
4 自然与经验的描绘者———周易的结构、 起源、流变
5 佛与道的世界———作为前沿思想的宗教
6 从禅宗到新儒家———宗教思想的世俗化演变
7 自然与意志的世界———理学与心学的形成
8 文明的流转———现代文明的真正起源
9 自然与现代化———启蒙运动的思想背景
10 浪漫主义———被低估的思潮
11 后现代世界———解构思潮与哲学的终点
12 思想体系的无效化———当代世界的理念模式
13 新思想的黎明———人类的智慧时代才刚刚到来
后记
序言
“基础”并不意味着简单
。“基础”意味着理解它并不
需要什么知识储备,但需要
大量的心智活动。
——费曼
善思之人似乎总在经历
出人意料的现实,而现在是
2022年的6月。十年或者二
十年前的世界有什么不同,
身处不同地方的人会有不同
的回答。有一部纪录片叫作
“克拉克森的农
场”(Clarkson’s Farm),
里面有一位21岁的小伙,名
叫卡勒布·库伯(Kaleb
Cooper)。卡勒布非常善
于农耕,记得家乡每块耕地
的位置和名字。他很在意耕
地的合理与美观,尤其是靠
近主要公路的,因为会被所
有人看见。他哪儿也不去,
只在“不得已”的时候去隔壁
村买些必需品。他唯一一次
出远门,是随社区艺术活动
去了伦敦,但他留在了大巴
里。他说那里人太多了,他
非常不喜欢。首先,那里的
每块耕地竟然都有自己的名
字(现代世界有种刻板印象
,认为热爱土地是所谓“农
耕文明”的狭隘情调,但真
的是这样吗?)。然后,卡
勒布实在太有魅力了,如果
由他来担任这本不合时宜的
书的作者,谈论中国和欧洲
的思想发展脉络,一定会受
欢迎得多。所以我在想,如
果这本书有英文版,不如作
者就由他来“扮演”。但是又
一想,他一定不喜欢说谎。
他会说:“换作者的小把戏
一定会被所有人知道的。”
然后他会思考几秒钟,说道
:“我就会去对人讲。”
我喜欢他生活在自己的
地方,诚实,且只代表自己
的状态。至少在这一点上,
我可以向他学习。所以在这
本书里,我也只诚实地代表
自己;同时,不可能只代表
自己——因为纵览古今中外
,我所谈的大部分内容一直
在以不同的方式被讲述着。
实际上,人类可以企及的心
智活动,早已被各种文献描
述过了;人类可以获知的任
何讲述,也早就在书本里出
现过了。我所做的只是在新
的环境里将它们重新讲述一
次,就像过去的许多人也曾
在各自的环境里所做的那样
。我对过去的所有思想者都
充满敬意,所以选择以更直
白的方式去批评他们,然而
这些批评也并非我的原创,
它们以各种方式出现过。人
从不缺乏思想,人只是健忘
,并很容易被新环境冲昏头
脑。我很喜欢费曼讲过的一
件事:他说人们总认为树是
从地里长出来的,但树里面
有至少一半的成分来自空气
和阳光,也就是说,树也可
以被看作从空中长到地里面
去的。在费曼之前说过类似
内容的人也有很多,甚至可
以追溯到《周易》的“巽卦”
。这并不说明《周易》有多
么伟大,而是说明人类虽然
经常很愚蠢,但多少是可以
克服表面环境的不同,达成
一些共识的。
我会努力写得好一点,
但不想说“敬请指正”这样的
话。作家怎么会喜欢别人指
正呢,何况我所说的都是再
明白不过的事情。另一方面
,这本书谈论的主要对象是
思想原理。思想原理的基础
地位就在于,它所说的永远
是其字面上的内容,而一切
复杂的思想体系都是其字面
含义的发展。所以,如果读
者觉得内容过于直白,请不
要觉得这是一本给“初学者”
的书。如果读者觉得内容过
于复杂,也不要担心是自己
读书少了;相反,可能是书
读得太多,导致了一些固有
的思维习惯。比如,“我是
谁?我从哪里来?”,这不
是“终极”的哲学问题,而是
形而上思想原理的实践者才
会问的问题。只有当一个人
认为理念比现象重要,才会
认为“我”的某种理念层面的
出处,比“我”作为此刻的现
象,更加需要追问。另一方
面,自然思想原理的实践者
更喜欢挖掘现象和经验的“
深度”,而不在意“高度”。
他们不倾向于问“为什么”,
而倾向于问“怎么样”。比如
他们不会问“花为什么会开”
,却会问“花是怎么开的”。
在更多情况下,当一个人明
白了花怎么开以后,还是难
免会想“为什么会这样”。这
让他成为一名哲学家。继续
着迷于“怎么开”的人,往往
会成为一名生物学家或者物
理学家,或者卡勒布。哲学
的悲剧往往开始于对“高度”
而非“深度”的追求。而“深
度”本身的悲剧则在于其普
遍性。太普遍的东西往往容
易被忽视,比如人们更容易
注意到高山,却忽视了更普
遍的大地,这反而让高山变
得吵闹。幸好还有卡勒布,
在他看来,土地是生动且具
体的。
还有几个更基础的问题
:首先,“哲学”仅仅描述了
一个起源于古代欧洲的思想
体系;那么显然还有别的思
想体系,比如本书会提到的
理学和心学体系。进一步地
,虽然“哲学”给人一种与“
行动”相分离的“纯粹”印象
,但并非任何一种思想体系
都是如此。而且,这样的“
纯粹性”并不能令哲学在任
何层面更加优越。它尤其不
是,也不可能是某种经常被
虚构的道德立场。它仅仅是
一种人为的观念,而这本身
就是不纯粹的。最后,没人
能以中立的姿态讲述或理解
任何一种思想,“客观”本身
就是一个必须被怀疑的词,
它和不同原理所提供的逻辑
息息相关。所以,不可避免
的“非中立化”角度是讲述者
必须保持谨慎的原因。同时
,这让“判断”比“论证”更具
决定性。“论证”本身已经是
思想原理的体现,而“判断”
则是天然的、直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5: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