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2010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瞿秋白》的改写本。原书是在江苏省瞿秋白研究会组织下完成,其特点是吸取近二十年来学界瞿秋白研究的新成果,并根据大量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写成。
本书力图呈现一个更为真实的瞿秋白,从而表现出瞿秋白勇猛精进、永不言败的人生态度,波澜起伏、曲折悲壮的政治生涯,真诚坦率、温文尔雅的精神风貌;体现出一个现代知识分子和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优秀品格。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瞿秋白)(精)/江苏文库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王铁仙//刘福勤 |
出版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是2010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瞿秋白》的改写本。原书是在江苏省瞿秋白研究会组织下完成,其特点是吸取近二十年来学界瞿秋白研究的新成果,并根据大量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写成。 本书力图呈现一个更为真实的瞿秋白,从而表现出瞿秋白勇猛精进、永不言败的人生态度,波澜起伏、曲折悲壮的政治生涯,真诚坦率、温文尔雅的精神风貌;体现出一个现代知识分子和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优秀品格。 目录 第一章 家世与学堂 一、仕宦之家 二、家庭悲剧 第二章 人生新旅程 一、二元的人生观 二、投身五四运动 第三章 向着红光里去 一、“宁死亦当一行” 二、澎湃赤潮的洗礼 第四章 忠实的报道和心路的历程 一、忠实的新闻记者 二、《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 第五章 新时代的“活泼稚儿” 一、“世间的‘唯物主义’” 二、党刊主编和编辑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一、执教上海大学 二、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第七章 爱情与婚姻 一、“梦可———我的心” 二、“秋之白华” 第八章 促进国共合作 一、厘清理论 二、鲍罗廷的助手 三、参与起草国民党一大宣言 第九章 进入中央局 一、反击国民党右派的反共逆流 二、中共四大前后的理论工作 三、五卅运动中的《热血日报》 第十章 力争革命领导权 一、批判戴季陶主义 二、在退让策略的争论中 第十一章 批判“彭述之主义” 一、广州之行 二、面对党内的右倾错误 三、《中国革命中之争论问题》 第十二章 武汉风云 一、主持中央联席会议 二、中共五大前后 三、八七会议 第十三章 主持中共中央工作 一、寻找中国革命新道路 二、“左”倾盲动错误与纠正 三、在中共六大上作政治报告 第十四章 在共产国际的岗位上 一、质疑“第三时期”理论 二、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补充报告 三、难以摆脱“左”的影响和束缚 第十五章 中共代表团团长 一、密切联系中共中央 二、起草党纲和讲授党史 三 、情系党和战友 第十六章 莫斯科中山大学风潮 一、“江浙同乡会”冤案 二、努力整顿中山大学 三、遭遇“清党”运动 第十七章 温馨的亲情 一、新的家———柳克思旅馆 二、丰富多彩的两地书 三、深切的父爱 第十八章 纠正立三冒险错误 一、回国 二、试图保护李立三 三、主持六届三中全会 第十九章 被“赶出政治局” 一、共产国际推翻原指示 二、米夫的策划与王明的宗派活动 三、在六届四中全会上 第二十章 重返文学岗位 一、“田园将芜胡不归” 二、介入“左联” 三、推动左翼文化运动蓬勃发展 四、汉字改革的开创者之一 第二十一章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一、共同浇灌苏联文学翻译之花 二、知己真情 三、密切合作杂文 四、鲁迅研究史上的丰碑 第二十二章 文艺理论家和翻译家 一、“革命的文艺必须向着大众去” 二、“用文艺来帮助革命” 三、“看重现实” 四、译介高尔基作品 第二十三章 再遭打击 一、政论和哲学著、译 二、“狄康”事件 三、《儿时》的复杂心情 第二十四章 中华苏维埃教育人民委员 一、振兴苏区教育事业 二、主编《红色中华》 三、开创群众文艺新局面 第二十五章 血洒罗汉岭 一、长汀濯田被俘 二、狱中“供词” 三、《多余的话》及狱中诗文 四、决不出卖灵魂 五、从容就义 六、百世流芳 后记 序言 江苏文化源远流长、历 久弥新,文化经典与历史 文献层出不穿,典藏丰富 ;文化巨匠代有人出、彪 炳史册,在中华民族乃至 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 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为 科学把握江苏文化的内涵 与特征,在新时代彰显江 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江苏省委、省政府决定 组织实施“江苏文脉整理与 研究工程”,以梳理江苏文 脉资源,总结江苏文化发 展的历史规律,再现江苏 历史上的文化高地,为当 代江苏构筑新的文化高地 把准脉动、探明趋势、勾 画蓝图。 组织编纂大型江苏历史 文献总集《江苏文库》, 是“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 程”的重要工作。《文库》 以“编纂整理古今文献,梳 理再现名人名作,探究追 溯文化脉络,打造江苏文 化名片”为宗旨,分六编集 中呈现: (一)书目编。完整著 录历史上江苏籍学人的著 述及其历史记录,全面反 映江苏图书馆的图书典藏 情况。 (二)文献编。收录历 代江苏籍学人的代表性著 作,集中呈现自历史开端 至一九一一年的江苏文化 文本,呈现江苏文化的整 体景观。 (三)精华编。选取历 代江苏籍学人著述中对中 外文化产生重要影响、在 文化学术史上具有经典性 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整理, 并从中选取十余种,组织 海外汉学家翻译成各国文 字,作为江苏对外文化交 流的标志性文化成果。 (四)方志编。从江苏 现存各级各类旧志中选择 价值较高、保存较好的志 书,以充分发挥地方志资 治、存史、教化等作用, 保存江苏的地方文献与历 史文化记忆。 (五)史料编。收录有 关江苏地方史料类文献, 反映江苏各地历史地理、 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 教艺术、社会生活、风土 民情等。 (六)研究编。组织、 编纂当代学者研究、撰写 的江苏文化研究著作。 文献、史料、方志三编 属于基础文献,以影印方 式出版,旨在提供原始文 献,以满足学术研究需要 ;书目、精华、研究三编 ,以排印方式出版,既能 满足学术研究的基本需求 ,又能满足全民阅读的基 本需求。 “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 程”工作委员会 导语 瞿秋白殉难的消息,激起国内外强烈反响。苏联《真理报》等作了报道,共产国际所属的日本、德国、英国等共产党组织和个人分别发表抗议书、声明和悼念文章。在国内,除万里转战途中的红军和西北苏区外,白区无法公开举行悼念活动…… 本书可谓饶具特色的“填空”之作,按照瞿秋白生前拟定的自传纲目,通过翔实的史料搜集,以点带面,还原了党的早期领导人瞿秋白的一生。从中,较之于革命家,我们能更多地看到作为文学家的瞿秋白形象。作者努力使本书“能够扛起瞿秋白遗下的重担,镂刻出其逼真的人生‘痕迹’,不仅描摹全他的躯壳,而且透凸出他的灵魂”。可以说,本书是一部史料翔实、文采卓然的瞿秋白心灵传记。 后记 本书是2010年人民出版 社出版的《瞿秋白传》的 改写本。原书是在江苏省 瞿秋白研究会组织下,历 时七年完成的。其特点是 吸取近二十年来学界来瞿 秋白研究的新成果,并根 据大量解密不久的共产国 际、联共(布)与中国革 命档案资料写成,力图呈 现一个更为真实的瞿秋白 ,从而表现出瞿秋白勇猛 精进、永不言败的人生态 度,波澜起伏、曲折悲壮 的政治生涯,真诚坦率、 温文尔雅的精神风貌;体 现出一个现代知识分子和 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优秀 品格。本书按照江苏文脉 研究工程的要求,作了压 缩并两度修改,在修改中 订正和补充了原传记本中 的一些错误和重要脱漏。 原传记本的主编为王铁 仙,副主编为刘福勤。最 初撰写者共十人(以姓氏 笔画为序):丁言模、王 文强、王铁仙、叶楠、朱 净之、朱钧侃、刘小中、 刘福勤、汪诚国、陈铁健 。本书的修改由王铁仙完 成。 精彩页 第一章 家世与学堂 一、仕宦之家 1899年1月29日,瞿秋白诞生在江苏省常州府阳湖县(1912年并入武进县,今属常州市)一个世代相传的仕宦之家。 瞿秋白说,自己的家族属于“土士的阶级”,“世代读书,也世代做官”,他幼小时还“靠着叔祖伯父的官俸过了好几年十足的少爷生活。”①他认为“士”是古代贵族的最低一级,可称为封建社会中的“半治者阶级”。近代随着西方列强的大炮轰开中国闭锁的大门,中国逐渐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后,破产的“士的阶级”处于畸形的社会地位。 瞿秋白的祖父瞿廷仪(又名酉同,字贞甫)、叔祖瞿廷韶(字赓甫)。瞿赓甫从同治庚午(1870年)起,历任宜昌知府、湖北按察史、布政史,曾被赏头品顶戴,人都陛见,召对三次。他辅佐湖广总督张之洞推行新政,被委办织布、矿务、缫丝、炼铁各局厂,措置裕如,思想比较开明,成为瞿氏家族中早期参与新政的显要人物。也是常州瞿氏族中最后一个大官僚。瞿秋白的祖父瞿贞甫及其后人都先后受到他的护持。瞿赓也为瞿秋白的父亲瞿世玮捐了一个“浙江候补盐大使”的虚衔。瞿贞亡故后,瞿赓甫将贞甫全家接到武昌,供给生活所需。寄住的还有其的瞿氏亲戚。他维持了瞿氏大家庭。1903年瞿赓甫在湖北布政史任上去世,从此家道逐渐衰落。只有瞿贞甫的长子、瞿秋白的大伯父瞿世琥还做着知县(民国后为“知事”),直到1912年。 这个家族的人,不仅代代研习四书五经、经史子集,而且许多人深诸琴棋书画,多才多艺。瞿赓甫和瞿世玮都擅长绘画。三伯父瞿世璜善于篆刻。 瞿世玮字稚彬,号一禅、道号圆初,以字行。行四又行七,家里人称他为“七少爷”,外边人则尊称他为“瞿七爷”。他作为幼子,奉兄辈命在家侍奉母亲,从未外出谋事,一直没有职业,与世无争。由于从小受到家族文化氛围的濡染,他不但研习经史子集,还爱读老庄,信奉道教,学过剑术,懂得医道,善绘画,《中国画学全史?当代画家介绍》(中华书局1929年5月出版)和1981年出版的《中国美术家人名词典》载有关于他的条目。瞿秋白自幼看父亲作画,心领神会,后来也爱作国画;同时又从六伯父瞿世璜那里学习治印。还认真学过书法,在一位亲戚名书家庄蕴宽指导下临摹魏碑,因而他后来的字体一直带有魏意,舒畅而流丽。父亲虔诚地钻研道家思想,对于瞿秋白的影响较大,以后融合在他的传统文化思想里。1935年瞿秋白刚被俘时,自称医生以掩护身份,就因为曾从父亲那学了点医道,心里有点底的缘故。 瞿秋白的母亲金衡玉出身江阴名门,1875年9月27日出生。外祖父金心芗原任广东盐大使,致仕回籍后,应侄子金翰如广东按察史金国琛之孙,时任十乡总董,瞿秋白的大姑夫)之请,居江阴贤庄乐在堂。金心芗视金衡玉为掌上明珠,自幼延师教读。金衡玉熟读诗书,对诗文有相当高的鉴赏能力,还能填词,写信作文,落笔成章,并能书写一手娟秀工整的小楷。她为人温良贤淑,娴静自如,同情穷苦人,且又“傲骨珊珊”(她死后其兄对她的挽语),忧闷不形于色。她主持家政,平日常教给子女易诵易记的唐宋的短诗、小令,讲《聊斋志异》中富于人情味的故事以及《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等等经典作品,使他们度过不少美好时光。瞿秋白幼时对文学的热爱,大半是受了母亲的影响。 在瞿秋白的父辈中,大伯父瞿世琥(由于瞿贞甫和瞿赓甫合为一个大家庭,他们的儿子统一排行。由于瞿赓甫有3个儿子比瞿世琥年长,瞿世琥行四,因此瞿秋白兄妹称他“四伯父”,与瞿秋白一家关系最为密切。瞿世琥得到瞿赓甫的培植,经过科举进人仕途,历任浙江桐乡、山阴、常山、长兴、黄岩、嵊县等县知县,民国后任江苏丹阳、泰兴知事。在瞿秋白的亲伯父中,只有他做了官。他为官清正,不善钻营,因而几十年未获升迁。后寄寓浙江杭州。晚年只在钱塘尹衙门做过一段时间的书办。瞿秋白的祖母庄太夫人长期由瞿世玮夫妇侍奉,因而瞿世琥按时给瞿世玮钱款,实际上也资助了瞿世玮一家。 在家族同辈中,瞿秋白属“懋”字辈,谱名懋淼,字熊伯。出生时,父母发现他的发际呈双螺旋形,不是成一旋心,与众不同,于是给他取乳名“双”,叫他阿双。后来上学读书后,学名为“瞿双”,有时把“双”写成同音字“爽”“霜”。他又自起别号瓠舟、秋白、涤梅(又作铁梅),其中“秋白”,直接从“霜”字(一说是“爽”)演化出来。此后,“秋白”成了他最常用的名字,显然这个名字最能表达他自己的人格追求,像霜雪一样洁白纯净,清明晶莹,不随流俗。 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