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死亡也并非所向披靡(旅德纪事Ⅰ)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孙小平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是作者的旅德随笔集。作者在德国生活三十余年,足迹遍及德国多个地区,搜集了大量德国历史资料,对其文化有深入体悟。书中每篇文章均以亲身经历、具体事件或人物为发端,生发开去,追昔抚今,以通俗生动的文字深入讲述德国历史中的大小事件和重要人物,每每富有戏剧性,并配入大量历史图片和实地拍摄的照片,力求为读者全方位提供形象而生动的德国信息。本书既可作为通俗的文史哲类读物,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德国文化旅游的向导书籍。
作者简介
孙小平,1980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哲学系,1996年获德国汉堡大学神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复旦大学哲学系、复旦大学基督教研究中心、汉堡大学神学系,以及南京金陵协和神学院任教。
目录
死亡也并非所向披靡
众神居所,生死因缘
枪口前举起双手的男孩
“女武神行动”与所多玛的义人
想要回家的好人
那片天粘地漫的紫色
JEDEM DAS SEINE
踽行孤影
阿尔卑斯山逃生记
我感受着痛苦的馈赠
被绊倒的是人的心灵
“我与死亡有个约会”
我的心牵挂着那垛孤独的城墙
你的墙垣常在我的眼前
序言
从那块“石头”说起
德意志是个伟大民族,
百年震荡,大起大落,为
世界史上仅有。八千万人
悲欢离合,生生死死,纵
有莎士比亚再世也难道其
万一。
小平在那块土地上生活
了四十年,可谓“知德派”。
我跟他多次游历德国,每
一次他都“别有用心”,让我
有意外收获。印象最深的
一次,是2013年初冬从柏
林去汉堡,途经萨克森豪
森集中营。车停处,先让
我抬头看。此前刚去过乌
拉尔山,寻访世界唯一仅
存的“古拉格”真迹,在关押
索尔仁尼琴之类的铺板上
平躺过一会。也去过布达
佩斯“恐怖之屋”(Terror
Haza),在纳吉被枪毙前
的地下“站笼”里竖立片刻,
体验过一次。恐怖与丑陋
,我已见惯不惊,但他那
一次让我抬头看,着实意
外,至今难忘。那是用铁
条打出的一条标语:“劳动
创造自由”(Arbeit macht
frei)!这句话既熟悉又意
外,熟悉不必多言,意外
是它的原出处竟是30年代
的纳粹集中营,而且是以
黑铁拼成大字,焊接在纳
粹集中营的门栅上!这一
次他终于出书,嘱我作序
。我想利用这一机会把他
诸多“用心”事先说穿,好让
读者朋友有个思想准备。
一,战败是德意志重生
之路。
20世纪30年代纳粹崛起
,横行欧洲,德国内部健
康力量有反抗,终于被镇
压;外部绥靖主义盛行,
英法民主国家步步退让。
在这一特定历史环境下,
德意志走上一条浴火涅槃
之路:只有让邪恶力量自
食其果,在它挑起的对外
战争中彻底战败,才是德
意志摆脱绝境,转向正常
国家的必由之路。
百年德意志所经历的政
治变迁,几乎是一张教科
书级别的政体清单,举凡
人类能够设想的各类政体
,它一一不漏:威廉二世
的君主专制,一战战败后
的魏玛宪政,希特勒的“国
家社会主义”,二战战败后
国土分裂,东部实行苏联
斯大林体制,西部既有可
隶属“第二国际”的英占区工
党式社会民主主义,也有
可谓古典自由主义的美占
区市场经济,两德统一,
最终归于联邦德国的波恩
宪政。在这份政体清单中
,时间窗口打开过两次,
且都是因为战败:前一次
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
在君主专制的废墟上建立
了魏玛宪政,因内部软弱
和1929年经济危机导致纳
粹上台而解体;后一次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在
纳粹暴政的废墟上建立了
联邦宪政,延续至今。区
别在于,前一次发源于内
部,因自身发育不够而失
败,后一次来源于外部,
盟军的打击犹如刮骨疗毒
,彻底铲除本民族内部健
康力量难以为敌的专制毒
瘤,由外部移植人民主宪
制,至今未败。
假设一个德意志人生于
1900年,终于2000年,上
述教科书清单中各类政体
,从民主到专制,再从本
书所述“不法国家”死里求生
,这位百岁老人都经历了
一遍:魏玛时期任文职,
服务于这一民主政体;30
年代加入国防军,无法忍
受纳粹“军党国”体制,多次
参与谋刺希特勒,最后参
加本书所叙“女武神行动”。
百年震荡,尽收眼底,当
本民族内部所有的健康力
量无以为继,最后出现的
局面是“健康无力量,力量
不健康”,他该作何想?
综上所述,德意志之所
以有今天,与战败、战败
之后全民反思、反思中有
思辨,息息相关。此时读
读小平这本书,听他讲讲
那些人那些事,或许有所
借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何况还确实有那样一块
来过中国的“石头”。
余不赘,是为序。
2022年11月24日浦东
朱学勤
导语
十四段二战德国的风云往事,风光景致与人文历史的完美交融。
本书是一部以旅游见闻与感想作为楔子的历史随笔集,作者于行路中不止沉浸在或旖旎或巍峨的景观中,还试图深挖潜藏在其下方的历史沉淀,使自然风光增添了一层厚重的历史纵深感。缘此,读者既可将本书作为通俗的人文读物,也可以用作德国文化旅游的指南参考。
作者的叙述语言通俗易懂,亦不失斐然的文采,大大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而在叙述手法上,作者时不时利用闪回、拼接,补充交代了人物背景和社会背景,丰富了可读性。
精彩页
死亡也并非所向披靡
——致敬巴拉赫
三十余年前,导师邀请我们的学术前辈、翻译《欧洲思想史》的赵先生来汉堡大学讲学,导师让我事先问一下先生在汉堡有没有其他的打算和计划。先生告知想见一下关愚谦先生,此外如果时间允许还想参观恩斯特·巴拉赫(Ernst Barlach,1870-1938)在汉堡的画展或纪念馆。那时我初来乍到,根本对巴拉赫闻所未闻,后来打听到了在汉堡西部耶尼施公园(Jenischpark)里有巴拉赫之家(Ernst Barlach Haus),是由汉堡烟草大王赫尔曼·雷姆茨马(Hermann Reemtsma,1892-1961)建立的对公众开放的巴拉赫艺术馆。1934年,雷姆茨马经过艺术家胡戈·克辛格尔(Hugo Kortzinger,1892—1967)介绍,慕名来到巴拉赫人生后期居住的德国东部小城居斯特罗(Gustrow),与巴拉赫结识。雷姆茨马对艺术家一见倾心,开始收藏大师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巴拉赫因为纳粹上台被边缘化而造成的经济窘迫局面。20世纪50年代末,雷姆茨马成立了恩斯特·巴拉赫基金会,他个人的所有藏品均归基金会所有,并在汉堡西部的寸金之地耶尼施公园建立巴拉赫之家,对公众开放。巴拉赫的作品除了在世界各地的著名艺术馆有数量众多的馆藏,德国目前共有四家专门纪念巴拉赫的艺术场馆,分布在汉堡、居斯特罗、拉策堡(Ratzeburg)和大师的出生地韦德尔(Wedel)。这种现象据说是全球仅有。
感谢先生的启蒙,陪他参观过巴拉赫之家后,算是对巴拉赫有了一个比较初步的直观认知。先生由汉堡回到比利时后,我与他曾有书信往来,除对我生活学业多加鼓励嘉勉,他还专门提及巴拉赫。先生称巴拉赫不仅是欧洲现代最重要的表现主义艺术大师,还是杰出的作家和戏剧家,而在中国巴拉赫几乎不为人知,他嘱我在求学之余,可考虑将巴拉赫介绍到国内,那将是一桩十分有意义的功德之举。
恩斯特·巴拉赫生于北德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紧邻汉堡的韦德尔的一个医生家庭,后随家庭长期在该州风景如画的拉策堡居住。据巴拉赫回忆,幼时他经常跟随父亲乘坐马车出诊,对德国北部的人文风情有切身的感触。中学毕业后,巴拉赫先后在汉堡和德累斯顿学习艺术,1895年在巴黎游学一年。
在美好年代时期(La Belle Epoque,见本书《阿尔卑斯山逃生记》)的巴黎,花里胡哨的新兴艺术流派林林总总,应该对每个从小地方来的文艺青年都诱惑力十足。不过,来自北德的巴拉赫却与之格格不人。根据巴拉赫自己回忆,奇怪的是,巴黎的岁月对他的具象艺术生涯几无裨益。巴拉赫更多的时间是和巴黎的一批文学家还有诗人厮混,在他们的影响下,巴拉赫的生活波希米亚风十足,并开始文学和戏剧创作。
在巴黎游学后回到德国的十年间,巴拉赫主要在汉堡的阿尔托纳(Altona)活动,目前仍然有不少雕塑作品存世,他甚至还赢得了汉堡市政厅广场重新规划设计竞赛奖,但总的来讲,彼时巴拉赫的精神状态和具象艺术创作处于一个抑郁、迷茫和困顿的状态,用他本人的话说是“地狱般地度日”(tagliche Holle)。
对巴拉赫的艺术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是其1906年的俄罗斯游历,当时他二弟汉斯(Hans)在乌克兰为一家德国供暖公司工作。四兄弟中行大的巴拉赫和三弟尼古劳斯(Nikolaus)去汉斯处度假,并在俄罗斯旅行。这段几乎可以说是出于偶然的阅历,使巴拉赫得到了空前的创作灵感,彻底改变了他的艺术风格。俄罗斯苍凉无垠的大地,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的文学作品,苦难窘迫而又虔敬的民众,激起了巴拉赫强烈的共鸣、深切的同情。俄罗斯之行对巴拉赫的创作风格产生了终生的影响,也使巴拉赫的关注眼光从此聚焦在社会底层、被边缘化的社会群体上。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29 21:14:39