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指导原则针对CART细胞治疗相关的常见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 CRS)、CAR T细胞相关脑病综合征(CAR T cell-relatedencephalopathy syndrome, CRES)、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macrophage activation syndrome, HLH/MAS)等毒副作用的临床管理路径进行了重点阐述,除此之外,也包含了CAR T细胞治疗可能出现的其他毒副作用,如感染、肿瘤溶解综合征等的临床管理路径。 本指导原则参照借鉴目前国际上现有的CART细胞毒性管理共识[12-17]的同时,更加注重对CAR T细胞治疗NHL过程中出现的特征性毒副作用的识别与防控,如对细胞回输后肿瘤受累部位出现的局灶性炎症,即“局部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local CRS, L-CRS)”的识别与干预[18]。 本指导原则旨在最大程度地为临床一线医师判别与处理CAR T细胞治疗NHL过程中出现的毒副作用提供帮助。 目录 1 基线检查与风险评估 1.1 病史采集 1.1.1 淋巴瘤病史 1.1.2 其他器官功能评估 1.1.2.1 体能状态评分 1.1.2.2 淋巴瘤受累器官功能评估 1.1.2.3 其他器官功能评估 1.2 实验室检查及特殊检查 1.2.1 实验室检查 1.2.2 特殊检查 1.2.3 有创检查 1.3 CAR T治疗的风险评估 参考文献 2 毒副作用分级处置原则和推荐证据级别 2.1 毒副作用分级处置原则 2.2 推荐处置证据级别分级及说明 参考文献 3 CRS 3.1 CRS分期 3.2 急性CRS 3.2.1 急性CRS的分期 3.2.1.1 CAR T细胞局部扩增期(CART细胞回输后1~5天) 3.2.1.2 CAR T细胞溢出期(CART细胞回输后5~10天) 3.2.1.3 CAR T细胞再分布期(CART细胞回输后10~15天) 3.2.1.4 恢复期(CART细胞回输后15~21天) 3.2.2 急性CRS的临床处置 3.2.2.1 查体与监护 3.2.2.2 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 3.2.2.3 CRS的分级标准 3.2.2.4 急性CRS的常规临床处置策略 3.2.2.5 急性CRS的对症支持治疗 3.2.2.6 不同器官淋巴瘤受累涉及L-CRS的处置建议 3.2.2.7 S-CRS累及不同系统的处置建议 3.3 迟发型急性CRS 3.3.1 迟发型急性CRS的定义、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 3.3.2 迟发型急性CRS的处置 3.4 慢性CRS(回输后≥6周仍存在或出现)的临床管理 3.4.1 慢性CRS的定义、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 3.4.2 慢性CRS的处置 参考文献 4 CRES 4.1 CRES概述 4.2 CRES的鉴别诊断 4.3 CRES的分级与临床处置 4.3.1 CARTOX-10神经系统评分体系与CRES分级 4.3.2 CRES的分级临床处置 参考文献 5 HLH/MAS 5.1 HLH/MAS概述 5.2 HLH/MAS的临床表现及鉴别 5.3 HLH/MAS的处置建议 参考文献 6 其他毒副作用 6.1 骨髓抑制 6.1.1 骨髓抑制分级 6.1.2 骨髓抑制分级处理原则 6.2 感染 6.2.1 筛选期至预处理前感染筛查项目 6.2.2 感染相关排除标准 6.2.3 感染类型 6.2.3.1 细菌感染 6.2.3.2 病毒感染 6.2.3.3 机会性感染 6.2.3.4 其他:不明病原感染 6.2.4 感染鉴别诊断 6.2.4.1 实验室检查 6.2.4.2 影像学检查 6.2.4.3 特殊检查 6.2.5 CRS与感染的鉴别诊断 6.2.6 预防性抗感染 6.2.6.1 预处理期感染预防 6.2.6.2 预处理后感染防控 6.2.6.3 特殊部位感染及处理原则 6.3 B细胞缺乏症/低丙种球蛋白血症 6.3.1 B细胞绝对值计算方法 6.3.2 定义/范围 6.3.3 处理策略 6.3.4 输注频次 6.3.5 高危人群 6.4 肿瘤溶解综合征 6.4.1 定义 6.4.2 诊断标准 6.4.3 预防和治疗 6.4.3.1 预防 6.4.3.2 治疗 6.5 过敏反应 6.5.1 高危人群:高敏体质患者 6.5.2 致敏因素 6.5.3 处理原则 6.6 CAR T细胞异常增殖[11] 6.6.1 定义 6.6.2 外周血CAR T细胞扩增情况监测 6.6.3 处理原则 6.7 二次肿瘤 6.7.1 流行病学结果 6.7.2 发生时间 6.7.3 处理策略 参考文献 附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