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达达和超现实主义(精)/牛津通识读本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英国)戴维·霍普金斯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达达和超现实主义被广泛认为是20世纪最神秘莫测又最富影响力的艺术运动。与其相连的艺术和诗歌——如安德烈·布勒东、马塞尔·杜尚、马克斯·恩斯特、约翰·哈特菲尔德、胡安·米罗和萨尔瓦多·达利等主要人物的作品——包含了令人难以忘怀(痛苦吓人)的激情和无政府主义的幽默及挑逗。达达被认为是叛逆和玩世不恭的,超现实主义在精神上是反资产阶级的,但是它更沉迷于稀奇古怪的事物。这两场运动都因其关注性欲、身份、恋物癖和惊悚而出名。
作者简介
戴维·霍普金斯,格拉斯哥大学艺术史和艺术理论教授。曾著有畅销书《现代艺术之后:1945—2000年》(2000年)。其他理论专著还有《马塞尔·杜尚和马克斯·恩斯特:分享新娘》(1988年)及《达达的男孩子们:杜尚之后的男性气质》(2008年)。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达达和超现实主义:历史回顾
第二章 “宁要生活”:推销达达和超现实主义
第三章 艺术和反艺术
第四章 “我是谁?”:心灵、精神、身体
第五章 政治
第六章 回顾达达和超现实主义
达达:主要中心——主要人物及事件
超现实主义主要事件
超现实主义相关重要人物
译名对照表
参考文献
扩展阅读
序言
《新概念英语》里有一
篇小课文,幽默地调侃了现
代艺术品及其与消费者之间
的关系:一位学艺术的学生
正在自己房里挂一幅现代绘
画,他7岁的妹妹走进房里
审视半天,说:“画还行,
可你是不是把它挂倒了?”
这位画过很多画的学艺术的
学生仔细再看,小妹妹说的
居然是正确的。
上世纪初的达达艺术家
和超现实主义艺术家的绘画
作品大概还没有走得那样远
,使那些并非外行的消费者
分不清绘画作品的上下。但
是,他们却开创,或者也可
以说是顺应了一个强大的欧
洲艺术潮流,这个潮流发展
到上世纪下半叶,辨别某些
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属性似乎
越来越困难了。十几年前我
在北京看过一场挪威人演出
的戏剧,这些挪威艺术家在
台上既不向我们展示Drama
的魅力,也不向我们炫耀
Theater的绝活,只是像我
们这些平庸的人一样地喝酒
游乐。据说这台戏每晚的演
出并不相同,演员们在台上
是自由地表演的。难怪有人
在表达他宁可看好莱坞商业
电影时说:“看欧洲电影,
我要先设法拿到一个哲学硕
士学位。”在我自己开始讲“
欧洲电影专题”课后,有一
天夜里接到一位苦恼的学生
的电话,他问我:“老师你
看过《16欧洲著名导演短篇
集》吗?第9篇我怎么就是
看不懂啊?”我说:“我也没
看懂。但我提醒你一下,可
能你就不会抱怨看不懂了。
你就把它当作一个梦境吧,
一个欧洲人的梦境。”后来
他没有再来过电话,不知道
是苦恼消除了,还是对我也
失望了。
古希腊是欧洲艺术最重
要的源头。古希腊哲学家亚
里士多德关于艺术摹仿自然
的理论即使在中国读者中,
知晓率也是非常高的。他的
《诗学》是人类第一本戏剧
学理论专著,其中自然也涉
及到许多艺术的一般原则。
他在这本论著里说:
作为整体,诗艺的产生
似乎有两个原因,都与人的
天性有关。首先,从孩提时
候起人就有摹仿的本能。人
和动物的一个区别就在于人
最善摹仿并通过模仿获得了
最初的知识。其次,每个人
都能从摹仿的成果中得到快
感。可资证明的是,尽管我
们在生活中讨厌看到某些实
物,比如最讨人嫌的动物形
体和尸体,但当我们观看此
类物体的及其逼真的艺术再
现时,却会产生一种快感。
这是因为求知不仅于哲学家
,而且对一般人来说都是一
件最快乐的事。
但是,在这本书里,亚
里士多德又要求悲剧必须“
摹仿”人的一个“完整”的行
动。所谓“完整”,就是有“
头”,有“身”,有“尾”,“身”
是由“头”引起而必然引出“
尾”的部分,“尾”是由“身”
引起而不再引起别的事件的
部分;在这些互为因果的各
部分之间,不允许与其无关
的穿插事件,也不允许颠倒
顺序,如果其中任何一个部
分是可有可无或者可以随意
置放的,悲剧所摹仿的“行
动”的“完整性”就受到了破
坏,这个悲剧就是失败的。
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在这里是
自相矛盾的:我们每一天的
生活,充满了互不相关的偶
然事件,没有一个人在一天
或者一生中的行动是“完整”
的;如果艺术真是“摹仿”了
自然,戏剧情节的完整性就
是不可得的。或者艺术的“
摹仿说”是相对的,有条件
的;或者戏剧情节的“整一
说”是可以反思和讨论的。
19世纪末,现实主义和自然
主义的艺术潮流发展到高潮
,法国自然主义的艺术家和
理论家左拉就同时利用了亚
里士多德的理论权威和他的
矛盾。左拉要废除戏剧情节
整一的原则,他说“我们毋
需去想象一段惊险故事,把
它复杂化,以戏剧手段来一
场接一场地进行安排,把它
引向一个最终的结局;我们
只须在现实生活中取出一个
人或一群人的故事,忠实地
记载这个人或这群人的行动
即可”。而他反对戏剧“情节
整一性”的理论依据,恰恰
就是亚里士多德的艺术“摹
仿说”,他说“全部文学批评
,从亚里士多德到布瓦洛,
都已提出了这个原则,即一
部作品应该以真实为基础。
这种看法鼓舞了我,并给我
提供了新的证据。自然主义
流派……是存在于无可摧毁
的基础之上的。”实际上,
艺术不可能仅仅“摹仿”自然
的问题早在自然主义艺术诞
生之前就已经提出来了。18
世纪的德国戏剧家和思想家
莱辛远比自然主义艺术家左
拉更机智,他说:艺术“摹
仿”自然当然是不错的,然
而人的心灵也是自然的一部
分啊——艺术摹仿我们的心
灵,就是摹仿自然。“摹仿
我们的感情和精神力量的自
然”,莱辛以亚里士多德的
名义把艺术更为广阔的空间
和许多离经叛道的行为合法
化了。不知道为什么,20世
纪初,艺术厌倦了诉诸感官
的物质世界的自然,纷纷走
向了人的内心世界,或者用
莱辛的话说,把人的“感情
和精神力量的自然”当作摹
仿对象。毕加索和达利的画
、乔伊斯和卡夫卡的小说、
契诃夫和贝克特的戏剧莫不
如是。有人说,人类最伟大
的发现并不是哥伦布的地理
发现或者牛顿、爱因斯坦的
物理发现,而是对于自己心
灵的发现。物理和地理的发
现是一次性的,从牛顿到爱
因斯坦,用了二百年的时间
;哥伦布之后,不再有伟大
的地理发现,哥伦布的后人
只在享用他的发现成果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3:2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