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香火(闽南文化札记修订版)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
作者 | 谢文哲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关于闽南的文化随笔集,内容斑驳复杂,但着墨精彩,引人入胜。作者秉承学术通俗化、历史生活化的理念,从茶乡安溪“大树下”出发,拓迹闽南及台湾和东南亚等地闽南人族群生活的现场,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天地、神明、祖先和现实中的人,混居共存、多元和谐,调适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的立体画卷,对当下乡土中国的社会重构,乡村振兴战略的启动实施,不无启迪。 作者简介 谢文哲,福建安溪人。先后出版《门里门外》(2002年)、《茶之原乡:铁观音风土考察》(2013年)等;主编(纂)《安溪铁观音:一棵伟大植物的传奇》(2010年)、《安溪寻茶记:名山名茶名人》(2014年)等著作。其中《安溪铁观音:一棵伟大植物的传奇》由世界图书出版社、世界书局、Prunus出版公司同步出版发行简体中文版、繁体中文版和英文版,被评为2010年“中国美图书”。 目录 序(陈益源) 自序 风从八方来 山中无老虎 蒲厝街风云 乌龙茶东渡记 消逝的渡船 安溪人打下南洋一片天 为什么是安溪人 族源和村建:一个少数民族村的传说与社会 林燕愈与岩茶“江湖” 探访云林县安溪里 有安泰富无安泰厝 会馆与崇拜:家邦之光 宗族、祠堂、谱牒及其他 与神明共处 神童漫说古无双 七月的狂欢 景美集应庙与木栅铁观音 东方艺术的殿堂 法主灵光昭闽台 金门燕南书院暨太文岩寺 慈悲的殿堂 清隐千年 华南虎与铁观音(谢承劼) 后记 修订版后记 出版后记 序言 我常思近十多年来的写 作,尽管勤奋刻苦,至今 尚未有使人满意的作品, 其中的道理,一方面是先 天不足,早先没有经过系 统的学术训练,思维涣散 ;一方面是由于史料的贫 乏,这所谓史料的贫乏, 不是所见的材料不够繁多 、广博,而是都在“库存”资 料里“剪裁”,也就难以出新 ,更遑论理论上的洞见。 谁都知道社会文化的研 究,应注重民间调查,注 重民间记录的收集。研究 者的重大责任,便是深入 到历史现场,接触社会, 认识社会,进行社会调查 ,把“死材料”与“活社会”两 者结合起来,才能将社会 文化研究推向前进。这其 中,包含了研究者要在心 智和情感上回到历史现场 的深刻意涵。 事实上,在实地调查中 ,我也会经常处于神游冥 想的状态,不过这种文化 体验,与枯坐书斋的浮想 联翩,二者有着质的区别 。踏勘史迹,采访耆老, 既能搜集到极为丰富的地 方文献,又可听到大量鲜 活的传说和故事,我仿佛 置身于古人曾经生活过的 历史场景之中,更加接近 历史实际和古人情感的状 态。这种意境,是未曾做 过类似工作的人难以理解 的。 所以,我在情感、心智 和理性上都尽量回到历史 现场去。当然,这种“抵达 现场”的方式,与学者单纯 的调查研究又有不同:我 把自己融入文化现场当中 ,去“参与”“实践”“推动”的 同时,又在“体验”“观察”“ 思考”,由此收获的“地方性 知识”不敢说独到,起码就 其渠道和方式来说,是别 出心裁的;就其理解和思 考来说,是更接近“事实真 相”的。 比如,我参与乡村社区 里“人的活动”,翻建宗祠, 编纂族谱,祭祀祖先;参 与乡村社区里“神明的活动” ,亲为首人,醮酬神庆, 刈火巡香。在此之中,重 新审视闽南地方社会的各 种活动和组织方式,思考 乡村传统社区的人生观、 价值观等带有历史哲学色 彩的问题。虽然难免有阙 ,谈不上思想创造之贡献 ,却因有连接过去与现在 ,沟通已知与未知,可引 发一些兼具历史感与现场 感的学术思考。 在人、社会、文化这样 的层次关系中,将人放在 什么样的位置,是个大问 题。有的学者把人放在最 底下,有的学者反过来, 把人放在最上面。我想, 人是社会的组成,文化的 载体,这是最本质、最根 本的一点。文化价值不能 离开特定的人,一种文化 只适合于创造并欣赏这种 文化的人。人在社会、文 化中,而不是“底下”和“上 面”,即使在所谓的文化物 上,我们看到的其实不是 物性,而是人性。 我们不能忘记文化的另 一种意义的载体,即“地理 载体” —大地无所不载。倘 若说这些年的最大收获, 那就是深入历史现场后, 对土地“泛滥无边”的热爱。 无论是物还是人,都要落 实在地上,都要在特定的 地方存在,这是人和社会 立身的前提,也是一切研 究的出发点,是任何时候 都不能忽略的。 频繁地回到现场,老实 说,是闽南那些不能全部 用物质外形表现的民间信 仰,牵引着我的探索之趣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 人世中总有一片广大的领 域,非科学所能用武,这 就为制度性宗教和基于中 国本土文化之上的民间信 仰的产生和存在提供了一 定的社会空间。民间信仰 (也有学者称之为民间宗 教)和制度性宗教同是文 化的产物,不可直接将其 蔑视为“封建的遗留”,而看 不到民间信仰的历史久远 性 和文化积淀的深厚性。 事实上,它已是闽南民众 日常生活的一大部分,其 对于乡土社会和谐秩序的 构建,也不能简单视之。 这种比较明显的具有地 理特征的文化现象,我们 姑且称之为精神文化,它 有发源地,有传播过程, 有景观特点,在人的思维 、习俗里面,还包含宇宙 观、地理观,极大地影响 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关系 。毋庸讳言,产生特定意 识形态下的主观偏见,将 会造成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相反地,应视为闽南文 化整体的核心,这是我们 进入闽南社会的“指路牌”。 诚如我在《为什么是安 溪人》中指出的,村庙、 祖祠是闽南人一生最重要 的“课堂”和“戏台”。闽南人 打小就会被祖母祖父带到 这里,接受村史教育。关 于祖先、村庄、村神的那 些传奇故事,很早就会在 闽南人心中扎下根,所以 闽南人长大后,即使人行 千里也不会忘记故土。多 年后,重返“课堂”,复又参 与“文化的复制”与“文化的 生产”,感受精妙,承担责 任,既是文化关怀,又是 文化自觉。 1996年“江村调查”六十 周年之际,费孝通先生曾 在文章中说,生命和乡土 结合在一起,就不怕时间 的冲洗了。这些年频繁“回 到现场”,我的体会也很深 ,想说的是,乡土予我们 的滋养,一生受用不尽, 生命化作乡土的肥料,期 待育出更优秀的子孙。 在具体的自然和人文场 景之中,可以更深刻地理 解过去如何“创造”并被我们 “记忆”,也同样理解现在何 以被将来“讲述”和“研究”, 这样的“转换”又加深我们对 历史文化的理解。回到现 场,重新审视具体地域中“ 地方性知识”与“区域文化” 被创造与传播的机制,就 会发现,许 导语 香火,承载闽南人的乡愁和集体记忆,是闽南人的生活方式的总和。本书描写闽南“乡土中国”风采,揭秘闽南“隐秘社会”历史。作者以安溪为核心,认真梳理安溪史地材料,并且怀着作为一个安溪人的骄傲,以辽阔视野去检视安溪人带着茶叶高明技术、携着家乡神明香火到台湾、赴南洋打天下的奋斗过程。 后记 每一本关于闽南的书都 是个未终结的故事,为了 使书变得更好,承蒙后浪 出版公司的关照,于是有 了这个修订版。写《香火 》是我迄今为止做过的最 快乐的工作,它使我认识 乡土,再识自身。闽南是 一块令人心安的土地,正 因为此,在我为《香火》 的文体苦思冥想的日子里 ,我并没有为自己的表达 方式产生不确定感。我把 看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 权当作一份未刊稿,留待 明天的人们去补充和完善 。闽南文化本身,就是一 个不断“复制”和“创造”的过 程。修订期间,我的记忆 再次被唤醒,思想再次得 到“提香”,这是难得的人生 体验。 增补一篇《清隐千年》 ,借助詹敦仁这位标高千 载的乡土人物,对安溪乃 至闽地的早期文明进行脉 络梳理。我想,闽南山河 一体、人神一体的多元文 化,是从事写作者的一座 座富藏,都是一本本书的 容量,《香火》缺憾的题 材也会推动着我,让我不 敢懈怠,倍加努力,去参 与和发现、思考和开掘, 展开富有创造力的写作实 践。 我们会老,而脚下的土 地一直都在。在这个变动 越来越大、价值观屡屡被 撕裂的时代,来自闽南乡 土的这些经验,也许正是 当今人类迫切需要的知识 。 作者于2022年9月22日 精彩页 风从八方来 “安溪僻在温陵之西,周围广袤三百一十七里,官知固守,民乐安居。……疆域之内,地理之至到舆陆之所经:东至南安县界二十五里(以高田山为界),西至龙溪县界一百六十里(以银场为界),南至南安县界一十里(以笔架山为界),北至永春县界五十五里(以吉漈岭为界),东南至南安县界二十五里(以大宇桥为界),东北至南安县界二十五里(以眉田山为界),西南至同安县界六十里(以东岭为界),西北至漳平县界一百五十里(以龟铜地为界)。” 这是明嘉靖年间编修的《安溪县志》①对安溪地理方位、疆域范围和接壤县界及里程的描述,描述中还特别加注县界的险固山岭、桥梁要冲和冶炼矿场等。嘉靖志在“确立”八方县界的同时,对安溪县与泉州、福州、南京和京师四地的距离,也作了说明,“东至泉州府一百五里,至省城五百一十五里,至南京三千三百六十里,至京师七千三百六十里”。上至中央,下至县治,凡执政者均以土地疆域为第一职守,故志书主纂者林有年在书中称,“先王建邦国,必制其封域,正其疆界,使司民者各专所守,而不至于虞芮之争、汶阳之侵也”。官兹土者,守其疆域。在疆域观念上,至少从明代开始,安溪已完成对自己疆域的认知和边界的确立。 到了清康乾年间,与安溪接壤的四境八方,界线更为清楚具体:“其地在泉州之西。东抵南安界于高田,西至漳之龙溪界于银场,南至南安界于笔架山,北抵永春界于吉漈岭,东南至南安界于大宇桥,东北至南安界于眉田,西南至同安界于东岭,西北至漳之漳平县界于臭铜。”①“安溪在泉州之西,东至南安县高田村界二十五里,西至同安县大路尾村界六十里,南至南安县翁洋村界二十里,北至漳平县竹垵村界一百七十里,东南至南安县大宇村界二十五里,西南至南安县黄田村界二十里,东北至永春州洪山村界一百三十五里,西北至龙溪县渔樵村界一百四十五里。”②彼时,安溪疆域的“拥有者”未必有明确的主权意识,但对于其政权实体所“覆盖”的范围已经了然于胸,唯其如此才能“平其政而修其教”。今天我们讲责任时常常说“守土尽责”,这“责”,其实就是“正其畿疆,察其沟封,考其险夷”。 三张古“县境全图” 安溪修志,肇于宋代,历元、明、清三朝,至民国初期,共成书七部,但其间仅存明嘉靖、清康熙、清乾隆三志,余皆散佚。改革开放后,明清三志先后重印刊行,正是这些重要的“地情书”,使今天我们得以知晓千年安溪自然社会之变迁。古语曰:“志有经必有图,表胜览也。”嘉靖志刊有县境全图、城图、县署图、学宫图四张,康熙志刊有总境、县郭、县治、儒学四图,乾隆志刊有县境全图、城图、县署图、学宫图四张。 P1-2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