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是黄丽穗女士上一本旅行随笔集《出走》的姊妹篇,记述了作者近两年的旅行足迹及心情。
黄丽穗女士曾八度造访阿拉斯加、两度前往非洲,足迹踏遍北极、美洲、欧洲、亚洲等地的黄丽穗,其实在旅行中永远睡不好也睡不饱,常害怕自己的体能无法应付严酷的自然环境,更经常挂念家人。然而,她仍选择不断“出走”,一次次踏上探索世界的旅程,到底是为了什么?
她说,出走,是为了想家。每次旅程结束,收束好所有行李与见闻,总能带着满满的能量与爱,迫不及待地奔向家人。而回家之后,思及旅行中的种种,又能重温那些快乐、惊喜、刺激、新鲜的感受。旅行,正是为人生增添丰富回忆最好的方式。
现在,就让她带着你,一起编织明日的美好回忆吧!
《回家》是黄丽穗女士上一本旅行随笔集《出走》的姊妹篇,也是一本散文游记。
曾八度造访阿拉斯加,两度前往非洲,足迹踏遍北极、美洲、欧洲、亚洲等地的黄丽穗,其实在旅行中永远睡不好也睡不饱,常害怕自己的体能无法应付严酷的自然环境,更经常挂念家人。然而,她仍选择不断“出走”,一次次踏上探索世界的旅程,到底是为了什么?
她说,出走,是为了想家。每次旅程结束,收束好所有行李与见闻,她总能带着满满的能量与爱,迫不及待地奔向家人。而回家之后,思及旅行中的种种,又能重温那些快乐、惊喜、刺激、新鲜的感受。旅行,正是为人生增添丰富回忆最好的方式。
现在,就让她带着你,一起编织明日的美好回忆吧!
在跳蚤市场遇见的美好
心心念念地去寻,或有失落的可能;无意间的邂逅,反而常成就最完美的相遇!
巴黎向来让我无法拒绝,至今已去过十数次,仍然患有重瘾。每隔一段时间,瘾头一犯,我便得向自己的心投降,漂洋过海解馋去。
除了我在前一本书(指《出走》,作者的另一本散文游记)中提过的美术馆、博物馆、三星美食、流行时尚、优美街景,巴黎还有一个引人“中毒”的原因,就是它的“跳蚤市场”。
巴黎的跳蚤市场真是令人百逛不腻。那些年份不详的古董们,各自在摊位上孤芳自赏,等待有缘人。有的状态良好,虽旧犹新;也有的小有磨损,但瑕不掩瑜,甚或更添历史感。再古老再寻常的事物,都有机会出现在某个角落。心心念念地去寻,或有失落的可能;无意问的邂逅,反而常成就最完美的相遇!
比如这一回,我买到一只金铜色的化妆盒,扁扁的,比一张名片大不了多少。盒身有着细细的纹路,还附着一条短小细巧的金链子。盒内有小镜,一小块可置粉心的空间,一格可装口红的凹槽:麻雀虽小,却可真是五脏俱全。想想若有合适的晚宴场合,让它像迷你手拿包那样垂缀于手腕上,衬之以《了不起的盖茨比》风情的小礼服,不知有多么优雅古典。最棒的是,因为它来自跳蚤市场,根本不必担心与人“撞包”,保证独树一帜。
我还花了几十欧元,买了几只花色各异的袖扣。谁说袖扣只能是男人的专利?这些漂亮的小配件让我时尚的灵魂蓦地苏醒,脑筋不断地转着:放在某件衬衫袖口上,一定很特别;再不然当别针用,应该也很不错。
一只小银盒,雕着漂亮的花饰,有个好握的木把手,按压之际可将盒盖开阖。全然不知从前人拿来做什么用的,但我想用它装糖。客人来时把小银盒拿到人眼前,一边问着:“要不要来块糖?”一边轻巧地按开盒盖……光是想象都觉得好“酷”!于是花了90欧元(1欧元—6.79元,90欧元合人民币约600元),它也成了我的。
游逛跳蚤市场的乐趣,某部分就在于这种想象力的极致驰骋。如何赋予老物新生,不也是一种考验智慧的游戏吗?
老东西也很适合为友情锦上添花。一次,我看上一块假领,紫色,镶着许多小珠珠,很复古,要价6欧元。同行的朋友也喜欢,但犹豫着买了恐怕不敢戴。见她把东西放回摊位,我便拿起来要付钱,不想她竞又决定要了,于是终归她买了去。
想不到回国没几天,我收到她寄来的礼物,就是那块紫色假领!朋友说,她回来后愈想愈觉不好意思,所以还是把领子送我。我不但没花半毛钱,而且多收下了温馨友情,多么物超所值!
我也在跳蚤市场上,为好友孙越寻到两把刀:一把真是古旧到不行,刀鞘尤其被岁月蛀蚀得像要碎掉,但我知道老友定会爱极;另一把是弹簧刀,我担心他老人家,再三叮嘱,就怕一个不小心,刀锋弹出来,那可危险。未料他闻言竟哈哈大笑,反“将”我一军说:
“阿穗,我可是从小玩弹簧刀长大的,这我还不懂吗?”
P3-5
自序 出走,只是为了想家
我的上一本旅游书,叫《出走》。这一本,初初提笔之际,书名便已然在心中成形……
出走过后,我要“回家”。
我很少在书里提及思乡的情绪,我写名山大川、小镇风光,极尽所能欲将所闻所见带给读者们。至于旅途中的劳顿抑或不顺遂,总觉得纯属个人经验,没什么好拿来献丑或说嘴的。所以大家只见我玩得风光,却不知我其实在许多异乡的夜里辗转反侧,因为想家。旅行中的我永远睡不好也睡不饱,这其实大相违背我的美容主张,更遑论那必须辛苦调整的时差。
《出走》付梓至今两年,七百多个日子,我又去了非洲、美国、加拿大、北极、英国、法国、日本……北极那一遭,我极少见地生了病,又因为身处极寒地带,拖着病体旅行,元气大伤。回来以后信心全失,一度甚至萌生“也许真该向年龄妥协”的念头。
但生命的奇妙正如旅行,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转角会遇见什么。我在北极失去的信心,后来却在非洲大地找了回来。在那个刷牙、如厕、饮水都远不若台北温居方便的动物王国,我反而生龙活虎,见识了自己其实仍有无限可能。
最原始的异乡,却给了我最大的力量。
生命最原始的热忱,让我原本并不强壮的身体,有了上山下海的力量。我明白每件美好事物的背后,都有一定必须付出的代价;我体悟人生每个阶段的改变与得失。每当我离家旅行,便是我对家的思念最悠长之时。旅行让我学会在矛盾之间取舍——去北极,不怕吗?当然怕!离家千万里,放得下另一半与孩子吗?当然放不下!可是,若不毅然成行,只怕我会有更多的抱憾吧。
这一趟,我在旅行中,书写更多人生风景与心情。在回家之前,我收束好所有的见闻与思念,然后,在我推开家门,放下行李箱的那一刻,我那归心似箭的爱,便会迫不及待地奔向家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