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本书的问题探究把回应当代大学生关心的问题作为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途径,真正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重展示理性思维的魅力,发挥马克思主义这一“大道理”以理服人的逻辑力量;本书的问题探究不仅正面回答学生问题,而且揭示学生问题的结构和性质,让学生明白问题提出的根据,培养对问题的自觉意识和批判意识;本书的问题探究不仅提供具体答案,而且向学生指出问题及其解答的思路,启发学生的辩证思维,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让学生在“知其然”基础上“知其所以然”“知其所必然”,从而展现马克思主义解释现实问题的理论魅力,实质性地推进面向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本书所展示的学生问题及其探究过程,对于促使学生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科学思想基础,具有直接的启示意义,对于满足学生“拔节孕穗期”的内在精神需要,促进学生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作者简介 鲍金,1980年生,山东潍坊人,现为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系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上海社科新人、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首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中青年拔尖人才”。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1项和后期项目1项,教育部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上海市哲社委托项目1项。在《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等CSSCI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资本论〉哲学的新解读》等著作4部,获第八届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青年成果奖1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马克思是我们的同时代人 马克思主义是终极理论吗?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物质生活的理论吗? 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没有一个体系? 怎样看待马克思主义和其他理论的关系? 马克思有没有自己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是人的发展的学说,还是人类社会发展 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理论吗? 马克思的哲学为什么是一种经济哲学? 什么是先验主义的论证? 马克思是怎样发现商品价值的? 所有的劳动都是抽象劳动吗? 个人为什么会受到抽象的统治? 实践如何能够合理地解决理论解释的神秘主义? 唯物论和唯心论能折中吗? 唯心主义是无法被证明和被推翻的吗? 社会科学的客观性是怎么体现的? 哲学是幸福的,还是痛苦的? 第二章 熟知非真知 桌子是不是“物质” ? “实在”是什么含义? 我感知的一切在我消失后还存在吗? 相对于乙的意识,甲的意识是物质吗? 怎样判断真理和谬误的界限? 我们是怎样谈论真理的? 假象是我们现有水平所没有认识到的真理吗? 什么是事实? 在我看之前,扑克牌的花色就已经确定了吗? 怎么看待质量互变的原理? 第三章 认识我自己 怎样认识“我是谁”? 是命运改变人生,还是人改变命运? 等我死了,那个“我”还存在么? 我们就像细胞一样存在着吗? 人的争强好胜源自动物的争强好胜吗? 选择奋斗,还是选择幸福? 西方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有什么问题? 人性是自私的吗? 难道没有抽象的人性吗? 马克思对人性是怎样思考的? 预设的重要性在哪里? 婴儿是社会的存在物吗?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是合理的吗? 怎样定义“鸡”?怎样定义“蛋”? 1900为什么不下船? 第四章 透过现象看本质 要法治,还是要人治? 怎样才是“见山只是山”? 科学发达的社会,为什么神学依然盛行? 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吗? 美国的基础是经济、中国的基础是道德吗? 怎么看社会的不公平? 自由发展出来的社会一定稳定吗? 历史是被多数人还是被少数个人决定的? 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拿烟斗的男孩》为何会拍出1.04亿美元的天价? 垄断是否偏离价值规律呢? 资本家为什么要提高工人的工资? 工资提高之后,工人的地位变了吗? 现代社会的劳动还是异化劳动吗? 第五章 共产主义社会还有没有矛盾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到底是什么? 共产主义社会中的人性是怎样的? 共产主义社会有矛盾吗? 随兴趣而工作的共产主义社会会乱套吗? 马克思追求自由吗? 马克思是怎样认识自由的? 共产主义一定要扬弃私有财产吗? 是否会有一个新的社会形态优于共产主义社会? 人的自由发展需要经历多久才能实现? 序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 平多次就办好思想政治理论 课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办好 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 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 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 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高度来对待。在习近平关于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系列 重要论述中,令人印象深刻 的是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要 重视学生问题的阐述:“思 政课上学生会提一些尖锐敏 感的问题。往往涉及深层次 理论和实践问题。把这些问 题讲清楚讲透彻并不容易。 ”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容 易,要将马克思主义的完整 理论和科学体系以符合学生 认知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并 且让他们学会运用马克思主 义立场观点方法关注和分析 社会问题,是对每一位思政 课教师的更高要求和更大挑 战。 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 始终把思政课建设摆在重要 位置,紧紧抓住制约思政课 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 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 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形 成学校办好思政课、教师讲 好思政课、学生学好思政课 的良好氛围,产生了一批助 推知识拓展、凸显能力提升 、彰显价值引领的教学成果 。由上海交大马克思主义学 院教师鲍金撰写的《以理服 人:大学生关心的马克思主 义问题》一书,就是代表性 成果之一。 与同类著作相比,该书 具有三个突出特点。 一是面向学生所思所想 的针对性。在高校思想政治 理论课中,存在着一些形式 化的现象,出现了教师觉得 “不管用”、学生觉得“不解 渴”的问题。该书既没有依 循从概念到概念的传统教科 书式的写作范式,也没有停 留在对思政课的泛泛之谈中 ,而是直面学生们提出的方 方面面的真实问题,将思想 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学生实践 体悟中的困惑融通转化。如 作者所言,当前思政课教学 的关键问题不仅在于教材体 系能否转化为教学体系,而 且在于教材体系能否转化为 有针对性的教学体系。 二是坚持问题探究的育 人理念。面向大学生的马克 思主义理论教育,是遵循问 题的逻辑展开现实的教育教 学过程,即马克思主义理论 教育“要注重启发式教育,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 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 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 ”。问题探究的过程往往比 问题的答案更能够触动学生 、启发学生。该书正是以问 题探究的问答方式来贯彻立 德树人的理念,通过将马克 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与当代社会实际 、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培 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 知其所以然”能力、批判性 思维能力和学以致用能力, 这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贯 彻“大思政课”要求的题中之 义。 三是体现以理服人的辩 证原则。习近平指出,不能 “把课讲成简单的政治宣传 ,而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 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 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 量引导学生”。在坚持思政 课政治引导的基本功能的基 础上,思政课教师的观点结 论要经得起学生“为什么”的 追问乃至质疑,这就要求思 政课教师的解疑释惑具备以 理服人、明晓事理的理性素 养。作为思政课一线教师从 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成 果,该书遵循理性、辩证、 平等、宽容的说理原则,在 说理、论证、反思、辨析的 过程中引导学生,起到潜移 默化的教育效果。 习近平指出:“办好思想 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 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 动性、创造性。”对于思政 课教师来说,讲好思想政治 理论课、抓好马克思主义理 论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 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 接班人,是一项伟大事业、 一门科学和一门艺术,也是 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在教 学实践中经常会遇到新情况 、新矛盾、新课题。《以理 服人:大学生关心的马克思 主义问题》的作者为此付出 了努力和心血,进行了探索 和创新,希望对高校思想政 治理论课教师和青年学生有 所教益和启迪。 是为序。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 杨振斌 2022年1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